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湯
時機短短的主證
【桂11-27/宋306】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納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桂11-28/宋307】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方見上)
我們看回〈少陰篇〉的條文,今天從十一之二十七條的桃花湯看起。桃花湯這個方子呢,這個方是很好用的方,但是它也是一個臨床上使用範圍「非常窄」的方。
它的道理很單純,我並不需要解釋太多,可是,同學一定要記得:桃花湯證是非常容易抓錯的一個湯證,這要小心一點。
因為桃花湯的條文寫什麼?少陰病,下利便膿血。那就是你大便拉稀,然後拉稀裡面開始帶一些黏黏的東西,然後開始帶一點不乾不淨的血絲。
病人是不是少陰病?「哦……我拉到都沒有力氣……」那聽起來很少陰,於是我們就這樣子開下去了;吃壞倒也不至於,但,也並不是這樣子就一定會對。
也就是說你要用桃花湯之前,你必須把幾個跟桃花湯證很類似的病症分開來,所以我們要先把不一樣的東西梳理開。
我們如果要說桃花湯證它本身的病機是什麼的話,我們把十一之二十八條一起看,因為十一之二十八條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的病機,它說少陰病,兩三天到四五天,就這個人得了少陰病以後啊,他又繼續拉著拉著拉著,桃花湯證的出現,通常是這個過程,首先這個人的拉肚子是冷利,不是熱利,所以他可能是拉理中湯證的拉,可能是拉四逆湯的啦,可是不會是那種又熱又臭的那種,這我們要先知道哦,是從「寒利」先開始的。這個人先是水瀉,水瀉了三四天之後,他的下焦越來越寒,我們在〈太陰篇〉就講了,〈太陰篇〉的人越拉人越虛,越虛人越拉,再虛下去命門火都拉掉了,那就進入〈少陰篇〉了││這樣一個流程。
那他這樣子拉著拉著,到後來,原來水瀉是水水的,現在開始變得滑滑的,然後滑滑的之後,變得開始帶血了。
桃花湯證的血色,通常不很鮮豔的,就有一點紫紫的、暗暗的,不是鮮豔顏色的血。然後呢,二十八條它講說,腹痛,小便不利,其實桃花湯證,我們臨床不太抓腹痛的,因為那個腹痛是可有可無的,常常就沒有在痛的,但是,你雖然不抓腹痛,但是要至少知道一件事,就是桃花湯證的腹痛是喜溫喜按的,就是喜歡抱一個溫暖的東西的,這個腹痛一定要認得出來是寒證。
然後,「小便不利,下利不止」這件事情,小便不利你就會知道這個人膀胱氣化機能也虛了,命門火不夠了,整個人拉虛掉了。也就是當一個人下焦拉到非常虛寒的時候,他會變成說:首先命門火不夠,膀胱氣化沒有,他腸道要把水抽到膀胱的能力就不會強。所以他的水就一直在腸道拉著拉著,那拉了之後,腸子就越來越冷。而桃花湯證,通常是寒在大腸。
那這個「大便帶膿帶血」是怎麼回事呢?當腸子寒到那個程度之後,他腸壁的那些微血管都寒到瘀住了。那腸壁底下的微血管瘀住了話,腸子表面的那層膜就開始壞死,壞死了就剝落,所以下利便膿血的「膿」啊,是腸裡面的內膜在剝落的狀態,剝落到後來,弄到真的是破掉了,那血就出來了。
所以它整個雖然是「下膿下血」,可是跟「發炎」不太有關係,那不是熱證,而是寒了之後,造成的腸膜爛掉的問題。
所以桃花湯的藥物很單純,就是赤石脂、乾薑、粳米。為什麼不用附子?因為他的元氣滑脫,是用赤石脂來「銲接氣血」的。
附子會暖到腎那邊,現在很明顯是腸壁的微血管瘀住了,那腸壁的微血管要暖它、打通它,是用乾薑,而不是附子。用藥有路數的,要是你乾薑加附子的話,就跑到命門去了。
裡面粳米放一升,我們之前在講白虎湯放米的時候,有講到米的用量跟煎煮時間的問題了,就像麥門湯是要入肺為主的,它的米就隻放三合,零點三碗;白虎湯類的入中焦,常是放零點六碗;要入到下焦,入到大腸那麼低,讓那個地方能夠把水抽掉,並且滋補──像我們說米這個東西,也是可以治肺癆的,肺結核肺都壞了,就粥上面的油刮下來吃著吃著,也可以把肺補起來──既然補肺的效果那麼好,弄到下焦就補大腸了嘛。所以米給它放很多,量比麥門冬湯多到三倍還多一點,這樣子的話,濃度高的,吃了就入大腸入下焦。這樣子修補的藥也有,暖大腸的藥也有,幫忙抽水的藥也有(……你說『茯苓不是也能抽水嗎?怎麼不用?』,噢,茯苓是主力在幫小腸抽水的,而這裡是大腸的問題嘛。)。
所以,這樣子的一個主證,不難思考,也不難抓。問題就是有幾個東西,比如說,〈厥陰篇〉的白頭翁湯證,很容易讓人跟桃花湯證搞混,因為白頭翁湯證他拉的大便,當然也是偏熱,可是如果那個人是拉稀的時候,有時候也不太能夠認得出來。當然典型的白頭翁湯證是又熱又臭啦,但是不典型的話,它就隻是大便不乾不淨地拉稀,又有時候帶血帶膿。
因為白頭翁湯證的痢疾,細菌性痢疾、阿米巴原蟲痢疾那種的,那你說白頭翁湯證會不會痛?不一定,或者痛或者不痛,但是白頭翁湯證跟桃花湯證,有一個截然不同的點,就是白頭翁湯的主證是什麼?是熱利後重、熱利下重。就這個人拉完大便之後,還覺得還有一坨東西沒有拉乾淨。那會有這種感覺代表腸子的免疫機能很差,所以細菌、原蟲亂繁殖,他的直腸是處在發炎的狀態的,所以他肛門整個是脹脹的、塞塞的那種感覺。那「下重」或者說「後重」這種脹脹塞塞的感覺,跟桃花湯證的肛門整個鬆掉,一不小心就一坨大便滑出來的感覺,是不同種類的。所以用桃花湯,問證的時候要問:「你這大便帶血,有沒有後重的感覺?」有後重,就不一定能用桃花湯,因為兩路病機是反過來的。所以這要記得,不可以搞錯的。
桃花湯證,你那大便如果用手指頭沾起來的感覺,就是滑滑的,好像有黏液、痰在上頭一樣,特別地寒。如果是後重,或者是肚子很痛很痛的,通常都掛不到桃花湯。
那另外一個少陰病的拉肚子,是《傷寒論》裡頭沒有寫的,就是朱鳥湯的拉肚子,下血如雞鴨肝。朱鳥湯的是因為陰虛大發炎的這種出血的熱利,所以呢,他的肚子的狀態,是那種很痛很痛,並且不喜歡你按它的,因為是真正的發炎。這樣子的下血,就跟桃花湯又可以掰得開了。所以你要記得朱鳥湯證是不喜按的,桃花湯是喜按的。而白頭翁湯證是有後重,桃花湯證是沒有後重的。這些辨證點要掰得很清楚。
