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三九)

葛芩連湯的處方就四味藥,葛根,炙甘草,黃芩,黃連,葛根和炙甘草我們前面講過了,這裡簡單來了解一下黃芩和黃連。

黃芩、黃連它能去熱,熱,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藥,黃芩、黃連不僅可以内服,還可以外敷,如果皮膚破,可用黃芩黃連。如果化膿,可以加去濕的藥。

黃芩殺菌的力量很強,阿米巴痢疾的時候,大腸的腸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會脫水,所以用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腸子的津液補足,用黃芩、黃連解毒,黃芩、黃連等量,小兒的痢疾熾熱,用下劑之證都有效。

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為裡熱的,重于清裡,本來是桂枝湯證,結果下利,這時候要重于清裡,改成葛芩連湯,虛寒的病人為脈微無力,實熱的病人為脈數有力。

為什麼摸到脈數?就是裡面有東西堵到了,發炎了,病人會發燒。虛寒的病人舌苔淡白,實熱的病人為舌紅苔黃。實熱的病人為舌苔黃的,黃的再進就紅,再進就黑了,這就是壯熱了。虛寒的病人為下利不熱,色黃淡,實熱的病下利熱灼,色黃赤而臭、肛門沒有灼熱的感覺,就是虛寒不熱,實熱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門有灼熱的感覺。

黃芩和黃連都是非常寒涼的藥,我們會發現,凡是帶有“黃”字的中藥都是苦寒的,前面我們學了一味“大黃”,我們知道,所有苦寒的藥都可以清熱瀉火,所有苦味的藥都入心,黃芩也入心,但瀉肺火很厲害,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濕熱用黃芩也是不錯的,黃芩也入肝膽,瀉肝膽的濕熱也是很厲害,黃連瀉心火很厲害,尤其是對中焦的濕熱,火毒,例如像胃腸的濕熱,還可解巴豆的毒。總之,黃芩和黃連都是瀉火解毒的藥,對胃腸積熱,下利膿血,口舌生瘡都有很好的療效,兩者都可解胎毒。

倪海廈傷寒論筆記(三九)

葛芩連湯,方在葛根,重用葛根,葛根的量要大一些,用量是五,黃芩黃連是等量三,炙甘草二,整個方劑的比例就是五二三三,葛根五,炙甘草二,黃芩三,黃連三。有的時候,葛根有可能用到六或者七,這個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一般情況就是按五二三三這個比例就可了,煮的時候先煮葛根,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水的時候,再放其他的藥,煮成兩碗水,分兩次溫服。

從這個方劑的組合來看,重用葛根的目的就是把水往上提,發表解肌,升清陽,以達到止瀉利的作用,達到解表和裡,黃芩黃連清裡熱,甘草和中起一個協調的作用,還可以調和胃氣,這樣就能達到清熱止瀉利的功效。臨床把握病機,對清解陽明郁熱有很好的功效,可廣泛用于口糜、頭昏、項強、痤瘡等等一系列病症屬陽明經熱者。

葛芩連湯既能清利濕熱,又可解表透疹,臨床上也會用到小兒麻疹,還有它能清利中焦之濕熱,又能透達肌膚腠理,用葛芩連湯既能祛濕又能使表舒暢,所以,臨床上對那些不是陰虛引起的盜汗也會經常用到,濕熱陷于脾胃之中,脾主肌肉,溫熱蘊蒸,迫津外洩而引起的盜汗,用葛芩連湯,汗出可止。當濕熱困陰脾胃,津液不能到達四肢,筋骨肌肉得不到津液的濡養,因而造成了痿症,《黃帝内經》有一句話“治痿獨取陽明”,所以,用葛芩連湯清利陽明濕熱,升陽明清氣,濕熱一去,四肢筋脈得到濡養,痿證自然就會全愈。

葛芩連湯在臨床上運用很廣泛,對于一些濕熱型的病症在葛芩連湯中進行加減,都能見到很好的效果。

阿米巴痢疾的時候,大劑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錢,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會脫水,如果沒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寒利可以灸肚臍,熱利的時候針曲池、合谷、天樞、關元、三陰交。

有臨床上的案例西醫所謂的腸病毒的案例,其實就是表邪下陷,到了腸子變成熱利,所以有葛芩連湯證的時候,結果病人喝到葛芩連湯,病人覺得不苦,反而覺得很,甜很好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