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真武湯方證醫案(收集整理)

[名醫驗案]1、許叔微醫案

鄉人京姓之子年近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脈弱惡風。醫者誤以麻黃湯汗之,汗遂不止。發熱心痛,多驚悸,夜間不得眠卧,谵語不識人,筋惕肉矚,振振動搖。醫者以鎮心驚風藥治之。予視之曰,強汗之過也。仲景雲,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青龍湯。服之則筋惕肉睥者,為逆也。唯真武湯可救之。仲景雲,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身蠕動,振振欲據地者,真武湯主之。予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葉湯解餘毒,數日差。

2、滑伯仁醫案

滑伯仁治一人,七月内病發。或令其服小柴胡湯,必二十六劑乃安,如其言服之,未盡二劑,即發散太過,多汗亡陽,惡寒甚,肉睥筋惕,乃請滑診視,脈細欲無,即以真武湯進七八服,稍有結盟,更服附子七枚乃愈。

3、劉渡舟醫案

案1、李某,男,32歲。患頭痛病,每在夜間發作,疼痛劇烈,必以拳擊頭始能緩解。血壓正常,心肺正常。西醫檢查未明确診斷,頭痛不耐煩時,隻好服止痛藥片。問如何得病?答:夏天開車苦熱,休息時先痛飲冰凍汽水或啤酒,每日無間,至秋即覺頭痛。問頭痛外尚有何症?答:兩目視物有時黑花缭亂。望面色黧黑,舌淡質嫩,苔水滑,脈沉弦而緩。此證乃陽虛水泛上蔽清陽所緻,以其色脈之診可以确定。為疏:附子12克,生姜12克,桂枝12克,茯苓24克,白術9克,炙甘草6克,白芍9克。其服6劑獲安,又服苓桂術甘湯4劑鞏固療效而愈。

案2:孫某,女,60歲。左上腹部隐隐冷痛如掌大,每于子夜時分疼痛發作,醜時腹瀉,完谷不化,有黏液如涕,或如爛柿,腹中雷鳴,出冷汗,納食減少。經服胃舒平、酵母片以及溫胃理氣等中藥無效。病程已有三個多月,詢知病證起于天寒食冷,因體陽虛弱,以緻脾腎俱寒。先用附子粳米湯,服二劑後胃痛、腸鳴減輕。再診時告知後背惡寒而疼痛,改用真武湯溫陽化水,以治寒邪,處方:附子15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二劑後腹背疼痛止,惡寒輕,腹瀉未作。因左脅有時作疼,是寒邪犯于厥陰,于上方加入吳茱萸15克,又服一劑而證消。

4、韓其江醫案

劉某某,男,成年,患自汗不止,曾到濟南某醫院檢查,診斷為自主神經紊亂,亦無治法,餘診視後,認為是陽虛水泛,給予真武湯。五六劑後,即恢複正常。

(《經方臨證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5、俞長榮醫案:

薛某,男,72歲,1973年8月22日就診。昨日淋雨,旋即惡寒發熱,頭眩欲擗地,須倚杖而行,周身指節疼痛,小便短少,脈沉而弦緩,舌滑而苔黃。老人體弱,驟遇暴雨,寒遏經絡,營衛失調,乃太陽夾少陰之證。宗《傷寒論》真武湯證治法。處方:附子、炙甘草各二錢,白芍、桂枝、白術各三錢,茯苓五錢,生姜三兩,大棗三枚,二劑。8月24日:諸證基本消失,但食欲不振,偶有咳嗽,痰多白泡沫,脈弦緩,舌質,苔正常,處方:細辛八分,幹姜、五味子、炙甘草各一錢五分,川厚樸二錢,白術三錢,黨參四錢,大棗三枚,兩劑。藥後痊愈。(摘自《俞長榮傷寒研究與臨床帶教》,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6、陳瑞春醫案:

黃某,女,63歲,回族,退休工人。經各種檢查後确診為風濕性心髒病,心慌心悸,胸悶,氣短不足息,顔面青蒼,形體消瘦呈慢性病榮,輕度浮腫,兩下肢午後浮腫逐漸加劇,到午夜不能步履,膝以下到腳底浮腫,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色清,大便稀軟量少,食納不香量少,夜不能平卧,背惡寒怕冷,容易感冒,終日卧床。脈沉細弱有間歇,舌質淡潤,苔白穢膩,拟用真武湯加減,處方:西黨參15克,生黃芪30克,制附片20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白芍10克,漢防己10克,海桐皮2 0克,玉米須30克,生姜3片。每日1劑,文火久煎1小時,分2次溫服。偶爾心跳加速,配以速效救心丸、心寶或地高辛,病情得以控制即停服。在服用上述湯藥時,輔以本院研制的“健脾益氣沖劑”,每次1小包,早間空腹服。(摘自《陳瑞春學術經驗集》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

7、陳明醫案:

女,46歲,患右側眼睑跳動不止,已有三年餘,開始是眼皮跳動,後來發展為右側臉頰抽動,病人感覺非常難忍。曾到醫院針灸過,病情沒有太大減輕。沒辦法隻好打封閉針,但藥力一過,依然眼睑牽及臉部抽動。問及月經,經期尚準,10餘天方幹淨,前三天有血色,以後全所下全是水狀物。伴有腰酸怕冷。看她的舌苔薄白。我辨證為腎陽不足,水氣内停。水上泛到頭面,就會導緻眼睑、面部肌肉跳動,張仲景在講真武湯的症狀時就說到有“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這個患者正是這種表現。腎主管着二便、月經,腎髒陽虛有水,所以患者經期經期不排血反排水。決定用真武湯治療加白附子、僵蠶、葛根等緩急解痙的藥物,前後服用月餘,面目抽動痊愈。(《傷寒論中的治病防病智慧》,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一、腰疼

前幾天我也是身疼,腰疼,感覺膝關節疼痛更明顯(膝蓋節平時涼多),還有伴頭暈,腹痛腹瀉,夏天出汗,後來用了真武湯,吃了一次就好了。

反饋:腹痛,腰痛,身疼好了!

藥證:頭暈:茯苓白術證。腹痛,身疼:芍藥證。膝蓋關節(骨頭)痛:附子證(多點)

方證:316條四肢沉重疼痛。

二、走路不穩

走路有點不穩!用真武湯效果好

思考:條文病。

方證:82條身瞤動,振振欲辟地。

三、腫脹

左側臉及下颌腫脹,眼睑有眼袋,怕冷,運動後出汗,鼻塞,吃正痛片。否則全身骨頭都疼,沒精神,飲食好,口幹,咽幹但不愛喝水,小便10次,急,手腳涼但我摸着不涼,手腿易抽筋,頭暈,腿腫稍微,大便日一次,成形,失眠,做夢多,眼睛不清晰。

反饋:腫少了9成。

藥證:腫,頭暈:茯苓白術證。抽筋:芍藥證。骨頭疼:附子證。

方證:316四肢沉重疼痛。

四、振顫

       鄭某某,女,64歲,1983年2月5日診。六年來雙下肢節律性發作振顫,久治不小。初起時約半年發作一次,近來發作加劇'每半月即發作一次。顫抖時間短則數十秒、長則幾分鐘。就診時病員恰好發病,身坐椅上,雙腿上下振顫不已,足跟叩擊地面咚咚直響,不能自制,約1分鐘乃止。筋脈抱緊,肢體麻木,難于行步。舌胖大有齒痕。脈沉。觀其所服方藥,不外大小活絡丸、羚角鈎藤湯、地黃飲子之輩。餘思《傷寒論》有真武湯治“振振欲擗地’’之訓,乃試投真武湯溫陽化氣、行水通絡。

