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名醫論陽和湯+ 陽和湯新用+陽和湯臨床應用+古方妙用陽和湯

陳潮祖:
陽和湯出自《外科證治全生集》,原為陽虛寒凝,血滞痰阻而設。其所體現的治法為溫陽通滞法。王洪緒及其後學以此方治療一切陰疽、附骨疽、流注、鶴膝風等症,卓有良效。但其作用原理,陳氏之前,卻無人勘透。唯陳氏始從藥物作用層次入手,由骨髓到血脈,到肌肉,到腠理,到皮毛作了由裡達表的透辟分析,從而為本方的現代臨床運用鋪平了理論認識的道路。


陳氏明确指出,此方為治療陰疽、流注的主方。并從病理角度分析,陰疽發于筋骨,以患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也不發熱為特征,屬于少陰陽虛,寒凝血滞,痰濕内阻機理。少陰心腎,一主血脈,一主水液,陽虛不能溫煦血脈,化氣行水,若遇邪侵,邪從寒化,着于筋骨、血脈、腠理,遂緻血滞痰阻,成為陰證。


治療陽虛寒凝,血滞痰阻而成的陰疽,法當和陽通滞;此證病理較長,日久不愈,水谷精微多不化生為血而凝結成痰,不僅需要和陽通滞,亦需補血滋陰。故本方重用熟地黃以滋陰補血,填精補髓;鹿角膠補血益精,溫腎助陽。二藥相伍,則鹿角膠得補陰的熟地黃而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供其生化;熟地黃得補陽的鹿角膠才有旺盛的陽氣使之化育,是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的治療思想的生動體現,此二味着眼于虛。肉桂擅長溫腎助陽,通利血脈,化氣行水,血得此而溫和流暢,津得此而氣化蒸騰,不緻血郁津凝則陰疽之病根拔矣!姜炭溫運脾陽即所以溫煦肌肉,白芥子祛皮裡膜外之痰即所以宣通腠理,麻黃宣通陽氣亦即宣通毛竅,如此配伍,從筋骨到血脈,從血脈到肌肉,從肌肉到腠理,從腠理到皮毛,均有溫藥層層溫煦,層層宣通,以化陰凝而布陽和。陽氣布護,陰血宣流,水津無阻,則陰疽等證愈矣!此五藥着眼于滞。方中鹿角膠、熟地黃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則補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鹿膠之滋補,則宣發而不傷正,溫陽而不偏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配伍甘草有解毒而和調諸藥之意。方中熟地宜重用,目的在于滋陰養血。鹿角膠亦可改用鹿角霜,既能祛其瘀滞,又能補血補陽。用麻黃的目的不在解表發汗而在通陽,故用量宜輕。肉桂亦可改用桂枝,溫陽功力雖然稍遜,但溫通血脈的力量較強。
對于本方的臨證應用,陳氏不僅全面繼承前人經驗,将其概括為症見患部不紅、不熱、漫腫、酸痛、脈細的一切陰疽、附骨疽、流注、鶴膝風等病變,而且還補充了現代運用的發展,指出近代用本方治療骨結核,腹膜結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肌肉深部膿瘍等屬陰疽者。


本方對于血虛寒盛之慢性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婦女痛經,慢性關節炎,運用恰當,亦有突出療效。則又多屬陳氏數十年發揮運用本方的個人經驗之談。


祝味菊:
冶陰疽要方陽和湯,方由熟地、鹿角膠,炒白芥于、肉桂、生甘草,姜炭、麻黃所組成。祝氏于方中加附于、磁石效果甚佳,如冶穿骨流注,縮腳朋瘓、陰寒痹症等均效。祝氏曰:“蓋此方能振奮陽氣,祛寒消腫也。但方中缺乏附子,為美中不足,餘每次用陽和湯均加附子”。如沽馬君,年六十有一,左膝部腫脹疼痛,服活血化瘀之藥無效,祝氏即用陽相湯加附子治之.腫脹漸消而愈。另李君,年三十許,經常行水濕作業,久則右小腿連及腘部,有硬塊不能下地,醫謂氣滞血瘀,投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姜黃,三棱等藥治之,無效。祝氏改用陽和湯加附子,服藥5帖,自覺患部有熱氣上下,不久腿即能動,繼服數帖而能下地行走,槐其腿部之硬塊均消失。


