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姜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小柴胡湯一直作為和解劑用來治療少陽病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少陽病?少陽病的特點就是纏綿不愈,多見于疾病的遷延階段。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統的功能失調所緻。事實上,小柴胡湯治療的很多疾病都與免疫失調有關。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腫瘤、過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這類疾病都可以表現為發熱或“寒熱往來”的特點。對于“寒熱往來”這一表現臨床應當活看。所謂“寒熱”,它可以是體溫表所測得的發熱,更多的卻表現為病人的一種主觀的自我感覺,屬于感覺過敏狀态。所謂“往來” 也有特殊意義。一指有節律性,或日節律,或周節律、或月節律,這就是所謂的“休作有時”。二指沒有明顯的節律,但表現為時發時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過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湯主治的這種“寒熱往來”,既無可汗之表證,又無可下之裡證;既無附子幹姜可溫之寒,也無石膏知母可清之熱。“寒熱往來”常“如瘧狀”,但“如瘧狀”卻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黃各半湯也主“如瘧狀”,但确是“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柴胡桂枝幹姜湯也治瘧,但卻為“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胸脅苦滿”是小柴胡湯證的另一種表現。“胸脅”提示了小柴胡湯主治的病位。肝、膽、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現為胸脅的不适。但臨床上應該将胸脅的概念拓寬,諸如甲狀腺、胸鎖乳突肌、耳颞部等頭頸部的兩側,少腹部、腹股溝等都可以作為廣義上的胸脅,我把它稱為“柴胡帶”。 “苦滿”是患者自覺的胸膈間的氣塞滿悶感和脅肋下的氣脹填滿感。也有他覺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壓,醫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訴說有脹痛不适感。除了自覺的脹滿外,他覺的柴胡帶的觸痛、腫塊也可以作為“苦滿”的特殊表現形式。
“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是疾病累及胃腸,消化道功能受影響的結果,“煩”、“喜”、“默默”這些詞帶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觀感覺的過于敏感和情緒的相當低落。此證當與百合病作鑒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複不能食,常默默”,“如寒無寒,如熱無熱”。但其不同于此證的是“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可見,百合病的精神症狀更為突出,而軀體症狀則很少。從症狀的不定性來看,很類似于今天的神經官能症,而小柴胡湯證卻是軀體有實在病變的。
小柴胡湯之所以能治療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學的配伍結構。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熱往來與胸脅苦滿,黃芩主治心煩,半夏生姜主治喜嘔,人參、甘草、大棗主治默默不欲飲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這一點從方後的條文加減可以看出。黃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參、大棗、生姜可去,柴胡與甘草卻不去。柴胡甘草配黃芩以清熱,黃芩所主為“煩熱”,如三物黃芩湯主“四肢苦煩熱……頭不痛但煩者”,又如《傷寒論》333條“而反與黃芩徹其熱”;配半夏生姜以止嘔。配人參以助正驅邪;配姜棗以調理消化功能,即“和胃”。
小柴胡湯是臨床上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張處方,其運用範圍極其廣泛。在《傷寒論》和《金匮要略》兩本書中就有20條的記載。據不完全統計,現代醫家用小柴胡湯治療的病種就有70餘種,涉及内、外、婦、兒五官各科。
靈活運用小柴胡湯就必須對小柴胡湯進行相應的化裁。化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另一種是與其他方子合方使用。
加減方面張仲景為我們作了很好的示範,但臨證不能局限于此。
我的加減經驗是:
病毒性感冒高燒,患者面色通紅,出汗而體溫持續,微微惡風,或咳嗽,或咽痛者,加連翹40克,外感發熱柴胡石膏湯(柴胡、黃芩、半夏、黨參、炙甘草、生石膏、連翹、枳殼、桔梗、生姜、大棗),本方退熱其效如神,3劑之内多能熱退病愈,劉渡周稱之為中藥的“阿司匹林”。;
類風濕性關節炎見關節腫痛,晨僵,加連翹20克、生地20克、黃柏10克、白芍12克且甘草的量應适當增加;
過敏性皮炎、荨麻疹、異位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其發病具有休作有時的特點,此外,患者大多對風冷過敏,屬往來寒熱的範疇,可考慮使用小柴胡湯加荊芥10克、防風10克、石膏30克、連翹15;
支氣管炎、遷延性咳嗽服用抗菌素無效者,加五味子、幹姜;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甲狀腺瘤,出現有胸脅苦滿者,可用小柴胡湯加牡蛎、知母等。本人曾治療一位甲亢患者,因服用他巴唑等,導緻藥源性肝損害,并全身消瘦,兩眼外突,手抖心慌。服用小柴胡湯加白芍2月後,不僅自覺症狀明顯改善,而且突眼症也明顯好轉;
突發性耳聾、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湯加連翹、山栀等;甘草大劑量使用時,要加澤瀉、茯苓以防出現水腫。
小柴胡湯合方使用的經驗是:精神症狀明顯見情緒低落或伴有梅核氣時,與半夏厚樸湯合用,此即是柴樸湯;
腫瘤手術或化療後,病人體質虛弱見汗出惡風者,與桂枝湯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湯;
肺炎見咳嗽痰多而粘黃,心下有壓痛者,與小陷胸湯合用,名柴陷湯;
伴有水腫或腹瀉水樣便者,與五苓散合用,謂之柴苓湯;
伴有舌苔白厚,不欲飲食者,與平胃散合用,稱為柴平煎;
泌尿系腫瘤如前列腺癌見小便不利及血尿者,與豬苓湯合用。
在内傷雜病的治療中,其應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湯加減出了一系列治療肝炎的方劑,如治療肝病氣分濕熱毒邪的柴胡解毒湯(柴胡、黃芩、土茯苓、鳳尾草、草河車、半夏、土鼈蟲、茜草、蒼術、海螵蛸、葉下珠),治療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絡湯(柴胡、黃芩、土鼈蟲、茜草、紅花、澤蘭、當歸、白芍、草河車、茵陳、鳳尾草、白術、海螵蛸),治療肝脾腫大的柴胡鼈甲湯(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半夏、生姜、紅花、茜草、鼈甲、牡蛎、幹姜、土鼈蟲)等,均經臨床驗證療效頗佳,體現了劉渡舟教授重視氣機升降出入的學術思想。
小柴胡湯與越鞠丸接軌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方:柴胡、黃芩、半夏、生姜、人參、炙甘草、大棗。功能和解少陽,治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婦人熱入血室,及瘧疾等證。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蒼術、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能治療氣、血、痰、火、食所緻之郁結,消化不良,胸脘痛悶等證。導師劉渡舟教授認為:小柴胡湯善治兩脅苦滿,能疏理肝膽之郁,而側重于“橫’;越鞠丸暢氣舒胃,善治胸脘痛悶,而側重于“縱”。兩方接軌,則互相為援,而有縱橫捭開,疏肝和胃,解郁開結,暢行三焦滞結,無往而不利,為接軌方最理想之法也。臨床用于治療郁證、胃病療效驚人。
小柴胡湯與平胃散接軌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此方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導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脹滿,對嘈雜反酸,惡心嘔吐,心下痞滿,凡舌苔白厚膩者,其療效如神。小柴胡湯與平胃散接軌,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小柴胡湯善治肝膽氣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氣消滿、苦溫燥濕為長,兩方接軌,則疏肝和胃而使肝胃兩顧,臨床治療慢性胃炎中醫辨證屬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
小柴胡湯與霍香正氣散接軌
霍香正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霍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陳皮、蒼術、白術、厚樸、桔梗、半夏、生姜、大棗。本方治療風寒暑濕雜邪,山岚瘴氣,内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滿腹脹,痰嗽氣喘,霍亂吐瀉,瘧痢,不服水土等證。兩方合用,對于肝膽氣郁而見舌苔異常厚膩,濕濁膠着者,有立竿見影之效。臨床治療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機者。