       處方:白附片、白朮各15克,茯苓、白芍、生姜各30克,苡仁50克,桂枝12克,2劑,水煎服。

       3月7日二診:雲服上方後,至今已一月未發。效不更方,仍投上方2劑。爾後病人未來診治,半年後偶一見之,雲服完藥後即未再發。随訪至今,未再發作。

       按語:《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蓋水能生木,水旺則木茂,水少則木枯,水淫則木浸。本案脾腎陽虛,水氣内停,水邪淫則浸木,入于經則振振身搖。真武湯溫以化氣,氣化則陽通,陽通則水行,水行則經利,經利則振顫自止矣。

五、眼睑陶動

       黎明質醫案:李某,女,56歲,1989年10月8日初診。自述左飼上下眼睑陶動三年餘,多方治療罔效。近月來病情加劇,一日之間惕動發作數十次,每次3~5分鐘,蠕動時畏懼視物,以手負壓左最,終止家務,直待瞞止。視力不減,無羞明眵淚,食、便正常,惟素易怒易郁,情緒不穩,舌淡、苔白潤,脈寸浮尺沉。推論病機,當屬腎水凍結,木失所榮,陽虛風動。拟用真武湯增減。

       處方:制附片6克,白芍20克,茯苓、谷芽各15克,白朮、僵蠶、防風各10克。

       服用第3劑後,瞞動大減,盡劑而病告愈。又拟柴芍六君子湯5劑善後,随訪七個月病未複發。

       按語:腎水凍結,目失所榮,陽虛風動。方中用附片微量,恰如春日遲遲,使冰凍緩緩而解,澤土榮木;白芍重用,直取涵木息風。谷芽以助茯苓,白朮複蘇土運制水泛濫;僵蠶、防風從标而治。共奏陽氣健運,水潤木榮,其風自息之下。

六、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曾世慶醫案:鄧某某,男,75歲。患者右側腰臀腿部疼痛,反複發作數年,經多方診為右側坐骨神經痛,遍治不愈。自二月前發作更劇,活動不便,不能行走轉側彎腰,疼痛難眠。8月份在某院住院,經中西醫治療月餘,病情無明顯好轉而出院。1988年9月6日上午來我院外科診治,排除外科疾患,真為右坐骨神經痛'建議中醫治療。刻診症如前述,飲食二便自如,舌暗紅、舌邊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弦。此為腎陽虧虛,腎不化氣,筋脈失于溫養,氣血溫運失常所緻。治以溫腎化氣以通經脈。方用真武湯加桂枝。

       處方:制附片、桂枝各6克,白朮、生姜、茯苓各9克,白芍12克。5劑,水煎服。

       二診時訴服藥後痛減,活動較便,可一次性行走數十米。效不更方,原方繼進。服藥15劑後右側腰腿疼痛不明顯,一次能行走500米左右。進原方20餘劑後諸症若失,活動自如。

       按語:本案用真武湯,旨在通過溫陽化氣以暢通經脈,經脈暢通,氣血調和,則其痛自止,活動自如。此即治病求本之意。況方中之白芍有柔肝舒筋,緩急止痛之功。更加桂枝以通陽化氣,溫通經脈,調和營衛,則其效更捷。

七、下肢疲軟(癔病性癱瘓)

       畢明義醫案:田某,女,25歲,1984年12月2日初診。時值隆冬時節,與其夫口角,遂獨寐于寒處,翌晨起床雙下肢一軟不能支持身體,勉強走一步,即突然摔倒在地。他人扶持上身行走時,則雙下肢弛軟不能擡起。作腦電圖、血流圖、化驗血常規、血沉均正常。政見患者神志清醒,語言流利,雙上肢活動自如,手指握力正常,可以端坐,惟雙下肢獨自行走困難,軟弱不能支撐上身,而他人扶持行走,雙下肢不但不能擡步,反呈後拖狀态,足掌呈下垂狀,觸其膝以下冰冷,舌質正常,苔白,尺脈沉緊。病屬郁症,乃心火郁于上,水寒凝于下。法當溫陽化濕,除痹通絡。

       處以真武湯:附子30克,白朮30克,赤芍45克,茯苓45克,生姜45克。

       藥僅3劑而諸症悉除。(山東中醫雜志1987;(4):20)

       按語:因精神刺激而使心火内郁,緻心陽不能下溫腎水;又因卧于寒濕,緻使寒凝于下,内外相合而發病。《素問?痿論》雲:“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今患者既有心氣郁,又有寒濕盛,但病之重心在于寒濕襲下.故予真武湯溫開腎水,化濕通絡。濕去路通,腎水上濟心火,以達自身之陰陽平衡。

       八、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

       韓桂茹醫案:于某,43歲,初診1981年12月29日。陰道出血兩月餘,量多,曾于外院經用多種止血劑均無效。行政刮朮,病理報告:“增生期宮内膜,有輕度增殖。"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現症:陰道出血量多,呈黑褐色,未見血塊,顔面四肢腫脹,小腹冷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面色咣白,唇淡無華,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細無力。治以溫腎助陽,益火制陰法,真武湯治之。方藥:

       炮附子、白朮各10克,生姜6克,白芍、雲苓各10克。

       服6劑,血止,陽氣漸複,陰霾逐散,尿量遂增,顔面肢腫消,四肢轉溫,腹部冷痛好轉,後以右歸丸加減調治,于1982年1月22日、2月26日月經應期而至,其量适中,追訪半年,月經正常。

       按語:《素問?六節髒象論》雲:“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腎陽虛衰,封藏失職,沖任不固,陰血泛濫則崩漏不止。畏寒緻冷、便溏、浮腫,乃真武湯之适應證,故用之效驗,以其治病求本,故不止血而血自止矣。

       九、白帶(慢性盆腔炎)

       亢海榮醫案:丘姓,女,42歲,1981年7月就診。患者素體陽虛,經常感冒。去冬腰疫腿困,疲乏無力,白帶多,清稀無臭,嚴重時白帶順腿流。婦科檢查:慢性盆腔炎。多方治療無效。面色萎黃,舌質淡嫩、苔滑,脈沉緩無力。辨證,陽虛水泛,寒濕内滞。處以杜仲真武湯:

       炒杜仲60克,附片24克,白朮30克,芍藥10克,生姜10克,茯苓12克。

       上方連服3劑白帶即少,又照原方服6劑痊愈。此外習慣性感冒也不治而愈。

       按語:《婦科玉尺》雲:帶下“白者屬氣屬寒,寒入大腸而成,因血少複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本案白帶清稀無臭、量多,乃陽虛氣寒也,故用真武湯溫陽化氣而愈。

       十、腹痛

畢萌義醫案:鄧某某,女,31歲,1985年3月初診。七年來時常小腹部疼痛,其痛隐隐不休,有時呈劇烈疼痛,近來,發作頻繁,痛無休止,注射青、鍊黴素不小,遂來中醫診療。患者自述小腹痛已有2月未止,遇冷則痛重,得溫痛緩,身沉乏力,有時惡心,但不吐,飲食不馨)患者神志清,面咣白。按其小腹濡軟,麥氏點壓痛明顯,反略呈弱陽性。舌質正常,苔白滑,脈沉緊。病屬慢性腸癰,乃寒濕客于闌門,脈絡痹阻所緻,投真武湯溫陽化濕、活絡通痹。

