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傷寒論 第204條諸家解說

第204條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

嘔者,熱在上焦,未全入腑,故不可下。

清·吳謙《醫宗金鑒》

[注]

傷寒三陽多有嘔證,以其風寒之表未除,胸中陽氣為寒所郁,故皆不可攻下也。其幹嘔而惡寒發熱者,屬太陽也。喜嘔而寒熱往來者,屬少陽也。今雖祗有惡寒、不惡寒、大便之陽明證,而嘔多亦不可攻之,其氣逆在上而未斂,為實也。

[集注]

沈明宗曰:惡寒發熱之嘔屬太陽,寒熱往來之嘔屬少陽,但惡熱不惡寒之嘔屬陽明。然嘔多則氣已上逆,邪氣偏侵上脘,或帶少陽,故雖有陽明證,慎不可攻也。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嘔多是水氣在上焦,雖有胃實證,隻宜小柴胡以通液,攻之恐有利遂不止之禍。要知陽明病津液未亡者,慎不可攻。蓋腹滿嘔吐,是太陰陽明相關證;胃實胃虛,是陽明太陰分别處。胃家實,雖變證百出,不失為生陽;下利不止,參、附不能挽回,便是死陰矣。

清·黃元禦《傷寒懸解》

傷寒經腑郁迫,不能容受,是以作嘔。嘔緣土虛胃逆,雖有陽明裡證,不可攻之也。

清·曹穎甫《傷寒發微》

此上濕下燥之證,必當先治其嘔,而後可行攻下。蓋即《金匮》:「病人欲吐不可下之」之說也。胃中郁熱上泛,濕痰壅于上膈,便當用瓜蒂散以吐之。胃中虛氣上逆而胸滿者,則吳茱萸湯以降之。否則無論何藥,入咽即吐,雖欲攻之,烏得而攻之,故必先殺其上逆之勢,然後可行攻下。予每遇此證,或先用一味吳萸湯,間亦有肝膽郁熱而用萸連湯者,嘔吐既止,然後以大承氣湯繼之,陽明實熱乃得一下而盡。須知「有陽明證」四字,即隐示人以可攻。若不于無字處求之,但狃于胃氣之虛,視芒硝、大黃如蛇蠍,真磕睡漢耳。

劉渡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

本條同205條同講。

這兩條論述了陽明病禁下證,以及誤下的變證和預後。

病是從傷寒來的,嘔多,多嘔,也可以說喜嘔,往往屬于胃氣不和、胃氣上逆。嘔是上逆,偏于胃而未及于腸,這時候,雖有陽明證,雖有陽明不大便、肚子疼,像是可下之證,不可攻之,不能用承氣湯攻下。為什麼?因為嘔是胃氣上逆,在胃而到腸,你攻下是瀉下大腸,針對性不強。後世的注家說,嘔多屬于少陽之氣不利,少陽病喜嘔,所以雖然是陽明病,但見了少陽證喜嘔這個症狀,怎麼可以用陽明之法?總之,胃氣逆也好,夾有少陽證也好,胃氣上逆用瀉下之法是不對的。這是陽明的禁下之證,陽明證見了嘔多的要禁用承氣湯瀉下。

陽明病,心下硬滿,而腹不硬滿的,不可攻之。心下硬滿,就是心下痞,有蒸蒸潮熱、不大便等陽明症狀,但是腹不滿,肚子不脹滿。從病位來看,心下硬滿是邪氣在高位,在胃,是胃的升降之氣不和,還沒有完全到腸,所以肚子沒脹滿。不可攻之,不可攻了,應當調和脾胃。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誤用攻下,就傷脾胃了,所以說利遂不止者,死。遂就是繼續,就是随着瀉下之後,這個人繼續洩得很厲害,止不住了,脾氣不能升,下焦不能固,是脾胃衰敗的現象。這樣預後不良,很是危險。利止者愈,大便雖然拉了幾次,拉完就停止了。這是說明脾胃之氣還能夠恢複,邪氣去掉了,正氣恢複,這病也就好了。

從這兩條來看,第205條有一個預後的問題,一個是死,一個是愈。第204條沒提出預後的問題,但是可以想象,陽明病嘔多者,也有瀉下的問題,一攻就瀉下了,也有一個傷脾胃之氣的問題,預後也是不良的。所以張仲景在這兩條中,叫人用下法的時候要加以注意,從病情上來說,從病位上來說,多嘔者不可攻之,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如果誤攻,會預後不良,造成利下不止,脾胃衰敗的這樣的一個證候。

胡希恕《胡希恕講傷寒論》

嘔多是少陽證,少陽病不可汗,亦不可下,少陽陽明還是常常帶嘔的。如果僅是微嘔,也有攻的時候;不過如果嘔多,說明少陽病還存在,雖有陽明證,也不過是少陽陽明并病而已,應從少陽治,不可以攻下,這裡的攻之,指的是用大承氣湯來瀉下。

王付[釋疑解惑]

怎樣理解“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答:㈠辨識“傷寒嘔多”的臨床意義有二,一是外邪侵襲直入陽明胃而引起嘔吐;二是辨陽明胃的症狀表現以嘔吐為主。㈡辨識“雖有陽明證”的辨證精神有二,一是辨陽明胃嘔吐本來就是陽明病;二是辨病是陽明胃與陽明大腸相兼。㈡張仲景論“不可攻之”而強調病變部位以陽明胃為主,治從陽明胃,而不能先用攻下治陽明大腸。

[臨證選方] 從臨證選方角度考慮本條方證對應辨治關系,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①根據嘔多病變證機與病證表現是胃熱氣逆證,其治當瀉熱降逆,宜用大黃甘草湯。

②根據嘔多病變證機與病證表現不是胃熱氣逆證而是胃寒氣逆證,其治當溫胃理氣降逆,宜用橘皮湯。

③根據嘔多病變證機與病證表現是胃虛熱氣逆證,其治宜用橘皮竹茹湯。

④根據嘔多病變證機與病證表現不是胃虛熱氣逆證而是胃虛寒氣逆證,其治宜用理中丸與橘皮湯合方。

仲景辨陽明胃氣上逆證,提示審明病變證機,或是胃寒證,或是胃熱證,臨證必須辨識病變證機,以法選用治療方藥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