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來源(《金匮要略》)
藥物組成:生地黃15g,白芍12g,艾葉、當歸各9g,川芎、甘草各6g,阿膠9g。
功效主治:養血止血,調經安胎。治婦人沖任虛損所緻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白色暗淡,産後或流産後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胎動不安,腹中疼痛,舌淡,脈細澀。
方解:本方為養血調經安胎的常用方劑。方中主藥阿膠補血止血,艾葉溫經止血,二者為調經安胎,止崩漏要藥;白芍、熟地黃、當歸、川芎,補血活血調經;防出血留瘀,共為輔佐;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具補血活血止血,調經安胎作用。全方的配伍特點:養血與止血并
行,治标與治本兼顧,補中寓活于養,補血不礙滞,活血不傷正。
藥理研究:補血活血,調節子宮機能,安胎止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消炎。其中阿膠可加速血色素及紅細胞生長,使鈣含量增加,促進止血;艾葉抑菌,抗炎,興奮子宮;當歸、白芍、地黃、川芎補血活血,調節子宮機能,安胎,止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臨床應用:本方用于血虛之崩漏、胎漏。氣虛者,加黃芪、黨參,以補氣攝血;腎虛腰痛者,加杜仲、續斷、桑寄生;胎漏腰痛者,去川芎,加苎麻根、桑寄生。用于先兆流産,習慣性流産,功能性子宮出血,産後子宮複舊不全之出血不止,血色暗淡者。
現代制劑:湯劑。
用量用法:水煎2次,人阿膠溶化,分3次溫服,一日一劑。
使用注意:本方宜于血虛兼寒者,如血熱妄行之月經過多,崩中漏下等均宜忌用。
本方歌訣:膠艾四物甘草結,調經安胎補止血,經多淋漓或崩滿,胎漏腹痛脈細澀。
上一篇
雞屎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