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64條辨: 發汗過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第64條辨解釋:發汗太過,汗出太多,緻心陽虛弱,病人出現雙手交叉覆蓋心胸部位,心慌不甯症狀的,須用手按捺方感舒适的,用桂枝甘草湯主治。
第64條,發汗發太多,一定是麻黃湯,麻黃湯把胸腔的水都發汗發掉了,由于人體都有自救功能,當你胸腔的水發掉了以後,下焦的水就會自動往上沖,來填補水分,當沖上來的力量太大的時候,病人就感覺到心下悸。
為什麼叉手自冒心?當水往上沖,沖到胸腔太大了以後,就會有心下悸,病人會感到很難過,于是就想用手壓住心胸部位,,按着就比較舒服。
中醫的心下悸,并不是臨床上看到的心髒在慌,而是“中脘”的地方在跳動,因為天陽在上面幹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梗在“中脘”的地方,這時候就可以用桂枝甘草湯。
心下悸是什麼概念,傷寒論後面會出現很多這樣的詞語,心下悸,臍下悸,我想有必要把它做一下解釋,心下悸就是在鸠尾這個位置(如圖一),用手摸在那裡,會感覺到有脈跳動。
圖一
臍下悸,以肚臍為中心,有臍上臍下其左其右,當肚臍左邊有動悸,我們從肝上入手,肚臍下面動悸,從心髒入手,肚臍在正中央,如果動悸,從脾髒入手,肚臍右邊動悸,從肺髒入手,肚臍上面動悸,從腎髒入手(見圖一)。
當我們使用麻黃湯的時候,肺裡的津液會往外走,從皮膚毛孔流汗出來,人的身體處在正常情況下,當汗一出去以後,津液會自動補位,我們知道小腸屬火,大腸屬金,當食物從嘴裡到達胃裡以後,經過小腸,小腸屬火,所以,把食物分解掉,所有的營養被脾所運化,剩下的糟粕和水就進入到大腸,大腸在上面,小腸在下面,我們人體很智能,不會浪費一滴水,小腸屬火在下面燒,把大腸裡的水氣化, 這個過程叫金生水,這個水便會回頭進入到肺裡,(見圖二)這才是我們津液的來源,我們的口水是由肺裡來的。
圖二
從上面分析, 小腸虛寒,不能氣化大腸水分,大腸裡的水太多,那麼就會出現瀉洩,不能氣化大腸的水分,津液源頭枯竭,就會出現口渴。所謂寒證的渴,都是舌苔白潤。
我們身體受用的水,一定是從食物得來,平時口渴喝進去的水是不會進入到肺裡,到了胃裡以後,在水分這個地方就發散到了我們全身,所以,大熱天喝了水,馬上汗就出來了,能不能止渴,有一點,但是不明顯,為什麼,因為肺主皮毛,汗一出來,就可以滋潤我們的皮肝,所以,大熱天遊泳整天在水裡泡着是不會口渴的,隻要離開水面就會口渴,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不流汗,喝進去的水則是進入到膀胱,膀胱在小腸前面,小腸是火,他就可以把膀胱裡的水氣化,氣化的水不是進入到肺,而是進入到肝髒,這個過程叫水生木,肝髒是藏血,所以,血液粘稠的人可以多喝水,剩下的髒水最後就尿出來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