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經營與管理的關系

導讀: 1、 企業收入來源于經營 2、 管理的重要性 3、 管理服務于經營 我們常說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怎麼樣,其實一個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不同的,企業的經營能力是指企業通過經營來獲得收入和利率的能力,管理是無法直接獲得收入的,管理是通過提升經營效率來提供價值的,是企業内部價值的體現。管理能力是一個企業組織協調資源的為經營服務的能力。經營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把事做正确,所以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

01 企業收入來源于經營 一家企業能否生存靠得是給客戶提供産品或服務,為客戶帶來價值,客戶為産品或服務買單,企業獲得收入。這就是企業的經營行為,企業就是靠經營獲得收入,維持企業生存與發展。 大部分企業都提出以客戶為中心客戶就是上帝客戶就是衣食父母的經營口号,就是讓客戶感受到企業對客戶的重視。華為總裁任正非曾多次表示: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這要發自所有員工的内心,落實在行動上,而不是一句 号。對于公司來說,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創造利潤,而利潤隻能從客戶那裡來。隻有全心全力地為客戶提供産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所需的價值,才能贏得客戶的心。這都是企業經營的思想。 些人員與客戶距離最近的,一般都是一線員工,比如銷售人員,運維人員、客戶服務人員。當然領導也去拜見客戶,但是真正長期與客戶在一起的還是一線人員,他們最了解客戶,知道客戶的需求,所以華為才提出,讓聽得到炮聲的人員指揮戰鬥。讓參與經營的人員參與企業決策,才能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給客戶帶來真正的價值。所有企業都必須重視自己的經營能力。 隻有持續不斷的經營才能實現企業的生存,通過經營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能力,拓展更多方向,發展更多客戶,才能實現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02 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是為了提升協作效率而産生的,在人員比較少的情況下,有沒有管理都不重要,大家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需要溝通協調時一對一溝通就行。比如5個人協同做一件事,大家每個人負責自己的部分,需要溝通時,兩兩溝通,溝通渠道是10個,如果有一個人作為管理者負責溝通協調,那麼5個人的溝通渠道變成了4個,提升了溝通協調效率。随着人數的增加,管理效率更加明顯,比如10個人時,沒有管理的兩兩溝通需要溝通渠道45個,而有管理者則是9個。所以管理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而産生的。 企業管理 了提升企業的效率以外,還可以明确企業的發展方向;使每個員工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提升産品質量,向顧客提供好的産品和服務、創建良好的企業形象。管理企業文化,為企業員工提供穩定合适的工作環境 随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經營活動都可記錄下來,運用企業管理能力,通過數字化分析,支持企業更好地運營。管理就是把企業的“人(人力資源)、财(财務資源)、物(物料資源)”更好協同工作,利用數據模型來提升生産或服務效率。 企業經營規模與管理效率的沖突往往随着企業的日益發展壯大而逐漸顯現。大部分公司采用集權的管理模式,它存在明顯弊端,尤其是在參與行業、市場的競争時,高度集權明顯會削弱企業的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和決策質量。當組織架構層級過多時,高層與基層漸行漸遠,與市場的接觸距離也越拉越大,雙方之間的溝通,不僅速度緩慢,還可能會信息傳達出現誤解,最終影響決策的正确性與執行的有效性。當大多數一線員工失去了對公司經營管理的思想參與權利時,取而代之的是思想依賴,是隻會行動不會思考盲目地執行服從。

好的管理可以提升效率,不好的管理可以降低降低效率,甚至出現決策失誤,盲目執行的情況。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也談 管理者應該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與自己的關鍵職責相關的重要工作上,而把那些與自己的關鍵職責關系不大的工作交給下屬。作為有效管理就是各負其責,充分授權,讓每個人在自己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提升整體效率和質量。 03 管理服務于經營 管理是一種服務,在企業中,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不以績效為目标的組織,如事業單位、行政單位,那管理就是為目标服務。 管理與經營是管理者需要具備的兩種能力,經營能力就是選擇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從這個意義上說經營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管理要服務于經營,由什麼樣的經營方式,就需要什麼樣的管理方式來匹配。當我們在經營上選擇薄利多銷的時候,管理上就要選擇成本管理和規模管理;在經營上選擇一分錢一分貨的時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質和品牌管理;如果像京東到家一樣在經營上選擇“當日達服務”,管理上就要進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爾一樣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須做到柔性化管理。 中國很多企業選擇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式是相同的,但是企業的運營效果卻差異很大,比如兩個超市都采用薄利多銷的方式運營,但是一個企業盈利一個企業虧損,這就是兩家企業管理與經營戰略的匹配水平不同導緻的。陳春花老師在《管理的常識》中就列舉了中國家電業很多企業虧損的例子,家電企業為什麼這麼容易虧損,并不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不行,反而是這些家電企業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過了它們的經營水平。我們的大部分企業還在薄利多銷的經營水平上,但是很多這樣的企業竟然開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結果就是一定會虧損。

現在很多企業都強調管理,向管理要業績、向管理要效益、效率。但是千萬要記住,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我們不能脫離經營談管理,要讓管理和經營适配,通過管理來促進經營能力,然後兩個交替上升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成果。 這讓我想起陳老師課上講的另外一個例子,也是她的親身經曆。一個發展 不錯的企業,領導聽了陳老師的課,感覺不錯,就邀請陳老師給他員工進行一次領導力的培訓。陳老師就去了,培訓完成後2個月,這個企業家就找陳老師了,他告訴陳老師:他的下屬現在都質疑這個企業家的能力,自從聽了陳老師的課,這些下屬就開始認為人人都具有領導力,開始拿陳老師講的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質與這個企業家進行對比,發現這個企業家很多素質不具備,于是便起了質疑,導緻這個企業家的權威性大大下降,他說的話執行力也不像以前強了。這也是過度培訓了。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作為個人,要能匹配。作為企業管理和經營也要匹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