       處方:附子20克,白朮30克,赤芍45克,茯苓45克,生姜45克。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三次服。

       服3劑後小腹痛去其大半,惡心已止,納可。麥氏點稍有壓痛,無反跳痛。守原方繼服5劑而告痊愈。

       按語:少腹屬下焦,肝、腎、大腸同主。若下焦陽氣不足,水濕不得輸布排洩,痹阻于闌門,寒水與瘀濁相結,遂發腸癰。取真武湯溫陽化濕,行水破結,以除腸癰。

       十一、頭痛如劈

       來春茂醫案:唐某某,男,57歲。患者原是八路軍某連指戰員,抗戰時與敵英勇奮戰,不幸頭頂被砍傷,當即昏迷,經擡往戰地醫院搶救,三天後才複蘇,爾後留有腦震蕩後遺證。每疲勞或感冒即發作,整個頭部猶如刀劈般疼痛,雙目難以睜開,卧床煩躁,呻吟不休。當病發時,均需住院治療月餘始逐漸緩解。患者于1961年病複發,即住某醫院,治療罔效,自動出院,請中醫診治,服中藥二十餘劑,病勢反為增劇,邀我往診。症見患者面壁側卧,畏光,怕煩,身不敢動,稍動則頭痛劇烈?面色黯淡,雙目紅腫,血絲奪睛,尤以右目牽引腦部疼痛為甚,舌苔黃膩而潤滑,口不渴,小便短,脈象沉細。參閱前醫方藥,均系滋陰養肝、補血、息風安神之劑,如“杞菊地黃丸"、“歸芍地黃丸“一貫煎’’等加減,所加用過的藥物如鈎藤、石決明、女貞、蔓荊、桑葉、僵蟲、天麻、羚羊角等,似無可厚非。然結合脈症及所服用方藥反應來看,當屬陽虛氣滞,升降失職,處以本方加細辛,以溫腎陽、祛風止痛。

       方藥:黃附片30g(開水先煎一小時)茯苓15g,白芍12g,白朮10g,生姜15g,細辛3g。

       囑服1劑。翌日複診頭痛減半,目能睜。續服1劑,頭痛已止,目赤腫漸退。因病程日久,陽虛氣弱,細辛易為潞黨參30g(即真武湯合附子湯)以溫經扶陽,固本禦邪。守方治療約一月,每服1劑,症狀均有明顯改善,總計服藥24劑,精神煥發,食欲旺盛,病已痊愈。患者每感小樣均來門診,觀察至今(1978年8月)已十七年,頭痛未發。

       按語:脈證合參,陽氣虛寒無疑。頭為諸陽之會,陽虛氣寒,水氣上逆,頭竅失點,腦絡失養,則頭痛如劈。正如《素問?五髒生成篇》所說:“頭痛巅疾,下虛上實,過則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力用真武湯以溫陽化氣。固本禦邪,待陽回水化,清竅得煦,則頭痛當愈。加細辛者,以入少陰,祛風止痛也。

       十二、齒痛

       杜奉志醫案:鐘某某,男,57歲。患者在廣州療養,因牙痛一月餘,經多方醫治無效,提前返家來我處就診,牙齒疼痛,遇寒則甚,無紅腫,呻吟,頭痛,面色白,畏寒緻冷,氣短,小便清長,餘診脈沉細,舌質胖嫩,齒痕,苔白膩,為腎陽虛衰,寒濕上犯所緻,拟用溫陽除濕,散寒止痛。予真武湯加味:

       附片30g(先煎半小時),白朮10g,白芍20g,茯苓10g,肉桂12g,幹姜12g,細辛5g,水煎服。

       3劑病愈。(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89;4:26)

       按語:腎主骨,齒乃骨之餘。腎陽不足,寒濕水飲之邪随少陰經上犯,則牙痛,當用真武湯治之,加細辛以引藥直達病所也。

       十三、吐血

       來春茂醫案:1941年,昭通西街梅記客馬山貨棧有一年約三十多歲從四川宜賓挑中藥來賣的小商,突于夜間大吐血。店主人梅某某深夜前來叩門求醫。我趕到店裡時,見地上躺着一個面如臘色、氣息奄奄的患者,曾吐血盈盆,估計近2000cc,嘴角上還挂着血痕,圍在他面前的都是同一住房的旅客,大家束手無策,亂作一團,認為人死無疑。我摸患者的口鼻尚存一絲熱氣,還有一線生機。脈極細微,兩手關尺可觸及。診畢,檢本方一劑,劑量是黃附片60g,茯苓12g,白芍10g,白朮15g,生姜15g,加上肉桂6g(研細沖),以增強回陽救逆之功效。我親自熬藥,用小湯匙緩緩灌入患者口中。服後約一時許,已能哼出聲音.;至天明共灌服三次,漸省人事,呼口渴甚,處以麥冬60g、細米參10g泡開水當茶飲,以扶正生津.後往客棧探視,店主人高興地對我說:“病人自服藥後,再沒有吐血,每頓可吃稀粥兩碗,前天他的同伴用滑杆已将他擡回宜賓家中養息。”事隔一年,他仍挑花藥(多個品種的中藥)來昭通賣,特意來感謝我。令人遺憾的是當時沒有弄清楚病因和出血的部位。

       按語:此陽虛不攝之證。蓋“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當急所固。急以真武湯加肉桂,頻頻飲之,以回殘陽耳。切勿以涼澀之品遏之,否則,雪上加霜,則禍不旋踵。

       十四、咳喘(慢性支氣管炎)

       沈才棟醫案:洪某,女,56歲,1987年11月28日初診。患咳喘五載,每遇氣溫轉寒,而咳喘增劇,今值初冬,氣溫驟降,宿恙舉發,晝夜咳喘,不能平卧,痰多稀薄,形寒背冷,面色咣白,肢末欠溫,溲短便溏,苔白滑潤,脈沉細滑,證屬脾腎陽虛,水氣犯肺之候'以真武湯加味,藥用;茯苓15克,生姜、幹姜、白朮、制附子、白芍各10克、細辛、五味子各3克。

       服5劑後咳喘大減,諸症亦趨緩解,守下方共服20餘劑告瘥,後予香砂六君丸調治一冬,以資鞏固。

       按語:脾腎陽虛,水液泛濫,犯肺而咳。以真武湯溫腎化水,加細辛、五味子以溫肺化飲,止咳平喘。

       十五、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顧樹華醫案:倪某,女,42歲,1979年9月14日初診。主訴:心悸近2月,發熱20餘日。現病史:患者近來經常感冒,扁桃腺發炎,心悸。上月經某醫院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療。心悸,氣急,乏力,體溫38.2℃.。經用多種抗菌素靜脈點滴20多日,仍發熱不退,心力衰竭已兩次報病危。後經某醫給服生脈散加清熱解毒劑,體溫不降,且心悸加重。患者要求出院,後延餘診治。症見患者卧床欲寐,無神懶言,語音低微,心悸甚,氣急,眩暈,面浮足腫,汗出,體溫38~C,不思飲食。脈細微而結,舌淡苔薄白。診為心腎陽虛,虛陽外浮,水氣淩心。宜溫陽鎮水,引火歸原。予真武湯原方,2劑(囑1日1劑)。

       附片60克(久煎),茯苓、白朮各15克,杭芍12克,生姜3片?

