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55歲,于2004年9月1日初診。眩暈已1年餘,時發時上。頭重如蒙,視物昏花、旋轉,動則暈甚,沉楚不舒,不寐嗜睡,惡心、嘔吐痰涎,胸悶、食少便溏,素體肥胖,舌質淡,苔白膩,脈濡滑。辨證:痰濕中阻,蒙閉清陽。治則:燥濕化痰,補中止眩。
處方:
半夏、白術、黨參、天麻各20 g,陳皮、澤瀉、茯苓各15 g,白蒺藜、砂仁、白芷各10 g。
服3劑後,眩暈減輕,大便成形,仍宗前方所5劑告愈。
體會:本案患者,由于素體肥胖,痰濕較重,脾胃虛弱,健運失司,以緻水谷不化精微,聚濕生痰,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引起眩暈。如《丹溪心法·頭眩》說:“頭眩、痰挾氣虛并火,治痰為主,挾補氣及降火藥,無痰則不作眩,痰困火動,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故方中用二陳湯燥濕,白術、茯苓、黨參健脾益氣;天麻熄風;砂仁芳香和胃,與白芷配伍芳香化濁,驅痰止眩;白蒺藜平肝潛降肝陽。諸藥合用,補中化濁,逐痰止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