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
【原文】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1、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蒌實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蒌根四兩。
3、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4、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蛎四兩。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6、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幹姜二兩。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典回顧】
<傷寒論>:
1、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2、血弱氣虛,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髒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3、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4、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5、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6、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湯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7、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适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8、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9、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10、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11、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12、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已而微下利,日晡所發潮熱。此柴胡證,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13、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複有裡也,脈沉者,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複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幹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哕,耳前後腫,刺之稍差,病過十日,外不解,脈續弦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哕者,不治。
15、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鞭滿,幹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弦緊者,與小柴胡湯。
16、陽明病,脅下鞭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金匮>:
1、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
2、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3、産婦郁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了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産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敢當汗出,陰陽乃複。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4、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适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5、傷寒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差已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
【用法】
1、上述七味藥,以水十二碗,煮成六碗,去滓,再煎成三碗,每次溫服一碗。一天三次。
【劑量】
1、倪海廈:柴胡,胖子用五六錢就可以了,平常人三錢,小孩一錢半二錢,黃芩、人參、甘草、生姜劑量一樣,因為黃芩比較寒涼,要同時理中,讓中焦恢複,同時把病毒排出去,半夏重用,柴胡用三錢,半夏就少于三錢,大棗無所謂多少。平常六碗水熬成兩碗,空腹吃。
2、柴胡8錢,黃芩3錢,人參3錢,半夏3錢,炙甘草3錢,生姜切片3錢,大棗擘(用手掰開)12枚。
3、唐容川:柴胡(八錢川産為真)黃芩(三錢)半夏(三錢)大棗(三枚)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生姜(二錢)。
【組成】
人參甘草柴胡大棗姜黃芩半夏
【時機】
1、主症:一、往來寒熱,二、胸脅苦滿,三、默默不欲食,四、心煩喜嘔。
2、不定時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吐就是少陽的主要症狀,表示病毒是進入淋巴系統。隻要病症在髒腑之間,就可以用。最明顯的症狀是胸脅苦滿。
【方解】
1、柴胡,長在地上,一半在上面,一半在下面,根和身體是一樣高,所以一半在表,一半在裡。甲狀腺亢進,内分泌系統的問題,都用柴胡,内分泌全部包括在少陽裡面,隻要不入髒的,腦部、淋巴結、大脖子都算在内,柴胡是主要的藥,所以叫柴胡湯。大柴胡湯就是病邪進入少陽和陽明之間用的,太陽證剛剛好進入少陽就是小柴胡湯證;
2、柴胡湯的胸脅苦滿,所以一定開半夏。嘔就代表少陽證,少陽證的主證是嘔,如果是渴就是陽明證;
3、往來寒熱是因為進入淋巴系統,人的免疫系統出來抗,打赢的時候就是熱,打輸的時候就是冷,沒有限定時間往來寒熱的即是柴胡證,所以有熱的現象就加了黃苓在裡面,因為黃苓能夠去熱;
4、因為默默不欲食,就加人參、甘草、大棗,這七味藥就是小柴胡湯。北派用人參的時候,專門治心下滿,就是胃不好的時候吃人參,所以瀉心湯中有人參就是專治腸胃的,柴胡把黃芩帶到半表半裡,就是淋巴系統裡面,人參、生姜、甘草、大棗,進入體内以後腸胃一吸收,免疫系統增強,所以小柴胡湯也會有流汗的現象,汗一出來也解掉了;
5、小柴胡湯有人參、甘草、大棗在裡面,不欲食症狀馬上去掉;心煩喜嘔,半夏能夠止嘔,黃芩能去熱,胸脅苦滿的現象,靠柴胡把黃芩帶進去,如果渴或者煩而不嘔,就不用半夏了。
【加減】
1、如果不喜歡吃甜的,就把小柴胡湯裡面的紅棗拿出來;
2、如果這人已經很胖了,就把人參、紅棗這些健胃整脾的藥去掉;
3、懷疑原文中加減是後人加的。
【禁忌】
1、如果有水逆,就是渴但飲水而嘔,這就是水逆證。要有水逆這類的黃疸,雖然有柴胡證,不能用柴胡湯。假設要用的話,就有後重和食谷則哕,因為柴胡湯不能治水逆,但疏洩胸脅的作用,去心腹間結氣、積聚,有疏洩的這麼一種作用,同時一撤熱,水勢更泛了,所以食谷要哕逆的。這種情況下,用茵陳五苓散。
【說明】
病人比較虛的時候,很可能會産生冥眩狀态。蒸蒸而振,出一身大汗,有這個情形這個病馬上就好。這個不是柴胡湯能發汗,柴胡湯不能發汗的,這是冥眩狀态。人要不虛,沒有這種反應,或者久不治,再者就是給吃錯藥了,傷人體力了,那麼這個時候柴胡湯證還存在,當然得與柴胡湯,可這個時候就常常地發生冥眩狀态。
柴胡證的辨别:
1、不欲食,非不能食;
2、小便不利,非小便難;
3、脅下痞硬,不是滿痛;
4、或渴,不是不能飲水;
5、喜嘔,不是飲水而嘔。
【應用集錦】
1、(1)肝炎出現的現象都是濕熱:小便黃、惡心、無胃口、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小柴胡湯加減很快可以将肝炎治好,不管是B還是C肝。如果沒有胃口(因為肝腫起來頂到胃了), 加白術、茯苓(多一些,因為利濕)、郁金(平肝氣,郁結在那裡,郁金可以将之打開);如果身發黃,加茵陳(去黃);如果虛煩不得眠,加栀子。藥要吃到一切正常了。
(2)臨床上用這栀子豉湯一個禮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數就退掉了
(3)虛煩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黃黃的、吃東西吃不下去、手腳沒有力、惡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狀
(4)小柴胡湯是預防肝炎的處方
2、嘔而發熱,是少陽熱病,小柴胡湯證
3、腦部積水,有頭暈,小柴胡湯,加重生半夏,不加生姜。
4、吳茱萸湯的藥是大溫大熱,真正有熱的嘔,越吃嘔越厲害,那應該是柴胡證。
5、小柴胡湯證之舌象,當為白苔,此候心胸之熱未深之故。
6、熱入血室而胸脅滿,其候當在左脅下,小柴胡湯。婦人血室,位于左小腹,故于左小腹見硬滿之象。
7、小柴胡湯證而發潮熱者,乃柴胡加芒硝湯證。
8、淋巴癌的病人也可以用小柴胡湯, 加生硫磺去實,一下三焦系統就清得很幹淨
9、月經期得到感冒,小柴胡湯是唯一處方。月經期間黃昏時谵語,也用小柴胡湯。感冒治不好就形成經痛。加重白芍(腹痛時一定要用,胸滿時用枳實)到5錢、8錢、1兩。
10、四物湯與小柴胡湯合方用于産褥熱。
11、治療瘧疾時我們使用小柴胡湯來治忽冷忽熱之症,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治熱利,如果下利帶血時,就用白頭翁湯來做加減,都是一劑知二劑已,速度之快,幾乎隔夜就恢複過來。