       二日後複診:體溫降至36.8℃,精神好轉,心悸減,汗少,已不眩暈,飲食漸進,脈沉細時結,舌淡苔薄白。以上方加肉桂、遠志、砂仁,調理月餘而痊愈。

       按語:患者發熱日久,系陽氣内虛,虛陽外浮所緻;心悸日甚,為心腎陽虛,才氣淩心而緻。故用真武湯溫陽鎮水,迎陽歸舍。

       十六、抑郁

       和貴章醫案:1969年餘行醫四川自貢,有一女子,34歲,因丈夫病故,悲痛欲絕,茶飯不思,久發頭暈目眩,休息家中年半有餘。現症:昏旋欲仆地,卧則床搖物動,筋惕肉晌,耳鳴不聰,喜靜惡聞聲響,心煩易急,脅肋脹痛,納呆脘脹,口不渴飲,月經不正常,經色暗質稠,二便調。查愁苦面容,兩顴泛紅,苔白稍厚質紅,脈弦。據發病乃情志所傷,察其脈證似屬肝郁,肝陽上亢,上抗清竅,下亂沖任,中橫脾胃,然從肝從郁治之多不取消。因憶及景嶽所言“憂郁病者,全屬大虛,本無實邪。’’此正憂郁緻病,屬虛可知。《内經》說:“悲則氣消。’’消沉之氣久則及脾損腎,故頭暈目眩,筋惕肉瞞,昏搖欲仆地、納呆。因長期戚戚悠悠,精氣消索,則陰耗陽浮見顴紅。思之再三,治從真武湯,脾腎兼顧,經治三月而康複。

       按語:情志為病,總由心病及氣,而病多郁。郁證常見者三:一為怒郁,二為思郁,三為憂郁。郁者多解郁順氣,通作實邪論治,然驗之臨床并非皆應如桴鼓。本案憂郁為病,乃親眷故世,物舊人非,悲凄凄,情切切,利害相牽;茶不思,飯不想,神迷魂亂。悲憂深,損之深,脾腎傷,是所必然。所以解郁順氣治之無濟,乃更轍治從脾胃而獲捷效。真武雖為濕建,然其臨證卻是益脾腎以助氣化之良方,本方有水則行,無水則斂陰益氣溫陽耳。

       十七、眩暈(美尼爾氏綜合症)

       畢明義醫案:從某,男,35歲,1985年1月24日初診。二十天前早晨起床之時,突然感到眼前一陣頭暈目眩,約五分鐘時而閉目自止,至就餐時,即頭暈目眩,如坐舟車中,感天旋地轉,有欲到之勢,睜眼則暈甚,暈時惡心嘔吐,吐出物呈水樣’=有時吐飯。曾去市某醫院診為美尼爾氏綜合症,經治無效,後求餘治療。政見患者頭暈目眩,不能回顧頭項,回顧時眩暈加劇,行走時,隻可向前平視,稍以轉目,即眩仆欲倒,若勉強扶其行走,則眩暈發作,而且嘔吐食水。患者形體消瘦,飲食呆滞,語聲低怯,氣短乏力,舌體大,苔水滑,脈沉弦緊。病為眩暈,屬陽虛水氣上逆,清竅被蒙所緻。給真武湯扶陽鎮水、化飲降逆。處以:

       附子15克,白朮30克,茯苓45克,赤芍45克,生姜150克。煎服法同上。

       服1劑後,惡心嘔吐已止,眩暈去其大半,頭項可以回顧,能獨自小步行走,又繼服上方2劑,眩暈已止,納增。為鞏固療效,繼服3劑,至今未見複發。

       按語:本案乃痰飲眩暈也。然痰飲所生,多責之脾腎。人身陽氣,根于腎髒,若元陽一衰,則陰霾峰起,脾腎不能運化水濕而生痰飲,上抗清竅則發眩暈。治從真武湯溫腎陽,化脾濕,以澄痰飲之源,令清升濁降,則眩暈自除。

       十八、失眠

       蔣天佑醫案:張某某,男,35歲,1968年8月27日初診。患失眠6~7年,現每天至多能入睡2小時,甚則徹夜不眠。自覺迷糊,頭暈,心悸,胃納不好,尿時黃,腰困,記憶力減弱,肌肉跳動。舌質紅,苔淡黃稍膩,脈右虛弦,左沉細緩。辨為腎陽衰微,水氣淩心。治以溫陽利水,方用真武湯。服2劑,即能睡7~8小時。

       按語:《類證治裁》日:“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然令陽不交陰之因素甚多,《景嶽全書》指出:“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之逆之憂也。”本案即為腎陽衰微,水氣内動,上淩于心所緻。其辨證眼目是:肌肉跳動而脈象虛弦細緩,乃陽虛水動之象,故用真武湯毅然擒之。

       十九、消渴

       蔣明德醫案:李某某,女,58歲。1990年4月5日診。自述口渴飲引,大便幹燥逾月,就醫多用麻仁丸、增液承氣輩治療,服藥後病可緩解,停藥後病複如故。刻診:口渴飲引,飲不解渴,每天需飲開水8磅餘,大便堅如羊屎。詢知小便短少,小腹作脹,伴胸部窒悶,微咳,泛惡頭眩,納減,下肢略浮,舌胖嫩,苔水滑,脈沉細、尺部尤甚。化驗:小便常規(一),尿糖(一)。證屬消渴症。乃脾腎陽虛,水飲為患。拟溫陽化飲。予真武湯合五苓散;附片(先熬)、桂枝、白芍、豬苓、生姜各12克,茯苓、澤瀉各15克,白朮30克。水煎溫服,日三次。

       服1劑後,小便增多,渴飲便堅減輕。又進2劑,病瘥。

       按語:脾腎陽虛,水飲内停,氣不化津,津失水布而口渴。治用真武溫腎陽,啟下閘以利水道,使飲邪外洩,用五苓實脾暢中,使脾運有權,則水津四布。重用白朮者,以“除濕益氣,補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珍珠囊》)。

       二十、咽幹

       黎明質醫案:刁某,男,61歲,1989年6月20日初診。約半年來,患者至夜咽幹,睡中醒來,難以入寐,白晝咽潤如常。前醫雇用桂附地黃湯引火歸原、豬膚湯滋潤利咽,均告無效,故轉診我處。刻診:神情為淡,四末欠溫,入夜咽幹難忍,口幹漱水不欲咽,大便幹結小便清長,腭咽部鮮紅,舌淡、苔白水潤,六脈沉細。病本陰寒内盛,至夜轉加,虛陽浮越,上沖咽部。法宜溫腎暖脾,回陽鎮水,以冀浮陽歸宅。方用真武湯加減。

       處方:制附片、白芍、幹姜各10克,白朮12克,茯苓、牡蛎各20克。

       每日1劑,叠進十日,病情雖有轉機,病人依然不堪其苦。仍守前方,去牡蛎,囑每日三次服藥時,各加豬膽汁10滴于煎劑中口服。間五日複診,自述咽幹與日遞減,共服藥15劑,諸症消失。随訪一年未發。

       按語:陽虛水停,津凝不滋,緻咽幹口燥,但不欲飲為其特點?治用真武湯溫陽化水,氣化則津布。方用幹姜易生姜者,欲其藥力内守,直破陰寒;前用牡蛎,意在鎮攝浮陽,引陽入宅,不緻虛陽上浮,而其效不.顯者,非辨證有誤,實因格拒之熱,已露傷陰之象,故後去牡蛎加豬膽汁,以其性寒順從病性,而無格拒之虞,且苦寒堅陰,以糾陽損及陰之弊,達到“陰平陽秘’’之目的。