我們學過的幾種利,多半是肛門收得住的,而肛門收不住的,就是赤石脂禹餘糧湯跟桃花湯證了。像我們之前〈太陽篇〉講的赤石脂禹餘糧湯要治的那個「尾閭不固」──這個人的尾椎骨收澀元氣的力量沒有了,所以接下來拉的大便就變成所謂的「滑脫」。
也就是桃花湯證的拉法,跟前面教的赤石脂禹餘糧湯證的拉法是有一些些類似的:你覺得大便來了,來不及脫褲子,啪啦一攤大便就在褲子上了。來不及跑廁所就滑出來了,這個是桃花湯的洩利比較傾向的調調。
哎呀,我這樣講也是偏掉了;其實什麼拉肚子,嚴重了,都是來不及跑廁所的。不如說是沒什麼便意,僅放個小屁就拉了褲子裡一灘的,感覺比較接近「滑脫」吧。
另外,一些《傷寒論》中沒有的一些病,初學者也常常跟桃花湯證搞錯。比如後世雜病所謂的「腸風下血」──腸子受了風了,所以變得大便的時候會出血的狀態──因為有風邪糾纏的,所以有人叫這個是臟毒,內臟有毒。那通常腸風下血是會發展成痔瘡的,那要治療腸子裡面的風呢?比如說李東垣的秦艽白朮丸的秦艽啦,那一類的藥就是治「腸風」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藥可以用。腸風下血的話,首先,它不會喜按,腸風下血無所謂寒熱,它不是寒證。
那另外一點就是,桃花湯它到底是要在一個少陰病的脈絡之下:你進入少陰病,然後一直拉肚子都沒有好好地醫──理中湯那關你沒有攔下來,四逆湯那關你沒有攔下來──然後變成桃花湯證,是有這個「過程」的。在陰證的過程中出現的比較會是桃花湯,那雜病的腸風下血不要搞混。
另外,如果你的腸道是出血到下黑糞了,對不起,下黑糞是腸穿孔、胃穿孔的出血,那又不是桃花湯了,已經超過了;要用黃土湯。
這幾路都要把它們分開來,如此一來,要用桃花湯就可以用得很精準。因為隻要我們這樣子確認我們的辨證絕對沒有辨錯的話,那桃花湯可以用到非常有效。
那赤石脂這味藥呢,它入藥的時候是分成兩份,一份煮在湯裡頭,一份磨成粉,和著煮好的湯藥吃。因為如果你要止血、要澀腸的話,直接赤石脂的細粉吃下去,好像腸子的雲南白藥一樣,赤石脂本身就是很好的傷科藥,吃下去就可以護住。而你煮在湯裡面的藥性呢,在能量上就是用它「抓住氣血」的力道,銲接氣血的赤石脂,會把它鞏固住。
這個方子臨床沒有什麼問題,總言而之,用對的話就蠻有效的。但是它「對」的時候不會很長,它前一段可能是真武湯、四逆湯的拉;而出現桃花湯證不久之後,又可能掉到厥陰病,變成白頭翁證的拉了。前前後後可能要換的方,我們得有個心理準備。
我們不是溫病
後面還有一條補充的:
【桂11-29/宋308】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足陽明。
桂林本有「足陽明」三個字,宋本沒有,就寫「可刺」。所以呢,《醫宗金鑑》就給它補說要刺幽門、交信,那我們講義裡頭也給了同學們穴道位置。
那麼,我看《醫宗金鑑》給它補幽門、交信,是有一點小小的感慨啦:「原來,清朝人是這樣認識這個東西的?」怎麼講呢?
幽門、交信都是那種一般性的治療洩利膿血的有效穴道啦,可是,問題是,一般性的治療瀉利膿血的有效穴道,都是在清熱消炎為主耶。桃花湯證有什麼東西好清熱消炎的?也就是說,即使是清朝吳謙那群人,因為吳謙醫術也絕不算差了,但是他搞《傷寒論》,好像也不知道桃花湯證是什麼東西,他就看到「膿血」,就想說是發炎還是怎樣,他可能把它想偏掉了,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效,但是思路上面是有問題的。所以我貼進講義,是給同學們當負面教材的哦。
那至於桂林本寫說「刺足陽明」啊,我覺得這倒是有點意思。──我們一般也不是真的刺在腳背的足陽明啦,就是灸足三裡──這是陽明經比較代表的穴道,我們就做灸。
你想想看,用足三裡做灸,第一個是,灸足三裡就能夠把一個人的陽氣導下來的,把人的陽氣往下拉的,這樣子的話,本身一定是能夠讓下焦虛寒的狀況有所改善的。另外呢,足三裡就是典型的你隻要一灸它,這個人的免疫機能就會提升的一個穴位。免疫機能提升,也就是腎陽回來的意思。而它本身,又是作用在消化軸的穴道,從各個角度來講,足三裡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樣的一個思路,跟清朝人選擇幽門交信的思路,其實就不一樣了。
四條六方略說
接下來,我們會有連續六個方子是治喉嚨痛的。
少陰喉痛,這六首方,分佈在這四條的四個塊,其中有兩個方一組的狀況。看這些東西,我才覺得,或許在教這種條目的時候,才會讓人覺得「教書工作者有那麼一點點存在的價值」。因為平常的我教那些條文,都會覺得:「你回家自己看,照書吃藥就好了嘛。」都一樣有效,沒有人教,也一樣會用;但是〈少陰篇〉喉嚨痛的辨證,倒有一些需要比較仔細的部分,沒有人帶一下的話,幾乎讀起來都是糊掉的:「喉嚨痛,那我到底是要吃甘草湯?桔梗湯?還是吃苦酒湯?半夏散?看起來都差不多啊。」
當然,我們等一下這一堂課最後的時候,少陰拉肚子也可以分成六七種,那也是要分辨一下的。抓主證的功夫,在〈少陰篇〉是很考究的。比如說,究竟白通湯的拉肚子、跟真武湯的拉肚子,如何分別?這些都是要很仔細地把它區分出來的。因為,不要光說「張仲景三陰篇都糊在一起」,其實當你一條一條去辨證的時候,會發現他寫得很仔細。就像陰證拉肚子可以分很多種,每一種的治療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這些東西都學起來的話,才可能長出真正的醫術。
【桂11-31/宋310】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桂11-32/宋311】
少陰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桂11-33/宋312】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痛引喉旁,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桂11-34/宋313】