12、少陽證兼胸滿者,小柴胡湯加枳桔,如未效,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如神為妙。
13、婦人晝則明了,夜則谵語,此為熱入血室,宜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紅花、桃仁、生地、丹皮之屬。
14、日本經方家淺田氏治療肋膜炎時幾乎全用柴陷湯(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
15、日本經方家經驗,斑秃用小柴胡加牡蛎湯,早則1個月,晚則1年半治愈。禁服砂糖盡量多食用小魚骨和蔬菜。(按:日本經方家的劑量偏小。正常劑量下,時間會縮短很多。)
16、(1)西醫打退奶針,奶沒有喂完,後遺症就是造成乳房硬塊;
(2)治療乳房硬塊,就是讓它再生化一次,就用小柴胡湯裡面炙甘草加重。讓胸陽熱起來,會充奶,怕會太熱,小柴胡湯裡可多用黃芩,再把這熱導出來,讓它變成月經排出去,讓胸部的硬塊生化或月經排出來,要讓上焦的血進入沖脈達到子宮就要靠桂枝,利用月經排的中間再生化一次;
(3)生化的時候,胸部乳房會挺起來,然後從月經排出去。
(4)如果硬塊比較嚴重,小柴胡湯加桃仁、牡蛎。
17、(1)一種是陽明經熱,一做事就滿頭大汗,用白虎湯;
(2)失眠的但頭汗出,如果有陽明燥失,用承氣湯;
(3)虛症的但頭汗出,用龍骨牡蛎;
(4)脈沉細而但頭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湯。少陰症不會有頭汗出;
(5)濕家會但頭汗出,脈沉細,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陽明證,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必發黃,渴欲飲,茵陳蒿湯;
(7)但頭汗出,饑不能食,胃中虛熱,栀子豉湯;
(8)但頭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體内有濕,防己黃芪湯之類。
18、甲狀腺腫大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減;甲狀腺亢進用桂苓甘草龍骨牡蛎湯。如果甲狀腺功能恢複正常,就不會感到有心悸。
19、(1)馬上要喝酒對付很多人,小柴胡湯加一倍重半夏利水,加蒼術和澤瀉,喝酒前一個小時吃。先把胃裡面的水清幹淨了,再喝酒的時候就會千杯不醉,因為小便量會增加,一喝完小便就小出來了,這樣酒不會入肝,因為小柴胡湯是少陽的主證,少陽和厥陰是表裡,這一下去把肝固得很好,半夏的比例是乘二;
(2)如果喝酒喝太過量了,解酒的就是蒼術5+澤瀉6。酒精跑到頭上去,蒼術會去上濕氣,酒裡面的濕熱很盛用蒼術。但是濕要有去路,澤瀉本身能利尿,就靠澤瀉把濕利掉,所以濕靠小便就排掉了;所以今天以前喝酒喝多的如果變成胃下垂,就用吳茱萸湯把胃治好,每次喝酒再用小柴胡湯重用半夏,因為半夏止嘔,就不會惡心想吐,喝酒就小便小掉了,喝太多了就用蒼術澤瀉。
20、腦膜炎:
(1)腦膜炎,有汗,脈沉遲,栝蒌桂枝湯。
(2)腦膜炎。無汗,角弓反張,剛痙,葛根湯。小孩腦膜炎、昏迷、抽筋,這時候葛根湯重用到六七錢的,麻黃用四錢,桂枝用三錢,大劑的下去。如果又是幾天不大便了,一起攻出來也可以。
(3)腦膜炎引起的高熱用白虎加人參湯。
(4)趴在床上但是卷縮腿,牙關緊咬,舌苔黃黃的,幾天不大便了,腳抽筋,西醫為無菌型腦膜炎。這是陽明症的腦膜炎,大承氣湯,大黃、芒硝多一些,取之迅疾。小孩喝完藥20~30分鐘就開始玩耍了。
(5)少陽病也會有腦膜炎,但是一定是有熱的。方用小柴胡湯加石膏,辯證加減。
21、黃疸是多種疾病多種原因所引起的膽汁外溢入血而呈現全身黃染的一種征象,是濕熱郁結所形成。熱勝于濕則為陽黃,其黃色晦暗不明;濕勝于熱則為陰黃,其黃色鮮明。
(1)若症見黃疸伴有寒熱往來等症者,雖屬陽黃亦可用小柴胡湯,因少陽主膽并有柴胡症之故。若腹痛者,去黃芩加白芍;若發熱重者,去人參加桂枝以發之。
(2)陰黃,症見色暗黃,腹部脹大,小便不利,脈沉遲者,可用真武湯加防己、木通、茵陳,溫陽利水以退黃。
(3)黃疸也有因虛勞緻營衛失調而成黃疸者(虛勞性黃疸),其特點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湯加茵陳以調和營衛,并退黃。
22、咽痛多屬火熱之邪為患,但也有虛寒為患的。
(1)如症見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潰爛、經久不愈者,為虛寒證,腎氣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陰之脈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載藥上行之功,使藥達病所,其症可愈。