案例:
江某,23歲.患者産後62天,正在哺乳期,約1月前因左側乳房腫硬疼痛,發熱,在當地治療,診為乳腺炎,用中西藥治療無效.後又轉院,診斷為"乳房後膿種",局部手術排膿,并用多種抗生素,但病情仍未好轉.現證見患者形體消瘦,面色蒼白,精神委頓,少氣懶言,發熱<39'C>,口渴不欲飲。左側乳房種大,觸之硬痛,膚色不變,瘡口滲出少量膿液。舌淡,脈沉細。血常規:白細胞:1168/mm3,中性83%。證屬乳疽,乃營血虧虛,寒凝痰阻,乳絡壅滞使然。治以益氣補血,溫通乳絡。藥用;熟地30克,黃芪30克,肉桂5克,炮姜10克,鹿角霜15克,生麻黃15克,甘草5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皂角刺10克。上方服3劑後,熱勢頓挫,體溫正常,乳房膿腫疼痛明顯好轉,血常規正常。原方麻黃減至5克,加山楂12克。繼服5劑,乳房腫疼消失,惟創口未愈,乃以十全大補湯調和痊愈。   


乳腺炎初中期,用清熱解毒之法散結多效,但對于因正虛久治不愈者,應用陽和湯往往有神奇療效,用時多加黃芪,皂角刺等。

陽和湯新用

陽和湯出自王洪緒《外科全生集》,是外科内服藥中的名方 ,有和陽通滞、溫補氣血之功 ,用治一切陰疽 ,效如桴鼓。筆者臨證在辨證論治的觀點指導下 ,試用本方治療痹證、痛經等 ,每獲佳效 ,現介紹如下。1 陽和湯主治證候陽和湯原方藥物組成 :熟地一兩 ,白芥子二錢 ,鹿角膠三錢 ,肉桂一錢 ,炮姜炭五分 ,麻黃五分 ,生甘草一錢。主治 :“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外科輯要》中 ,将其适用範圍論述得更加具體 ,指出 :“治陰毒白疽 ,平塌色暗 ,不腫不痛者 ,及脫疽 ,流注 ,鶴膝 ,橫痃 ,骨槽 ,乳岩 ,瘰疬 ,失榮 ,石疽 ,一切陰證 ,兼治寒凝疼痛”。依據本方能治一切陰證 ,兼治寒凝疼痛 ,有和陽通滞、溫補氣血的作用 ,臨證用于寒凝經絡的痹痛 ,寒凝胞宮的痛經等 ,隻要辨證準确 ,每每獲效。筆者體會 ,辨證中必須以四診所得為依據 ,掌握“虛”、“寒”兩原則。如望診 :面色暗淡無華 ,精神倦怠 ,舌淡胖嫩、苔白而潤 ;聞診 :語言低微 ,氣短懶言 ;問診 :畏寒喜熱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小便清長 ;切診 :脈象沉、細、弱、遲 ,觸診疼痛喜按。


手足不溫


患者,女,25歲,産後因受涼發生四肢關節疼痛,手足不溫,畏寒怕風症狀,2006年初診,筆者用桂附地黃湯加減治療,無效。思前人有用陽和湯治療此症者,于是改用陽和湯加人參、熟附片治療。處方:熟地30g,肉桂6g,麻黃6g,白芥子10g,鹿角膠10g(烊化),炮幹姜10g,熟附片10g,人參10g,甘草10g組成。3劑而愈。後凡遇四肢厥冷,手足不溫的患者,筆者都用陽和湯加減治療,皆應手而瘥。四肢厥冷乃陽氣不能溫煦肌膚,陰寒内守,寒凝血滞所緻。陽和湯溫陽氣、補營血、通經脈,使體内陽氣得到回升,衛氣得以護衛肌膚、溫煦四肢百骸。故四肢寒冷厥逆症狀可以消除。


咳 嗽


患者,男,65歲,患咳喘多年,2007年初診。患者面色無華,語言聲音低微,形寒肢冷,納少便溏,苔薄白,脈細而滑。發作時咳痰稀薄而量多,呈泡沫狀,咳喘時引胸脅疼痛,喉嚨間有痰鳴音,夜難平卧。證以寒痰内伏,是典型的水寒射肺之症候。筆者認為,該病應當診斷為痰飲病,治以溫陽化飲,止咳平喘。處方以陽和湯與射幹麻黃湯加減化裁,方藥組成:熟地30g,桂枝10g,炙麻黃6g,白芥子10g,鹿角膠10g(烊化),炮幹姜10g,甘草10g,葶苈子20g(包煎),細辛10g,法半夏10g,地龍10g,射幹10g,生姜15g,五味子6g大棗6枚。藥後咳嗽症狀緩解,夜卧能寐。效不更方,繼服6劑,咳痰大為減少,喘平咳止。但該方辛溫燥熱有餘,恐有傷陰之弊,故用百合固金湯間隔服用。由于調養得當,至今未發生急劇的咳嗽喘息之症。


