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好好聊聊,臉上長粉刺這個事兒。
我跟你講,治粉刺,關鍵是治血。很多時候,隻要我們的血裡,沒有熱邪,臉上就會光溜溜的,沒有疙瘩。
我給你講個真實的醫案故事。
主人公,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大家,叫做班秀文。這是我國首屆國醫大師稱号獲得者。你要是感興趣,就上網查一查班師的生平。
話說1991年11月22日這一天,班師接待一個患者。她是女的,臉上長粉刺。
但是,這位患者不一般,年齡比較大,都31歲了,已婚。
人家長粉刺,都是少男少女的事兒。她都31歲了,粉刺長了一臉,這着實讓人不解。
細問得知,此人從半年前開始,沒有明顯誘因,就出現了粉刺增多現象。尤其是月經前期,粉刺更明顯。
此患用盡各種辦法,内服外用之品都嘗試了,效果不好。
而且,更讓人揪心的,是她的臉上出現了色斑沉着。
怎麼辦?萬般無奈之際,她慕名求治班秀文前輩。
刻診,見患者臉上有大大小小的粉刺。大的,好像豆子,小的,好像小米。
而且,這些粉刺顔色紅褐相間,患者臉上瘙癢,甚至有的流出黑色膿。總之,看上去有點慘。
細問得知,患者現在大便偏幹,帶少,色黃,晚上雖然能入睡,但是多夢。
舌脈,倒是基本正常。隻不過,脈略微偏細而已。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醫家班師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生地黃15克,丹參15克,淩霄花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0克,白茅根10克,紅花3克,大棗6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一共開7劑。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7劑以後,面部痤瘡粉刺基本平複,沒有新發的痘痘了。但是,色素沉着還是很明顯。
這時候,班師換了方子,用歸芍地黃湯做底子,加菊花、合歡花、夏枯草等為方。患者在服用10多劑以後,色斑消失,面部光潔紅潤,前後判若兩人。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内容。它最初刊載于1993年的《湖北中醫藥》雜志。
這裡的道理,值得一說,也值得細細品味。
你看,這個患者,總是在經行前期,臉上的粉刺特别多。同時,此患脈象偏細。
這意味着什麼?跟你說,在于血虛生熱。
女子月經這個事兒,本來就是傷血的。傷陰血以後,難免就會生熱邪。患者脈細,說明血不足。大便幹、帶少色黃、多夢,這些都是有熱的表現啊。
因此,這個細節向我們透露一個關鍵信息,就是患者血分有熱。這個熱,又和患者傷及陰血有關系。
中醫講,心,其華在面。心,又主血。現在,血分有熱,患者面部很自然地就跟着有反應。體現出來,就是起粉刺。那是血熱發于肌膚所緻。
這個時候怎麼辦?滋補陰血,清化熱邪。血中熱邪沒了,患者的粉刺就全下去。
來看醫家班師當時的配伍吧——
生地黃15克,丹參15克,淩霄花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0克,白茅根10克,紅花3克,大棗6枚。
這裡頭,生地黃、當歸、大棗用于滋補陰血,改善陰血不足的問題。
丹參、淩霄花、赤芍、紅花、白茅根,用于涼血活血,改善血分有熱的問題。
最後,以白蒺藜來祛風止癢,兼能活血清熱。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
你看,它不是很容易理解嗎?
等到患者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再改用滋補肝腎陰血的辦法,斂虛火,潤肌膚。班師用到的是歸芍地黃湯,加合歡花、夏枯草、白菊花。其中的歸芍地黃湯,就是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和白芍。它出自《景嶽全書》。現代用法,基本構成就是熟地黃10克,當歸、白芍、山萸肉、山藥、澤瀉、茯苓、丹皮各9克。
我個人感覺,班師這種治療血熱粉刺的思路,是十分有借鑒意義的。而且,其驗方的組成,又相對簡單明了,沒有過于複雜和拖泥帶水的成分。前後治療步驟,井然有序。因此,我想把它好好解讀出來,供中醫愛好者,和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們借鑒、參考。
其實,嚴格講,粉刺痤瘡這類東西,還是在十多歲,二十來歲的人身上較為多見。類似醫案裡患者那樣,30歲以後還起粉刺,不多見。但是,就病因病機來說,它是普遍的,這就是血分有熱。很多女性朋友,經期粉刺增多,多考慮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非專業讀者,可以将此方收藏好。有必要的話,可以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專業的讀者朋友,您也可以适當參考一下。
總而言之,治粉刺,其實就是在治血。血涼了,粉刺也就消了。這是簡單實用的道理,咱們應該牢記心間。
好了。就說這麼多。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