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淺談三因司天方之“川連茯苓湯”臨床運用

川連茯苓湯出自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一書。此書中陳氏會《内經》之要旨,參天之理,盡地之義,創制天幹地支16方,以推演所知,示範後學!清代·缪問運用之,深有體會後并做出精辟方解,并說代有哲人,論及司天,皆無所發明緻治之理,使學者不欲卒讀!一句話,大多學者談運氣滔滔不絕,落實到臨床實踐卻無所适從。   原文如下:   凡遇六丙年,流衍之紀,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躁悸陰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則腹大,胫腫喘咳,寝汗憎風。為土所複,則反腹滿,腸鳴溏洩,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則神門絕者,死。   川連茯苓湯:治心虛為寒冷所中,身熱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腫病,喘咳自汗,甚則大腸便血。   黃連 赤茯各一錢二分半 麥冬 車前 通草 遠志各七分半 半夏 黃芩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七片 大棗二枚   缪問解: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熱益心之陽,其故何耶?按六丙之歲,太陽在上,澤無陽焰,火待發時;少陰在上,寒熱淩犯,而氣争于中;少陽在上,炎火乃流,陰行陽化,所謂寒甚火郁之會也。故身熱煩躁,谵妄胫腫腹滿等症,種種俱水濕郁熱見端,投以辛熱,正速斃耳。丙為陽剛之水,故宗《内經》氣寒氣涼,治以寒涼立方,妙在不理心陽而專利水清熱,以平其汨沒之害。黃連味苦,可升可降,寒能勝熱者,以平其上下之熱;更以黃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濕,清表熱者,以洩其内外之邪;通草性輕,專療浮腫;車前色黑,功達水源;茯苓、半夏,通利陽明;甘草為九土之精,實土禦水,使水不上淩于心,而心自安。心為主宰,義不受邪,僅以遠志苦辛之品,媚茲君主,即以祛其谵妄,遊刃有餘。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從火化,恐燥則傷其嬌藏,故佐以麥冬,養液保金。且陳氏謂麥冬合車前,可已濕痹,具有導水之功能。土氣來複,即借半夏之辛,以補肝而疏土之實,用藥之妙,豈思議可及哉。   川連茯苓湯為五運先天之歲的六丙年水運太過而設。陳氏曰,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勝調和,以平為期。   茲提供案例結合運用心得與同道共參。   案例1   秦某,女,27歲。2017年5月28日初診,婚後一年,未孕,既往月經正常,自從婚後開始月經稀發,2月或3月一行,量少、色紅、不暢、易疲乏,尤其近一年來心煩,睹物視人皆不順眼,見面即說,大夫,我抑郁了,我怎麼就這麼弄心,莫名其妙的發火,和同事上司都處不好關系。舌質淡紅、舌前部紅點突起、舌尖芒刺,苔薄黃,脈細滑左寸弱。結合脈證考慮:木運不及之歲,心肝血虛,心陽被遏。首選川連茯苓湯治療。處方:黃連9克,黃芩9克,遠志10克,茯苓30克,茯神30克,炒車前子20克,通草6克,麥冬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7片,大棗2枚。3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飯後溫分服。   二診(2017年6月1日),當天一大早,我剛入座。一人輕盈步入,張口一句話,大夫,我不抑郁了,這幾天我開心極了,您的藥好苦呀,但苦得我好開心。這是她的原話。我愕然,細審處治方案後再診:舌尖紅色芒刺已褪色,細尋左寸亦浮起。再予前方5劑,隔日一劑。整個診療過程她神情舉止十分愉悅。   三診(2017年6月10日),自訴服藥後,已經生活、工作一如既如與同事相處融洽。既然情志之疾解除再從容處置身體之患。月經3月未至,易疲乏,脈細滑兼左關無力,舌質淡紅略體瘦舌态不夠舒展。