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十三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麻黃二兩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生姜二兩 生梓白皮一升 連轺二兩 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赤小豆一升
上八味,以潦水一鬥,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傷寒表病,濕瘀而生裡熱,不得汗尿疏洩,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瀉皮毛之郁,杏仁降肺氣之逆,生梓白皮清相火而疏木,連翹、赤小豆,瀉濕熱而利水,姜、甘、大棗,和中氣而補脾精也。以濕旺腹滿,膽胃逆升,相火郁遏,濕化為熱,外無出路,是以發黃。發汗利水,使濕氣滲洩,則黃消矣。
1 《金匮》黃家,從濕得之,此為一定之理。
2 太陽傷寒,皮毛外閉,則經陽熱不洩。太陰病,則髒虛而裡濕盛。經陽内郁之熱與髒虛之濕相合,則濕熱内蒸,熱不外越,身必發黃,麻黃,發太陽之表寒,以洩經熱,小豆利小便,以洩髒濕,經熱與髒濕俱洩,則表解而身黃退。表閉則肺郁,手太陰肺化足太陰之濕,杏仁利肺,以外達皮毛,内降逆行氣,肺氣斂降,自能霧化精氣,精氣不化,即為濕濁。
1風疹——姜春華醫案向某,男,27歲,農民。患者全身發風疹,奇癢難熬,每次發作持續周餘,經某醫院皮膚科診斷為“荨麻疹”,但服藥欠效。今年已發過四次,昨日又發作,疹塊以胸部明顯,焮紅灼熱,遇風發作增劇,舌紅,苔薄白,脈弦數。證為風熱内蘊肌表,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6克 連翹9克赤小豆30克金銀花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當歸9克生甘草3克方3劑。藥後風疹消失,續服2劑痊愈。
按:本案風疹,為風熱内蘊肌表,治宜祛風解表,清熱養血。方中麻黃配甘草祛風解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赤小豆利濕,赤芍配丹皮,當歸活血涼血。本“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語在本案不适用,此為此風之來,是傷外寒,營郁血熱之風。而不是血虛木燥之風,不是用四物湯補血行血的枯燥之風。血虛枯燥之風,區别于傷寒表閉,血熱之風。重點還是麻黃,開皮毛瀉衛氣,營風外洩,則疹癢不生。
本案脈弦數,區别于脈浮數。數為經熱不洩,至于脈弦,也不知如何理解。血熱營風,不得外洩,木郁之弦?還是濕熱木陷之弦?此病為麻疹,是屬表證,此弦應為血熱木郁。苔薄白而不黃膩,則更為表證之舌象。《經方發揮與應用》
2濕疹——姜春華醫案丘某,女,35歲。濕疹一身皆是,尤以下肢兩腿外側為甚,入夜瘙癢更甚,局部灼熱,舌苔轉黃,脈弦數。證為濕熱郁表,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6克 連翹9克赤小豆24克苦參12克 薏苡仁15克當歸9克生地黃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4枚方5劑
藥後濕疹消退減半,瘙癢大減,續進5劑而愈,随訪一年未發。
按:本例濕疹,辨證為濕熱郁表,治宜解表清熱,祛風養血。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解表清熱為主,加苦參、薏苡仁清化濕熱,輔以當歸、生地養血祛風,果獲痊愈。《經方發揮與應用》
論:本條舌黃,是為濕熱。弦數者,數為經熱不洩,麻黃解表寒,洩其經熱,營風外洩,癢疹自解。
3濕疹——劉渡舟醫案李某,男,35歲。患濕疹,頭身泛起瘄蕾,紅如花瓣,苦瘙癢不得釋手,皮破水漬,抓痕累累,伴低熱惡寒。舌苔白略膩,脈浮。證屬風寒客于營衛之間,郁而蘊濕,外發為瘄。治當發汗祛風,兼以滲濕。麻黃9克連翹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苦參9克赤小豆30克木通9克大棗7枚炙甘草3克。二劑。
藥後溫覆,汗出較多,頭身瘄疹随之而消。《臨證指南》
論:本案低熱惡寒,舌苔白膩,脈浮,就是太陽傷寒表證。表寒不解,營風不得外洩,則血熱生疹,營風疏洩,洩而不開,則漏風而生瘙癢。麻黃發表寒,皮毛一開,則癢疹全解。本案不用麻黃小豆湯,隻要用以麻黃為主的解表方,皆能治愈,如麻黃湯,越婢湯,大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等。(小青龍不行,此是表寒衛寒,沒有水氣,也沒有裡證)