寒 痹


患者,男,50歲,2006年初診,自訴10餘年來腰骶酸痛。活動不利且動後更痛,遇寒則加劇,得熱則疼痛減輕。小腿至足部時有麻木感,肢體不溫,且症狀有日益加重之勢。舌淡紫,脈沉細,證屬寒痹,治宜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用陽和湯加減治療。方藥組成:熟地30g,肉桂6g,炙麻黃6g,白芥子10g,鹿角膠10g(烊化),炮幹姜10g,甘草10g,制川烏10g,淮牛膝10g,當歸10g,白花蛇1條,獨活10g,細辛10g,金毛狗脊30g,焦杜仲10g,千年健30g。水煎服,日1劑。筆者還囑咐患者不要将中藥藥渣倒掉,而是将藥渣再煎一遍,在盆中用藥水進行足浴,水的溫度不要偏低,注意不要燙傷腳掌為宜。藥用1個月後疼痛消失,畏寒、麻木等諸症也随之消除,随訪未複發。


水 腫


患者,女,75歲,2006年4月初診。患者慢性心力衰竭10年餘。本次因下肢浮腫加重1個月,前來就診。患者胸悶心悸,氣喘咳嗽,動則尤甚,不得平卧,面色灰暗虛浮,口唇紫绀,肢末不溫,下肢浮腫,按之凹陷沒指不易恢複,納呆脘脹,便溏溲少,舌淡暗有瘀斑,胖大邊有齒印,苔薄白滑,脈沉細結代。證屬陰水(脾腎陽虛,水濕泛濫,上淩心肺),治宜溫補脾腎,助陽化氣,利水消腫,方用陽和湯加味。方藥組成:熟地15g,白芥子6g,鹿角膠9g(烊化),肉桂3g,麻黃6g,炮姜炭3g,黨參15g,丹參各15g,生芪50g,茯苓30g,淡附片10g,紫石英15g,益母草30g,炒白術15g,車前子30g(包),澤瀉30g,炙甘草3g,砂仁3g。每日1劑,連續5劑後,小便增多,大便見實,面浮肢腫漸退,納增,唇舌紫绀好轉,守方服藥2個月,諸症得平。


乳 癖


患者,女,38歲,其雙側乳房有腫塊2年餘,約柿餅大小,按之質地較硬,有觸痛,皮色不變,經期痛甚,痛引脅下,表面光滑,多以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施治。初服時多有效,疼痛略減,乳房變軟,續服藥而效不顯,而腫塊堅硬不軟,服藥百餘劑而無顯效。面白無澤,畏寒肢冷,夜尿頻,脈沉緩,舌淡苔白,舌體瘦小,乃屬氣血虧虛,血虛寒凝,氣滞痰結,法當溫經通絡,化痰消結。藥物組成:熟地15g,鹿角霜12g(烊化),肉桂9g,麻黃6g,生黃芪15g,夏枯草10g,當歸12g,沒藥10g,白芥子9g,山慈菇10g(研末沖服),炙甘草9g。水煎服,日1劑。服用10劑後去麻黃,疼痛大減,精神健旺,效不更方。20劑後疼痛消失,腫塊消散大半質地變軟,推之移動,服36劑後腫塊全消而愈。


陽和湯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滞之功


男,54歲,村民。2012年10月15日初診。去年秋天因受寒而引起右肩疼痛,病情逐漸加重,三伏天亦覺右肩酸楚不适,尤以夜間為甚,舌淡白、胖嫩津多,脈沉遲。檢查:右肩關節外展平舉45度,旋後疼痛劇烈,右手無法繞過枕部摸到左耳,患手伸不到左肩,摸不到頭頂,曲池處有壓痛。