考慮今年運氣特點:木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氣克運。予苁蓉牛膝湯合半張審平湯合方:肉苁蓉10克,熟地15克,懷牛膝10克,酒當歸12克,炒白芍10,烏梅10克,木瓜10克,鹿角膠(烊化)10克,天冬15克,山萸肉10克,遠志6克,炒白術9克,黃連2克,茯苓6克,生姜3片,大棗3枚。6劑,水煎服,早晚飯後溫分服!   四診(2017年6月18日),患者情緒穩定,自訴願意積極配合中藥治療。結合脈症仍以三診處方略有化裁,處方10劑。2017年7月6日患者特意來電告知月事來臨,色量皆正常!囑其停服中藥,口服五子衍宗丸2周。9月中旬電話随訪,患者告知連續兩個月,月經如期而至。   本案初診時,雖然是以月經稀發而就診,但其主要矛盾是心火被寒水所遏,心主神明之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故以“缺乏喜樂”為主要表現,一診首以川連茯苓湯解除寒甚火郁之會,二診以隔日服用以圖緩緩之功,三診再用審平湯安其運氣,無使受邪,是以預防;結合苁蓉牛膝湯資其化源是防中有治;少以黃連2克,茯苓6克,是折其郁氣,是不忘病因。這是《内經》“養之和之,靜以待時”思想的具體運用。   案例2   何某,女,56歲。初診(2017年8月20日),口苦,苦不堪言,伴心煩,病已10年,。自訴每年都要為此疾求助中醫治療達2月療程,但效果均甚微。舌質邊略紅暗、苔略黃膩,舌體淡胖,脈弦滑唯左寸輕中取不應指。考慮心火被郁,心在志為喜,在味為苦!處方如下:黃連12克,黃芩10克,茯苓30克,遠志10克,炒車前子20克,通草5克,麥冬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7片,大棗2枚。3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飯前溫分服。   二診(2017年8月25日),患者欣然就座後,笑盈盈言,吃這藥真苦,但口苦卻大減,十年來首次吃飯有了口感。複診其脈證如上診,效不更方,再進6劑。以後再來隻是陪其夫就診,笑言其口苦已除。   本案病例,口苦雖為小疾,但臨床上卻很常見,多從少陽膽經、陽明胃經入手,此患者十年輾轉求醫必然常法施治不效。此證考慮重點是:五行中之火,五體中之脈,五髒中之心,五味中之苦,六氣中之熱,綜合指向是:少陰君火被太陽寒水所遏、心火被寒水所壓出現左寸脈不足,故用川連茯苓湯一舉成功。我假如用以往的診治經驗來處置也必然無效,這裡有個問題值得考慮,難道的心火能被寒水遏制十年之久嗎?那麼十年的運氣變化對此就沒有照成影響嗎?   案例3   史某,女,65歲,初診(2017年9月17日,白露第11天、四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太陰濕土),近一周來高度乏力、伴頭暈手足冰涼,左側肢體漸進性無力,口涎自出,口苦,心悸動,煩躁不安,自行步入,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滑唯左寸獨弱。查體:神清語利,對答切題,左側肌力3級+。既往有缺血性腦病史,10年來發病5次,入院5次,恢複尚可。以往此類病人,初次發作我一般都勸其入院規範治療,但此次因是熟人介紹而來,患者執意不肯住院,堅持要服中藥治療。考慮其:煩心躁悸,手足反寒,左寸獨弱,免強以川連茯苓湯原方牛刀小試。處方:黃連9克,黃芩9克,茯苓30克,炒車前子20克,遠克12克,通草6克,麥冬10克,半夏10克,絲瓜絡6克,炙甘草10,生姜7片,大棗2枚。3劑,每日一劑,早晚食前溫分服。   二診(2017年10月7日),患者平穩步入安然坐下後,眼中閃着光彩:大夫,這三劑藥吃了,我心服口服。   這是患者的原話,她主動站起,伸左手握我右手食、中指讓我試她的肌力。我不禁大為驚訝,與初診時隔近20天,僅僅就用了3劑湯藥治療,以往用成方補陽還五湯可從未有此捷效。原方未變,再進3劑,煎服法同上。   本案例,值得深思,缺血性腦血管病變治療周期長,愈後較差,區區三劑湯藥,怎會有如此效果?結合運氣特點:少陰君火在泉,還是陳氏所言可信:“心虛為寒冷所中”。可見過去的臨床思維陷入有成方成法可依的窠臼。看似川連茯苓湯與此類疾病風馬牛不相及,今結合運氣思維卻獲奇效。真可謂“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案例4   2017年7月27日(丁酉年丁未月丙辰日,大暑第7天,中伏第7天,農曆閏6月初6),正當酷暑盛夏,此前從7月20日開始我地區進入高溫:白天到夜間氣溫在23~34攝氏度,此高溫持續到7月25日。