(2)若咽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症,是少陽病之特征,可從少陽論治。少陽屬火又屬三焦,咽位于上焦。小柴胡湯中去人參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湯之意。二方皆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陰經脈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見咽幹,咽後壁痛、色垢者,可用烏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納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湯加桔梗,一治脾胃虛寒,二升提肺氣,以治咽痛。取脾脈連舌本之意。
23、腦部積水,有頭暈,小柴胡湯加重生半夏。
24、(1)偏頭痛為少陽頭痛,即膽經痛:川芎3錢,勾陳3錢,白附子3錢,僵蠶 –>風痛止痛劑;白附子專治風吹就痛的頭痛,勾陳鑽入頭腦深處。頭病必用川芎,川芎專走血管,并合用白附及勾陳去頭痛且活血。
(2)小孩的偏頭痛也可以用吳茱萸湯。
(3)發作性偏頭痛,一般病程較短者,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因風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補,故去人參之補,加桂枝之散。
(4)左邊頭痛者,用小柴胡湯加川芎、當歸、防風、羌活。其偏右邊頭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芷、獨活、蔓荊子、酒炙黃芩。
(5)時久難愈的偏頭痛,應從厥陰治之,烏梅丸。
25、高血壓:
(1)以收縮壓升高為主的高血壓(>120或140),肝陽偏亢,多實症,小柴胡湯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張壓升高的高血壓(>90),是肝陰不足所引起的肝陽上亢,多虛證,烏梅丸補肝陰,肝陰足則陽亢平。
(3)若頭暈目眩、耳鳴眼花并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脈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風。
(4)症見頭痛目眩,心煩易怒,睡眠不甯,面紅目赤,口苦耳鳴,脈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實脾洩肝,其症自愈。
26、百曰咳為小兒呼吸道常見急性傳染病,由百日咳杆菌感染所引起。袓國醫學稱為頓嗆咳咳、鹭鸶咳、痙咳等,因其傳染性強,又稱疫咳。症見痙攣性陣咳(尤以夜間為甚)和吸氣時帶有特殊性的吼聲為特征。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可拖延三四個月之久不愈,故有百日咳之稱。其治法也甚多。小柴胡湯。若咳嗽伴有發熱、嘔吐者,可去人參、生姜、大棗,加幹姜、五味子。
27、滲出性胸膜炎往往多用小柴胡湯,但如果胸腔積液較多,不易減少時,用小青龍湯有時可以有效地減少積液。
28、患者隻要覺得咽喉腫痛:
(1)少陽病:小柴胡湯加細辛;
(2)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黃芩。
29、咽喉淋巴濾泡增生,小柴胡湯加細辛。細辛配黃芩,一寒一溫,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有特殊療效,包括由于B細胞活化、淋巴濾泡增生引起的諸多咽喉的症狀。
30、外感病往來寒熱,如果有惡心就是少陽小柴胡湯;如果沒有惡心,就是桂枝麻黃各半湯。
31、感冒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由感冒病毒所引起,常在冬春季流行。袓國醫學對感冒分為風寒、風熱等多種類型,其治法也随類型而異。但在臨證中,如有寒熱不明顯而難以明确辨證者,可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因少陽主半表半裡之故,在表者也能解之,在裡者也能和之。
32、噤口利、小兒痢疾,一痢疾就發高燒,屬潮熱類的,一點東西不能吃,惡心厲害,就能吃西瓜,就是内裡太熱,赤痢,小便自可,小柴胡湯加石膏。腹痛就加重白芍。
33、抽搐,是濕邪為患。袓國醫學認為“諸痙項強皆屬于濕”,抽搐為太陽經脈的病變。風濕侵襲太陽經脈,濕為陰邪,阻塞陽氣,經脈失養,則筋燥而抽搐。若伴有身重、自汗、惡風者,可用防己黃芪湯益氣行濕,使氣得益,濕得行,則抽搐自愈。
經期抽搐是因其人素體血虛,遇經期則更虛,以緻血液不能濡養筋脈。筋脈失養,形成血虛生風,諸症叢生。症見痙攣抽風、角弓反張、頸項強痛,頻頻發作,時作時止,脈滑無力。因時值月經期,故仍借用“熱入血室”之治法。治療時,可用小柴胡湯去半夏之燥,而加入花粉之潤以生津;去黃芩之苦寒,而加芍藥以益陰;加重人參量以補虛,再加葛根以疏通經脈。筋脈得濡,其症自除。
34、胸悶痛系胸陽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症見胸悶、疼痛,伴有寒熱往來等症,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加瓜蒌、薤白,取《金匮要略》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湯之意。開胸結,溫通陽氣,使結者開、痹者通,則諸症自愈。