       二十一、失音

       祝谌予醫案:黃某某,女,35歲。三月前因感冒出現口燥咽幹,喉頭微痛,音啞不揚,咳嗽痰少。經五官科檢查,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I度腫大,披裂血(++),雙側聲帶充血,經多方治療無效。近覺咽部腫痛,咽中如有物梗阻,音啞不揚加重,怯寒神疲,肢體困倦,溲短少清淡。複經五官科檢查:右側聲帶肥厚,邊緣不整齊,前聯合稍隆起,充血,活動較差。中醫診察:面色暗之,形體略瘦,倦怠懶言,精神不振,聲沙低沉無力,唇舌淡白,脈沉細,辨證為陽虛水泛之失音症。治宜溫陽利水,佐以健脾滲濕,方用真武湯加味:

       熟附子18克,桂枝30克,白朮9克,白芍9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甘草9克。

       服2劑後症狀改善,聲音好轉。續服原方加減4劑,能大聲說話和唱歌。五官科複查喉部聲帶充血、肥厚已消失。

       按語:失音一證,有外感内傷、寒熱虛實之不同。本案素體陽虛,複感外邪誘發,證屬陽虛水濕上潮,沿足少陰經脈上侵于咽喉,以緻聲音之門戶不利而失音,此病之根在腎,故用真武湯加味溫腎利水而獲效。

       二十二、目赤(慢性結膜炎)

       王與賢醫案:米某某,男,14歲,1976年6月就診。發病半年多,每日清晨開始,兩目紅赤,目珠發困,視物模糊,中午後,眼睛紅赤全退,視物亦清,逐日如此,不少變化。經眼科檢查為慢性結膜炎,用藥無效,延清中醫,用過多種法則,亦未有驗。診脈略沉,舌淡苔白,無他症狀可據。自訴以前每服一片藥時,均出現胃納不佳,心下脹滿,頭目暈眩。查閱以前服過之藥,諸如瀉白、龍膽瀉肝、荊防、桑菊、冬地、元參之類。因思上午為陽氣用事之時,病發于此時,非陽盛,即陽虛,根據現在脈象及過去用藥,投以真武湯加細辛,以辛溫回陽。2劑後,忽然痊愈。至今4年,随訪未發。

       按語:雖日症狀不足,然仍是有證可據。其辨證眼目是:一為目赤朝起午愈,陽虛之象;二為舌淡苔白脈沉,陽虛之征。據此,則溫陽大法定矣。又察每服藥有納呆、心下脹滿、頭暈目眩,此寒涼之品更傷陽氣之故,正用真武加細辛以辛溫回陽,其證霍然。

       二十三、盜汗

       周亞林醫案:張某某,男,43歲,1987年12月15日診。盜汗六年,每二三天一次,雖多法治療而不效。近半年來盜汗加重,每至下半夜即汗出濕衣,滲及被褥,醒後汗止,全身發涼,白天困倦無力,動則心悸,顔面蒼白,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證屬陽氣虛衰,陰寒内盛。選用真武湯以扶陽抑陰。

       處方:制附片、白朮各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生姜4片。

       服藥4劑,盜汗靜止,精神轉佳;繼以原方出入10劑調理。随訪二年,未複發。

       按語:盜汗多屬陰虛,然亦有陽虛者。《景嶽全書》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陽氣在人卧寐時應入裡固護内髒,今陽虛而不能固,以緻寐時汗出。寤後陽氣動出,尚能勉行其事,故寤後汗止。本案與真武湯證的陽虛陰盛之病機恰相吻合,故投真武湯扶陽抑陰,使陽複陰消,疾病乃愈。

       二十四、小兒高熱

       曹茂林醫案:秦某,女,1歲8月。一周前感冒,高熱微咳,曾服阿斯匹林、小兒克感敏沖劑,汗出熱減,繼而複熱。又服中藥辛涼解表劑1劑,初則似可,夜半熱勢驟起,體溫達40.5"C。家長惶恐,邀餘診治。患兒氣色不華,氣息均勻,神倦納呆,四肢不溫,發熱日輕夜重,舌淡體胖,苔中心至根部黑潤。素喜汗出,餘無異常。餘躊躇再三,勉為疏方:

       制附子、白芍各3克,茯苓、白朮各6克,生姜2片。

       當晚服1煎後,體溫徘徊在38~C左右,次日中午服完,體溫正常且穩定。

       按語:本案患者,素喜汗出,雖高熱而四肢不溫,面色不華,舌淡體胖,苔黑潤。此陰盛于内,格陽于外之候。雖無水氣泛濫之證,但有水氣不化之表現,故可用真武湯溫腎壯陽,抑陰利水。

二五、水腫

       呂大用醫案:趙某某,女,40歲,于1984年4月3日初診。初患病時,因頭面四肢腫,惡寒發熱,服西藥治療周餘,未見療效而用中藥治療三周仍未見效,病日加重而來就診。察顔面蒼白'舌質淡胖,苔薄白而滑潤,面浮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胸悶氣短,腰冷痛疫重,四肢不溫,畏寒神疲,溺清白而少,口渴不欲飲,脈沉細無力。此乃真陽衰極、土不制水所緻。

       藥用:附子25克,白朮25克,茯苓25克,白芍20克,幹姜20克’肉桂7.5克,水煎300毫升,100毫升日3次服。

       上藥連服3劑,浮腫消退大半,查其舌體漸小,四肢微溫,溺量增多,脈雖沉較前有力。此乃虛焰漸退,正氣漸複之佳象。按上方去附子、肉桂,加幹姜15克,連服6劑而愈。

       按語:腎主水,為胃之關。腎氣從陽則開,從陰則阖。陽過盛則關門大開,水直下而為消;陰過盛則關門常阖,水不通而為腫。蓋火能生土,土能制水,故溫陽化氣,實乃治陰水浮腫之要法。本案病久不愈,又見畏寒神疲,四肢不溫,舌胖苔滑,脈沉無力等陰盛陽衰,土不制水之象,故治以真武湯益火回陽,化氣行水。

二六個心率慢

男,55歲,心悸心慌,頭暈,腳乏力,西醫檢查:心律失常(早搏),心率48-58次/分,平時容易口幹,喝溫開水2L左右,胃口好,睡眠好,大便每天一次,無夜尿,不怕冷-春眠不覺曉醫案

反饋:向老師們反饋一下,這個病人連續用了真武湯5劑,心率大概70次左右,但是有時候還是腳軟,心慌,偶爾頭暈

藥證:頭暈:茯苓白術證。心率慢:附子證?