4瘾疹——任存霞醫案史某,男,7歲,2005年6月23日初診。近半年來,每到夜晚周身皮膚瘙癢,起風團丘疹、色紅、早晨自行消退。近來瘙癢加重,特來就診。症見四肢、後背可見抓痕,無汗,喜冷飲,大便不暢,舌紅,苔微黃膩,脈滑。中醫診斷:瘾疹(風邪外襲,濕熱内蘊)。治則:解表宣肺,清利濕熱。處方:麻黃2g,杏仁5g,當歸6g,赤小豆6g,連翹5g,桑白皮6g,栀子4g,淡豆5g,甘草5g,生姜2片。2劑,水煎服。
二診:服2劑後瘙癢減輕,續服6劑而愈。《經方臨證實踐錄》
論:本案也不是濕熱發黃證,用麻豆湯為何也能治愈?重點是有用麻黃,發表寒洩營郁,經陽病得解,與裡陰相合,陰陽合則病自解。
5瘾疹——陳亦工醫案王某,女,48歲,河南省鄧州市人。2012年8月19日初診。身發瘾疹,無丘疹、斑疹、水疱,僅皮下奇癢無比,搔破處結痂留痕或呈瘀青,四肢尤重,伴尿黃,頭汗出1年餘。曾在深圳生活2年餘。刻診:訴奇癢處并無痕迹,下肢散在痂痕及瘀青,苔白厚、質暗淡,脈沉緩。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桃紅四物湯:麻黃12克,連翹1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0克,梓白皮15克,生甘草12克,生姜12克,大棗3枚,桃仁10克,紅花6克,當歸12克,生地黃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750毫升,分溫三服。7劑,日1劑,水煎服。
8月22日二診,藥進7劑,瘾疹基本消退,再續7劑。追訪6個月,未複發。《仲景病案學》
論:表傷于寒,營郁生風,不得外洩,則發癢疹。而表不得解,經陽上蒸,則頭汗出。尿黃,是有濕熱之象。表病久不得解,裡也郁熱。
6紫癜——梁靜玉醫案患者,女,6歲,因雙下肢紫癜2個月,于1996年1月26日初診。2個月前外感流涕,繼之出現腹痛,面部及雙下肢紫癜,在某醫院診為過敏性紫癜,予抗生素、激素治療,腹痛緩解,面部紫癜消失,但雙下肢紫癜反複發作6次,且紫癜漸次增多,增大。紫癜略高出皮膚,壓之不褪色,輕度瘙癢,伴鼻塞流涕、食欲缺乏,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滑。證屬風熱郁表、熱傷血絡。治宜祛風清熱、涼血止血。以麻黃連轺赤小豆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生麻黃、杏仁、甘草各3g,連翹、赤小豆、生熟地各15g,桑白皮6g,水牛角粉5g(沖服),牡丹皮、紫草、側柏葉、蟬蛻、茜草、白鮮皮、黑豆各10g,服藥3劑,紫癜消退,上方加減再進12劑,病遂告愈。随訪至今未複發。《經方驗案評析》
論:典型的傷寒表病,解表第一,加涼血藥,表解病愈。此病紫癜者,與荨麻疹、或紅斑狼瘡,或所謂的牛皮癬(疬風),都是一個病。表寒不解,血熱不透。此血熱者,即是風熱,而病之來源者,就是傷寒感冒。
7水痘劉某,女,3歲。門診号102-606,1964年11月13日初診.初起鼻塞流涕,咳嗽微熱,不思飲食已三天。昨天又發現頭面發際等處有小紅疹。今晨胸腹部及四肢均有大小不等水泡,水泡周圍微紅。小便淡黃,指紋色紅而浮。舌質紅潤、舌苔薄白。乃肺蘊熱毒,外感時邪而發。拟清熱透表解毒。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甘草各1.8克 杏仁3克連翹、銀花各4.5克杜赤豆9克服3劑,發熱咳嗽,皮膚水泡消退。原方去麻黃,加牛芽子4.5克。繼服2劑而愈。《傷寒論方醫案選編》
論:麻黃表寒,開皮毛孔竅,杏仁洩肺,通達表裡。連翹,清熱解毒。
8荨麻疹——龔子夫醫案喻某,女,34歲,工人,1965年4月21日初診。皮膚起小疹,瘙癢已10餘天,經皮膚科診為濕疹,服藥效果不顯。檢視患者臀部及兩腿上端丘疹(對稱性),血痂滿布,尤以兩腿外側為甚,入夜瘙癢特甚,搔後流血水,灼熱,舌苔薄黃,脈象細弦。斷為心脾血虧,風濕郁熱,拟養血祛風清熱為治,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處方:麻黃、生甘草各4.5克,連翹、當歸身各9克,細生地12克,赤小豆15克。連服5劑,濕疹消退大半,瘙癢大減,原方繼進5劑,痊愈。(龔子夫《浙江中醫雜志》)《經方直解》
論:為什麼會疹出在下部或下肢?
購書學習,進群,請加好友(微商—勿擾)
點擊在看,感謝分享,讀黃元禦,學古中醫
自學中醫,隻讀黃師,不走彎路,快速入門
自學仲景,隻讀黃師,四聖一脈,醫家準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