小柴胡湯與溫膽湯接軌
溫膽湯,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組成。本方清膽和胃,除痰止嘔,治痰熱擾動之心煩不寐、胸滿、口苦、驚悸等證。兩方接軌,既能疏解氣郁,又能清熱化痰,對于氣郁痰火所緻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小柴胡湯與黛蛤散接軌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間驗方:服殼蛤、青黛研成細末,每服9-15g,布包,水煎服。此方治療木火刑金,咳痰帶血,咽喉不利,頭暈耳鳴,胸脅作痛,每見于婦女,服之多效。木火者,肝膽之郁火也,小柴胡湯疏肝利膽,肝膽舒暢則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洩肝肺二經之火,為治标之法也。兩方接軌,則标本兼顧。
小柴胡湯與三甲散接軌
三甲散,出自《瘟疫論》方:鼈甲、龜闆、穿山甲、蟬蛻、牡蛎、當歸、白芍、甘草、土鼈蟲。此方脫胎于《金匮要略》之鼈甲煎丸,具有軟堅消百,治療肝脾腫大,兩脅痞堅,絡脈瘀阻,氣血瘀滞等證,須久服而方有效。兩方接軌,一者理氣郁而暢肝氣,一者行血瘀而消百瘕,合用則對肝病由氣及血,肝脾腫大有明顯療效。本方也是劉老柴胡鼈甲湯之前身,臨床多用于治療肝硬化。
小柴胡湯與四磨飲子接軌
四磨飲子,出自《濟生方》:人參、槟榔、沉香、烏藥。此方功能下降逆氣,順氣扶正,治療正氣素虛,而又肝氣橫逆,上犯肺胃而見氣逆喘息,胸膈不舒,煩悶不食等證。導師治療肝膽氣郁疾患,又見氣之上逆甚為猛烈,或呃、或喘、或嘔、或胸滿不食等證,乃用“柴磨接軌”之法,用之多效。
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
四物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補血養肝作用,治療婦女血虛造成的月經不調,頭目眩暈,偏頭作痛,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為體,以氣為用。如果屬于肝膽氣郁,氣郁火生的口苦胸滿則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治在氣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氣及血,而出現陰血不足的手麻頭暈,腰腿酸軟,心煩少寐,下午低燒,脈來弦細等證。導師每用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疏肝解郁,以順其陽用,補血柔肝以滋其體陰,用之則每獲良效。臨床用于治療經期感冒、月經不調屬于肝郁血虛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湯與啟膈散接軌治療肝膽氣郁,胸脅苦滿,而又飲食堵塞,噎嗝難下,如梗如阻,憋悶難堪。與颠倒木金散接軌治療氣病及血胸痛連脅之病;與三仁湯接軌,治療少陽合并濕邪之發熱,也有立杆見影之效。本方與經方合用者,如治療肝膽氣機不利,痰氣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療濕熱蘊郁肝膽所緻黃疽的柴胡茵陳蒿湯等,均為劉老臨床常用之效方。
小柴胡湯的劑量、劑型及用藥品種也同樣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我常用的劑量是:柴胡10~30克、黃芩10~20克、黨參5~10克、半夏6~15克、甘草6~10克、生姜6~10克、大棗6-15枚。如果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熱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則柴胡的用量一定要大,成人至少要20克以上。小柴胡湯有振汗作用,随着通身的汗出,病人發熱也随之而退,身痛也随之減輕。對此,本方有類似于西藥激素樣作用,可以看作天然的激素。如果用于作為免疫調節劑而長期服用治療慢性肝炎和腫瘤病時,則要小劑量使用,柴胡用6~10克、黃芩用6克。需要指出,小柴胡湯是不能作為散劑來使用的。宋代名醫朱肱曾治療當時太守盛次仲疾,診斷為小柴胡湯證,但仆人給以小柴胡散,不僅病不愈,反而有胸滿,後朱肱親自煎煮,進二服,是夕遂安。方中柴胡,我用的是北柴胡,人參用的是黨參而不用紅參。有人認為張仲景所用的人參就是今天的黨參。傳統觀念認為黨參健補脾氣多用于消化道功能低下,本方證的“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即是屬于消化道功能低下,因此用黨參。通過臨床觀察發現用黨參效果也同樣滿意。