方證:82條心下悸,頭眩。

二七、心悸氣短 心悸氣短手麻,全部: 有40年的慢性腸炎,和40多年的高血壓,性格暴躁,愛發脾氣,耳聾眼花,肚子大如同青蛙,雙腿涼寒,膝蓋有涼風的感覺,體沉,無汗。吃: 胃口不好,能吃1兩飯,一天吃三頓,吃飯以後半夜有時會偷吃喝點啤酒,吃完飯會胃脹,有時有胃酸胃脹,不吃不會餓得頭暈眼花。喝: 不愛喝水。喉嚨不幹燥,舌頭不幹燥,嘴唇不幹燥。沒有痰。拉: 每天都有大便,,一天拉2/3次,大便不成形,稀,沒有拉不盡感覺。撒: 小便是白天大約5次。晚上睡覺起夜4/5次?有小便急忍不了。有喝完水很快就想尿。有遺尿。睡: 每天後半夜點睡覺,不能一覺到天亮,有夢,容易驚醒。或者半夜或者3點醒來,白天不會嗜睡或者喜歡躺着懶得動。外: 怕冷,不怕風,身體頭手足不會容易出汗。運動後或者睡覺時或者吃飯時不會出汗,内: 喜歡吃熱的,吃冷的會不舒服。手腳是熱的。腹診: 肚臍上下左右都疼--白發醫案 反饋: 吃真武湯四付,原來吃完降壓藥後血壓高壓160/170,現在不吃降壓藥高壓126低壓69心跳74,心悸氣短已經好,夜尿每晚2/3次,現在可以慢爬山,那種大斜坡的山,不是鄉間小路,累了有絞疼感。肚臍四周不疼了,現在胃按還疼,小腹按還疼,還有拉肚子現象,一天3/4次不固定。 還有失眠現象。 藥證:心悸氣短:茯苓證。肚子周圍痛:芍藥證。腿涼:附子證。

方證:82條心下悸。

二八、腹證

1 慢性腹瀉的少年

患者為十五歲男性,二個月前開始出現持續性腹瀉,經多名醫生診治,一般好轉二三天後還是繼續腹瀉。大便呈水樣便或夾雜粘液,有時出現咕噜咕噜腸鳴,有食欲,無發熱,足冷,有頭面轟熱感。口不渴,無腹痛,臍上悸動明顯,極其消瘦。脈沉細弱。

投予真武湯。

服藥後,腹瀉雖然出現停止的傾向,但病情還是時進時退,并沒有完全止住。從一九四〇年一月十四日至五月十八日持續服藥而獲痊愈。體重增加了八公斤,身體狀态很好。

2 夏季胃腸功能減弱倦怠感增加的少年

患者為膚色白,胖瘦中等的十七名少年,平時體健,但每至六七月份,體倦乏力,食欲顯著下降,或便秘或腹瀉。特别是今年感覺體倦乏力嚴重,明顯消瘦。

脈沉小而弱,舌濕滑無苔,腹部軟弱無力。

我投予真武湯治療,服藥四五天後感覺氣力增加,卻出現了全身浮腫,由于患者感覺良好,于是繼服上方二個月,浮腫消失,代之以身體增胖,變成了結實的體格。後來再到夏天,沒有出現體倦乏力的情況。

二九、退熱

十數年前的事情,有一位患者急性肺炎高熱,數日無大便。以通便的目的投予了調胃承氣湯少量頓服,夜間腹瀉十餘次,第二天邀我往診,體溫反而超過40.0℃,脈亂而無力,眼球上翻,呼吸急促,表現出重症狀态。我也感到很意外,便給予了真武湯,脈恢複規整,一般狀态好轉,脫離了生命危險。

在有發熱的時候,真武湯證往往易誤認為小柴胡湯證或白虎湯證,必須慎重地考慮。

和田東郭(1744-1803,日本江戶時期醫家---譯者注)雲:“一般疫病會出現大熱、煩渴、谵語等症狀,如果其熱如火燃燒,渴如焚石滴水,谵語如狂亂之人,大部分的醫者都會說這是白虎湯證或承氣湯證。誠然如此,但即使是這樣,也有意料之外的情況,即有真武湯證的存在。”

《醫學救弊論》(著者及年代不詳---譯者注)中載有如下的失敗病例:

“一男子,甫及三十,冬十二月,頭痛,發熱,惡寒甚,某醫給予麻黃湯,每日十餘帖,連服數日。因而大汗出,浸透衣衫,元氣大衰,無力如廁。邀餘往真,真得脈浮,舌幹,喉甚幹渴,汗流不止。于是給予白虎湯,雖口渴立止,但元氣益衰,随即死亡。該患者須用真武湯,反誤予白虎湯,形同殺之。前醫用麻黃湯縮短其生,餘以白虎湯斷送其命。誠乃追悔莫及之失敗。”

我自己也曾遇下述一例。

家住吉祥寺的六十一歲男性,昨日出現發熱,頭痛,惡寒,投予葛根湯治療。初診時體溫37.5℃,翌日超過38.0℃,并訴口渴,惡寒停止,無食欲,舌幹燥,有白苔。考慮病從太陽入少陽,轉投小柴胡湯。随後體溫不斷升高,舌幹燥,并開始腹瀉。雖然未服用發汗劑,但全身間斷微微汗出,體溫不見下降。脈微浮而大,但切之覺無底力,至數為每分鐘84次。這種病狀很像桂枝人參湯證,但又使我聯想到真武湯證,于是便投予真武湯治療。服藥第二天,腹瀉停止,體溫開始下降,數日後痊愈。這些病例告訴我們,陰陽虛實的差别存在于微妙的地方,難以用文字表述清楚。還是需要積累經驗,努力抓住仿佛如斯的不同之處,也隻有這樣。

三十、荨麻疹

【案例1】、五十五歲婦人,四十天前開始出現荨麻疹,經某醫生注射藥物近二十支未見效果。患者訴夜間咳嗽,大便稀,無食欲,手足怕冷。脈沉,臍上部位悸動明顯。

鑒于上述症狀,投予了真武湯治療。服藥一周後,荨麻疹便未再出現,腹瀉和咳嗽也停止了。為防止再發,續服上方三周。

又一日,一位四十一歲的婦人因胃腸不好來診。該患者消瘦,血色不佳,手足怕冷。并訴近來出現荨麻疹。望其荨麻疹,小而隆起不明顯,局部瘙癢。有時腹瀉,易疲勞。

因有這些症狀,便給予了真武湯。七天藥物服完後再來診,荨麻疹已痊愈。

三一、肺結核患者的腹瀉

三十一名男子,近來消瘦明顯,雖然食欲尚可,但每天腹瀉一二次。患者高個子,膚色白,看上去呈虛弱的體格。

脈大,散漫而弱。胃部有振水音,臍下可聞及腸鳴音,聽診和叩診可知右肺下葉相當大範圍的浸潤,但體溫幾乎未超過37.0℃。

針對這些症狀,便投予了人參湯,但腹瀉卻加重了。于是改投真武湯,服藥後胸院部感覺順暢,全身感到溫暖,有了氣力。大便略顯幹硬,但如果服藥不及時則立即出現腹瀉。服藥一年以上後,普通飲食不再腹瀉。因而營養狀态好轉,但肺部的病情仍無變化。

對于用甘草瀉心湯後腹瀉反而加重者,給予人參湯而治愈的驗案有二三例。另外,有時用人參湯後反而腹瀉,給予真武湯有效。許多的場合難于判斷應該用人參湯還是真武湯,但對于慢性腹瀉,真武湯證比人參湯證多見。

三二、 結核性腹膜炎伴腹水

患者為三十五歲血色差的婦人,于一個月前被某醫生診斷為肺結核肺門浸潤,并接受了相關治療。

脈弱,但無頻數。體溫每至下午便會上升至38.2~38.3℃,心悸,頭重,無食欲,口幹,大便一天一次。

根據上述症狀,投予柴胡姜桂湯,服藥後體溫漸漸下降,食欲也恢複。但是,從治療第三周開始,下腹至腰部出現疼痛,并訴有帶下、頭沉重、耳鳴、眩暈。于是改投當歸芍藥散。但其後患者消息斷絕,三個月後才又來診。