少陰病,咽中痛,脈反浮者,半夏散及湯主之。
那,我們就先來大略看看這幾種喉嚨痛,以及這四組藥。
首先第一個方子:豬膚湯。豬膚湯,說起來這個湯證不一定以喉嚨痛為主,隻是張仲景這樣排比的好處是:他讓你看到,這幾條都有喉嚨痛。而讓你去思考「到底在臨床上這幾種喉嚨痛的差別在哪裡?」
我們來分析一下:豬膚湯是下利、咽痛、胸悶、心煩,這樣的一組證狀。
豬膚湯的主證其實是非常不確定的,可能有人得了這個湯證是以下利為主證、有人得了這個湯證是以咽痛為主證,不一定的。目前為止,我們也隻是先以「咽痛」為主證來說,那如果當豬膚湯以咽痛為主證的話,它的下利、胸悶、心煩,就是一個用來讓你把它跟其他幾種喉嚨痛的主證區分開來的參考。用這些兼證來夾住這個主證,免得你搞錯。那至於「是不是豬膚湯的咽痛就一定有這些兼證?」那不一定,隻是讀書的時候要先這麼讀,臨床上會比較容易分得出來。我說少陰病跟溫病有幾個地方是非常曖昧的,像是豬膚湯證啦、朱鳥湯證啦,我們古方的世界都把它們當做少陰病來醫,可是在後代方的世界就把它們當溫病來醫。
豬膚湯證的咽痛,是所謂的陰虛咽痛。我們說少陰病的病人是有可能陰虛的,那陰虛咽痛的人呢,他喉嚨的感覺是:乾!很乾很乾!但是不一定是以痛為主。
同學有沒有扁桃腺發炎得很厲害過?扁桃腺整個爛掉真是痛得很厲害的。那豬膚湯證的痛是「乾」為主證,「痛」反而不一定是主證。也就是說,喉嚨是乾得不得了,而喉嚨的感覺並沒有到真正扁桃腺發炎的那麼痛,他喉嚨痛的感覺,有點像是你曬太陽曬傷了之後,皮膚摸起來的那種感覺,刺刺的、曬傷的痛。就身體感來講呢,是全身發乾的,因為他陰虛。
這種全身發乾的身體感,條文裡頭有「下利」,下利這個點,並不是指這個人一定要有下利症狀才能開豬膚湯,而是豬膚湯證是一個「少陰底」的全身陰虛的狀況,因此這個人的下焦是寒的,下利是指說這個人「下焦是寒的」。
所以,我們臨床要抓豬膚湯證的時候,不一定是要抓他有在下利,而是他肚子不暖。也就是他雖然全身發乾發煩,可是肚子是喜歡捂著的,或是你摸他的腳,腳是有點冷的,是下焦冷、上焦陰虛的狀況。因為他是下焦冷而上焦陰虛的狀況,所以這個病,跟朱鳥湯證就不全一樣,朱鳥湯證幾乎整個胴體都是在上火的,所以它可以放黃芩、黃連,但是豬膚湯是連寒藥都不放的。
可以懂這意思吧?因為豬膚湯證沒有真正的熱!隻是乾而已。喉嚨痛是因為乾才發生的狀況,所以你要記得它的主證是:喉嚨乾,全身發乾,胸口上焦比較燥熱的感覺、熱烘烘的,但是下面是冷的。這樣子認得出來嗎?這樣子的一個陰虛的證狀。當然如果你說陰虛的證狀我還要加點辨證點,其實很簡單嘛,陰虛的人脈會跳得比較快之類的,之前教過好多關於陰虛的東西。我們大概丟一個病機,他是陰虛,針對陰虛的病機,我們就可以自己補辨證點把它完成。
後面的甘草湯跟桔梗湯,那就另外一個狀況了。甘草湯跟桔梗湯,我們是不管哪一經生病──這個病不必特別是「少陰」,就是任何一種喉嚨痛──甘草湯跟桔梗湯都有可能有效。
有些人在讀宋本《傷寒論》和《金匱藥略》的時候,會覺得說:「咦?怎麼《傷寒論》這本書的甘草,一律都是用『炙』甘草?而《金匱藥略》這本書的甘草,一律都是用『生』甘草?是不是根本是抄書的人的問題?」──好像是抄書的人在抄《傷寒論》的時候,一律抄「炙」,抄《金匱》是另外一個人抄的,就忘了抄了──有這樣的疑點存在。
當然我們桂林本是傷寒、雜病都混在一起了,沒辦法說了。但是宋本《傷寒論》有一個方是直接寫甘草,沒有寫「炙」的,就是「甘草湯」。所以可見得,《傷寒論》裡面的炙甘草寫「炙」,是有意識的補字,並不是無意識下的錯誤。真的要用到生甘草的時候,他還是會不寫「炙」字的。
因為,甘草湯,他一定得用生甘草嘛!生甘草才有類固醇的消炎效果,炙甘草的話就補中焦了,已經跟類固醇的效果沒有關聯了。
所以,喉嚨痛,光是用甘草的話,你說用甘草磨粉,可以啊!感冒的時候含甘草片可不可以啊?可以啊!喉嚨痛都是用這個消炎嘛!你想喉嚨為什麼要用甘草消炎?那很簡單嘛,因為喉嚨痛常常是虛證,不能用更寒的東西了,甘草還是最保險的。
那,我們從前教到肺癰的時候,有講到說,當一個人肺裡面化膿了,要用桔梗跟甘草加在一起排膿。那甘桔湯的主證呢,它病的過程是這種感覺: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喉嚨刺刺的,覺得喉嚨發炎、喉嚨痛,那個時候病人主觀的感覺,會覺得喉嚨開始痛的時候有痰,就是那種白白黏黏的痰開始出來。然後隨著發炎越來越嚴重,他的喉嚨的黏液,從白白透明的,慢慢變成黃而濃,到最後真的會像化膿的膿──這樣子的過程會出現。
所以呢,豬膚湯或是苦酒湯、半夏散,喉嚨痛,但是都乾乾的。可是甘草湯和甘草桔梗湯是有痰的。那痰越來越嚴重,從白色的濁痰,到黃膿狀的痰,當這痰還出得來的時候,甘草湯跟桔梗湯,就好像扭抹布一樣,把髒東西擠掉,那這喉嚨痛就會好。甘草湯比較沒有擠的效果;桔梗湯可以把它擠出來,所以我們要辨別甘草湯、甘桔湯跟其他的湯不同的時候,通常是以有沒有痰來辨別的。
當然甘草湯的狀況比較是痛而不腫,桔梗湯是腫而有痰。
喉嚨痛這種病證,一般我們認為「痛就是發炎」,但是,喉嚨痛卻常常是裡面有什麼水或不乾淨的液體排不掉,塞在那邊,所以痛。那些痰你必須把它先抽掉才行。在這個脈絡之下,會用到甘草湯跟桔梗湯。
至於說苦酒湯呢?它的主證是什麼?是整個喉嚨爛掉。那爛的樣子是這樣:苦酒湯證,你直接用看的,他張開嘴巴,你看他的喉嚨兩側紅紅的肉上面,會有像長口瘡一樣,白色破掉的一塊一塊。同學知道口瘡長什麼樣子吧?多多少少長過吧?這個時候,你必須要用能夠促進斂瘡收口的藥。
另外,苦酒湯或是後面的半夏散,都會用到生半夏,因為生半夏可以把裡面那些不乾淨的東西拔掉,那些排除了之後,它才能夠收口。
到達苦酒湯證的時候,其實我們臨床也不一定要用藥,比如說,倪海廈先生教針灸的DVD,當你的喉嚨已經爛成這樣了,他有個方法,就是點刺放血。
倪海廈先生的論點,我覺得臨床上還蠻正確的,他說你一定要把裡面瘀住的髒東西放掉,它才會有長好肉的能力,如果那些東西一直塞在那裡的話,身體裡面的血液、營養都通不過來,它不會長好肉,就一直爛在那邊。
