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練習
肖某某,女,49歲,1973年7月30日就診。近兩天來,惡寒發熱,昨日下午開始腹瀉,已十餘次,挾有粘凍,便前腹痛,心煩,嘔惡,舌苔薄黃,脈弦數。體溫39℃。
處方:——。
2劑後,寒熱已罷,痛安瀉止,大便常規正常,但神疲納差,乃改用六君子湯加減2劑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加芍藥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
上期原醫案
劉某,男,30歲,1966年3月18日初診。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見汗出惡風,左臂疼痛,胸脅滿悶,脈弦滑、左浮細。
處方:桂枝10g,白芍18g,生姜10g,大棗4枚,炙甘草10g。
上藥服5劑,胃脘疼減,仍感胸脘烤悶或灼熱。與栀子豉枳實湯繼調服而解。
按語
胃脘疼痛四五年,伴見左臂疼痛,胸脅滿悶,外邪入裡,陽明裡實。脈浮,惡風,汗出,太陽中風證。胃脘疼痛,芍藥證。脈弦滑,左細,太陽陽明合病。證屬太陽陽明合病,表虛挾腹肌不和,與桂枝加芍藥湯。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貫珠集》: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藥所以安傷下之陰也。按《金匮》雲: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與小建中湯;不瘥者,與小柴胡湯。此亦邪陷陰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藥,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膠饴者,以其腹滿,不欲更以甘味增滿耳。
《古方選注》:桂枝加芍藥湯,此用陰和陽法也,其妙即以太陽之方,求治太陰之病。腹滿時痛,陰道虛也,将芍藥1味倍加3兩,佐以甘草,酸甘相輔,恰合太陰之主藥;且倍加芍藥,又能監桂枝深入陰分,升舉其陽,辟太陽陷入太陰之邪。複有姜、棗為之調和,則太陽之陽邪,不留滞于太陰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