證屬寒邪凝滞,處以陽和湯加味:麻黃、肉桂、炮姜各6克,白芥子10克,鹿角膠、制川烏各12克,熟地15克,海桐皮、豨莶草各20克,水煎服,兩日1劑。


服至第3劑時肩部疼痛顯著減輕,續服至第9劑,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關節各項功能恢複正常。


按 “肩凝症”是陰寒阻滞經脈導緻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而陽和湯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滞之功,故能取效。方中熟地補營血;鹿角膠生精補髓,養血助陽,強壯筋骨;炮姜、肉桂溫經散寒,引熟地、鹿角膠直達病所;麻黃辛溫散寒,發越陽氣以祛寒邪;白芥子之辛竄引諸藥祛皮裡膜外寒邪。臨床再根據病情的不同随證化裁,效果相得益彰,實為治療肩凝症較為理想的一個方劑。

陽和湯臨床應用

陽和湯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黃、鹿膠、炮姜、白芥子、甘草組成,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滞之功。


主治:陽虛寒凝而成之流注、陰疽、脫疽、鶴膝風、石疽、貼骨疽等漫腫無頭,平塌白陷,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現用于骨結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無菌性肌肉深部膿腫、坐骨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哮喘、腹膜結核、婦女乳腺小葉增生、痛經等證屬陽虛寒凝者。


禁忌:瘡瘍陽證、陰虛有熱及破潰日久者均忌用。


方論:方中重用熟地大補營血為君;鹿角膠生精補髓,養血溫陽為臣;姜炭破陰和陽,肉桂溫經通脈,白芥子消痰散結,麻黃調血脈,通腠理,均以為佐;生甘草解膿毒而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陽回陰消,血脈宣通,用于陰寒之證,猶如離照當空,陰霾四散,故名"陽和湯。

筆者用此方治療臨床上某些疑難雜證,療效滿意。現舉例如下。


1 軟骨炎
患者,男,40歲,1999年10月15日初診。患者因不慎雨淋後,漸感右側胸部第二肋骨處有一痛點,範圍如紅棗大小,皮厚質地硬,拒按,按之痛甚,但無灼熱感,伴畏寒。胸片檢查提示:軟骨炎,經用青黴素抗感染治療10天後無效。來診時見諸症如上述,舌苔白潤,脈沉弦。證屬寒濕凝滞,氣血不通。治宜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化瘀行氣。方用陽和湯加味。處方:熟地15g,鹿膠10g,肉桂10g,麻黃10g,白芥子20g,炮姜10g,甘草8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5g,香附15g,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5劑後,疼痛減輕,效不更方,繼服15劑後,局部觸之無痛感,硬結消失,諸證悉平,随訪一年無複發。


按:本例患者因外感寒濕,寒凝血滞,氣與血互結皮膚腠理之間,氣血不通,形成硬結,不通則痛,故見疼痛,局部拒按,陽氣不能溫養皮膚,調和營衛,故見畏寒怕冷。《濟生方痹》雲:“皆同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此為寒濕凝滞所緻。陽和湯溫補氣血,散寒通滞,加桃仁、紅花、當歸、香附活血化瘀,行氣散結,氣行則血行,故諸證消除。


2 淋病
患者,女,26歲,已婚,1997年3月6日初診。患者一年前南下打工,因不潔性交,出現小便澀痛,陰部奇癢、流白濁伴灼熱感。西醫診斷:淋病,陰道滴蟲病。經用菌必治輸液治療、甲硝唑陰道塞藥、内服金雞膠囊後,症狀減輕,但因其不繼續治療,延診月餘,症狀加重後前來就診。診見:表情淡漠,痛苦病容,帶下腥臭、如絲狀綿綿,外陰及大陰唇腫脹,舌苔白潤厚膩質淡,脈沉濡而滑。屬中醫淋病、帶下、陰癢範疇。證屬素體陽虛,沖任虛寒,寒濕下注。治宜溫陽散寒,調理沖任,殺蟲止癢。方用陽和湯加減,處方:熟地15g,鹿膠10g,肉桂10g,炮姜10g,麻黃10g,白芥子20g,甘草10g,茯苓15g,地膚子20g,五倍子15g,苦參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外用蛇床子20g,地膚子20g,白鮮皮20g,五倍子10g,苦參10g,水煎洗外陰,每日2次,以服外洗5劑後。帶濁變稀,陰癢減輕,守方繼服10劑,外洗15劑,諸證皆除。為鞏固療效,囑服完帶湯改丸調理善後。