所以倪海廈先生就說:你拿一支三寸長的毫針,那針管不要丟掉,就把針管對準這些爛掉的地方,把針尖推出來約零點二公分,點刺。刺個幾下就會出血,那血通常是暗紅色的。倪海廈先生在教書的時候,就說,刺了之後很快就會好。
我呢,看他教書這樣講了沒幾天,就有一個朋友少陰病,病情還很曲折,他一開始是少陰病,他家裡面愚昧無知的媽媽跟姐姐,還跟他講說:「感冒了,趕快去洗熱水澡發汗!」然後發到動經動血去。那人底子也還不壞,少陰病醫著醫著還變成桂麻各半湯證,就是少陰病給推出來了,吃真武湯吃成桂麻各半湯證,來我家時正在發寒熱。
我想:既然是桂麻各半湯證,就給他吃桂麻各半湯,順便給他外關透內關,就發了一身汗,感冒那時候就算打完了。再來,看他喉嚨爛成那樣,就開比較清熱消炎的藥,連翹、馬勃……這樣開一帖給他,就是我們從前教麻杏甘石湯的時候,《經方實驗錄》江佐景推薦的那個銀翹散改出來的方子。開這個方給他,順便點刺放血,反正戳在人家的喉嚨上面,我也隻是玩玩。戳了之後,我隔天打電話問他藥吃了沒,他說:「不必吃啦!回家睡一覺全好了!喉嚨一點事都沒有了。」我看他喉嚨爛成那個樣子,都是白白的爛瘡,放了血,第二天全好了。果然是有效的方法。
但是,這件事也有小花絮的,就是倪院長在拍DVD教學的時候,他有示範刺一位在座的女同學,剛好她在少陰咽痛,於是就刺那個女同學的喉嚨做示範。跟那女同學說:「第二天就好了!」第二天那女生來了,同學們就想聽老師的神蹟啊,結果那女同學說:「並……沒有好啊……」
我想,這是理所當然的嘛,剛剛講喉嚨痛四個方,除了最後一個半夏散,本身有一點點發表的功能,還可以帶點表證之外,其他的方,就都治不到感冒的。
我覺得治少陰喉嚨痛得有個觀念:你先把少陰病治好。
你少陰病不治好,你扁桃腺就是死的,你怎麼搞都不會真的很有效,所以要先把少陰病治好。就像甘草桔梗湯好用的時候,就是你感冒都已經全好了,已經可以上班、可以活動、可以過日子,可是喉嚨還在痛,那時候,甘草桔梗湯很好用。如果你少陰病都沒有醫好的時候,你不要給我玩那麼多花招,以為可以怎麼樣。其實不能怎麼樣。倪大教主都失敗在這種事情上面,學生也覺得很丟臉嘛,老師當場就出醜破功了。
這是有順序的嘛,所以治喉嚨痛真的不用急,有的時候那個人的喉嚨痛是真的很難過,可是他少陰病還在那邊四肢沉重發微燒的真武湯證,你就先讓他吃真武湯吃到四肢沉重、發微燒都好了,那時候來搞喉嚨痛就會很有效。還沒有把少陰病治好,就搞喉嚨,感覺都是讓人覺得蠻挫敗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少陰病治好也要兩三天,那個人可能就要多痛兩三天,說來也是有點可憐。但是可憐中也有不可憐,如果你少陰病藥開得很準的話,比如說四逆湯證就開四逆湯,真武湯證就開真武湯,當你少陰病藥開得很準的時候,你在治少陰病的同時,病人會覺得喉嚨有在變得不痛,這樣是比較好的狀況。
苦酒湯的主證是,張開嘴巴,看得到白點點爛爛的,有可能喉嚨兩邊的腫會塞到食物都很難吞嚥,講話會非常辛苦。那至於說這有沒有痰?對不起,顧不上了。因為甘草桔梗湯證的狀況,病人還有膽子咳一咳、「呸」一下。到了苦酒湯證的時候,就沒有人有勇氣這樣子咳了,咳了會很痛,有痰也無意識地往肚子裡吞,這樣的一個狀況。
再後面是半夏散。半夏散的狀況是:它那個喉嚨痛,你說是少陰也對,說不是少陰也對。就像我們說少陰病的麻黃附子細辛湯,是頭部七竅受風邪都可以用,受了寒了,忽然聾掉瞎掉,都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那同樣地,嘴巴受風寒,喉嚨被風寒束住有沒有可能?也有啊!我們之前教牙痛的時候,都有說連牙痛用細辛,都會覺得牙齒痛其實是牙齒的麻黃湯證啊。所以風寒是有可能束到喉嚨的。
因此,你要開半夏散、半夏湯的時候,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問一問他:是不是之前有忽然天氣變冷?就像有騎機車的人,從暖暖的被窩出來騎在冷冷的風中去上班上學,那段路你呼吸也會覺得空氣很冰涼。冰涼的空氣鑽進來束住喉嚨的時候,那個狀況比較像是半夏散、半夏湯的證。
當然,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是少陰推到表的時候發生?也有可能,少陰病推出來的時候也有可能會遇到這個湯證。所以脈象,桂林本寫「脈反浮」是有可能的,因為正邪的相抗的界面已經很接近表面了,那通常喉嚨的狀況是會紅、會痛,但是不太會腫;或者是還有一個狀況是說,這個人他是那種麻附辛湯或是麻附辛甘湯的狀況,寒邪進來以後,還沒有真的往裡面掉,所以半夏散、半夏湯的狀況的人,有的人是好像有點感冒的感覺,喉嚨變痛了,脈突然變細了變微弱了,而他先開始喉嚨痛,接下來開始拉肚子──寒邪從喉嚨進來,一路往裡面鑽。
所以半夏散、半夏湯的證,有時候是少陰病到最後收工的時候,邪氣推到表的時候出現,有的時候是少陰病剛得的時候,他的證狀就跟麻附辛湯的結構一起出現。就這樣搭配著使用的。
另外還有一個半夏散湯的標準證是:脈浮怕冷的喉痛。脈浮又怕冷,像是麻黃湯證一樣,因為表邪束到了,所以脈是浮的,人是怕冷的。如果一個人他平常不喉嚨痛,冬天吹了冷風特別喉嚨痛的時候,比較會這種脈浮惡寒的狀態。
還有一個半夏散、半夏湯的用法:你前面的豬膚湯、甘桔湯跟苦酒湯都用過了,還沒有效的時候,往往半夏散會有效。半夏散會比這幾個湯挖得更通一點,有些不乾淨的東西,半夏散比較有力道把它推出來。其他方劑鏟不乾淨的時候,用半夏散、半夏湯,這樣臨床的做法,也是有的。因為都對,所以我們知道一下。
豬膚湯
【桂11-31/宋310】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鬥,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溫六服(白粉即米粉)。
豬膚湯證的「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好像他陰虛的虛熱已經瀰漫開來了。