患者說,上次的藥物服用一周後,身體的感覺很快就好轉,以為已經治好了。但最近又感覺到腹部膨滿而疼痛,行走時有腹鳴聲,好不容易又下決心來診。

診察,全腹部膨滿而疼痛,臍周有壓痛。于是診斷為腹膜炎,給予了當歸建中湯。但服藥後腹滿腹痛并未消除,反而又出現心窩部痞塞感,并有食欲下降和便秘,精神狀态變差。脈沉弱,顔面輕微浮腫,并有腹水。

因為女性腹膜炎時使用當歸建中湯常有良效,所以未加以深思便給予了該方,結果是失敗的。随後改投真武湯,腹滿腹痛消失,食欲得以恢複,大便基本上每天一次。共服藥四十九天,恢複健康後停藥。

三三、肺結核患者的眩暈

三十五歲婦人,曾患肺結核病進行了相應治療。患者因數天前開始出現眩暈,嚴重時甚至無法翻身,時有惡心。故請我往診。

患者為高個削瘦的體型。現在肺結核有減輕的傾向,發熱類型也隻是有時出現微熱。夜間多夢,頭沉重,胃部有振水音,胃下垂。脈沉,肩凝,大便一天一次,平時手足發涼,月經正常,有帶下。

對于上述症狀,投予了苓桂術甘湯。經治療後眩暈略有緩解,但食欲消失。遂改投茯苓飲,仍無食欲,眩暈症狀亦未完全消除。又加以考慮後,投予了真武湯。服藥二十二天,眩暈消除,食欲轉旺,恢複了良好的健康狀态。

是真武湯證眩暈,還是苓桂術甘湯證眩暈,其鑒别似乎是不難的,但在處理該患者病情過程中卻有失敗的地方。最後針對脈沉、足冷等症狀,考慮選用附子劑而改方為真武湯才是正确的。

三四、慢性胸膜炎

四十四歲婦人,從數天前,感覺運動時有些喘憋不适,但無咳嗽、發熱及食欲異常。因昨天有家鄉的客人來訪,陪客人在井頭公園遊玩後出現呼吸困難,勉強到家,遂請我往診。

患者體型呈中等胖瘦,膚色白,肌肉松軟。脈沉、小、數。運動時易出現口幹渴。大便一天一次,無汗出、無發熱。叩診得知左側胸膜大量積液,其病應為左側滲出性胸膜炎。

對于胸膜炎,一般傾向于使用小柴胡湯或柴陷湯治療,因該患者無發熱,脈沉、小、數,便投予了柴胡姜桂湯。但用藥後食欲全無,呼吸困難反而加重。于是轉投柴陷湯,卻出現心下部位痞塞加重,手足冷等症狀,食欲平平。

考慮到患者本來并無熱性症狀,卻投予柴胡、黃芩、半夏、黃連、瓜蒌仁等寒涼性藥物欲降其熱,所以病情反而惡化,手足變冷。我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便改投真武湯。

方藥對證後所産生的效果是令人驚異的。僅僅服藥一次,患者胸部變得輕快,感覺很舒服。于是連續服藥一個月,胸腔積液便全部消失了。

其後有輕微咳嗽,有時出現體溫為38.2~38.3℃的發熱,并有呼吸困難的感覺。肩凝,甚至有時有頭面轟熱感。

對于這些症狀,改方為桂枝人參湯,治療三周後,體溫下降,呼吸變得輕松了。但是心下部位痞塞脹滿仍然存在,食欲無改善。于是又投予茯苓飲,一直服用了三個月而諸證皆除,健康狀況勝過生病前。

茯苓飲治療水氣停滞、胃脘膨滿、食欲不振之證有效。我曾用該方治療一例胸脘膨滿全無食欲的胸膜炎患者,服藥後增進了食欲,同時也消除了胸腔的滲出液。

由于存在胸膜炎宜用柴胡劑的先入觀,在本來必須用真武湯驅除裡寒的時候,反而誤以柴胡劑更增其裡寒,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

總是在講漢方醫學必須辨證而施治,但還是經常出現這樣的失誤,應該反省,再反省。

三五、慢性腎炎

前幾年,有一位患有慢性腎炎的六十九歲老婦人請我往診。

該婦人每逢夏末至秋初,就開始出現腰背部瘙癢,出極小的皮疹,用多種外用藥也難以奏效,入冬後就更加嚴重。到了來年五月,即使不進行治療,不知不覺中症狀也就消失了。

腎炎已轉為慢性,無明顯自覺症狀,隻是夜間排尿三四次,影響睡眠。有便秘傾向,用瀉下劑後,疲憊而萎靡,并發生眩暈。身體消瘦,膚色淺黑,偶有下肢浮腫,脈細緊。

主訴為腰背部瘙癢。

根據以上症狀,投予了真武湯治療。

服藥後每天有大便,非常爽快。第四五天時,瘙癢減輕了一半程度。服藥三周後,皮疹便消失了。

村井琴山(1733-1815,日本江戶時期醫家---譯者注)口訣雲:“老人亦有身體瘙癢,非真武不愈。年輕者病愈之際有瘙癢,桂麻各半湯可治。老人則須用附子。”我從這裡得到啟發,對于該患者寒象明顯、瀉下後眩暈、夜間小便多、浮腫等症狀,參考脈象和腹證,而使用了真武湯。

在該病人之後,又有一位五十七歲婦人,腹背部出現皮疹,瘙癢,久治不愈,予以真武湯,二周後痊愈。這名患者無慢性腎炎,但消瘦,血色不佳,腹部凹陷,易腹瀉,手足冷,心窩部悸動明顯,脈沉小,根據這些症狀而投予了真武湯。

三六、闌尾炎

患者為一位家住牛込的十六名少女。初診于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

二月一日,突然訴腹痛,二日,某醫生診為闌尾炎并建議手術。四日請我出診,但未能抽出時間前往,五日清早往診。

脈浮數無力,口渴但不甚,無食欲,無嘔吐。右腹部有碗狀局限性隆起,有抵抗和壓痛。體溫為38.5℃,時有惡寒,大便昨日為軟便。

首先投予桂枝加芍藥湯,同時囑去掉敷于患處的冰袋。

二月十一日,又往診。訴服藥後每天腹瀉數次,從昨天早上到現在,已有十數次。每次腹瀉前有腹痛,排便後身體感覺舒服。大便呈茶褐色,為泥狀。體溫38.2℃,脈數而弱。腹診,臍以下特别是右下腹明顯膨隆且有壓痛,為局限性腹膜炎表現。

該患者從開始即應給予真武湯治療,但因誤投桂枝加芍藥湯,結果便成了這種狀态。于是,改投真武湯。

二月二十日,再次往診。腹瀉停止,腹痛消失,體溫也恢複了正常。

一九三五年左右,使用大黃牡丹湯的實證闌尾炎較多。但從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到戰後的三四年間,虛證的闌尾炎增多,可以使用大黃牡丹湯的闌尾炎減少,必須使用真武湯的患者增加。考慮其理由為一九三五年的時候,生活較為穩定,食物較充足,所以實證較多。随着戰争加劇,出現食物匮乏,加之體力消耗大,虛證的患者便增加了。在戰争結束的第二年我還是使用真武湯治愈了住在琦玉的兩名青年的闌尾炎。

一名青年在某醫生處按大腸炎治療,症狀為劇烈腹痛,十數次腹瀉,并伴有黏液血便,持續二三日,體溫也接近39.0℃。我以脈浮數為指征而使用了桂枝加芍藥湯。但反而脈變弱,一般情況亦不見好轉。于是改投真武湯,病情迅速好轉,腹瀉停止,腹痛也減輕,但出現回盲部抵抗和壓痛。經過約一個月的時間,終于痊愈了。

