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和,字子中,号紫芝,出生于公元1307年,是浙江桐廬人。他性格淡泊甯靜,喜歡隐居在民間,不喜歡從政,而熱愛書法和文學。他年輕時曾多次模仿晉唐時期的名帖,并得到了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親自指導,他的作品在形态和精神上都與原作極為相似,以至于後人常将他的書法誤認為趙孟頫的作品。
俞和《自書詩卷》
晉唐時期書法講究氣韻與法度,而宋代則興起了注重個人意趣的“尚意”之風。但是,有個悲劇發生了——到了南宋時期,即使是大家如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也隻擅長行草,對于楷書、篆隸可謂一竅不通。這又讓後來的學書者陷入了資料匮乏和筆法失傳的困境。有時候,看到南宋末期的書作,真的會讓人望而生厭。
俞和《自書詩卷》局部
元代書法的出現成為了書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晉唐時期的書法在元代得到了全面回歸的發展。有個人名叫趙孟頫,他可是書壇托古改制的核心人物哦!他主張“當則古,無徒取法于今也”。他認為我們應該以古代的書法為師,而不是簡單地模仿當下的風格。這樣的觀點不禁讓我們好奇,元代書法是如何融合古典與創新的呢?
俞和《自書詩卷》局部
在元代,晉唐書法發展成為一股全面回歸的潮流,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非趙孟頫莫屬,他在書壇上扮演着托古改制的核心角色,主張“當則古,無徒取法于今也”。這意味着他認為我們應該直接以晉唐時期的書法為師,而不是盲目地模仿當時的書風。這樣的觀點不禁令人好奇,元代書法是如何在古典與創新之間尋找平衡點的呢?
俞和《自書詩卷》局部
趙孟頫的觀點迅速引起了元代書法家們的共鳴,他們努力回歸古典,追求晉唐時期書法的精髓。這一回歸不僅局限于個人意趣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将情趣、學養、品行、胸襟、抱負等豐富的精神内涵融入到字裡行間和章法之中。他們試圖恢複晉唐書法的輝煌,并将其與當代藝術相結合,創造出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
元代書法的發展與變革令人歎為觀止。師古而能變,這成為了元代書法家們的座右銘。他們汲取晉唐書法的精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力求在傳承中有所創新。他們的作品既保留了古代書法的氣韻和法度,又散發着個人意趣的光芒。這種追求古典與創新并存的精神,成為了元代書法的獨特魅力。
而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一位書法家備受遺忘,他就是俞和。俞和在書法上有着獨特的個人風格,篆、隸、楷、行、草樣樣精通,他的書迹至今仍然被保存着。然而,遺憾的是,俞和的作品長期以來被誤認為是趙孟頫真迹,這使得他的獨特光芒黯然失色,無法得到應有的關注和贊譽。
俞和行草書《次韻韓伯清見寄之什凡五首》
俞和的作品蘊含着獨特的個人風格和藝術價值。他的篆、隸、楷、行、草書法無一不精妙絕倫,每一種字體都有着獨特的韻味和氣息。他的作品既承襲了晉唐傳統,又帶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展現出了元代書法的瑰麗風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