之前的朱鳥湯證陰虛,是煩躁不得眠,如果那個熱從傳到小腸變成熱利了,就是《輔行訣》裡面朱鳥湯的熱毒利,但它還是心跟小腸之間的事情。但是《傷寒論》裡面所寫的朱鳥湯證,是非常單純的,隻是心情上面的病:很煩、睡不著。其實,少陰病,本來就很多症狀都是心情上的,因為君火就是靈魂部分的東西。
可是如果這個陰虛的熱,已經散落在肉體上的時候,這個人的「胸悶心煩」,就好像這個熱已經變得有肉體的現象出來。那這個肉體的現象要怎麼算呢?我們在說朱鳥湯的時候呢,少陰陰虛,同學已經看到一個規律了,少陰病陰虛是一律補充什麼?膽固醇。之前是雞蛋黃、這個湯是肥豬肉。
我們要先定義一下什麼是豬膚。有一些老師,甚至包括劉渡舟、郝萬山教授,在教豬膚湯的時候,都說是「豬皮把肥油的地方去掉,最表面那一層叫做豬膚」。這亂講,不對的。像昌吉街豬血湯店,不是有在賣滷豬皮嗎?豬膚不是那個地方,我個人比較認同陳慎吾先生的說法。
中國古時候說的「皮」、「膚」是有考證的,不能說你醫生覺得「這個湯太油不好喝」就改用別的部位。滷豬皮的豬皮吃的是膠原蛋白,不是膽固醇。「膚」這個詞指的是皮底下那一層,五花肉有的那層白色肥油的部分,這個地方才是「膚」。當然你也不是非要去皮,你可以一塊五花肉,瘦肉的地方留下來給家人吃,你煮那肥的地方就對了。
為什麼要強調這件事情呢?是因為中國人的「什麼東西對到什麼東西」的表裡關係,我們說肺主皮毛,人體最外面那一層皮、汗毛的部分是對到肺的;可是底下那層帶油的「膚」的部分,是對到三焦的,我們之前講柴胡桂枝湯治脂膜炎的「脂膜」。「心下支結」的主證是柴胡桂枝湯的主證,好像一個人三焦不通,掐住一個人胸部的感覺。
這個方子,是陰虛在三焦油網,所以要用入三焦的豬膚。
中國人的「引經」觀念是,當你陰虛是在「意識的心」的時候,有形的腦就是無形的心的陰,那這個時候就要用生雞蛋黃──凝聚在中間一坨的膽固醇。如果你是身體裡面油網的部分,全身性的陰虛,你就要補充油網的膽固醇,那這個時候就是豬皮下的肥豬油,用豬膚。
那它說,豬的肥肉要拿一斤──折成現代劑量的話,我倒覺得還好,不會太肥──然後十碗水煮五碗水,再加一碗蜂蜜、半碗米粉,攪在一起。我在想,五碗水加一碗蜂蜜,然後再加米粉,能夠勾芡成功嗎?會的話,油會比較收進去一點,不然的話,肥豬肉煮成那樣子,湯上面會厚厚一層油,要用米粉把它攪進去和在一起。之後呢,溫溫地分六次喝,因為這個湯很肥很油,所以大概也得分六次吧?要一次吞這麼多,你也噁心。
你看,像後面的甘草桔梗湯,病人是腎臟裡頭,把膽固醇轉成類固醇的機能,基本上沒有大問題。但是他在發炎,那你就直接用甘草補充一些植物類固醇,來消那個炎。但是少陰陰虛的意思哦,就是這個人身體裡面沒有足夠的「膽固醇變類固醇」的轉換機能,因為腎虛了嘛!腎上腺皮質素,就是膽固醇變成類固醇最要緊的東西,不夠的話,當然全身的免疫機能就低落了,這裡燒那裡燒(發炎)。那最重要的,補少陰的陰,也就是附子的相對:類固醇。
我想這樣的一種陰虛,如果要說幾個區分辨證點的話,好比說這種熱的感覺,其實少陰也有熱病、厥陰也有熱病,那麼為什麼少陰的熱病會特別講到陰虛,好像厥陰那邊比較講少一點?
因為疾病還是有分類的,厥陰病的熱病,常常是帶著濕的,不是絕對,但是常常。所以厥陰在清熱的時候,常常是用燥的藥來清熱;但是少陰的熱病是乾掉的,所以清熱的時候要用潤的藥來清熱。疾病類型不一樣,所以開藥路數不一樣。
有「情」之品?
當然,我想同學如果平常就是吃得很素的,聽到這種方子,可能不是很舒服。但是呢,你從仲景的方劑就知道,當一個人的體質陷入少陰病的時候,營養層面的補充,不是肥豬肉就是雞蛋黃……但,這就是中醫古方派的千古江湖一點訣了。
少陰病體質,現在很多人沒辦法搞好,有可能就是因為他不吃這些東西。像美國的潘醫師說少陰病體質一輩子都不會好,他可能是遇到的病人是少陰喉嚨痛,他開個麻黃附子細辛之類的,然後這個人再來真武湯證水毒,開真武湯把他醫好了。他可能覺得:「這個病人,一次又一次把他醫好,可是身體一直都那麼爛!」所以結論是「少陰體質是無救的」。
但是他有沒有去看那個病人回家吃飯吃得有多「乾淨」呢?「這個雞蛋黃我不要吃,膽固醇太多!」、「這個豬肘子我不要吃,膽固醇很多!」這個病人那樣子吃的話,他一輩子少陰病體質都不會好啊!你吃了補陽的藥,要把那陽氣留在身體裡頭成為體質的一部分,一定要吃膽固醇。所以,我覺得看古方開藥的時候,很能指導我們平常吃飯吃菜的哦,如果大家是陰證體質的人,要知道怎麼做哦!
而另外一點就是,後世方派在遇到這種陰虛喉痛的時候,通常是開什麼?開地黃劑,引火歸元。
那麼臨床上是地黃劑比較有效,還是肥豬肉湯比較有效?肥豬肉湯比較有效。也就是說,地黃這種植物類的藥,跟直接動物來源的膽固醇相比的話,往往是遜一層的。大病之後,最能快速恢復元氣和體力的藥物排行榜,「熬黃的豬油,拿來拌飯吃」,可是排在非常非常前面的哦。
那我們中國人在滋補人體的時候,都喜歡講一句話,說葷菜的藥是「血肉有情之品」。
這話的意思,是指動物有感情、不能亂殺嗎?對不起哦,這句話不是這樣子解釋的。
古時候說的「情」,有的時候是指「情況」的「情」,怎麼講呢,「情」這個字哦,如果某個東西的「存在」,對於大宇宙的「意義」比較大,代表這個東西擁有的「情況」比較大;就是這個東西比較matter、比較要緊、舉足輕重……這就叫做「有情」。就像是從前的封建時代,一般人總有一點點「市井小民死一死沒關係,這個人是皇帝不能隨便死」之類的說法。也就是「有情」的「情」字,是從「要緊不要緊、相關不相關」的語感來看。
換個角度來定義,這個「有情之品」的「情」也就是指向「靈格」──靈魂的位階,某樣東西,它生命的意識跟能量的位階,跟人類比較相近,所以吃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吸收。
那麼礦物藥就比較無「情」了,跟人類的意識好像離得蠻遠,我們永遠也搞不清楚一塊雲母石在想什麼東西哦;家裡的小黃、小白,我們還比較搞得清楚牠們在想什麼東西;而我們家種的萬年青在想什麼我就已經不明白了,靈魂的位格差別很遠的。
我想,豬是很聰明的動物,所以吃起來很容易吸收。
──這樣子講很糟呢,這種邏輯推導出來的結果,好像最好是「吃人」哦……?
