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跟診的學芹師姐,在門診結束的時候。
問:林老師,柴胡劑的四逆散,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怎麼樣鑒别呢?
我這段時間,看見你用的比較多的四逆散。
我說:這幾首方子,在柴胡劑裡面,是運用的比較廣泛的。
學習方子的運用,可以從六經,方證,方機,來學習,這樣會映象比較深刻。
同時,結合跟診時具體病人的不同來思考,這樣會有比較大的收獲,理論與臨床還是有一段比較長的距離。
四逆散,這首方子吧,這段時間,我運用的比較多,它是少陽證的一個方子。
主要由柴胡、芍藥、枳實、甘草四味,但是組方精妙,配伍奇絕,其包含了3個方根:
柴胡、甘草;
芍藥、甘草;
枳實、芍藥;
柴胡、甘草:和解少陽,推陳出新。
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解痙攣。
枳實,芍藥:《金匮要略》載枳實芍藥散,方治“産後腹痛,煩滿不得卧”、“并主癰膿”。
柴胡、枳實、芍藥均屬行氣解熱藥,但柴胡主胸脅苦滿,枳實主心下堅滿,芍藥主腹攣痛。
另以甘草和諸藥而緩急迫,故此治熱壅氣郁、胸脅苦滿、心下痞塞、腹攣痛而急迫者。
四逆散:脈有力,胸脅煩滿,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湯證,不嘔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小柴胡湯你比較熟悉了。
小柴胡湯由柴胡、人參、甘草、半夏、黃芩、生姜、大棗等七味藥物組成,均是普通常用之品。
藥雖至簡,而全方之功能,深切于少陽病機。
方中參、草、大棗,益氣扶胃,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合之使陽明充實、氣機暢達,即可扶正以達邪,更可使少陽半表半裡之邪,不易傳裡。
亦即《金匮》“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意。
又如柴胡合黃芩以解少陽之邪;
柴胡疏少陽之表,黃芩清少陽之裡。
使内外俱解、表裡具甯。
傷寒論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從這條可以看出,小柴胡湯,參姜棗草的作用,通過扶正來祛邪。
小柴胡湯運用廣泛,今天就不一一舉例。
大柴胡湯大家實際上是非常熟悉的,它是由柴胡、黃芩、芍藥、半夏、枳實、生姜、大棗、大黃所組成。
在《傷寒論》跟《金匮要略》裡面都有出現,比如說《傷寒論》的第103條、136條、165條。
還有《金匮要略》裡面的“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從六經的角度來說,它是屬于少陽跟陽明合病的一首方,臨床中隻要出現有少陽病,又有陽明熱證的,那麼就可以使用大柴胡湯。
主要是一些熱證、實證、一些膽胃綜合征。
比如說我們現代人,這種體質的因素,多肉、多酒、熬夜、體質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月經失調這些,在臨床中都會見的比較多。
大柴胡湯在胡希恕先生講裡面主要常見于嘔不止、心下急、微煩、熱結在裡,汗出的話呢,表是不解的,有心下的痞硬、嘔吐、下利,舌苔是黃的。
那麼臨床中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比如說郁熱、淤血、腦系精神病、胃炎、淤滞、嘔吐、下痢、小兒積食等。
大柴胡湯在臨床中往往和什麼方合用呢,在我們腦病科裡面,實際上用的最多的是桂枝茯苓丸,也是胡希恕先生最常用的。
還有就是我們科門診裡面有一部分病人失眠跟精神障礙,左少腹有壓痛的,在做複診的時候。
你可以嘗試一下合桃核承氣湯,特别是急性的,不過如果你不是專科的話,可能看的比較少,我們在門診中有挺多這類疾病的,效果很好。
那麼大柴胡湯在胡希恕先生裡面,他經常加的,比如說熱重、口幹燥、口苦、舌苔黃、舌質紅、舌苔黃膩的,他一般就加石膏;
如果是濕熱明顯的,那麼就合茵陳蒿湯;
如果是說腹痛明顯,右下腹疼痛明顯,有一些闌尾炎、膽囊炎,往往合的是大黃牡丹湯。
你通過以上比較會發現,這三首方,有自己彼此的影子。
我們做個排列:
小柴胡湯,四逆散,大柴胡湯。
會發現四逆散,處于小柴胡湯、大柴胡湯之間,沒有小柴胡湯的善于正虛一面,又沒有進入到陽明在裡的層面,處于兩者之間。
對于少陽證,偏于以氣機不暢的,我會可能多以四逆散為主。
進入到少陽陽明層面的,腑病的,我可能多以大柴胡湯為主。
小柴胡湯偏于正虛體弱為主,再加上前面三個方子的組成,分析,整體基本上可以在臨床可以鑒别運用了。
可以通過讀以下文章來加深理解: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