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國學,傳承命脈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真武湯臨床應用及體會
作者 / 張大成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柳州市中醫院)腎病科
編輯 / 劉剛 ⊙ 校對 / 錢秀華
真武湯出自《傷寒論》,由茯苓三兩、白術二兩、芍藥三兩、生姜三兩、附子一枚組成,主治少陰陽衰水氣為患,為溫陽化氣利水的代表方劑。蓋水之所制在脾、所主在腎。少陰腎寒不能化氣行水,寒水反而侮脾,緻脾腎陽衰、寒水内停。真武湯證之寒水為患,以腎陽虛為主,故利水當先溫腎。筆者臨床運用真武湯治療咳喘、前列腺炎、腎炎、尿毒症、奔豚氣、失眠、盜汗等症獲得良好療效。
1治療咳喘案:
患者,女性,62歲,2013年12月來診,咳喘10餘年,秋冬尤甚,20d前因受寒緻病情加重,咳逆喘息、不能平卧、痰多色白、胸膈滿悶、顔面浮腫、形弱畏寒、胃不思納,舌淡、苔白膩,脈弦滑。此乃年老久咳、陽虛體衰、寒飲不化所緻,給以真武湯加減:制附片15g、白術12g、茯苓12g、幹姜12g、炙麻黃10g、炒紫蘇子15g、甘草10g、白芥子10g,1劑/d,水煎服。服藥5劑後,咳喘減、浮腫消。續守前方加法半夏12g、陳皮10g,服12劑而愈。(本文由國學髓公衆号整理校對編發)按語:真武湯溫陽利水,常用于少陰陽虛水泛證,本例患者雖以咳喘為主,實由脾腎陽虛、溫化失職、水飲内停、上漬脾肺所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給予真武湯溫陽化飲、濕祛飲蠲,則氣降痰消,咳喘自止。
2尿毒症案:
3慢性腎炎案:
患者,女性,48歲,2011年冬季來診。自訴患慢性腎炎5年,水腫反複發作,發則全身腫甚、按之如泥、凹陷不起。現症:心悸氣短、語聲低微、四肢不溫、腰膝冷痛、畏風怯寒、脘腹脹滿、納少便溏、夜尿量多、面白,舌質淡、體胖、苔白而潤,脈沉遲無力。證屬脾腎陽衰、寒水泛濫,治以溫補脾腎、化氣行水,用真武湯合理中湯加減:附子(先煎)12g、茯苓12g、白術12g、白芍9g、黨參9g、幹姜9g、桂枝9g、薏苡仁30g、澤瀉9g、黃芪9g、龍骨9g、牡蛎9g、巴戟天9g,1劑/d,水煎服。服藥6劑後,自覺微汗出、四肢微溫、尿量增。守上方續服10劑後,水腫基本消退,腰膝冷痛、氣短均消失。(本文由國學髓公衆号整理校對編發)按語:本例久病脾腎虧虛,陽虛則不能氣化,故腫勢嚴重。治以攻補兼施而偏于補,使水氣化而正不傷,正氣扶而水邪除。慢性腎炎辨證屬脾腎陽虛型者,用本方有效。
4前列腺炎案:
患者,男性,71歲,2013年2月來診,自訴感冒後自覺腰胯間冒涼氣,小便淋漓不盡、尿後有白色黏液流出。診斷為“前列腺炎”。患者嗜飲成癖,舌質偏淡、苔薄膩,脈弦。證屬腎陽虛衰、氣化失常:用真武湯溫陽化氣以利水濕,加烏藥、鹿角霜以助陽化氣;補骨脂以固腎澀精。服藥8劑後,病情明顯好轉,腰胯間冒涼氣、少腹發涼均除,小便淋漓不盡減輕,苔脈同前。上方加小茴香、沉香、肉桂,續服8劑以資鞏固。按語:本案患者自覺腰胯間冒涼氣,小便淋漓不盡,乃命門火衰、不能化氣利水濕所緻,與真武湯病機相合。筆者認為,高齡、體弱或久病者,多有脾腎陽虛、命門火衰,均可以真武湯加減治療。
5心源性水腫案:
6奔豚氣案:
7盜汗案:
8慢性腹瀉案:
患者,女性,69歲,2011年10月來診。自述反複腹瀉6年餘,每天腹瀉6~8次,常于晨起或淩晨5點左右腹瀉,逢進食生冷、開空調後常發腹瀉,飲食狀況尚可。患者曾多次口服理中湯、痛瀉要方、葛根湯等效果不明顯。來診時症見:面色白而少華,眼睑浮腫,形體豐腴,舌淡紅、苔白潤,雙脈虛浮。證屬陽氣虛衰、陰寒内盛,(本文由國學髓公衆号整理校對編發)選用真武湯治之:制附片20g、生白芍12g、茯苓、生白術各15g、生姜6片、薏苡仁30g、山藥30g,1劑/d,水煎服。服藥2劑後,腹瀉次數減至3次/d,精神轉佳,眼睑浮腫消。守方治療1周腹瀉基本消失,大便1~2次/d,患者别無所苦。按語:慢性腹瀉屬脾胃虛弱、腎陽不足者并不少見。本例觀前方忽視腎陽,補土需火助,故用真武湯治療而愈。
9小結
真武湯具有溫腎、回陽、扶脾利水之功,治療水濕為患主要通過回複脾陽運化、腎陽氣化功能而收效。凡一切由心腎陽虛、水氣泛濫、内淩髒腑,外溢肌表所緻之證皆可選用。本方經化裁後可用于多種虛寒性疾病,如慢性腎病、慢性胃腸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臨床具體應用時,若因陽虛所緻者,無論水腫、咳喘、眩暈、洩瀉等,見其一證便可用之。運用真武湯不能僅局限于某一症狀表現,隻要審明病變證機是心腎陽虛,即可以法選用。
提示:轉載請注明來源 “國學髓公衆号”
上一篇
簪花舊夢,美人事
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8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