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王叔和編次《傷寒論》質疑

王叔和編次《傷寒論》質疑

文章發布者: 來源:尋醫問藥網

《傷寒論》原名《傷寒卒病論》,是古代醫學家張仲景在東漢末所撰寫的醫學典籍(下稱“原著”)。自明清以來,普遍認為:原著在成書不久即毀于戰火,後經晉代太醫令王叔和将殘餘的傷寒部分重新編次,成為流傳至今的《傷寒論》一書。有人并變認為王叔和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補充。這樣,又引起了關于今本《傷寒論》中許多内容真僞的争論。

  對王叔和重新編次《傷寒論》的說法,曾有作者提出異議[1],但近年出版的多數醫史書、教科書仍持舊論。本文拟根據史料就此再次提出質疑。

  重編說的由來

  王叔和重編《傷寒論》的說法始于唐代。據《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引唐代甘伯宗《名醫傳》:“仲景作《傷寒論》,錯簡,迨叔和撰次成序,得全書。”[2]

  至宋代,高保衡等作《校正金匮玉函經疏》,說:“《金匮玉函經》,與《傷寒論》同體而别名。……細考前後,乃王叔和撰次之書。……仲景之書,及今八百餘年,不墜于地者,皆其力也。”

  明代徐槠作《金匮要略方論序》,說:“《金匮方論》三卷、《傷寒論》十卷,似西晉王叔和選集撰次後,俗傳書名也。”

  明代方有執作《傷寒論條辨》,開始懷疑《傷寒論》的一些内容為王叔和所改移,并說:“是書也,仲景之作于建安,漢年号也;出自叔和之撰述,晉太醫令也。相去雖不甚遠,蓋已兩朝相隔矣。是仲景之全書,非仲景之全書,誠不可曉也。

  清代喻嘉言《傷寒尚論篇》說:“後漢張仲景,著《卒病傷寒論》十六卷。……至晉代不過兩朝兩隔,其《卒病論》六卷,已不可複睹。即《傷寒論》十卷,相亦劫火之餘,僅得之讀者之口授,故其篇目,先後差錯。……太醫令王叔和,附以己意,編集成書。”

  清代柯琴《傷寒論注》說:“《傷寒論》一書,經叔和編次,已非仲景之書。仲景之文遺失者多,叔和之文附會者亦多矣。”

  清代陳修園《傷寒論淺注》說:“要知平脈辨脈、傷寒例、諸可與不可等篇為王叔和所增。辨痙、濕、王叔和從《金匮》采入。”

  從上可見,唐代甘伯宗之時,猶認為仲景原著隻是“錯簡”,王叔和隻是對錯簡的仲景原著予以“編次成序”,原著内容仍是完整的,沒有實質性的改動。明清兩代,“重編”的說法被逐漸擴大,從而有“劫火之餘”、“得之口授”、“拆為二書”、“附以己意”、“改移篡亂”、“增入諸篇”等種種說法。這些說法來自明清兩代醫家的推測,缺少唐宋及以前史料的支持。

  早期史料的記載

  隋代以前,有關仲景著作演變的重要資料有:王叔和《脈經》序及正文、皇甫谧《甲乙經序》、《醫說》引晉《張湛養生方》、《太平禦覽》和《醫說》引《張仲景方論序》、《隋書經籍志》等。

  《脈經》自序有“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之語,今本《脈經》有大量篇幅收錄仲景選論,表明叔和确實對仲景非常崇拜,對仲景著作非常重視。但這裡并沒有仲景原著錯簡、散佚、毀于戰火、重新編次等有關記載。

  晉代皇甫谧《甲乙經》自序說:“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近代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甚精,指事施用。”這是王叔和整理仲景著作的最早記載,但這裡也沒有仲景原著錯簡、散佚、毀于戰火之類說法,也沒有指明叔和撰次之書為《傷寒論》,更沒有“拆為二書”、“附以已意”、“增入諸篇”這類的提示。“選論”二字,一種傳本作“遺論”,這可能是後人推測仲景原著“散佚”以及叔和撰次仲景“已散佚之論”的一個原因。但“遺論”二字僅出自一種傳本,不一定是皇甫谧原話。且叔和撰次之時,仲景已故,其論自是“遺論”;僅憑“遺論”二字,并不能斷定仲景原著散佚。相反,從自序的上下文看,皇甫谧之時應有兩類著作并行于世,且體現着各自的實用價值;前者是仲景論廣伊尹《湯液》而成的著作數十卷,“用之多驗”;後者是叔和撰次的仲景選論,“指事施用”。

  《醫說》引晉代《張湛養生方》記載:“王叔和,高平人也。博好經方,尤精診處,洞識攝養之道,深曉療病之源。采摭群論,撰成《脈經》十卷,篇次《張仲景方論》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3]這是現存有關叔和生平的最早資料之一,明确記載叔和所撰之書為《脈經》和《張仲景方論》。從書名和卷數看,《張仲景方論》應具有“仲景選論”的性質,而不可能是《傷寒率》原著。此外今本《脈經》也有大量篇幅收錄“仲景選論”。這樣就進一步證實了《甲乙經序》中王叔和“撰次仲景選論”提法的可靠性。

  宋代《太平禦覽》和《醫說》[3]中都有引自《張仲景方論序》的資料。據以下推測,該序很可能出自叔和之手:1、序中提供了仲景本人、仲景老師及仲景弟子的較詳細資料,多為早期他家資料所無,揭示是與仲景年代相近的人所寫;2、基本上出自同一時代的《傷寒卒病論》、《脈經》、《甲乙經》都有作者自序,而無同時代其他人的序。《張仲景方論序》與《張湛養生方》的記載相互印證,表明王叔和确曾編寫過《張仲景方論》。

  《隋書?經籍志》載有《張仲景方》十五卷和張仲景《辨傷寒》十卷,提示這是曾同時流行的兩種書。前者可能源自《張仲景方論》,後者可能是今本《傷寒論》的前身。

  綜上看來,早期資料并沒有仲景原著“錯簡”的記載,更沒有“劫火之餘,得之口授”的有關依據。

  早期資料提示王叔和曾撰次“仲景選論”,即《張仲景方論》以及《脈經》。但未提示曾對《傷寒論》原著進行過重新編次。

  小結

  一、《傷寒論》原著“劫火之餘,僅得之讀者口授”,王叔和“拆為二書”、“附以已意”、“改移篡亂”、“增入諸篇”等說法,出自明清兩代醫家的推測,缺少唐宋以前史料的支持。

  二、仲景原著“錯簡”,王叔和“撰次成序,得全書”的說法,始見于唐代,缺少隋代以前史料的支持。

  三、從早期看,王叔和确曾整理過仲景著作,但撰次的是“仲景選論”即《張仲景方論》以及《脈經》。沒有證據表明王叔和對《傷寒論》原著進行過重新編次。

  四、因此,現存《傷寒論》一書是否經過王叔和的編次整理,仍是個有待研究的問題。權威性的教科書和醫史書上對此不宜過分肯定。學術論壇應給這一問題的讨論留下餘地。

  參考文獻

  [1]鄧曼.中醫雜志1995;1(3):5.

  [2]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12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2;106.

  [3]張杲.醫說.卷1.影印本.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12~17.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