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56條辨: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傷寒論第57條辨:傷寒發汗,解半日許,複方,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主之。
太陽傷寒,脈象浮緊,“浮”表示病在表,“緊”表示寒,“浮緊”表示表寒很盛,當表寒很盛的時候,沒有及時發汗,因而出現流鼻血的,按正常情況,流了鼻血,熱就應該退掉,症狀就會消失,為什麼?因為肺開巧于鼻,肺被寒束到了以後,肺的熱沒有辦法宣洩出來,而鼻子和肺是我們人體與外界最直接的通道,所以,肺的熱就直接從鼻子宣發,就會流鼻血,在這種情況下,病的症狀還是存在,病還沒有解,那麼,我們還是可以用麻黃湯。
麻黃湯中麻黃,杏仁,桂枝,炙甘草,麻黃宣肺,把肺打開,杏仁來滋潤肺的津液,麻黃與杏仁配伍的時候,是不會出汗的,一定要開桂枝,病人才會出汗的,桂枝與麻黃配伍的時候,可以同時把營衛都解掉。張仲景加杏仁的目的,就是怕麻黃與桂枝在發表時候,傷到肺裡的津液,所以,加上杏仁來預防,滋潤肺的津液。
當我們用麻黃宣肺的時候,肺開巧于鼻,喝了麻黃湯以後,全身的血液流動會加速,正常情況,病人會發汗,但是,病人沒有發汗,而是鼻子流鼻血,代表病還沒有完全去掉,我們人體全身有36000個毛孔在呼吸,還有兩個最大的呼吸孔就是鼻子。從毛孔發出來的就是汗,從鼻子出來的就是血,雖然東西不一樣,名稱也不一樣,但是,卻是來源一個源頭,因此,我們常常說汗血同源。當我們看到流鼻血的時候,還要用麻黃湯,一定要讓發汗,病才會完全好。
有的人得了傷寒,六七天不大便,身體裡面有燥矢,造成了頭痛發熱,像這種,可以用承氣湯,承氣湯證的頭痛一般是在印堂這個地方。印堂這個地方屬于是标準的陽明痛,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當胃腸堵到了,濁氣會沖到頭上,所以,印堂這個地方有痛,或者有紅絲,有紅絲就提示有痔瘡,這就是用承氣湯的時候。
關于承氣湯,傷寒論中有三個,一個是調胃承氣湯,一個是小承氣汽,一個是大承氣湯,這三個承氣湯怎麼用,什麼時候用,這裡就要區分一下,當堵在十二腸的時候,用調胃承氣湯,當堵在小腸的時候,就用小承氣湯,當堵在大腸的時候,就用大承氣湯(見圖十)。
三個承氣湯的症狀不一樣,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小便是黃的,為什麼呢?因為裡面有熱,且幹燥,就是因為幹燥,才大便困難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小便,因為有裡熱,所以,小便是深黃的,正常的小便是淡黃的。
當我們知道小便是深黃的,裡面熱盛,有便秘,用承氣湯在攻下的時候,那麼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還需要再攻,什麼時候不攻了,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不知道這一點,老是攻下去,太過了也不好,還沒有攻完就不攻了,這也不對。那麼攻到什麼時候停止,我們就看他的小便,小便原來是深黃的,喝了承氣湯以後,變成了棕色的黃,這表示裡面還有積熱,還需要攻,變成了淡黃了,就不用攻了。
有的人得了傷寒,六七天沒有大便,頭痛發熱,但小便是清的,我們就知道這個頭痛發熱與裡沒有關系,病還是在表,這就需要發汗,如果有頭痛的會流鼻血,還是用桂枝湯。這裡講的就是有便秘,但病又在表,所以,要先解表,先解表的前提是小便是清的,按道理,傷寒應該是用麻黃湯,但是,像這種情況,用桂枝湯比麻黃湯要好。
在臨床上,我們可能要靈活運用,有的時候不能按傷寒論條辨那麼終規終矩,當我們确定病人是傷寒了,而且還便秘六七天甚至還更長時候,我們問他病人尿的顔色是什麼顔色,他說是深黃色,像泡的濃茶一樣,那我們就可麻黃湯加承氣湯一起下都沒問題,這樣表裡雙解。當然,便秘隻有兩三天,那就先解表再攻裡。
傷寒,我們前面講過是營衛都傷,當用麻黃湯發汗以後,病已經解了,過了半天,病人又發熱,還有點心煩,脈象浮數,這也就是說營解了,衛還沒有完全解,這是什麼原因呢,有可能是麻黃湯裡的桂枝的劑量開的不夠,麻黃湯過了半天,藥的力量已經差不多了,但是表還沒有完全解,也就是說汗還沒有完全發透,但是,毛孔已經打開了,就不需要麻黃湯了,脈是浮數,代表是表證,這個時候可以用桂枝湯來發汗解表,把汗發透,病就可以全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