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龍湯】
治太陽風寒兩傷,營衛同病,汗不出而煩躁者。
雲說:原文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原文首先指出太陽中風,并出現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的症狀,這就是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同時存在的征象。何氏謂之太陽風寒兩傷。并且原文做了鑒别,如果隻有太陽中風表現表現,那麼患者不能服用本方。否則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按曰:經文有太陽、陽明一語(原文36條有,但本處主要是指傳經),即由太陽傳入陽明胃腑之說也。若已入胃,則必發燒發渴,不僅煩躁矣,是桂枝加大黃證也(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今隻雲“煩躁”,不雲“發渴”者,是将入裡而未入裡也。(雲以為,煩躁與發渴的鑒别,當深入學習)故繪圖取正面形。頭項暨兩太陽穴,仍填風寒色。中繪一陽明胃腑,加紅色于胃界之外,證是邪已化火,将入未入之候,人人易曉(本書未見彩印,看官自辨之)。
石膏辛涼發散,以清胃外之熱,而止煩躁,使之外出于表,及達于表,合麻、桂之力,直出肌膚而汗解,陽明并升,雷電交作,雲行雨施,故取名“青龍”也。
麻黃六兩(準今法不過三錢) 桂枝二兩(準今法二錢)
杏仁四十個(準今法十枚)甘草二兩(準今法二錢)
生姜三兩(準今法四大片)大棗十二枚(準今法二枚)
石膏雞子大一枚(準今法二錢或三錢)
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取微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
雲說:原文有一服汗者,停後服;若複複,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這是療效判定和預後判斷。
《金鑒》注曰:風寒兩傷,營衛同病,皆無汗,故去芍藥,不欲其收也。俱煩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熱也。長沙于表劑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則知麻黃證之發熱,熱全在表,大青龍證之煩躁,兼肌理矣。初病太陽,即用石膏者,以其新能解肌熱,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預保陽明存津液之先者也。粗工疑而畏之,當用不用,必緻熱結陽明,斑、黃、狂、冒,紛然變出矣。觀此則可知石膏乃中風、傷寒之要藥,得麻黃、桂而有青龍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号也。服後取微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得汗,停其後服。蓋戒人即當活之證,亦不可過汗也。
雲說:原方劑量,恐是石膏大于麻黃,麻黃與石膏的配伍使用,深意非凡。《金鑒》此說,雲以為有理。但是如果按照何氏法,石膏用量恐是不夠,雲以為至少應當與麻黃相當。所以,《金鑒》更看重石膏。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