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挑戰賽#
擔當被稱為“詩僧”,由于地處偏遠,又是一位遠離塵世遁入空門的高僧,漸漸成為被曆史的喧嚣埋沒的書法奇才,他出生于明萬曆21年,公元1593年一個科舉世家。原名唐泰,天啟5年,公元1625年擔當赴北京,應禮部試入職朝廷。當時正好董其昌自南京禮部尚書緻仕,用現在話叫退居二線。擔當慕名而來拜師于董門下,從習書畫。
詩畫合璧冊
董其昌的書畫,對明清都産生巨大的影響,當時追随學其書風的書家衆多,而能深入堂奧得董之精髓者,卻寥寥無幾,擔當算是一位出類拔萃的繼承者,他本人對此也頗為自诩,晚年曾有一首《臨董玄宰先生帖》道:“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萬裡有傳燈,後來多少江南秀,指點滇南說老僧”
擔當書法藝術的升華,是在他為僧以後,尤其是到了晚年,已跳出董其昌的門戶,遺貌取神卓然獨立。觀其書法,呈現出多種面目和風格。
到他晚年80多歲時,書風既融合了詩學禅理,表現出恬淡,清逸,天真,自然的韻緻而顯現出铮铮傲骨,金勾銀畫,以豪縱之氣做到了兩難并舉,矛盾統一,用筆老辣,可謂人書俱老。
他學習書畫,從董其昌得法,這是書法史上的定論,他在書畫藝術道路上大緻經曆了兩個階段,即繼承師法董其昌,長與自立門戶。為僧生以前,筆法繪畫大都以董其昌為旨歸,學董其昌已達到了行神兼備,以假亂真的程度。
他還是文學家,旅行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朋友,徐霞客來雲南經書法家陳繼儒介紹,來到晉甯縣拜訪擔當,兩人一見如故。這段經曆後來從擔當30多首贈徐霞客古詩可見一斑,可謂情真意切的友誼。
董其昌的用筆取法虞世南的圓潤,顔真卿的勁健,從鐘、王到顔、柳,從懷素到楊凝式,可以說鐘、王是他書法功力的基礎,趙孟頫對他影響至深,而楊凝式的《韭花帖》則催化了他的董氏書風的确立。其用筆輕松自如,得圓潤俊秀之妙,但腕力不足有時不免有收筆草率而無力空怯的弱點。
詩畫合璧冊選
七言詩句軸——常帶一彎荷葉帽,見人免得更科頭, 隻許山僧來作枕,不容天地使人忙
擔當在這方面能取長避短,既得董其昌的潇灑清潤的精髓,又沒有了董收筆的草率習氣,尤其是在中鋒的運筆方面,擔當以其深厚的功力和雄健的腕力,書體沉着酣暢,輕盈淡雅,從而達到了高度的矛盾統一,從而升華了其師董其昌的筆道,成為自明末清初以來入董其昌筆法又能出董的佼佼者。
特别是後期晚年他為僧以後,遠離世俗,修煉禅宗,使其書風呈現出詩學禅理的意味,表現出恬淡清雅,活脫自然的韻味,又有着铮铮傲骨的豪縱之氣,被譽為“詩,書,畫三絕”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