當天天氣預報:未來3天,山西省将出現強降雨過程,我地區位于晉東南最南端,7月25日下午:悶熱異常,濕度90%,15時突起4級東南風,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當天卻未有下雨。7月26日氣溫驟降22~30攝氏度,一整天陰雲密布,但氣候涼爽,未有下雨。7月27日,氣溫驟降17~23攝氏度,西北風3級,需穿長袖禦涼。我暗自思忖:盛夏之際,氤氲3天,滴雨未見卻天氣轉涼,奇怪之極。當日下午到我市主流域丹河河道觀察:烏雲密布,天昏地暗,由北向南,丹河水勢滔滔,渾濁的河水夾着濃郁的土腥味奔騰而來,流量是平時的5倍之多。此時一定是上遊地區降雨,我所處位置雖然滴雨未下,但卻是一派太陽寒水壓頂之勢。當夜寅時降中雨、持續40分鐘。   7月27日上午,楊某,男,47歲,目腫如爛桃,隻有一絲縫隙可視,雙下肢高度水腫,最近三天進行性加重,腫勢延及腹股溝部,尤其陰囊腫如水囊,壓之如泥。10年前患者罹患腎病綜合症,長期尿蛋白(十十十),病情反複發作。間斷性在我處治療已達3年之久,突然加重如此程度尚屬首次。舌質暗紅,舌尖殷紅如血狀似草莓苔薄黃,脈沉弦唯左寸無力。此患者因長期複診,我對他的舌象脈象可以說了如指掌,長期以來舌尖偏紅,但象此次殷紅如滴血狀卻是首次,詢問患者心煩躁動不安。我沉思良久,無從下手,望着窗外天空,烏雲壓頂,雖是酷暑卻冷風襲人,又看着患者從胖眉腫眼中擠出的期望的眼神,殷紅的舌尖,突然腦子一閃:這不就是一個太陽寒水太過,邪害心火,寒甚火郁而出現身熱心煩,胫腫腹滿的表現嗎!司天,司人,司病症的模型活脫脫就在眼前。再無疑慮,處方如下:黃連12克,黃芩10克,遠志10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2,麥冬10克,炒車前子20克,通草6克,生姜7片,大棗2枚。水煎服,日1劑,早晚食前溫分服。   複診(2017年7月31日),患者進門就莞爾一笑,返身倒鎖上門,随即寬衣解帶:大夫,全消了。我看着他與之前判若兩人的面龐,心裡既欣慰又慚愧,欣慰的是他的水腫大有轉機,慚愧的是作為醫生今日才獲解決此類水腫的良方。他又沖我眨眨眼睛:大夫,您猜猜我瘦了多少?15斤哦!   此案例,長期慢性水腫,反複發作,突發急性加重,一定有它的特定發病機制。今年雖是丁酉年,年支不是子午之年,年幹更不是六丙年,但切不可拘泥運氣的機械教條推演,執某年某運用某法某方。一定要重視“象态”此正是“不以數推,象之謂也”。   案例5   王某,男,54歲。2017年10月6日(秋分第14天,陰天,從秋分第3天至今陰雨連綿,最低溫度降到6攝氏度)初診,胃癌胃大部切除術後8年,每逢季節轉涼或天陰下雨則突發胃痙攣,異常疼痛伴嘔吐,近一周來發作頻繁,每中午稍多食則小腹脹痛,得矢氣則舒,尤其是咽部深處時有苦痰,梗塞在喉,咯之不利,卻又口中時有粘苦涎水上泛,高度心煩,視其中等身材,體瘦,動辄氣短,舌暗紅苔薄黃,脈右關弦滑左寸不應指。8年來患者輾轉多地求醫,持一大摞病曆本,視其大部都是以健脾消食、疏肝和胃立法,愚者自訴服用效果不佳!結合脈症,宗《内經》氣寒氣涼,治以寒涼立法。予輕劑川連茯苓湯:黃連6克,黃芩5克,半夏9克,遠志6克,炙甘草6克,炒車前子12克,通草4克,麥冬9克,茯苓18克,生姜5片,大棗1枚。3劑,日1劑,早晚食前溫分服。患者持處方仔細觀看,他因久病對藥性也知之不少,我好言相勸導一番,他方半信半疑離開。   二診(2017年10月9日),患者慘淡的面容露出喜色,告知我服藥後僅第2日胃痙攣小發作一次,但能忍受,尤其是喉中的苦痰好象消失了,視其薄黃苔已有轉薄白之勢。再予上方5劑,煎服法同上。   三診(2017年10月16日),患者自訴服藥一周來諸症消失,尤其喉中苦痰已徹底解決。說話時,眼中已溢出喜悅的淚花,口言謝謝大夫給了我生存的希望與勇氣,我心中一熱,做一個醫生值了。此次門診共花了近一個小時,做了深層次的溝通,囑患者暫停止服藥,觀察一周,不适随診。外面候診的患者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了。即将分手時,患者又說以往大便老有粘馬桶的現象也沒有了,晨起面部脂溢現象亦除。   此案例患者有明顯的發病氣候特征,且又喉中粘苦痰,口中上泛粘連口涎,高度心煩,暗紅舌薄黃苔,脈右關弦滑左寸弱。此正是寒甚火郁,水濕郁熱之表現,又考慮久病體質,況且病位在中焦,故投以輕劑,使胃能遊溢精氣,脾有所取資。   