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3期
作者/1邸莎1趙林華1,2楊映映1仝小林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
編輯 /許紅紅⊙ 校對/張睿智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幹燥根,主要含芍藥苷、白芍總苷、芍藥内酯苷、苯甲酰芍藥苷、揮發油、三萜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白芍味甘、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功效。本文通過對名老中醫及“方藥量效研究委員會”專家臨床運用白芍經驗的總結,以彙總探讨白芍的臨床用量範圍、常用配伍,以及在針對不同疾病時的常用劑量,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導白芍的臨床運用。
1白芍用量與配伍 1.1名老中醫對白芍的臨床用量及配伍經驗1.1.1 顔正華:顔老常用白芍配(生或熟)地黃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緻的眩暈,其中白芍與地黃共為君藥,白芍用量為5~15 g,以15 g居多;配香附、陳皮、當歸等治療因肝氣郁結所緻的腹痛、胃脘痛、反酸、呃逆、胸脅痞滿等;(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衆号整理校對編發)配益母草、茺蔚子、香附、丹參等治療月經病,白芍用量以12 g居多;對于眩暈、心悸、腹痛等兼有血瘀者,白芍、赤芍常同用,白芍用量為5~30 g,以15 g居多。
1.1.2 幹祖望:幹老常用白芍配川芎、當歸治療營血虧虛型耳鳴、耳聾,其中白芍用量多為6 g;配桂枝、甘草,治療變應性、血管運動型鼻炎,桂枝、白芍二味相配取桂枝湯之意以調和營衛,白芍用量多為6~10 g;配柴胡治療肝木乘脾所緻的慢性咽炎,其中白芍用量以6 g居多;幹老提出“聲帶屬肝”,常用白芍配伍栀子、黃芩柔肝清肝以治療急慢性喉炎,其中白芍用量多為6~10 g。
1.1.3 夏桂成:夏老常用白芍配當歸、赤芍等調理月經周期及其他婦科疾病(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等),全方合用,辛而不過散,酸而不過斂,其中白芍用量多為9~12 g,以10 g居多;配甘草以治療高泌乳素血症;配山茱萸以在排卵期“養精種玉”。
1.1.5 徐經世:徐老常用痛瀉藥方治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及濕疹、郁證、心悸等,其中白芍養血瀉肝,用量多為10~20 g;配竹茹、陳皮、枳殼等治療肝郁脾虛型胃脘痛,白芍用量多為20~30 g;配合歡皮、女貞子、石斛等治療痤瘡,白芍用量多為20~30 g;(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衆号整理校對編發)徐老常用杭白芍配伍桂枝,外調營衛、内調氣血,同時桂枝溫經通脈,治療不寐,杭白芍多為30 g;常用含有白芍的烏頭湯、桂枝芍藥知母湯、虎潛丸等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白芍用量多為30 g;亦常用含有白芍的自拟方從肝或心腎不交理論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白芍用量亦多為30 g。
表1 白芍治療疾病臨床用量情況總結
本草雲“白芍有小毒”,小毒與無毒較接近,正常劑量(6~15 g取出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未見明顯毒副作用。白芍用量20~50 g能通便,随用量增大,可導緻稀便、便次增多、納差、輕度腹痛等消化系統反應。臨床報道素有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和畏寒肢冷等腎陽虛征象的1名54歲女性患者,服用含白芍的中藥複方後出現喘憋、荨麻疹等過敏症狀。另外,“十八反”明确指出白芍禁與藜蘆配伍,《傷寒論》280條提出胃氣弱者當減芍藥,21條指出“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名醫别錄》等提出白芍惡石斛、芒硝,畏硝石、鼈甲、小薊。虛寒證患者不能單獨使用白芍,必要時需酒炒或配伍溫裡、補陽藥;婦人産後亦忌生用。
3小結通過對現代名家關于白芍用藥經驗的總結,可以得出白芍的臨床用量範圍為5~120 g,并且在治療不同疾病時白芍的用量及配伍均有所差異(見表1)。同時,在運用白芍時應注意其配伍禁忌及副作用,如用量過大可導緻稀便、便次增多、輕度腹痛等。本文旨在繼承現代醫家經驗,明确白芍治療不同疾病、證型、症狀時的劑量選擇及配伍方法,進而指導臨床合理有效地使用白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