35、(1)乳腺炎多發于初産婦,常因乳汁不通,以緻瘀結而引起繼發性感染之炎症。症見局部發熱、疼痛難忍等。乳房為肝經循行之部位,肝膽相表裡,伴有發熱為表證之征象,故從肝經之表的少陽經論治,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以解表邪,加全瓜蒌以散結,加黃連以清熱,取《傷寒論》小陷胸湯的高者陷之之意。
(2)乳腺炎是急性化膿性炎症。多發生于初産婦哺乳期,因乳汁不通,瘀結化熱,形成局部紅腫熱痛,甚而引起全身發熱。若未成膿者,可用小陷胸湯,以軟堅散結,清洩熱邪。瘀結散,熱邪清,其病自愈。
(3)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内腺管腺體增生脹大,按之不痛,袓國醫學認為是肝郁所緻,消遙散。
(4)乳腺增生症是婦女的常見病。若乳腺增生伴有脈象虛弱者,黃芪建中湯合消瘰丸以補虛散結。
36、(1)小建中湯也時常被用在治療肝病上。治肝,我們時常用苦溫化濕法,像烏梅丸、吳茱萸湯等,最淺的治肝處方就是小建中湯了。所以遇到肝病的病人,我們給病人吃小建中湯就是怕肝木剋到土,就是肝腫大壓迫到脾髒,小建中湯能夠健脾陽。
(2)肝寒時,肝會腫大,會将脾髒頂起來。脾髒也腫起來。一般肝脾腫時,是寒症,我們開溫藥。
(3)肝炎、肝腫大頂到胃,沒有胃口,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就是小柴胡湯。沒有胃口,可以加白術三錢、茯苓四錢;病人身發黃,精神很好,加茵陳;如果病人虛煩不得眠,加栀子。
(4)肝大、脾大肝脾位于脅下,肝脈布于胸脅。肝大、脾大是肝氣郁結,氣滞則血瘀,故從少陽以疏其氣,氣行則血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時,取小柴胡湯加減中的去大棗加生牡蛎之法。
(5)肝大、脾大,屬于袓國醫學的脅痛、積聚或癥瘕等病證範圍,多因情志郁結、飲食失節等引起肝脾兩傷,肝失疏洩條達,以緻肝氣郁結,故兩脅脹痛。氣郁則血行不暢,形成氣滞血瘀,發生肝大、脾大。中西醫結合治療時,可用消遙散疏肝解郁、軟堅散結。
37、(1)奔豚氣是胸陽不足、下陰上乘之表現。症見寒熱往來,氣從少腹上沖。寒熱往來仍屬少陽病主證之一,故可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以扶胸陽;去黃芩之苦寒以防傷及胸陽,加茯苓以降逆氣。心陽得複,逆氣得降,諸症自除。
(2)奔豚氣病是氣從少腹上沖咽喉所緻。《傷寒論》說:“厥陰之為病,氣上撞心。”兩者之義相同,故用統治厥陰病之主方烏梅丸治療。
38、胃痛是消化系統多種疾病可引起的一種症狀,而非獨立的一種病。胃痛,亦有寒熱虛實之分。但往往是寒熱并見,虛實夾雜。故治法也随症而變,方藥随證加減。若胃痛伴有嘔吐黃水者,小柴胡湯去黃芩加白芍。因少陽主膽,嘔吐為膽氣上逆,黃水又為膽汁。
39、兩季肋部疼痛為肝氣郁結,橫逆犯胃,上沖作痛。症見兩季肋部上沖疼痛,伴有嘔吐不止,甚則嘔吐黃水。治療時,于小柴胡湯内加重人參量以補虛,因吐甚則虛;加伏龍肝以止嘔;去黃芩,加白芍以止痛;加茯苓以降逆氣。嘔吐為少陽病主症之一,故仍從少陽主治,以取“但見一症便是”之意。
40、産後腹痛,産後多虛,最易被風寒之邪所侵襲而出現腹痛之症。其治法本應祛風散寒,但因産後惡露不盡,恐它藥有礙惡露通行,形成血瘀留邪。故用疏通三焦的主方小柴胡湯,既不礙惡露之通行,又能驅邪外出,這樣邪去露盡,腹痛自除。
41、外眼角紅腫,是為風邪中少陽經脈,因風為陽邪,陽熱盛故紅腫,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去大棗加生牡蛎。陽盛則陰不足,故加生牡蛎以益陰;去大棗之甘緩,以防風邪留戀。
42、日晡潮熱是指午後四五點鐘時的發熱,熱有定時。這種潮熱不僅自感發熱,體溫也随之升高。但一般為低熱,常連綿難愈,多屬原因不明的發熱。治療時,可用小柴胡湯藥量的1/4,再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諸藥,去渣後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發熱之前一次溫服。少陽主樞紐,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為低熱,故所用藥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熱邪從下而洩,不犯胃氣,則熱退症解。
43、面神經麻痹,有面側麻痹和前額麻痹之分。部分病人隻是在頭面受冷風吹拂後發病。本病屬風邪為患。若其人素體血虛,以緻在表之絡脈空虛,則風邪乘虛侵襲。風中絡脈,導緻局部絡脈阻塞不通,形成麻痹。
(1)面側麻痹,症見口眼埚斜,偏左或偏右。其偏右者病在左,偏左者病在右。臨床上不論其左右,而以患部經脈循行的不同分别論治。因左右經脈相同,故不分左右。治療時,若在病之初期見有面側部麻痹,則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再加葛根以疏通經絡。
(2)若以前額麻痹為主者,可用葛根湯加當歸,以活血通絡;若因外傷而至口者,可再加桃仁以加強活血之功。
44、麻疹屬火邪,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多發于小兒。症見發熱、流淚,繼而皮疹起,或在胸前,或在背後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發遍全身。
