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者,少陽相火之所化也。在天為暑,在地為火,在人為三焦。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膽以甲木而化氣于相火,緣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氣傳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陽膀胱之經下行,以溫水藏,出腘中,貫腨腸,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陽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後通調,故三焦獨主水道。《素問·靈蘭秘典》: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蓋水性閉蟄而火性疏洩,閉蟄則善藏,疏洩則善出。《靈樞·本輸》: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相火下蟄,水藏溫暖而水府清利,則出不至于遺溺,藏不至于閉癃,而水道調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腎藏也。此火一洩,陷于膀胱,實則下熱而閉癃,虛則下寒而遺溺耳。
手之陽清,足之陽濁,清則升而濁則降。
手少陽病則不升,足少陽病則不降。
凡上熱之證,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無關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與辛金,同主降斂,土降而金斂之,相火所以下潛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氣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陽雖從三焦化火,而原屬甲木,病則兼現其本氣。相火逆行,則克庚金,甲木上侵,則賊戊土。手足陽明,其氣本燥,木火雙刑,則燥熱郁發,故少陽之病,多傳陽明。然少陽之氣,陰方長而陽方消,其火雖盛,而亦易衰。陰消陽長則壯,陰長陽消則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傷驚悸之證,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傷寒少陽有之。
【翻譯】
我們的身體隻有通過膀胱的氣化作用,才能使多餘的水液排出,而成為小便。津液藏于膀胱,要達到“出”的目的要依賴膀胱本身的氣化,然而單純依靠膀胱的氣化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其他髒腑的氣化功能。三焦的火吸收的好,那麼上升溫暖脾胃水道暢通,三焦的火洩漏,那麼下降到膀胱就水道閉塞。《靈樞·本輸》說:上中下三焦,入腹内聯絡膀胱,約束着下焦。如其氣實,小便就不通,如氣虛則為遺尿。相火下行蟄藏在腎,腎髒溫暖而膀胱清爽利落,那麼出不至于遺尿,藏不至于小便不通,水道通調。水之所以善于收藏,是因為三焦火秘藏于腎髒,此火一洩,沉下去到達膀胱,氣實就下熱小便不通,氣虛就下寒遺尿。
{解讀}膀胱是參與津液代謝的髒腑之一,而尿液是從津液所化。人體飲入的水液,在肺、脾、腎等髒腑的綜合作用下,化為津液分布于全身,而經過津液代謝後多餘的水液,經三焦水道到達腎和膀胱,并由膀胱暫時收留。尿液在膀胱内貯留至一定程度時,在膀胱氣化作用下排出體外。
所謂的膀胱氣化就是指膀胱的貯尿和排尿作用。膀胱氣化隸屬于腎氣的氣化,尿液的貯藏和排洩,全賴于腎氣的氣化功能。膀胱氣化失常多與腎氣的氣化功能失常有關。一般将膀胱病變的實證,仍歸屬于膀胱氣化失常,而将其虛證歸屬于腎氣的氣化功能失常。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為小便不利,尿有餘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嚴重者還會出現小便失禁。
膀胱與腎精氣相通,在人體膀胱相對在外,腎相對在裡,所謂互為表裡。膀胱的功能受腎的影響,因此冬天既要養腎也要養膀胱。
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作用,是人體水液升降布散及濁液排洩之道。人體水液的代謝是在脾、肺、腎、膀胱等髒腑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但是水液在體内的布散及向外的排洩,皆離不開三焦水道。
{解讀}“手少陽病則不升”是指手少陽三焦相火之陽與手厥陰心包相火之陰而言,正常是手厥陰降,手少陽升,因此手少陽病則不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