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病因病機學》、《實用中醫髒腑辨證治療學》、《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由于心陽不振導緻的冠心病、心絞痛。
我想帶你領略一下,中醫是怎麼施展妙手,把患者體内的陽氣催發出來,轉危為安的。
我給你說個醫案故事。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當時年紀是56歲。
這個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常常出現胸悶氣短、胸痛不已的現象。尤其是在體力勞動之後,心前區的不适感更為明顯。
最近這一個多月,他的症狀開始加重了。心前區的不适感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疼痛程度加劇、時間延長。而且,四肢不溫,身體畏寒怕冷。
終于,在1988年的12月,他再也忍受不住,入院治療。
來到醫院,做一系列檢查,心電圖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很快,醫生給下了診斷,就是冠心病、心絞痛。但是在經過治療後,改善不明顯。
後來,此人決定投中醫治療。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數無力,舌質暗淡,苔白,手腳不溫,面色不好,整個人特别怕冷、惡風。聽呼吸,感覺此人氣短急促,說話聲音低微。
了解到這些以後,醫家就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炙麻黃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另包先煎)30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用了僅僅3劑,胸痛胸悶和全身畏寒之感就基本消失了。整個人的臉色好起來了,有了精神。
此後,醫家随證加減,陸續調養了一個多月,最終諸症悉平。
這是早在1993年,于《國醫論壇》上刊發的驗案。我寫的在這裡,和你一起品味。
我跟你說,這個患者身上的問題,在當下這個季節容易見到。這就是所謂心陽不足。
我們的心髒,号稱陽髒,五行屬火。你說它能離開陽氣的支持嗎?肯定不能。心髒的每一次搏動,每一次射血,它都離不開陽氣作為動力啊。
但是,有些人,受先天體質的影響,或受後天疾病的影響,或受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導緻心陽不足。心陽不足了,心髒就沒力氣幹活了,于是就出現胸悶、氣短、胸痛等現象。西醫這個時候去檢查,就可能看到心肌供血不足、心律不齊等問題。
上面醫案裡這個患者,就屬于心陽不足。
心陽不足,就必然有陽虛的其它表現。他四肢不溫也好,畏寒怕冷也好,神疲氣短也好,脈細無力也好,舌色暗淡也好,都是陽氣不足所緻。
這個時候怎麼辦?得想辦法,把心中的陽氣喚醒,催發出來啊。不然,再這麼下去,這人就得挂了。
怎麼實現這個目的呢?我們看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
炙麻黃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另包先煎)30克。
這個配伍,其實是古方麻黃湯的加減。我一點一點帶你分析。
你先看其中的制附子吧。制附子,這裡重用30克,算是超大量應用了。附子有毒,常規用量,不超過15克。
附子能幹啥?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說白了,它就是用一種近乎簡單粗暴的方式,峻補心腎陽氣。原本陽氣衰微的人,在得到它的幫助後,幾乎可以“一夜暴富”,迅速轉變局面。
接下來,看薤白。薤白這味藥,可以溫通心陽,散心胸陰寒之氣。心陽不足的人,他肯定有陰寒之氣啊。薤白用在這裡,好比一輛鏟雪車,把陰寒之邪清除。
到這,還沒完。滋補進來的陽氣,你得通行周身才可以啊。不然,患者周身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的現象,怎麼改善?所以用到了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這四味藥,是麻黃湯的配伍。麻黃湯,本來是解表散寒的,能治風寒感冒。人的體表為寒邪所傷,麻黃湯幫我們散寒邪。用在這裡,它的作用就變了,變成引領陽氣通行四肢和腠理,使得陽氣遍布全身。它就好比一種催化劑,把一身陽氣催起來了。
這麼一來,上文醫案裡的患者,不就能徹底改善症狀了嗎?事實也是如此。人家三劑藥就轉危為安了。
讀者朋友,你看到了嗎?這就是利用中醫古方,逆轉冠心病心絞痛的案例。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人心中的陽氣,補進去,再催起來。我不知道,你是否能領會。
其實,這種冠心病心絞痛,證屬心陽不足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見。尤其是在當前寒冷季節,一些身體素虛的老年人,就容易出現這類情況。
中醫對此的應對之法,是不少的。除了方才所述的麻黃湯配附子和薤白之外,參附湯加減也很适合。比如說,紅參10克(另煎)、制附片(先煎)、桂枝、生姜各10克,炙甘草6克,這也是常用的配伍。總之,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振奮心陽。
因此,有冠心病、心絞痛病史,同時又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酸乏力、精神疲憊、面白舌暗或舌淡白,脈沉細的人,應該積極看中醫,通過溫煦心陽的辦法,改善局面。文老師在文說中所介紹的配伍,僅供參考。你務必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尤其是在面對有毒中藥附子的時候,更要小心。
心陽不足的人,就自我保健而言,可以用桂枝6到9克反複泡水代茶飲。桂枝,有溫通心陽的作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