上述的“寒熱往來”、 “胸脅苦滿”、 “心煩喜嘔”和“默默不欲飲食”是小柴胡湯的四大主證,我把它叫做“小柴胡綜合征”。這是由中國古代先賢發現的綜合征。它的産生既有外部的因素,更有内在的體質特異性。我把這種很容易出現“小柴胡綜合征”的體質稱為“柴胡體質”。其特點是:患者體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舌質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幹。另外,臨床發現較多患者眼裂小,多為細眯眼(柴胡眼)。患者主訴以自覺症狀為多,對氣溫變化反應敏感,情緒波動較大,食欲易受情緒的影響。女性月經周期不準,經前多見胸悶乳房脹痛結塊等。在日本,小柴胡湯和小建中湯也常常作為改善體質的藥物來使用。看來小柴胡湯的使用着眼于“證”,而非“病”;在“病”和“人”之間,更注重于特定體質的“人”。柴胡體質對于正确地使用小柴胡湯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前,小柴胡湯在很多人眼中僅僅是作為感冒發熱藥和肝炎藥來使用的,就連成藥小柴胡沖劑的說明書也是這樣寫的。他們的着眼點都是抗病毒。這種認識無疑限制了小柴胡湯的使用範圍。小柴胡湯能夠直接殺死病毒麼?我想更多的還是通過調節人體的免疫能力來抗病毒吧!日本學者發現愛滋病人服用小柴胡湯三個月以後,T淋巴細胞開始增加,說明小柴胡湯預防愛滋病有效。藥理試驗也證明小柴胡湯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實,病毒侵犯人體之所以對人造成傷害,大部分還是通過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起作用的。諸如曾經肆虐全球的“SARS”,就是侵犯了免疫系統。其病變在肺,表現為高熱、呼吸窘迫等,與本方證的發熱、胸脅苦滿的表現很相似,想必可以在本方的基礎上化裁。另外,“SARS”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流行性,小柴胡湯也同樣可以治療此類疾病。如《蘇沈良方》記載:“元祐二年(1087),時行無少長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幹姜各半兩,服此皆愈”。對于病毒性肝炎來說,小柴胡湯就是天然的幹擾素,加豬苓茯苓就是中藥的“豬苓多糖”;而對于象胃癌、淋巴瘤等腫瘤來說,小柴胡湯就是中藥的胸腺肽和白細胞介素Ⅱ。當我們把小柴胡湯作為免疫調節劑來看待,那麼這張千古良方在今天的臨床運用中将會有更為廣闊的前景,很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淺析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
【摘要】 小柴胡湯源于仲景《傷寒論》少陽病篇,主治少陽樞機不利,是和解少陽之首方。經臨床實踐證明,該方不但治外感熱病,而且對内傷雜病也常顯效。隻要其病機相同,不論外感、内傷諸病,均可運用本方治之。
1 小柴胡湯的病機:邪客少陽,樞機不利
2 小柴胡湯的功用:和解少陽,調理肝脾,協調陰陽
3 小柴胡湯治療内傷雜病的理論依據
由此可見,小柴胡湯不僅具有和解少陽,通達表裡的功效,而且還具有調暢全身氣機,平衡陰陽,調補虛實的作用。從而擴大了小柴胡湯的證治範圍和适應病證。
《傷寒論》曰:“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是仲景對如何靈活運用小柴胡湯的概括性總結,并昭示醫者在觀察疾病發展的動态時,但見一部分柴胡證就可靈活運用柴胡湯治療,不必主證具全。對臨床上不具有柴胡主證的病證,無論其影響的是少陽的經脈,經輸的營運與少陽的氣化功能;抑制腸胃的運化,氣液的運輸,三焦的決渎;或是血運的不暢行,隻要其病機是受遏,樞機不利,陽郁陰滞,氣結血淤,則可判定為小柴胡湯的範圍。臨床運用小柴胡湯具有以下幾方面。
4.2 本方治婦人傷寒,熱入血室方面(系指月經來潮時,或經水适斷,感冒外邪,邪熱内陷與血結于室,故稱熱入血室。實即經期感冒證)。小柴胡湯可加活血調經藥,如牛膝、桃仁、紅花、丹皮之類;若熱傷陰血者,如生地、丹皮涼血養陰。
4.4 小柴胡湯用于瘧疾,加常山、草果可提高療效。
4.6 小柴胡湯治“肝髒發咳,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脅下滿。”(《玉機微義》)
5 小柴胡湯禁例
6 案例舉隅
患者,女,26歲,2005年3月4日診,患者2日夜哺乳後,突然惡寒戰栗,3日左側乳房生起一核,如杏大,紅腫疼痛而來診。證見:惡寒發熱,交替往來,口苦,心煩欲嘔,食欲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緊數。病屬乳癰,方用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5g、黃芩12g、半夏12g、蘇葉15g、大力15g、香附15g、瓜萎實20g、銀花10g、夏枯草15g、蒲公英30g、路路通10g,穿山甲9g、郁金9g,王不留行12g,水煎服1劑,諸證減輕。囑再服二劑,諸證消失,再服一劑,鞏固療效,随訪3年未見發病。
6.2 痛經
按:痛經久治不愈,精神緊張,肝郁不達,氣機郁滞,氣滞則血淤,血淤反增氣滞,互為因果,是故痛經曰笃。故用小柴胡湯加減,緊扣氣滞血淤之真谛,在解決主要矛盾的同時,兼顧次要矛盾,收效霍然。
筆者從理法方藥的角度,對小柴胡湯的臨床運用進行粗淺探讨,由于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敬請同道斧正。
劉渡舟教授對小柴胡湯的理解與應用探微