另一名青年,主訴一夜之間出現數次嘔吐後腹痛。以為是食物中毒,遂服用了家庭自備的“祛毒”藥物,但第二天體溫升高,右下腹出現劇烈疼痛。在附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闌尾炎,建議立即做手術。但又聽鄰人介紹說漢方可以治療,不用切除闌尾,便邀我往診。

我對該患者也用真武湯治療而獲痊愈。其中診斷為虛證的道理在于脈大而無力,一天有二三次腹瀉,腹部膨滿但尚軟,舌濕而苔白。

對于闌尾炎的虛證,适于應用真武湯的病例多于适用薏苡附子敗醬散者。我至今隻有一次對闌尾炎使用了四逆湯。

闌尾炎也有适用桂枝加桂湯者,此時容易與真武湯證混淆。

○真武湯原名玄武湯,但現在通稱真武湯。玄武湯是借用北方鎮守神玄武之名而命名的,同理,青龍湯和白虎湯是分别借用東方鎮守神青龍、西方鎮守神白虎之名而命名的。

○在含有附子的方劑中,真武湯和腎氣丸的應用範圍最廣。雖然必須注意附子的用法,但若因有所顧忌而不用,則就應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成語。使用炮制過的唐附子(自中國輸入品---譯者注)是安全的,白川附子(又叫白河附子,日本産品---譯者注)也可以使用,若自己采集則須加以炮制,但如果不是通曉炮制方法的人則難以保證炮制質量。

○服用真武湯和腎氣丸後,如果出現醉酒感、肢體麻木感,或悸動感,可以認為這是附子所緻。嚴重時會發生頭痛、嘔吐、呼吸困難和痙攣等,甚至有可能出現中毒而死亡,必須加以注意。附子是用于陰證的藥物,對于陰證可以用很大量,但如果是陽證有日用量0.5~1.0克即發生中毒的案例。但是陰陽證的辨别有時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經驗少者可以從一日量0.3克左右用起,較為安全。特别是對老人和幼兒宜慎重。

○古醫籍記載,真武湯證可見到如淡墨塗于舌上的舌象,我未見到過,認為不必過度拘泥于舌象。

○真武湯證的脈象有時浮大,有時沉小,但其共有特點是無力。

○真武湯腹證表現為,腹壁薄,多于臍上正中線部位可觸及直線狀、約長5~15厘米、鉛筆芯狀硬物(為作者發現的虛性腹證特征性表現,後被門生寺師睦宗提議命名為正中芯---譯者注)。該硬物在皮下可觸及,但必須用手指尖輕輕按巡才能找到。

○真武湯常用于易發生腹瀉、慢性腹瀉等胃腸虛弱者,但對于無腹瀉者亦可使用。除胃遲緩症、胃下垂、慢性腸炎外,真武湯還用于低血壓、腦出血後麻痹、慢性浮腫等疾病。

三七、麻疹合并急性肺炎

使用真武湯治愈麻疹合并急性肺炎一例,打破了古人所謂麻疹不可用附子劑的通說。

患者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突然出現伴惡寒戰栗的高熱。這個家庭不久前因肺炎死去了一個孩子,所以這次非常擔心,翌日便請我往診。

這一天的體溫為40.0℃左右,據說學校的同桌同學數天前因麻疹而停課,所以考慮為麻疹。但體溫上升過于突然,也無咳嗽、噴嚏等症狀,是否是急性腸炎呢?但類似腸炎的症狀也沒有出現,便告訴患者家長,也許會出麻疹,便投予了小柴胡湯。

可是,服藥三天,發熱也未見下降,并出現了便秘,于是改投調胃承氣湯。瀉下稀便,但體溫仍不降。

到第四天,出現輕微咳嗽伴有血痰,口渴,呼吸困難,漸漸顯出肺炎的症狀。

于是投予竹葉石膏湯,但腹瀉加重,一天五六次,氣力突然衰落。但考慮到是肺炎,二三日内體溫會下降的。到了第七天,體溫降至37.0℃左右,但翌日又升至39.0℃,病情變化有些不合常規,這時面部開始出現皮疹,仔細看有些像麻疹。似乎是在肺炎向愈過程中,麻疹在肺炎後出現。

但是,患者的出疹好像不順利,皮疹帶有黑色,似蒙有污垢。患者沒有精神,脈幅寬卻無力,猶如漂浮的氣泡。讓人很擔心其預後。

無論從脈象,從皮疹的顔色,還是從腹瀉來看,除真武湯外沒有其他方劑适用。于是便調配真武湯(附子0.3克),服藥當天的傍晚,精神便很快地好轉,發疹滿布。皮疹的顔色帶有了紅色。該方僅服用兩天,發熱便退去,很快痊愈了。

三八、 遺尿症

分别為十二歲、十歲和八歲的兄弟三人均患遺尿症,每晚遺尿數次。三人均面色青黑,消瘦,怕冷。

我均投予小建中湯治療,服藥一周,病情略有好轉。繼續給予十天的藥物,服藥後仍然每晚遺尿。于是改投苓姜術甘湯,無效。改方為桂枝加龍骨牡蛎湯,仍無效。再改為伯州散,仍不見效果。

于是反複考慮之後投以真武湯,開始服藥即見到效果,一周後,夜間被叫起一次便不會再尿床。此時附子日用量三人均為0.5克。這樣略有些冒險,但沒有出現附子的副作用。

三九、結核性腹膜炎

十六名少女,身體一直健康。但四個月前患腹膜炎和胸膜炎,其後出現腹瀉,有時甚至一天多達四五次,多方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服用止瀉藥後,大便變黑、成形,但出現嚴重腹脹,食欲也消失,現在已停止服用止瀉藥。近來身體明顯衰弱,甚至連上廁所的氣力都沒有了。血色差,脈微弱,不數。左側胸膜肥厚,腹部輕度膨滿,臍周圍有抵抗和壓痛。體溫正常,即使睡覺時兩足也發涼。有輕微腹痛,大便中夾雜粘液,無裡急後重感。

投予真武湯。

服藥後腹瀉漸漸減輕,第二個月時開始能夠來診。連續服藥九十六天,營養狀态改善,增長了氣力,便停止了服藥。

該患者的腹瀉,可以懷疑為腸結核病,在沒有鍊黴素的時代,完全治愈是很困難的,但該患者出乎意料地好轉了。

該患者現在是二個孩子的母親,健康地生活着。

四十、腦出血患者和慢性腎炎

真武湯常用于低血壓患者的眩暈,但這裡所舉的是真武湯治療腦出血的病案。

患者為六十六歲女性,數日前發生輕微腦出血,出現眩暈症狀,且步履不穩,呈欲跌仆狀。手足冷,輕微惡寒,小便自利,尿量多,大便一天一次,脈沉小。

根據上述症狀,投予真武湯治療。服藥十七天後,眩暈停止,行走恢複常态,與平時無異,便停止了服藥。

半年後,患感冒,給予葛根湯三日量而愈。其後三個月再發腦出血,呈治療無效的衰竭狀态,一年後死亡。

一位老婦人,七十三歲,患慢性腎炎,經常訴眩暈、下肢浮腫和便秘,夜間因多尿而不能安然入睡。脈沉小,也投予真武湯,大便變得通暢,眩暈和浮腫也消除,遂停止服藥。

其後過了三年,因尿毒症死亡。

後來考慮這二個病例,如果長期服用真武湯的話,也許可以防止疾病的再發。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