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54條辨: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病人内髒沒有其他的疾病,時而發熱,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原因是衛氣不和,不能衛外為固。可在病人發熱汗出之前,用桂枝湯發汗,使營衛重趨調和,病則可愈。
這就是說平常沒有桂枝湯證,如果營衛氣血不和的時侯,都可以吃桂枝湯,像這種時發熱自汗出的人,就像一根水管,常常有水就不容易壞,放在太陽下沒水,很快就幹掉破了,所以容易沒事發發熱,流一點汗的人,就吃桂枝湯,把桂枝湯當作補藥來吃。
北派的補藥不是注重滋補,而是注重調理,調整得很好。吃下去的食物才是真正的營養。 桂枝湯名為發汗之劑,實為補氣益血之劑。所以對氣血很有幫助,非常的好,甘草和大棗也是補養之品,加以綴粥補養津液,所以在早餐之前,先吃個幾勺桂枝湯,再吃稀飯,可以讓氣血調得很好。
傷寒論第55條辨: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緻衄者,麻黃湯主之。
原文解釋:太陽傷寒,脈象浮緊,沒有及時發汗,因而發生鼻衄的,仍可用麻黃湯主治。
脈浮緊,不發汗,就知道是麻黃湯證。表寒很盛了,因緻衄者,如果得到了流鼻血,一般來說,鼻血流出來之後,症狀就沒有了,熱就退掉了。為什麼?因為肺開竅在鼻,所以肺的血管直接進入鼻,因為麻黃入肺,肺被寒束到了,肺的熱沒辦法宣洩,就往上走。所以,就會流鼻血了。
這條辨講的是,如果得衄還是沒解的,可再用麻黃湯。所以如果小孩感冒流鼻血,不要急,這是因為小孩“陽”比較亢,才流得出來。 周禹載曰“奪汗無血也”,病人流鼻血的時候,一發表,鼻血就停掉了。
為什麼?血本來就在血管裡面,一發汗以後,表沒被束到,血液循環就會很流暢。血管裡面有瓣膜不讓血往回流,而且血管都有一定的彈性,血過不去的時候,血管就會破裂,在鼻子上就是流鼻血,在腦裡面就是腦中風。
所以平常有不和的時候,常常吃桂枝湯,讓營衛和就不會出血,所以北派預防腦中風的,除了灸“足三裡”以外,就是吃桂枝湯了。桂枝、白芍讓血管的彈性很好,遇到寒,血管會收縮,遇到熱血管會擴張,所以,補血管的藥都是熱藥。
因為西醫沒有分寒熱的,西醫治療頭痛的時候,開止痛藥,就是血管舒張劑,舒張血管就是硬把血管撐開來,一撐開來血就流通了,當時舒解了 ,但是藥效十二小時過了以後,痛回來了以後,血管會繃得更緊,頭會更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