劉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國已故名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劉老臨證喜用經方,擅用經方,對小柴胡湯的應用尤為得心應手,并加減出了一系列柴胡類方和“古今接軌方”(注:劉老把仲景方與後世方結合應用的方劑稱之為古今接軌方),臨床應用頻率之高,令我輩歎為觀止,并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筆者有幸跟随劉老攻博侍診三載,得聞先生對本方機理之闡釋,得睹先生臨證療效之神奇,受益匪淺。此僅就導師對小柴胡湯的理解與運用介紹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并以此表示對恩師之懷念。
1 尊經旨 闡“升降出入” 廣“推陳緻新”
小柴胡湯在《傷寒論》中是治療少陽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陽的作用。後世發揮其用,廣泛施治于臨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劉老認為,《傷寒論》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湯治療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療水郁;茵陳蒿湯治療濕熱郁;瓜蒂散治療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論事而比較局限,故其使用較隘。惟小柴胡湯之治氣郁,縱橫捭開,升降出入,無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體氣機運動的基本形式,《素問·六微旨大論》說:“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氣,主宰着物質的運動,在人與動物,則為生長壯老已,在植物,則為生長化收藏。物質運動的目的,用現代語言講,就叫做“新陳代謝”,生化正常,則氣機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陳代謝旺盛,人體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複;反之,人體即發生疾病。
對于柴胡的功能,《神農本草經》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的作用。劉渡舟教授認為,研究仲景《傷寒論》,論其藥性時當以《神農本草經》為準,不可以後世本草之論強釋仲景之方。後世雖然認定柴胡有和解少陽、升舉陽氣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經》明言“推陳緻新”,其實際意義也就是能夠推動人體的新陳代謝。基于以上兩經之論,劉老提出了柴胡治療疾病的三大特點:第一,它能開郁暢氣,疏利肝膽,通利六腑,推陳緻新,調整氣機的出入升降;第二,對木郁則能達之,火郁而能發之;第三,獨具清熱退燒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療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療多種内傷雜病。既能治療肝膽疾病,也廣泛适用于它髒之恙,此亦《内經》“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劉渡舟教授臨床喜用柴胡類方的原因所在。
2 臨證時 主但見一證 擅靈活加減
劉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體現了其為醫上溯岐黃之經,精通神農之藥,中合長沙之論,下逮諸家之說,并有自己數10年之臨床體會。對于小柴胡湯的應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陽,疏利肝膽,通達内外之功;内傷雜病則倡其開郁調氣,以利氣機升降出入之樞。臨證之時,主張“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處方時,以原方為多,但也提倡靈活加減,并創系列柴胡類“古今接軌方”,使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範圍大大擴展,為經方治療現代疾病提供了一種新模式,值得後人借鑒。
在應用小柴胡湯時,劉渡舟教授僅僅抓住本方是少陽病主方之特點,隻要見到“口苦”一證,必用柴胡類方,此筆者侍診3年之心得。問之,先生則曰“小柴胡湯,少陽病主方也。少陽諸證,以口苦為第一證。”思之,此劉老從少陽病提綱證“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閱讀《傷寒論十四講》,在書中第三講“試論六經為病提綱證的意義”一文中,劉老寫道:“少陽病的提綱證,而以口苦在前,咽幹,目眩在後,反映了口苦在辨證中的重要性。《内經》說:‘火之味苦’。然它經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膽有火,則多見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陽的邪熱有現實意義。”所以,以筆者之見,劉渡舟教授論“但見一證”,當以口苦為先。