但是話又說回來,中藥裡頭效果最恢宏的是什麼?人尿、人髮之類的。我們不吃人肉,但是人其他可以吃的部分,藥效是又常大大勝過豬肉、牛肉。真是沒辦法,因為人類比較「有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認識的話,我們就要知道平常吃東西,如果你是少陰病體質的人,你不要跟我講說你那個鼻子過敏啊:「怎麼我每天吃很多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都沒有好?」什麼的,你肥豬肉吃了沒啊?吃了肥豬肉,這種體質才容易好的。
──每次公開講這種事,都會被一些佛教界的人罵,說我是拿「世間之法」去玷污「世外之法」,我覺得被人這樣講,也蠻對的;我也不是什麼有修行的人,平常也就在吃喝玩樂中過日子……我想,「隔行如隔山」嘛,宗教界所承認的世界觀,和中國醫學的世界觀就不一樣。你的確可以說我是活在比較不高級的觀點之中。我們承認「大家各自活在不同的價值系統」這件事,也就不用起爭端了。
這麼的一種豬膚湯證──下焦寒,而全身都在陰虛發燥的人──你說多不多啊?很多!「豬膚湯底」的人滿街都有啊!腳冷可是滿臉都是青春痘的,很多嘛!這樣的人,除了吃溫陽的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吃肥豬肉嘛。
我這樣講不是在講笑,比如說像有些人是再生性貧血障礙,而他是豬膚湯證,也就是他沒有骨髓了,他的骨髓基本上成分已經有問題了,那就一定要吃肥豬肉,把骨髓的品質保住了,三焦油網都順了,這個時候他才能夠有造血的機能。
甚至是像我之前在講《傷寒論》的時候,常常有這種「四大金剛、十二金釵」這種「某某方是大明星」的講法……我想也是我讀《傷寒論》沒讀仔細吧?說到《傷寒論》最滋陰的方,我就會說一個是炙甘草湯,一個是黃連阿膠湯。其實不對哦,還有兩個方非常滋陰啊,一個是豬膚湯,一個是豬油煎頭髮啊!
豬油煎頭髮也是治那種骨髓造血機能、腎上腺的病,還記得豬油煎頭髮治的是什麼?虛勞黑疸嘛!虛勞發黑的黃疸,其實那些病都是直接要用動物性膽固醇,才能夠把這個人醫好的。
因為我們這裡的人,飲食習慣多半是這個「偏素偏淡」的調調,所以你遇到病人要觀察:他是不是有豬油煎頭髮的湯證、是不是有豬膚湯的湯證?飲食上如果他不能夠改過來的話,你光是用附子劑,就會有效一下、然後又飄走了,它沒有辦法跟他的體質結合,少陰體質沒有辦法拉回來。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像如果膽固醇不夠,造成的骨髓空掉的問題,我想,現在的社會,一路是喜歡吃得很清淡的,那就不必再講了。而另外一路,就是練功夫的人。
甘草湯與桔梗湯
接下來,我們看一眼甘草湯跟桔梗湯。
【桂11-32/宋311】
少陰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方】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甘草湯,基本上對各種中毒或是發炎都可能有幫助,也說不上是絕對的「少陰」藥。
桔梗湯,它如果再加入生薑跟大棗兩味藥,就變成「排膿湯」了。排膿湯是因為要作用在皮膚,所以用薑、棗去引;桔梗湯隻作用在喉嚨擠膿,就不必加了;喝下去時經過喉嚨就好了。
我們之前講的桃花湯啊,其實你可以拿來做丸,吞丸也會有效;不一定要用煮的。至於說像桔梗湯啊,也可以做藥粉,它方劑的比例是甘草二、桔梗一,那你把生甘草二、桔梗一,再加上薔薇花一,磨成粉,直接像含龍角散那樣,含那個粉,也會有效。所以你不煮湯的話,做一點藥粉,效果也很好,喉嚨紅啊破啊都有用的。
證狀我們剛剛已經講了,「喉痛而有痰」是比較好抓的辨證點。就是開始有痰,黏黏的痰,然後變成黃膿狀的痰,簡單來講,就是你的喉嚨在慢慢地滲出膿啦,它到底是發炎,組織裡面不乾淨的東西在慢慢地滲出來。
我覺得,後面會用到半夏的那兩個方子,都是有點塞住滲不出來了,悶在裡面爛掉了。還滲得出來的時候,就用桔梗湯順手把它擠出來就好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無論是豬膚湯還是甘草桔梗湯,都不太寒,沒有什麼退火的藥。張仲景的方劑到了〈少陰篇〉,除了少數幾個地方之外,都非常小心地不用退火的藥。因為退火的藥隻要一用,這個人就心衰、腎衰了,這在少陰病是非常危險。
能夠用退火藥的情況,一個是他真的是有實熱的,像朱鳥湯,它能夠放到黃連、黃芩。而另外一路是〈少陰篇〉在那種逼不得已要用到寒藥的時候,他用什麼?人尿、豬膽汁。那人尿、豬膽汁跟其他退火藥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們會退火,但是不太會把人寒到。
這件事也很怪。有一派醫生的說法是:人尿平常是在人的身體裡面的,豬膽汁平常也是在豬的身體裡面的,你有聽說一個人被他自己的尿寒到的嗎?沒有吧?有被自己膽汁寒到的嗎?也沒有吧?這些東西原來在人體裡面放著,雖然性質是寒的,可是人就是不會被它寒到,所以用起來就比較安全。
少陰的世界是這麼仔仔細細地在防範用藥過寒的問題的。可是啊,這些少陰病範疇的一些病,到今天你丟給外面的中醫生看,一看你喉嚨痛,什麼寒藥都給你開下來!就算是在少陰病框架裡面的爛喉嚨,仍是從闆藍根開到龍膽草,一天三包科中,吃兩三天以後,病人被送到西醫院去急救,讓西醫來罵:「這就是中醫搞出來的!」少陰病怎麼可以這樣子搞?不可以的哦!