按:淋病為性傳染病,本例患者因發病日久,腎陽虛衰,沖任失調,陰霾籠罩,寒濕内停,外陰失去陽氣精血的濡養,故腫脹而硬厚,外陰營血不榮,陰濁下注,故奇癢難忍;腎陽不振,濕性重濁,故帶下腥臭。方以陽和湯溫陽補血、散寒通滞,使陽氣升,濁氣降,精氣盛則沖任充,加太子參、淮山、茯苓健脾祛濕,地膚子、五倍子、苦參殺蟲止癢。内服外洗,雙管齊下,藥證相符,故獲病瘥。


3 指硬腫症
患者,男,38歲,2003年11月21日初診。患者右上肢食指腫脹,麻木不仁,關節失去靈活,疼痛三天三夜,呻吟不止,徹夜難眠,鄉村醫生注射安乃近、青黴素,内服消炎痛無效,疼痛不減,遂來院就診,診見:痛苦病容,呻吟不止,右上肢食指明顯腫脹,關節運動受限,觸之皮膚堅硬,無灼熱感,證屬寒濕凝滞,氣血郁阻,血絡阻塞。治宜溫陽通脈,活血化瘀,利濕削堅,方用陽和湯加味,處方:熟地15g,鹿膠10g,桂枝10g,炮姜10g,麻黃10g,白芥子20g,甘草8g,桃仁10g,紅花10g,細辛10g,當歸15g,川芎15g,澤瀉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進服5劑後,腫脹變軟縮小,關節運動好轉,疼痛減輕,能安靜入睡。切中病機,守方繼服15劑,疼痛消失,指軟腫消,活動自如,諸證悉除。


按:指硬腫症是西醫診斷名稱,屬中醫學痹症、陰疽範疇。此病寒冬臘月多見,三九嚴寒當沖,寒邪侵襲身體肌膚。本例患者素來陽虛體弱,寒邪侵襲食指,以緻寒凝血滞,血絡受阻,形成閉阻,不通則痛。陽和湯中熟地、鹿膠、桂枝、細辛、炮姜、麻黃溫陽通脈,散寒通滞;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活血化瘀;澤瀉、白芥子利濕軟堅。諸藥合用,痛止病愈。


4.水腫
蔡××,女,75歲, 1996年4月4日初診。患者慢性心力衰竭10年餘,曾多次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經用強心利尿劑後緩解,但停藥後仍恢複原狀。本次因下肢浮腫加重一月,用西藥無效而來我院心血管專科門診。刻診:胸悶心悸、氣喘咳嗽,動則尤甚,不得平卧,面色灰暗虛浮,口唇紫绀,肢末不溫,下肢浮腫,按之凹陷沒指不易恢複,納呆脘脹,便溏溲少,舌淡暗有瘀斑,胖大邊有齒印,苔薄白滑,脈沉細結代。證屬陰水(脾腎陽虛,水濕泛濫,上淩心肺),治宜溫補脾腎,助陽化氣,利水消腫,方用陽和湯加味:熟地15g,白芥子6g,鹿角膠9g(另沖),肉桂3g(後入),麻黃6g,炮姜炭3g,黨丹參各15g,生芪50g,茯苓30g,淡附片10g,紫石英 15g,益母草30g,炒白術15g,車前子30g(包),澤瀉 30g,炙甘草3g,砂仁3g。

用于婦科病:

1 繼發性閉經
患者,女,33歲,2002年3月28日初診。患者3月前受寒後自覺頭昏眼花,少腹冷而背發涼,自以為感冒而未診治,症狀遷延不愈,3月來已停經,舌質暗淡、苔白、脈細緊。診斷:繼發性閉經。證屬寒凝血瘀,治以溫經散寒,補血活血,方用陽和湯加味。處方:熟地黃30g,麻黃8g,鹿角膠20g,白芥子、姜炭、桃仁、紅花、乳香、沒藥、香附各9g,肉桂、生甘草各6g,每天1劑,水煎服。12劑後腹冷、背涼消失,月經通行,量色正常,再服當歸養血膏善後。

按:本例受寒後緻寒凝督脈,胞脈瘀滞,故經閉不行。以陽和湯溫經散寒,補血通滞,方中麻黃、鹿角膠用量加大,補養雙可宣通陽氣,鹿角膠更有通督脈之功,再加理氣活血之品,諸藥使寒去經通,血行瘀散而收功。