(1)若發熱無汗,體溫升高達40C以上,皮膚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湯以發之。疹出熱去,其症可解。
(2)若有寒熱往來症狀者,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因其少陽主火、主三焦之故。若伴有咳嗽、下痢等兼症者,可依小柴胡湯加減法治之。在治療過程中,不以出疹多少為依據,而以脈靜身涼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輕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異。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熱毒閉肺,出現疹出不透、稀疏不齊,或疹出驟然隐沒,高熱煩躁,咳嗽痰鳴,氣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則昏睡。抗感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用麻杏石甘湯以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45、面側部肌肉抽搐是風邪為患,其症是頻繁而間歇性抽搐。因屬少陽經脈循行部位,故仍以面神經麻痹治法治之,方用小柴胡湯。
46、急性中耳炎為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症,症見發熱、耳中疼痛、流膿等。袓國醫學認為,是火邪為患。由于少陽主火,其經脈入出于耳,故仍從少陽論治,可用小柴胡湯内加入生栀子,以增強清三焦火邪之力。
47、(1)牙痛,大多為風火之邪為患。陽明經脈入于上下齒中,故牙痛可以從陽明施治。但若齒痛牽引面側部者,又宜從少陽施治。因少陽主樞紐,可轉邪外出。如症見牙痛兼有頰部腫脹發熱者,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以散風邪,取桂枝辛而散之意;再加葛根以疏通經絡,經絡通則風邪去而疼痛止。
(2)經期齒龈腫痛是血熱上沖胃脈,局部之熱與血結,郁而腫痛。症見月經期伴有齒龈腫脹疼痛。此時若從它經治療,恐礙月經之流行,故借取“熱入血室”之治法而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以散風邪,再加葛根以疏通經絡,經絡通則風邪去而疼痛止。此法既不礙月經之流行,又可驅除病邪。因少陽主三焦,三焦之氣暢通,其症自除。
【比較集錦】
1、關于嘔:
(1)隻是嘔,它不是柴胡證,内裡有停飲,小半夏湯證,就是半夏生姜。
(2)嘔而頭痛,這類是吳茱萸湯證。
(3)嘔而發熱,是少陽病,少陽病是少陽熱病,那是小柴胡湯。
2、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治肝火之吐逆,吳茱萸湯治肝寒之吐逆,知凡吐者,必挾肝木上達之氣,乃能發吐。
3、心下及兩脅痞塞,一如柴胡湯證而輕者,診其皮膚,如前述桂枝加黃芪湯證,而見正氣不足,不能暢達者,為當用補中益氣湯之腹證。
(1)補中益氣湯:黃芪(五分,熱甚者一錢)甘草(炙,五分)人參(三分,去蘆,有咳去之)當歸身(二分,酒焙幹,或日幹)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術(三分);
(2)小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3)桂枝加黃芪湯: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芪二兩。
4、腹痛:
(1)小柴胡湯:傷寒之邪迫于裡而熱痛;如果有煩躁,則因外邪迫裡,心煩喜嘔。
(2)小建中湯:和氣血、緩急迫之方;如果有煩躁,則以心中悸為主;
5、小柴胡湯:胸脅苦滿、或胸脅痞硬,或頸項強。柴胡之腹狀,以拘緊為主,兩脅肋端,按之有頂指之感。且按之胸中疼痛。雖心下滿,按之卻不痞硬,深按則有動氣,應于手,按壓胸上,可得心煩之狀,應掌突突跳動,似有熱氣内蒸之象。柴胡證,病位在胸脅、脅下,其病因為熱邪水飲。
6、(1)小柴胡湯:用于單純的少陽症,以及太陽和少陽之間的病用小柴胡湯;
(2)大柴胡湯:用于陽明和少陽之間的病
A、胸脅滿,心下急,其動應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難、上腹緊而滿、或腹痛、或不緊而滿痛。凡大柴胡湯,雖有腹滿之狀,而以心下滿為主,非全腹滿。但上腹微滿,至心下甚,且腹底硬而有力,按之有憋悶之感。
B、大柴胡湯,乃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增生姜之量而成,其病情腹狀較小柴胡證為甚,枳實,大黃,以達内外,芍藥緩其滿痛、拘急之用。
7、(1)由疫邪而來者,即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聾,脈弦數者,與小柴胡湯;
(2)往來寒熱,口幹,舌苔白厚或微黃,間有谵語,心下痞,便秘,脈洪實,或沉實或弦數者,與大柴胡湯。
8、柴胡證比較:
柴胡 |
黃芩 |
半夏 |
生姜 |
大棗 |
人參 |
甘草 |
其它 |
|
小柴胡湯 |
半斤 |
三兩 |
半升 |
三兩 |
十二枚 |
三兩 |
三兩灸 |
|
柴胡加芒硝湯 |
二兩十六株 |
一兩 |
