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湯證分别見于《傷寒論》和《金匮要略》,以小便不利、口渴、心煩不眠、下利、發熱、或渴或嘔為主要見證。豬苓湯是辨治水病的重要方劑,并開創了滋陰利水的治法。本方證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即少陰陰虛、水熱互結。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該條文說明邪氣已經由表傳裡,三焦俱感熱邪。脈浮、發熱是肺熱,熱邪客于上焦;渴欲飲水是胃熱,熱邪客于中焦;小便不利是腎陰不足,熱邪客于下焦。豬苓湯可通利小便以洩下焦之熱。豬苓湯适應的證侯是下焦腎陰不足,而導緻的小便澀通、點滴難出。《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篇有補充條文: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條文中的少陰指的是腎藏,心煩不得眠提示腎藏有熱,這是腎陰不足而導緻的内熱。豬苓湯證是由于腎陰不足而導緻的水熱互結的證侯。
腎陰虛是豬苓湯證發病的關鍵原因。腎陰是産生腎氣的物質基礎,腎陽則是腎氣強弱的功能反映。腎藏的功能包括腎陽、腎陰,兩個方面的作用,二者相互維系,保持平衡。少陰陽虛則不能溫化水液,少陰陰虛則無水可化。導緻小便澀通、點滴難出的病理症狀。
豬苓湯方:
豬苓:甘淡; 茯苓:甘淡
澤瀉:鹹寒; 滑石:甘寒
阿膠:甘平;
上五味先煮四味,後下阿膠烊化
甘淡之味可滲水利濕,豬苓、茯苓之甘淡以行小便;鹹味湧洩為陰,澤瀉之鹹寒可洩伏水、清熱邪;滑之味能利竅,滑石、阿膠之滑以利水道。
豬苓湯以利水滲濕為主,輔以清熱養陰。伏水去、邪熱清、陰津複,諸症自除。
/完/
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号"抱樸言"
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