2 多囊卵巢綜合征
患者,女,28歲,2001年9月3日診,述結婚5年未孕,停經已1年。肥胖,體毛濃重,基礎體溫單相。B超示:子宮48mm×28mm×39mm;雙側卵巢增大,左45mm×22mm,右42mm×28mm可見擴張卵泡。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15歲月經初潮,30~45天1行,間有2~3個月1行者,2000 年7月停經至今,體重顯著增加。刻下症見面色少華,眩暈時作,神憊嗜眠,腰酸肢冷,帶多質稀,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脈沉細遲。陽虛痰滞,卵巢痹閉,陰精失養不能宣洩,而成經閉不孕之疾。治宜溫陽益精,消痰通滞。予陽和湯加味。處方:熟地30g,鹿角膠(烊沖)15g,肉桂(後下)10g,白芥子12g,麻黃6g,幹姜10g,炙甘草6g,茯苓15g,皂角刺15g,仙靈脾15g,莪術15g,茺蔚子15g,服藥3個月,見透明帶下,其後月經如期而行,基礎體溫曲線相繼,數月雙相;B超示雙側卵巢形态、大小正常,不久受孕。


按: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辨證屬卵巢痹閉之不孕症,常見陽虛寒凝,精氣不足,痰血瘀滞的症狀、體征,就局部而論,因增生擴張的卵泡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卵泡和間質的細胞的增生及纖維化,使雙側卵巢增大,包膜增厚堅韌,表面光滑,凹凸不平,顔色灰白,其表面與陰疽相類,故予陽和湯治療多獲效驗。


3.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一般多為炎性囊塊,常有不孕或盆腔感染史,有急性或亞急性盆腔炎,病程後兩側附件區形成囊性塊物,邊界清或不清,活動受限。陽和湯有溫陽散寒,消腫散結之效。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桃仁、海藻、莪術為基礎方,随症加減治療本病26例。結果治愈23例(囊腫及症狀消失),有效2例(囊腫縮小、症狀好轉或消失),無效1例(囊腫未縮小)。治愈病例最少服藥5劑,最多36劑。另據報道,以本方加白芍、當歸、茯苓,肉桂換為桂枝,治愈1例14cm×14cm×12cm較大卵巢囊腫,前後共服藥57劑,腫塊消失。


4.席漢氏綜合征
席漢氏綜合征是因為産後大出血,休克引起垂體缺血壞死,以緻卵巢功能減退、子宮萎縮,繼發閉經,伴有毛發脫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極度衰弱的綜合症狀。陽和湯有溫陽暖宮、益陰養血、精血互助、氣血兩益之效。據報道,有人以此方加仙茅、仙靈脾、當歸、巴戟天為基礎治療席漢氏綜合征取效良好,并附一病例——産後大出血而緻經閉、子宮嚴重萎縮之席漢氏綜合征。服藥10劑月經來潮,繼服3個月,月經恢複正常,臨床症狀消失,随訪半年,患者已懷孕,後順産一男嬰。


5.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遷延而緻,多時輕時重,表現為腹痛、帶下量多、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周身不适、頭暈失眠等一系列症狀,陽和湯有溫經暖宮、氣血兩益、散寒止痛、強腰益腎、任督雙赢之效。一般帶下量多、苔白膩者加蒼術、薏苡仁;腹痛腰冷者加附子;精神不振、周身不适者加黃芪、當歸。每天1劑,輕者1周可效,重則1個月可愈。


6.産後身痛
産後身痛是指婦女在産褥期間,以出現肢體酸痛、麻木重者為特征的病症。本病系産後血虛、經脈失養所緻。陽和湯可益血虛之體,盈血虛之氣,有益而不燥、盈而不滞、溫經通絡、行血療痹之效。


7.不孕症
引起不孕症的原因很多,而陽和湯對氣血不足、胞宮虛寒引起的不孕症有滿意效果。陽和湯可暖宮散寒、溫益天癸、攝精成孕。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黃芪、白術、茯苓、蓮子、菟絲子、巴戟天治療本病獲效。一患者婚後5年未孕,并經多種治療無效。改服本方,1天1劑,連服4個月而懷孕。


8.子宮内膜異位症
本病是指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内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時,以卵巢、宮骶韌帶、宮頸、輸卵管部位多見。主要以痛經、持續腹痛、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痛為主要特征。本病雖為良性病變,但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遠處轉移和種植生長能力。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當歸、五靈脂、香附等治療,對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不效的患者獲效滿意。每于經前煎服3劑,連用3個月後月經正常,其他症狀消失,随訪2年無複發。
此外,還有報道以本方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痛經、乳核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可見其在治療婦科病方面的獨特效用。