甘草桔梗湯,也有一個臨床的經驗之說:
桔梗這味藥,如果多一點的話,效果會比較好。所以仲景方的「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折算到今天的話,就是甘草開個八錢、桔梗四錢,這樣子是一天的份。可是實際上我們開的時候要它比較有效的話,桔梗倒是可以一天用到八錢以上。當然桔梗是蠻苦的啦,不是很好吃就是了;但是桔梗用重一點,有時候比較有效,這說一下。
另外,甘草桔梗湯會牽涉到後代的一個論點,後代在講到喉嚨發炎的病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喉症忌表」,就是喉症不適合發表。「喉症忌表」或「白喉忌表」這句話,其實就是圍繞在甘草湯證這一類的症狀上講的。
為什麼呢?他們說「喉症忌表」的意思是說,因為很多的喉嚨發炎,是關係到這個人是處在陰虛的狀況,像豬膚湯證、甘桔湯證,當然甘桔湯證是泛指各種喉嚨痛。因為人陰虛有熱,所以才喉嚨痛的時候,你一發表會怎麼樣?江湖俗話是「發汗封喉」,發汗就會把你的喉嚨給切掉了,因為發了汗之後陰虛更嚴重,發炎就會更嚴重,有此一說。
但是這個「喉症忌表」的說法,可以說是在甘草湯或是豬膚湯的脈絡下講是對的;如果是真的有外感的某些感染,比如說白喉,你用麻杏甘石湯把邪氣發一發,那個並不忌表的哦。所以急性傳染型的喉症,需要把病邪發掉的,才能夠治這個病的,就不在這個範圍裡面,因為那個病根在於表證嘛,那不算。而有一些喉症是陰虛,那我們就要稍微注意一下。
至於說,甘草湯的主證,它說「少陰病二三日,咽中痛」。像我們剛剛豬膚的「膚」要定義出來是哪一層,因為要用肥油才比較有效,你用膠原蛋白那一層,就比較沒有效,臨床上是這樣子的。而「咽中痛」在古文也是要重新確定一下的,我們今天聽到「咽痛」跟「咽中痛」這兩個詞,好像聽起來是差不多的,「喉嚨痛」跟「喉嚨裡面痛」的差別,是不是?
但是在古文的世界不見得是這樣子的,那我們今天漢語的「中」字已經沒有這個用法了,可是你看漢語的邊陲地帶,像日本人,他們說「世界中」──當然「世界中」也有「世界之中」的意思──要看是唸ちゅう還是じゅう,比如說日本人說「世界中の花」,這是什麼意思?全世界的花。「中」是「全」呢!像日本人說「體(からだ)中」覺得溫暖,是「全身」都溫暖。所以「體中」、「世界中」那個「中」是「全部」。中文古文說要追捕逃犯,「大搜國中」,那也是指「全國」都要清查。
因此以古漢語來講,「咽痛」有可能是指咽喉裡面某一處在痛,「咽中痛」反而代表整個咽喉這裡那裡都到處在痛,所以瀰漫開來的痛,會寫「咽中」痛,而「咽痛」反而沒有瀰漫開來。豬膚湯的乾痛可能比較不痛,後面幾條寫「咽中」的,就真的很痛了。
如果,你要讓甘草湯或甘桔湯在消炎的效果上比較好的話,其實有一些時方藥也是可以加的,比如說,有一味藥叫馬勃,馬勃是那種香菇類孢子類的藥,藥房賣還蠻貴的,可是它本身就是有消炎藥抗生素的效果,也不太傷身。那加點馬勃的話,消炎的效果還可以加快。
我們覺得學仲景醫學啊,會傾向於把咽痛直接就看成扁桃腺發炎、是沿著少陰經的這條脈絡的一種病症;但是,你說其他經病裡面,有沒有咽痛啊?
臨床上面,我覺得太陽病的麻杏甘石湯證是有可能咽痛的。另外呢,少陽病也是會有咽痛的,因為柴胡湯證,淋巴有病,當然你說比較典型是耳朵發炎、腮腺發炎,但是臨床上也會遇到咽痛,也不能說每一種咽痛都一定是少陰。
苦酒湯
【桂11-33/宋312】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痛引喉旁,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棗核) 雞子一枚(去黃,納上苦酒著雞子殼中)
右二味,納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嚥之。不差,更作三劑。
我們再來看苦酒湯。苦酒就是醋,醋本身蠻能夠抑制細菌的蔓延,平常在家裡生的魚啊肉的,你如果用一點醋醃起來的話,就可以在冷藏室放很久,不結冰也不會壞掉。
它的主證特別好抓,用看的:叫他張開嘴巴讓你看一下。「咽中傷,生瘡,痛引喉旁,不能語言,聲不出者」,整個喉嚨都爛開了嘛,講話也難,吃飯也難,當然會痛得很厲害啦,尤其是吞嚥的時候,是特別地痛。
我想,在講苦酒湯之前呢,有個地方我們要先順過一下:
如果這個人他喉嚨發炎到已經兩邊腫到喉嚨塞住了,快要不能呼吸、不能吞嚥,那要先設法讓他喉嚨開了再用藥,不然的話就憋死了。當然我們今天遇到這樣嚴重的喉症病人比較少,但是不能說沒有。苦酒湯固然是一個選擇,可是苦酒湯的藥效還是要差不多二十四小時之後才生效,有點慢。
如果是那麼急的喉嚨塞住的話,古時候的人還是比較建議先同時用「少商放血」加上「吳茱萸、附子調醋貼腳底」。
少商放血怎麼放啊?用手去勒住病人的手腕,向指尖推,推到大姆指都已經充血到有點泛紫色了,那個時候把少商穴戳一個洞,擠一滴血出來,那喉嚨發炎就會退一點。少商放血,還在你手在勒、推的時候,其實病人就會覺得喉嚨有一點開始鬆了。但是,少商放血,對於喉嚨那麼嚴重的「雙蛾」,效果有多好呢?其實也沒有多好,就隻是鬆一點而已,但古時候的醫生就是希望要掙取那鬆「一點」。
因為單一的少商放血的療效是普普啦,所以通常再加一個吳茱萸、附子貼腳底的方法,就是儘量地把火先引下去,讓喉嚨鬆開,然後同時再用苦酒湯。當然還有點刺放血,反正能用的都先用,同時用苦酒湯,效果就不錯。
仲景的苦酒湯,在後代醫家的臨床,是相當有爭議性的一個方子:大家覺得說,用苦酒湯的時候,如果照仲景的煮法,其實……不太會有效。
後代中醫在臨床的時候覺得,苦酒湯用生蛋白下去的話比較有效,可是張仲景的做法,會把蛋白煮熟了,這樣子效果就差些。不如我們就尊重一下後代臨床的說法好了:生蛋白另外再加進去,不煮了。
那麼,張仲景的做法是這樣子:拿十四枚的半夏把它搥碎──半夏一般並不大顆,十四枚搥碎以後,是塞得進一個蛋殼的──隻是說苦酒湯或是後面的半夏散,半夏都要先處理過,用熱水涮過七遍,澆一小鍋滾水,半夏用篩子在水裡面洗七遍。
為什麼要洗呢?因為無論是苦酒湯或是半夏散,裡面的半夏都是隨便滾幾滾,就直接喝到喉嚨裡面了。我們學中藥的時候,大都會試吃一下生半夏:生半夏是很刺的,舔多兩下舌頭就痛得像針紮;你一顆嚼一嚼吞下去,喉嚨就爛掉了,非常厲害的。
所以,後代的中醫在看到苦酒湯、半夏散,就覺得怕怕的:「喉嚨不是已經爛了嗎?吃生半夏一定更爛吧?」那你說,能不能用製半夏來做這個湯?不太行。這兩個方都不很適合用炙半夏,用炙半夏,就是「有時有效、有時沒有效」了。用生半夏,療效會有保證一些;也有人說直接用生半夏,就算不洗過,他也沒吃傷。
不過,我們姑且就折衷一點,安全一點,生半夏用熱水涮過之後,它的刺激性就可以減低到不會把人搞傷的地步了。它在做法上有這些分寸,至少在做苦酒湯的時候用熱水涮過的生半夏;製過的也不好,沒涮過的也不好。
你把蛋黃拿去做菜用,把蛋白撈出來,把醋跟半夏放到雞蛋裡頭,然後把蛋放到「刀環」上面。那古時候殺人的刀,刀柄的尾巴有個環狀東西。好像古時候工具不足──像我們今天是跟著日本派,什麼小動作都多買一個工具,要剪比較高的樹枝也要網路購物買個特別專用的,不同的用途要用不同的工具──古時候就是看眼前什麼東西好用,有一個圈圈狀的東西就拿來火上燒,我想這是一個很實際的想法。
可是很奇怪,為什麼東漢時代家家都有這種刀?真是治安很不好啊!漢末黃巾之亂,人人「擁槍自重」的時代哦?