二十株 |
一兩 |
四枚 |
一兩 |
一兩灸 |
芒硝二兩 |
柴胡桂枝湯 |
四兩 |
一兩半 |
二合半 |
一兩半 |
六枚 |
一兩半 |
一兩灸 |
桂枝一兩半 芍藥一兩 |
柴胡加龍骨牡蛎湯 |
四兩 |
一兩半 |
二合半 |
一兩半 |
六枚 |
一兩半 |
龍骨 鉛丹 桂枝 茯苓各一兩半 大黃二兩 牡蛎一兩半 |
|
大柴胡湯 |
半斤 |
三兩 |
半斤 |
五兩 |
十二枚 |
芍藥三兩 枳實四兩灸 大黃二兩 |
||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湯 |
八兩 |
三兩 |
二兩 |
十二枚 |
三兩 |
三兩 |
栝蒌根四兩 |
|
柴胡桂枝幹姜湯 |
半斤 |
三兩 |
幹姜二兩 |
二兩灸 |
桂枝三兩 栝蒌根四兩 牡蛎二兩 |
|||
柴胡證加減: |
1、渴而不嘔者,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湯;2、上沖而稍拘攣者柴胡桂枝湯;3、渴而不嘔,無痞硬,腹中動者柴胡桂枝幹姜湯。 |
10、小柴胡湯證,渴而不嘔者,乃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湯之證。此渴是津虧之渴,非實熱之渴。
11、(1)小柴胡湯證,表證不去者,合桂枝湯為柴胡桂枝湯。
(2)或曰:“柴胡加桂枝湯,于小柴胡湯中加桂枝三兩,此方當稱柴胡桂枝湯。”
12、悸為病症,其所發之處有三:心中、心下、臍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氣而緻者,半夏麻黃丸證、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真武湯證是也;
(2)因熱而緻者,小柴胡湯證;
(3)因急迫而緻者,小建中湯證、桂枝甘草湯證;
(4)由驚而悸、憂而悸、時悸時止者,無須服藥治之(當治其因)。
13、(1)風府之行強者,桂枝湯。
(2)風池之行強者,葛根湯。
(3)耳後之行強者,麻黃湯。
(4)耳後與風池之間強者,小柴胡湯。
(5)項背悉強者,大青龍湯。
14、小柴胡湯證及瀉心湯證之腹痛,僅為一般性疼痛。小柴胡湯證不見雷鳴,而着眼于胸脅苦滿。
(1)小柴胡湯證為胸脅苦滿,其苦滿,若按之則應指有力。又逆滿,實滿而軟者,按之則覺應指無力。
(2)半夏瀉心湯證,其雷鳴在于心下,
(3)附子粳米湯證,其雷鳴在于腹中,且按至腹底,指下有冷惑,其腹痛如絞而時嘔。
15、(1)小柴胡湯: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2)奔豚湯:甘草芎窮 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姜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16、往來寒熱,胸脅滿,似柴胡證,如果其滿不是由表及裡所緻滿,而是邪氣急結、上沖胸脅而逆滿,桃核承氣湯。
17、(1)黃連湯:黃連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幹姜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2)生姜瀉心湯:黃連一兩 黃芩三兩 生姜四兩(切)幹姜一兩 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3)半夏瀉心湯:黃連一兩 黃芩 半夏半升(洗)幹姜人參 甘草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湯:旋覆花三兩 代赭石一兩 人參二兩 生姜五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5)小柴胡湯: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6)六君子湯:陳皮一錢茯苓二錢白術二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人參二錢,姜棗水煎服。
18、風府(腦後頭蓋骨下沿中間)之行強者,桂枝湯。風池(風府向兩側兩指)之行強者,葛根湯。耳後之行強者,麻黃湯。耳後與風池之間強者,柴胡湯,項背悉強者,大青龍湯。
19、(1)麥門冬湯:是從胃中降沖氣下行。使火不上幹之法。
(2)小柴胡湯:是從胃中引沖氣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
20、
惡心 |
往來寒熱 |
胸滿 |
怕冷 |
微汗 |
方劑 |
小柴胡湯 |
|||||
桂枝湯 |
|||||
柴胡桂枝湯 |
|||||
無汗、小便少 |
無汗、小便少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桂枝、茯苓、白術各10克,生姜3片,大棗10個切開,炙甘草7克 |
||||
桂枝去芍藥湯 |
21、(1)嘔而胸滿,吳茱萸湯。以嘔為主,當病在中焦。嘔逆胸中氣滿,從下逆于上,迫于中焦,上逆噫氣,以緻噫氣胸滿,先嘔後胸滿。吳茱萸湯不治熱迫之嘔。吳茱萸湯的病位在中焦,
(2)胸脅滿而嘔,小柴胡湯。以胸脅滿為主,病位在胸脅。由表入裡者,表位在頭項,裡位在胸脅也。先胸脅滿後嘔,此以上及下,尚未至中焦胃腑也。柴胡湯不治冷逆之嘔。