陽和湯在辯證應用于非外科時,掌握寒邪陰盛,陽氣虛弱,血脈寒凝的病理特點,在原方的基礎上,略為加減,即可收到顯著的功效,僅舉3例如下:
例1 付某,女,56歲。1995年2月,患者因前一年闌尾炎手術,此後經常大便秘結,3~4 天行一次,便出困難,燥屎成球。并見面色無華,背及四肢冷涼,畏寒喜暖,腰膝酸軟,頭昏倦怠,腹脹納呆,脈沉細遲。此症屬腎陽虛弱,陰寒結于腸道,血虛腸燥,傳導無力,治以溫補陽氣,行氣補血潤腸。處方:熟地20g,鹿角膠15g,肉桂15g,炝姜15g,麻黃10g,當歸20g,叢蓉15g,火麻仁15g,枳殼15g。6劑,寒症明顯減輕,腹脹大減,有矢氣,大便偏幹,較前出容易,12劑後大便基本正常,告其繼服一段金匮腎氣丸。


例2,崔某,女,29歲。1996年12月,經行腹痛一年餘,近日非經期小腹不适,經期腹痛加劇,痛時面晦唇青,手足不溫,神疲畏冷,經量少,質稀色暗,有少量血塊,脈遲弱無力,舌淡苔白。症屬寒凝胞宮,腎陽虛弱,血寒瘀滞。治以溫補腎陽,溫通血脈。處方:熟地15 g,鹿角膠15g,炮姜15g,肉桂10g,麻黃10g,白芥子10g,吳芋15g,杜仲15g,益母草15g 。4劑後腹痛減輕,12劑後經血按時,血量增中,食欲增強,身覺有力,經行正常。


例3,李某,男,52歲。1997年11月,患者長期腹瀉已有二年餘,每天早晨必腸鳴腹瀉。但見其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畏寒肢冷,小腹腰部冷感,苔白舌暗,脈沉細弱,症屬脾腎陽虛,寒凝少腹,治以溫補脾腎,祛寒止瀉。處方:熟地15g,鹿角膠15g,炮姜15g,肉桂15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白術20g,黃芪20g。6劑後,腸鳴腹瀉減輕,食欲增加,但大便偏稀。15劑後,腹痛腹瀉止,大便基本恢複正常,續吃人參理中丸鞏固療效。


以上病例,雖病不同,但共同的病理特點都是陽氣虛弱,陰寒内盛,氣血凝滞所緻,用陽和湯略加化裁,即收到異病同治,藥到病愈的效果。因此,臨床上應不拘泥于一方一藥,關鍵在于辯證明方。


治飲酒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方———陽和湯
熟地黃 30 克,白芥子 6 克,鹿角膠 9 克,姜炭、麻黃各 1.5 克,肉桂、生甘草各 3 克。


用水煎煮 30 分鐘,去渣取汁,分 2 次服。


長期嗜酒者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見髋部疼痛,活動不利,得熱則舒,四肢虛浮。


長期飲酒,燥熱之邪内侵,亦緻痰瘀内生,阻塞脈絡,髀杵血行受阻而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河南醫科大學王義生等通過給家兔灌酒後觀察,家兔可出現脂質代謝紊亂,細胞嚴重損傷,小動脈發生纖維變性和粥樣硬化,導緻局部缺血。同時,過氧化脂質及其代謝産物的直接細胞毒性作用,使處于缺血缺氧下的骨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改變,脂肪變性,壞死,空骨陷窩增多。選用陽和湯祛瘀化痰,溫通血脈,能夠改善脂質代謝及局部血運,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有效方藥。臨症再結合具體病症,靈活變通,可充分發揮其功效。

古方妙用陽和湯 治療陽虛失眠症

中醫湯方的名稱,有的就是定義。定義的意思就是用最少數的字,表達這個詞的全部意義。陽和湯隻有三個字,表達什麼意義呢?

