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火雞既稀有又美麗,它們有着藍色的皮膚 ,身披黑色羽毛,喉部有兩個紅色垂肉,頭頂有高而側扁、呈半扇狀的角質盔,頸側和頸背為紫、紅和橙色,是鴕鳥和鸸鹋的近親,原産于澳大利亞、新幾内亞和周邊島嶼的熱帶雨林,于 16 世紀後期被荷蘭商人首次帶到歐洲。
上圖:食火雞
同時,因為它們豔麗的外表,常作為家養寵物。然而,請不要被食火雞美麗的外表,不會飛的特征所蒙蔽,因為它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沒有之一,這是來自《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記載。它們的爪子上早已沾染了無數人的鮮血。
上圖:離這隻鳥遠點,不要惹它。
食火雞的站立高度高達 1.8 米至 2 米,完全可以直視你的眼睛。雌性體重更是可達 80 公斤,因此它們體型非常大,且肌肉發達。即使在茂密的森林灌木叢中,也能以每小時 50 公裡的速度奔跑,并直接跳到近 2 米的高空。
上圖:一隻雌性食火雞漫步在莫爾茲比山脈國家公園的海灘上
它們每隻腳上有三個腳趾,内側腳趾末端有一個非常鋒利的爪子,就像匕首一樣,特别強大,長達 12 厘米。如果食火雞感到受到威脅,它會跳起來用這些類似匕首的武器攻擊。鋒利的爪子配以強有力的踢擊,可以一腳踢開任何捕食者或潛在威脅。足夠使人類開膛破肚,導緻嚴重出血。
他們還是遊泳好手,能橫渡寬闊的河流,在海裡遊泳,因此即便逃到水裡,也無法保證安全。這些優勢使得赤手空拳的人類完全不是它們的對手。
上圖:食火雞幼鳥與腳趾
由于食火雞嗜殺的惡名,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駐紮在新幾内亞駐澳部隊,就被警告要避開它們。鳥類學家歐内斯特·托馬斯·吉利亞德在 1958 年出版的《世界活鳥》一書中寫道:三個腳趾的内側或第二個腳趾長着一根又長又直的兇狠的指甲,可以輕松地切斷手臂或掏出腹部。有許多當地人被這種鳥殺死的記錄。
2003 年對 221 次食火雞襲擊的曆史研究表明,150 次是針對人類的。而第一次記錄在案的食火雞導緻人類死亡是在 1926 年 4 月 6 日。 在澳大利亞,16 歲的男孩被食火雞踢了脖子,割開了一個 1.25 厘米的傷口,切斷了他的頸靜脈。
然而,即便食火雞的體型和力量都具有很大的威脅性,但在美國多地卻都允許飼養,例如佛羅裡達州。不出所料,2019 年 4 月 12 日,美國佛羅裡達州記錄了另一起因食火雞而導緻的人類死亡事件。 這隻鳥的飼主是一名 75 歲的男子,顯然是該男子在倒地後被食火雞用爪子殺死。
同時,該州的魚類和野生動物協會也有将食火雞,與鳄魚、狼、山貓以及其他動物一起歸類為“II 類”動物——其危險性隻是低于老虎,要遠高于一般家養寵物。
而根據最新研究,正是這樣兇猛的鳥,卻可能在更新世晚期就已被人類馴養。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考古學家和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結合 3D 成像、計算機建模和雞蛋形态學,檢查了 1,000 多個可追溯到 6,000 至 18,000 年前的食火雞蛋殼碎片,發現人們總是盜取孵化後期的食火雞蛋。
最終确定,大約 18,000 年前,新幾内亞人就在收集、孵化,并可能已經飼養食火雞雛鳥了。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種複雜的食物采集技術,是已知最早的有意飼養鳥類的證據。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人們保留這些雞蛋是為了兩個目的之一:吃它們或飼養孵化小雞以獲得它們的肉和羽毛。對于新幾内亞人而言,食火雞及其下的蛋始終是寶貴資源。從曆史上看,食火雞胫骨被用來制作,用于狩獵的骨質匕首。它們的羽毛也是優秀的裝飾物,鳥肉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人類為何要冒險飼養如此危險的鳥類?這就不得不說說鳥類最特别的特征。
1935年,奧地利生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對灰腿鵝(或幼鴨)進行了一項不尋常的實驗。他把灰腿鵝生的蛋分作兩組孵化。第一組由母鵝孵化,孵出的雛鵝最先看到的活動物是它們的母親,于是母親走到哪兒,它們就跟到哪兒。第二組鵝蛋放在人工孵化器裡,雛鵝出世後不讓它們看見自己的母親,而讓它們最先看到勞倫茲本人。于是勞倫茲走到哪兒,小鵝跟到哪兒,即使到了成年,它們依然跟着他。例如在他遊泳的時候,小鵝就像把勞倫茲當作“媽媽”,緊緊跟在他的後面。
上圖:食火雞雛鳥
這就是印随行為,大部分剛孵化的幼鳥會學着認識并跟随着它所見到的第一個移動的物體,通常是他們的母親。與鵝一樣,食火雞小雞也會在它們看到的第一個生物身上留下印記。這使得它們非常适合人類飼養,這種做法在新幾内亞的部分地區延續至今。雖然研究人員還沒有找到古代人圈養食火雞的直接證據,但他們計劃在未來尋找這種東西。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