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經方應用之葛根加半夏湯醫案

導讀

本方為太陽陽明同感寒邪之合病,即表邪不解,影響裡氣不和,不下利但嘔之證治。風者陽也,陽性上行,故陽明胃中之水飲而上逆作嘔。此乃太陽陽明二經合病,而具兩經之證。故除嘔吐之症外,尚有葛根湯之表寒證;但無下利,乃陽明之邪未迫于腸故也。太陽陽明合病,乃表邪不解,二經陽氣抗邪于表,不内顧于裡,形成裡氣不和,升降失調,故或見下利,或見嘔吐,或嘔利并見。今嘔吐者,乃陽明之邪迫于胃,胃氣不降之故。但不下利者,乃陽明之邪未迫于腸故也。

方中葛根湯以解太陽、陽明之表,用半夏以止嘔逆,表解嘔逆自止,病自愈矣。

打開QQ浏覽器,查看高清大圖

組成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二兩(切)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葛根、 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煎取三升,去淬,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方義

葛根加半夏湯即葛根湯加半夏而成,以葛根湯外散風寒,發汗解表;加用半夏,合方中的生姜,為小半夏湯,意在和胃降逆。

臨證要點

主症:發熱惡寒,頭身疼痛,無汗,下利或嘔逆,舌苔白,脈浮或浮緊。

病機:風寒束表,内犯陽明。

治法:發汗解表,升清止利或降逆止嘔。治用葛根湯或葛根加半夏湯。

醫案舉例

01

風寒外感

宛某,女,18歲。因恣食瓜果,當風乘涼,夜間身發冷熱,頭痛,自汗,身疼痛,同時惡心,大便水瀉,腹部脹滿隐痛,脈象浮大而軟,舌質淡而苔白膩。根據脈象的體現,此為葛根加半夏湯證。處方:鮮佩蘭、藿香各10g,葛根10g,厚樸10g,半夏10g,茯苓10g,澤瀉10g,陳皮10g,生姜3g,甘草6g。1劑後汗出而冷熱解,腹部輕松,惡心不作。連服3劑,恢複正常。[傷寒論臨床實驗錄.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02

風寒胃氣上逆

程某,女,25歲,未婚。初春,寒風料峭,因患感冒,頭痛面赤,畏惡風寒,發熱嘔吐,脈浮而苔白潤。辨證:陽明經受風寒之襲,引發胃氣上逆之證。疏方:葛根12g,麻黃6g,桂枝6g,生姜9g,半夏9g,炙甘草6g,白芍6g,大棗7枚。服2劑,汗出身涼,嘔吐不發而愈。[新編傷寒論類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03

太陽陽明合病

于某某,男,26歲,1980年10月8日初診。患者于今晨始覺發熱惡寒,身體疼,無汗,頭痛而脹。在廠保健站就醫,予服解熱藥等。午後約4時許,腹中腸鳴,時作疼痛,繼而洩瀉,洩下如注,無膿血,無後重滞下,時作幹嘔,舌紅苔薄白,脈浮緊。此系外感風寒,表氣郁閉,内迫胃腸。方用葛根加半夏湯:葛根18g,桂枝8g,杭芍8g,麻黃4g,鮮生姜3片,大棗3枚,甘草8g,半夏8g。1劑後遍身微微汗出,表解而利止嘔平,其病痊愈。(胡學曾.《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6,5:22)

現代臨證

臨床常見的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普通感冒及胃腸型流行性感冒,常出現下利、嘔吐、惡心等症狀,這些症狀有同時出現者,亦有先見惡心、嘔吐,随之而來下利者,與本證相似,治療方法可視嘔吐輕重,出現時間不同,選用葛根湯或葛根加半夏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