中醫治病講陰陽平衡。陽和,就是用陽氣來講和。生了病,陽氣不足,陰寒就盛起來了,叫做陰盛陽衰,變生出很多疾病。但沒有陰氣也不行,因此,就必須增加陽氣來和解,不能一味來助陽。這說明藥方是熱性的,又是溫和的。可以用來補陽,又不會傷陰(也就是不會幹燥生火)。這就叫陰陽平衡。

一天,我的一陳姓朋友找我治療,訴說自己失眠很久,很怕冷,服熱性的藥不行,會牙龈出血。服一些安神鎮靜的方子,一點效果也沒有。那時候天氣并不冷。他覺得自己衣服也穿得暖暖的,比别人都多,冷得卻牙齒打戰,四肢都發僵,按之确實涼手。被蓋上很厚,也沒有用,因為這冷好像是骨頭裡發出來的。看他的臉,長着一個黑眼圈,是失眠久了,微循環障礙。熬夜通宵的人常有的。我給他處方用陽和湯加活血藥。服五帖後,他才覺得有一點好轉一怕冷減輕,睡眠稍好。他有了信心,繼續服了二三十帖,大有改善。

《内經》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平,指的是陰液平和,充足;陽秘,指的是陽氣緊密、運行有力,血液就不會停滞。現在患者表現的是怕冷,證明陽氣不緊密,才會失眠。血液停滞在微細的血管裡,表現在臉上,就見到眼圈瘀黑。陽和湯溫陽,桃紅四物湯活血祛瘀,兩者合用,故能治失眠。
治療夜豐骨疼痛

陽和湯是古人的驗方,隻有6種中藥(鹿角膠、炮姜、麻黃、白芥子、炮山甲、熟地黃),它專治陽衰陰盛之症。怎麼診斷陽衰陰盛呢?疼痛發于夜間,陰寒最盛的時候;疼痛遇寒冷而發;疼痛發時自覺冷痛徹骨;腫塊不紅、不熱而腫硬……等等。患者平時都很怕冷,喜歡溫熱。

我的姐姐是同濟醫科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一天來電話要求我給開張藥方,說是每天半夜裡,骨骼疼痛好幾個小時,白天如常。據說有個醫生認為是缺鈣,骨質疏松。現在全家都在吃美國進口的鈣片。但是她已經吃了多年的鈣片,骨頭疼痛照常發作。

姐姐叫我處方,我的判斷是:下半夜陰氣最盛的時候發痛,屬陽虛證,用陽和湯。姐姐服了五劑,痊愈了。

骨密度降低是一種正常的老年生理退化現象,不會産生疼痛。何況,這種疼痛白天不發生,半夜要發生,骨密度解釋不了。人從30歲開始,就會發生骨質流失,每年按1~1.2%減退,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會産生絲毫疼痛。姐姐已經78歲了,骨質疏松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怎麼能說缺鈣導緻疼痛呢?

中醫處方的根據是陰陽辨證,下半夜是陰寒鼎盛的時候,人體如果陽氣虛衰,骨痛就會發作。随着時間流走,陽氣逐漸旺盛,骨疼也就逐漸消失。《内經》說:“寒勝則痛。”因此。可用陽和湯治療。
治療髋骨頭冷疼痛症

最近,我在市中醫藥學會門診部碰到一位隻有37歲的男子,訴說自己這七八年來,每到天冷,就會發股骨疼痛。每次發作,痛勢很劇烈,卧床不起,動一動,痛連骨髓,連小便也得躺着。這幾年來到處求醫,看過很多醫院、醫生。

像這樣怕冷喜熱的疾病,就是陽氣不足。但年輕人給他用熱性的藥物補陽,就容易引起陰虛火旺症。我也給開了陽和湯,加用了北京同仁堂産的大活絡丸,先後診治了七八次。今年最冷的那天,他說發了一點痛,心裡害怕,隻恐又要發,但一閃而過,沒見發作。

陽和湯這張方裡有很多溫熱的藥物,為什麼溫熱而不生火?因為方中施用了大劑量的熟地黃。熟地黃補腎養血滋陰,把方中所有的熱性藥中和了。金元四大家中有個張景嶽,綽号叫張熟地,最善用熟地黃。他創了一張方叫金水六君丸,其中就有大劑量的熟地黃。曾有很多醫家認為大劑量的熟地黃太滋膩,不宜痰多的人。然而,我曾用此方治哮喘咳嗽,痰多喉鳴,效果很好。但患者必須有極度怕冷,寒自内發的症狀。寒自内發就是給醫生證明患者腎中陽氣不足,雖然痰多也不礙事。(潘德孚)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