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應用醫案,桂枝加附子湯方解 | 道醫網

導讀:本文收集了桂枝加附子湯原文,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應用醫案,桂枝加附子湯方解。之前本站還發布兩篇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運用經驗。大家可以通過以下鍊接訪問閱讀:

延伸閱讀:

1、桂枝加附子湯汗證治驗

2、仝小林運用桂枝加附子湯經驗

【桂枝加附子湯原文】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組成】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紅棗12枚

【煎服方法】
水浸30分鐘,煎30分鐘,約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
太陽病,發汗過多,汗漏不止,惡風寒,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脈象微弱者。

【禁忌】
1.口幹、口苦、思飲、思冷者,忌之。
2. 無脈微、惡風寒者,忌之。

【類方】
1. 芍藥甘草附子湯:皆可治汗後惡寒。不同者,芍藥甘草附子湯證表證已罷,陰陽兩虛,故不發熱,僅惡寒。本證因表邪未解,陽氣損傷,故仍有發熱。

2.桂枝新加湯:同可治汗後發熱、惡風、身疼痛。不同者,桂枝新加湯證,氣陰兩虛,脈見沉遲。本證汗出過多,陽氣損傷。以汗漏不止、脈象微弱為主要症狀。

【臨床運用】
1.貧血體質、老人衰弱、産婦等汗出過多,而有失水傾向者;神經痛、偻麻質斯、足腓腸肌痙攣等。(《古方臨床之運用》)

2. 外感後行房,緻汗多如雨,惡寒,脈浮澀者。(《三部六病精義》)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體拘急。(《針術秘要》)

4. 鼻衄。症見脈微細遲,口淡,苔白,清便自調,投寒涼止血劑不效。(《浙江中醫》1958;10:34)

5. 乳漏。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溫,脈沉緩。(《浙江中醫雜志》1987;11:499)

6. 麻疹出而不透。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溫,舌淡,神倦嗜睡。(《新中醫》1985;4:41)

【桂枝加附子湯方解】

此治太陽少陰同病之方,具有調和營衛,溫陽固表,斂液止汗之能。臨床用于汗漏不止,惡風寒,四肢拘急,脈微或浮而無力者。

本證汗不如法,汗出太過,表證未解,反緻陽氣損傷。《素問·生氣通天論》雲:“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虛不固,則陰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傷則小便難;筋脈失于濡養,則四肢酸痛,屈伸不利。臨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懶言,畏寒喜溫,其汗多涼,肌膚、四末不溫,小便清白,舌質淡,苔白多津,脈微、或浮而無力等症狀。陽虛不固之證,其表證不因汗出而解,發熱不為汗出而減。單純用桂枝湯非所宜也,須加附子以益陽固表。陽氣複,表固密,漏汗自止。若大汗不止,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為亡陽之證,急當用參附劑救治;若大汗淋漓,發熱肢溫,脈大而亂,為氣陰虛脫之證,宜大劑生脈散或山萸肉救治之。由此可見,用藥取汗,以微汗出,遍身漐漐恰到好處為宜,劑量失當,或服不如法,如水流漓,則有傷津損陽之慮。

汗漏不止,不僅陽氣損傷,津液亦因之而虧,何不滋救陰液,而僅加附子溫補陽氣?先賢認為“有形之津不能速生,無形之氣需當急固”,《傷寒論今釋》雲:“津傷而陽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陽亡而津不傷者,其津亦無後繼。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傷,而患陽之亡。”故首須溫補陽氣,陽氣複,則津自生。且方中芍藥甘草湯酸甘益陰,非不顧陰,乃施治用藥之首次也。

涕、唾、淚、乳、血、帶、尿、便,與汗一樣,同屬水谷津液所化,皆為機體分泌、代謝物。陽氣虛弱,固攝無權之多涕、多尿、乳溢、流淚不止、二便失禁、帶下綿綿、經水淋漓、便血、尿血、鼻衄,皆可類比為汗漏不止。然諸出血證,屬熱證多、陰虛證多,故辨證确屬陽氣虛弱,不能統血者方可使用。否則,以熱治熱,不啻火上澆油,必緻“血流如注”矣。

同理,凡屬陽氣虛弱、筋脈失養之腰背疼痛,四肢酸困,手足不溫,陰冷,陽痿,痛經,不孕,皆可用本方治療。

【桂枝加附子湯醫案】

1. 乳汁不足
高某,28歲。産後月餘,乳汁甚少,服催乳片不見其增,嬰兒不時饑啼,夫婦甚憂,邀餘診之。

某面色咣白,眉間駐愁,舌質淡嫩,苔白厚膩。胃口索然,強食後心下沉悶,嘈雜難化,大便溏稀,日一二行。肩背、腿踝疼痛,畏風,飲水進食,則便汗水津津,減衣即寒,添衣即汗。診其脈,沉而細緩。

脈證觀之,此氣血兩虧,脾胃虛弱,陽氣不足,營衛二氣不相偕也,豈僅缺乳哉。《傅青主女科·産後氣血兩虛乳汁不下》篇雲:“世人不知大補氣血之妙,而一味通乳,豈知無氣則乳無以化,無血則乳無以生。不幾向饑人而乞食,貧人而索金乎?”且血、汗、乳同源,汗多,則乳少也。故調和營衛,溫補陽氣為本案治療大法,待氣充血沛,乳汁自如泉湧。拟: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10g 黃芪30g 生姜五片 紅棗5枚 三劑

二診:汗出惡風、骨節疼痛皆減。納食仍差,故乳汁仍不見增,脈舌如前。
上方加白術15g 三劑

三診:汗出惡風止,進食日漸有增,大便成形,舌淡紅,膩苔變薄,乳仍不多,緣氣血虧虛也,守方續服五劑。

四診:乳汁雖不能令兒飽腹,然已明顯增多,效不更方,囑更服五劑。

2. 崩漏
李某,女,40歲,芝郡人。素日形體消瘦,虛弱多病,今年妊娠五月行引産手術,術中出血較多,術後半月方止,亦未及時調補。術後36日,複見紅,量多色淡,微有血塊,少腹不痛。自認為月經,未予重視,七日血不減,始就醫。先用消炎、止血劑不效,後又行刮宮術,量雖減,猶未止。逶延月餘,虛衰益甚。頭暈目眩,體倦無力,晝不思食,夜不得寐,心悸築築,汗出津津。近複因食水果而洩瀉,日三四行,惡心嗳逆,腸鳴後重。本屬至虛之體,複遭創傷、傷食之苦,真乃“船破偏遇頂頭風,屋漏反遭連夜雨。”詢知自引産後,時發熱、自汗出,汗後惡寒一直附身。口不幹,不思飲。視其面色萎黃,爪甲少紅,舌淡白,苔薄白。切診脈象沉緩無力,腹直肌緊張,無壓痛。

觀其脈症,知其氣血兩虛,營衛不和,陽氣失秘,故崩漏、自汗、下利諸症一時并見,治當調和營衛,補陽益氣。拟桂枝加附子湯加味: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附子6g 白術15g 黃芪15g 生姜10片 紅棗5枚 二劑

二診:崩漏停,下利止,知饑思食。發熱汗出,心悸失眠亦輕。仍惡寒,脈象弱。拟:

原方二劑。

三診:發熱汗出止,惡寒不再,諸症悉輕,囑服歸脾丸善後。

按:桂枝證加陽虛液脫者,本方之證也,不必限于發汗與否。本案久漏不止,即陽虛液脫之因,亦遂漏不止之“紅汗”也,故投桂枝加附子湯以治。可見傷寒方非囿于治傷寒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