川連茯苓湯雖為六丙年,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所設,但臨床使用當圓機活法,切忌機械膠柱。隻要氣候、物候、氣化的變化的規律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規律相适應,都可以考慮使用,更不必拘泥于各科疾病的病種。從上述案例中我的體會是:川連茯苓湯對于人體情志方面的治療意義頗有價值,心為主宰,義不受邪:悶悶不樂、不知喜樂、身熱煩心、躁悸谵妄,都是心在志為喜的功能受到影響,通過治療患者都表現出樂觀的心态,這是我以往沒有遇到過的。患者在服用甘麥大棗湯,丹枙逍遙散後,随訪最多回答是:吃上藥還可以吧!怎麼理解“可以吧”,我覺得恐怕是患者礙于醫生面子,說個托辭罷了。但服用川連茯苓湯,患者情感的流露是發自内心的喜悅,此方似乎也是溝通融洽醫患關系一座橋梁,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細考《本經》,黃連:味苦,寒。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久服令人不忘(通“妄”)。一名王連,生川谷。徐大椿的解釋:苦味屬火,其性兼熱,此故常理。黃連至苦,而反至寒,則得火之味與水之性也,故能除水火相亂之病。水火相亂者,濕熱是也。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兩得,莫神于此。心屬火,寒勝火,則黃連宜為瀉心之藥,而反能補心可也?蓋苦為火之正味,乃以味補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則此亦能瀉之,而真火反得甯,是瀉之即所以補之也。苦之極也,其性反寒,即《内經》亢害承制之義。所謂火盛之極,反兼水化也。又考茯苓:味甘,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一名伏菟。生山谷。徐大椿解釋:茯苓生山谷之中,得松柏之餘氣,其味極淡,故為調補脾陰之藥。凡人邪氣郁結,津液不行,則為痰為飲。痰濃稠為火之所結,飲清稀為水之所停。故治痰則鹹以降之,治飲則淡以利之。惟茯苓極輕淡,屬土,土勝水能疏之滌之,令從膀胱而出,病漸去而不覺也。   黃連與茯苓正是此方兩大主力,身熱谵妄煩躁,而手足厥冷,顯然君主為寒水遏伏,陽氣不得四布,而坐令自焚。故重用黃連之苦,忽清心經之焰,内安君主。茯苓之淡,急洩流衍之水,外禦客水。此二藥居功甚偉。另外在十張天幹方中生姜用到7片(7片生姜大概有18一22克)的占三張,分别是:六甲年的附子山茱萸湯、六辛年的五味子湯,六丙年的川連茯苓湯。這是為什麼呢?生姜在此三方中各自發揮什麼作用呢?有何共性呢?我個人開始用生姜3片、屢屢有患者發生胃部不适,改用7片後再無發生。個人認為生姜在川連茯苓湯中還有因其辛甚氣烈,故有發越水氣,辟穢通陽,發揮“通神明”的作用吧!   筆者有幸于2017年5月于北京聽顧植山老師講授五運六氣學說,才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此後在學習中大膽臨床試用。粗淺之見,願與同道共參共勉,偏頗之處多多,誠懇訴望同道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1]陳無擇醫學全書/王象禮主編.-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山版社,2015.2(唐宋金元名醫醫書大成)   [2]黃帝内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方藥中 許家松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現代著名老中醫名著重刊叢書 第四輯 方藥中論醫集)   [3]王冰醫學全書/張登本主編.-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2(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   [4]活學活用本草經/孫迎春編著;孔令謙審校.-北京:學苑出版杜,2008.1(2009.10重印)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