我覺得我們中醫的「符碼」有不少是屬於「迷信的象徵物」,像有注家在注到「刀環」的時候也會說啊:這個藥,就是要把喉嚨裡面的邪氣劈出來,所以要拿帶有殺氣的東西……這些我就不要提了,刀有時候在家擺著沒砍過人,說不定沒有殺氣哦。而也有些人也在懷疑:漢朝的時候人人家裡都有那個刀嗎?不太可能。所以說,刀是指古時候一種金屬的錢幣,形狀像刀。──但是這種形狀的錢幣不是隻能燒鵪鶉蛋跟一顆半夏嗎?好像也不太可能吧?所以張仲景用的,還是一般的刀吧;這種亂七八糟的考據,聽聽笑笑就算了。
醋要煮過,煮個幾滾之後,它就比較不會那麼酸了,裡面醋酸的成分比較容易蒸發。而煮個幾滾之後,半夏也變得比較更不刺激了。
張仲景的煮法是「蛋白一起煮」,這樣子蛋白會煮熟的。不過實際上不可能這樣煮:一枚雞蛋把蛋黃拿掉後,剩下的空間,並不夠放十四顆半夏跟醋。我想,他把這些東西放在蛋殼裡面煮哦,會不會是因為古時候沒有做那種小的玻璃燒杯之類的東西?我們現在有玻璃燒杯跟酒精燈的話,誰還要用刀環啊?
而今天一般做法是:醋和半夏煮好放冷了以後,再把生雞蛋白調進去,抿著抿著慢慢嚥,效果很好。半夏的刺激性還是有用,它會把喉嚨裡面不好的東西擠掉、分解掉。
我覺得苦酒湯跟甘桔湯的層級差別,在於甘桔湯證的髒東西一直在排出來,所以你隻要幫忙他推一下就好;而苦酒湯是排都排不出來,悶在裡面爛壞了,你必須要用半夏把那髒東西轉移到別的地方,這樣子去處理它。
還有一個比較省力的做法,美國倪海廈先生的說法是:常常治這種病的話,你半夏醋平常就泡好放在冰箱。半夏涮好之後,往醋裡面一丟就放冰箱,臨時需要的時候,倒一點出來煮個幾滾,然後調上生蛋白就吃了,那也很方便。
半夏散.半夏湯
我們接下來看半夏散。
【桂11-34/宋313】
少陰病,咽中痛,脈反浮者,半夏散及湯主之。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嚥之。
我們剛剛講到甘草湯跟甘桔湯都是用生甘草,生甘草是消炎的藥;但是到了後面的半夏散、半夏湯,就用回炙甘草了。用回炙甘草,炙甘草跟裡面的桂枝,會形成「桂枝.甘草」結構,而桂枝甘草結構是做什麼用的?通血中之陽的,要把血脈通上來。
所以在這條,一般說的「寒邪束住喉嚨」的說法還是有意義的,古時候稱這種喉嚨痛作「纏喉風」,纏住喉嚨的風:受了風寒,整個喉嚨像塞住一樣的那種痛。跟同學講一下這種受風寒、吹冷風的過程,是因為,其實單以證狀來講,跟溫病學派的陰虛喉嚨痛很像。所以最好問一下得病的過程,這樣子才分得出來。
它說「少陰病,咽中痛,脈反浮者」,我剛剛有講過,或者是少陰病剛感染,或者是打到最後已經推回表了,脈都會變浮的。這種時候,身體怕冷、發熱惡寒之類的,像太陽表病的症狀,也可以一起有的。
有這種狀況的時候,正邪相抗的界面已經很靠表面了,那你用桂枝甘草幫忙推一下,半夏把那些髒的痰液抽掉,喉嚨就很容易好。所以這也是臨床上有用的方子,用來開喉嚨。
所以你看看,我們後代的人用方,處理喉嚨的時候,常常是用清熱消炎的藥;可是實際上你看仲景方就會發現:喉嚨的重點,好像並不在於清熱消炎?
第一,要把能量通進去,少陰病本身要先治好;第二,塞住的髒東西,要用半夏、桔梗之類的藥,把它拔除、擠掉。
這些事情都做到了之後,人類的身體就有很好的自我療癒能力,會自己長起來。若是光顧著清熱消炎,隻用這些寒藥,反而喉嚨更加地不通,髒東西更加塞在裡面,那這樣子就沒完沒了了。
等到後來,大家用慣了後世方,回頭再看半夏、桂枝、炙甘草三味藥,問你「這治什麼?」,我想,一般也想不到是治喉嚨痛的哦。
它的做法是:三味藥都磨成粉,然後拿個一兩公克,和在稀飯裡頭吞。
大家聽到生半夏這樣吞,會不會沒人敢吃?這個方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大家都不太用?但,實際上效果是不錯的。現在我們也不一定要磨粉,煮湯劑也行,但是如果你真要磨散,也不是那麼難搞,甘草本身也會解半夏毒的,如果你的散已經先磨好了放家裡兩個禮拜,半夏也不如何毒了,如果是用燙過的半夏就更不會有問題。
「不能服散者」,恐怕因為大家都知道生半夏很厲害,有人是吃過生半夏,餘悸猶存的,那他就會說「我不能吃半夏!」,那就用水煮吧。張仲景說如果你是不能用散的,就煮水,因為煮水之後一定要比散溫和一點點。
今天我們用湯劑,你也不用特別磨粉了啦,就桂枝、洗過的生半夏和炙甘草,各給它放三錢,然後再加幾片薑,因為有薑煮在裡面,半夏毒就容易分解,那你用兩碗水煮一煮,煮到滾,你就看個鐘,差不多滾五到十分鐘,像泡麵一樣,關火,就用了,差不多這個時間點的效果是很好的。水燙過的半夏,煮得久了呢,又會變得不是那麼有效。所以我們目前為止,臨床上抓個大概平衡點。
這樣子,就把少陰病治療喉嚨痛的四組六個方介紹完了,同學辨證點要分得很清楚,臨床的時候遇到的時候,好好給它開下去,不要開錯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