22、(1)柴胡桂枝湯: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湯:腹痛,無表證,脅肋下抵抗。
(3)小建中湯:腹痛,虛證,腹軟脈虛。
(4)黃連湯:心下痛,胸中煩熱,嘔吐。
23、(1)丹栀消遙散:少陽虛證有肝病者。即以小柴胡湯之虛證,輕度胸脅苦滿,容易疲乏,并伴有各種神經症狀。
主訴四肢倦息、頭重、腦暈、失眠、易怒、逍遙性熱感(常有不固定之灼熱感)、月經不調、午後上逆感與顔面潮紅;又背部惡寒或蒸熱感,汗出等均可列為本方之參考證。
(2)小柴胡湯:少陽病,實證,胸脅苦滿。
(3)柴胡桂枝幹姜湯:少陽病,腹部動悸。
(4)補中益氣湯:虛勞,虛甚,無神經症狀。
(5)當歸芍藥散:血證,疲勞,無胸脅緊張。
(6)抑肝散加陳皮半夏:血證、多怒,不眠,神經症,由胸脅至心下動悸。
24、小柴胡湯證的患者,左關脈雖有力但舌質淡,這就是少陽太陽同病,可用柴胡桂枝幹姜湯。
25、(1)半夏瀉心湯:嘔吐,心下痞硬,嗳氣,腸鳴,陽實證。
(2)五苓散:嘔吐,陽證水逆,小便不利。
(3)小柴胡湯:嘔吐,胸脅苦滿,往來寒熱,陽實證。
(4)四逆湯:嘔吐,無頭痛,四肢厥逆甚。
(5)半夏天麻湯:嘔吐,頭痛,輕症,緩症,眩暈。
(6)吳茱萸湯:嘔吐劇烈,頭痛,心下膨滿。
26、傷寒,用麻黃湯發汗之後:
(1)不解:
A、蒸蒸發熱者,是調胃承氣湯。
B、心下痞硬,協熱而利:
a、沒有嘔,桂枝人參湯。
b、有嘔,大柴胡湯。
C、脅下痞硬,嘔而發熱,沒有下利,小柴胡湯。
(2)表解:
A、心下痞硬、下利,生姜瀉心湯。
名家論述:
1、《傷寒論教程》(倪海廈)
這條辨,太陽證也有,少陽證也有,起因是表證沒有好。一〇五條簡單的講了一下少陽證,傷寒五六日,如果得到感冒一段時間後,「或」是副證,參考就可以了,主證有四個:
一、往來寒熱,二、胸脅苦滿,三、默默不欲食,四、心煩喜嘔。
病在表有太陽、少陽、陽明,如果是病在太陽和少陽中間的時候,就是小柴胡湯;如果太陽進入陽明,比較偏重陽明的時候,就是承氣湯,如果是在少陽和陽明中間,就是大柴胡湯。
例:小孩感冒發燒,西醫開退燒藥,又開很強的鎮靜劑給小孩睡覺,一個星期後,這小孩的淋巴結整個腫起來,又感覺往來寒熱,就是一天來好幾次的忽冷忽熱,跟「瘧」不一樣,瘧有隔曰瘧,或間日瘧,有時間性的,中醫的少陽就是淋巴系統,太陽表證在人的皮膚表面,進入皮表的時候,就是桂枝湯證,沒有治療好,就進入半表半裡,就是淋巴系統上,淋巴系統也是人的防衛系統,怎麼知道進入淋巴系統了?中醫講的辨症論治,第一往來寒熱,第二胸脅苦滿,為什麼?胸脅的地方,縱膈膜、橫膈膜、胸腔裡面都是淋巴系統,嚴重的還有水聲,很脹滿,肋骨會痛;第三默默不欲食,人的五髒六腑外面都有淋巴和神經,自然腸胃的蠕動會受到影響;第四心煩喜嘔,為什麼喜嘔?第一食物沒有完全消化掉,第二淋巴系統裡面有很多水份,淋巴系統裡面的水和血常常在互換,就是内分泌系統,病邪進入的時候,水隔在中間,胸脅苦滿,縱膈膜、橫膈膜、胸腔裡面都是淋巴系統包到,水太重的時候,通通梗在這,這水又不在胃裡面,而在淋巴系統裡面,所以中醫講半表半裡,沒有進入内髒,就是少陽,全部進到裡面就是陽明。
柴胡,長在地上的時候,一半在上面,一半在下面,柴胡拉起來,根和身體是一樣高,所以一半在表,一半在裡,所以甲狀腺亢進,内分泌系統的問題,都用柴胡,内分泌全部包括在少陽裡面,隻要不入髒的,腦部、淋巴結、大脖子都算在内,柴胡是主要的藥,所以叫柴胡湯。大柴胡湯就是病邪進入少陽和陽明之間用的,太陽證剛剛好進入少陽就是小柴胡湯證,開柴胡湯的時候,因為胸脅苦滿,所以一定開半夏,本身嘔,就一定是柴胡證。如果是嘔,就代表少陽證,少陽證的主證是嘔,如果是渴就是陽明證,為什麼往來寒熱?因為進入淋巴系統的時候已經不在表了,這時候人的免疫系統出來抗,打赢的時候就是熱,打輸的時候就是冷,所以一來一往,因為近距離交戰,這樣一天好幾次,沒有限定時間的即是柴胡證,所以有熱的現象就加了黃苓在裡面,因為黃苓能夠去熱,因為默默不欲食,就加人參、甘草、大棗,這七味藥就是小柴胡湯。北派用人參的時候,專門治心下滿,就是胃不好的時候吃人參,所以瀉心湯中有人參就是專治腸胃的,柴胡把黃芩帶到半表半裡,就是淋巴系統裡面,人參、生姜、甘草、大棗,進入體内以後腸胃一吸收,免疫系統增強,所以小柴胡湯也會有流汗的現象,汗一出來也解掉了。但是如果小柴胡湯證,開的是表藥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就是開成太陽證的藥,就進入純少陽了,把陽發掉後,少陽馬上轉陽明,因為一發表的時候,津液會傷得更多、津液傷了卻沒有把病毒清掉,反而把正常的體液喪失掉了,結果轉移到體内,就會有腸胃發炎下利的現象。如果三陽并病,項強、頭痛、中風、太陽證,還有惡心、胃口不開、口渴,三陽并病的時候,合解少陽,中醫叫「擔法」,不要柴胡桂枝開在一起。
小柴胡湯有人參、甘草、大棗在裡面,不欲食症狀馬上去掉;心煩喜嘔,半夏能夠止嘔,黃芩能去熱,胸脅苦滿的現象,靠柴胡把黃芩帶進去,如果煩而不嘔,就不用半夏了,張仲景用半夏的時候,單單是為了止嘔,如果病人口渴的,半夏就拿掉,因為半夏是利水的,吃半夏會越吃越渴,例如懷孕害喜,惡心想吐,就一定會用到半夏,為什麼有人會害喜有的人不會?害喜的人平常胃中水飲比較多。
「柴胡」苦辛,專疏洩淋巴管,解三焦之郁,開胸膈之塞,退寒熱,解煩渴,「小柴胡湯」以之為君,「黃芩」苦寒,清火郁,「姜」、「夏」辛溫,降水逆,【參】、「草」、「棗」則為補助津液,以為佐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