劉渡舟教授常用之小柴胡湯加減系列方甚多,如治療外感發熱的柴胡石膏湯(柴胡、黃芩、半夏、party參、炙甘草、生石膏、連翹、枳殼、桔梗、生姜、大棗),本方退熱其效如神,3劑之内多能熱退病愈,劉老稱之為中藥的“阿司匹林”。而在内傷雜病的治療中,其應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湯加減出了一系列治療肝炎的方劑,如治療肝病氣分濕熱毒邪的柴胡解毒湯(柴胡、黃芩、土茯苓、鳳尾草、草河車、半夏、土鼈蟲、茜草、蒼術、海螵蛸、葉下珠),治療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絡湯(柴胡、黃芩、土鼈蟲、茜草、紅花、澤蘭、當歸、白芍、草河車、茵陳、鳳尾草、白術、海螵蛸),治療肝脾腫大的柴胡鼈甲湯(柴胡、黃芩、party參、甘草、半夏、生姜、紅花、茜草、鼈甲、牡蛎、幹姜、土鼈蟲)等,均經臨床驗證療效頗佳,體現了劉渡舟教授重視氣機升降出入的學術思想。
3 倡合方 創古今接軌 盡柴胡之功
劉渡舟教授于《傷寒論》研究方面,頗具功底,堪稱當今研究仲景學說的泰鬥。晚年有古今接軌論、方證相對論、火證論、水證論、濕證論問世,被稱為其老年五大論。以餘之見,五論之中,以古今接軌論為其最得意之作,其臨床實踐也最成功,尤其是柴胡類古今接軌方甚多。與後世方的接軌應用,大大擴展了小柴胡湯的臨床使用範圍,使本方的臨床功效發揮得淋漓盡緻,此劉老深研仲景學悅,境界之所至。現略舉數例,以資說明。
3.1 小柴胡湯與越鞠丸接軌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方:柴胡、黃芩、半夏、生姜、人參、炙甘草、大棗。功能和解少陽,治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婦人熱入血室,及瘧疾等證。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蒼術、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能治療氣、血、痰、火、食所緻之郁結,消化不良,胸脘痛悶等證。導師劉渡舟教授認為:小柴胡湯善治兩脅苦滿,能疏理肝膽之郁,而側重于“橫’;越鞠丸暢氣舒胃,善治胸脘痛悶,而側重于“縱”。兩方接軌,則互相為援,而有縱橫捭開,疏肝和胃,解郁開結,暢行三焦滞結,無往而不利,為接軌方最理想之法也。臨床用于治療郁證、胃病療效驚人。
3.2 小柴胡湯與平胃散接軌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此方功能燥濕運脾,行氣導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脹滿,對嘈雜反酸,惡心嘔吐,心下痞滿,凡舌苔白厚膩者,其療效如神。小柴胡湯與平胃散接軌,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小柴胡湯善治肝膽氣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氣消滿、苦溫燥濕為長,兩方接軌,則疏肝和胃而使肝胃兩顧,臨床治療慢性胃炎中醫辨證屬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
3.3 小柴胡湯與霍香正氣散接軌
霍香正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霍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蘇、陳皮、蒼術、白術、厚樸、桔梗、半夏、生姜、大棗。本方治療風寒暑濕雜邪,山岚瘴氣,内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滿腹脹,痰嗽氣喘,霍亂吐瀉,瘧痢,不服水土等證。兩方合用,對于肝膽氣郁而見舌苔異常厚膩,濕濁膠着者,有立竿見影之效。臨床治療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機者。
3.4 小柴胡湯與溫膽湯接軌
溫膽湯,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組成。本方清膽和胃,除痰止嘔,治痰熱擾動之心煩不寐、胸滿、口苦、驚悸等證。兩方接軌,既能疏解氣郁,又能清熱化痰,對于氣郁痰火所緻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較好療效。
3.5 小柴胡湯與黛蛤散接軌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間驗方:服殼蛤、青黛研成細末,每服9-15g,布包,水煎服。此方治療木火刑金,咳痰帶血,咽喉不利,頭暈耳鳴,胸脅作痛,每見于婦女,服之多效。木火者,肝膽之郁火也,小柴胡湯疏肝利膽,肝膽舒暢則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洩肝肺二經之火,為治标之法也。兩方接軌,則标本兼顧。
3.6 小柴胡湯與三甲散接軌
三甲散,出自《瘟疫論》方:鼈甲、龜闆、穿山甲、蟬蛻、牡蛎、當歸、白芍、甘草、土鼈蟲。此方脫胎于《金匮要略》之鼈甲煎丸,具有軟堅消癥,治療肝脾腫大,兩脅痞堅,絡脈瘀阻,氣血瘀滞等證,須久服而方有效。兩方接軌,一者理氣郁而暢肝氣,一者行血瘀而消癥瘕,合用則對肝病由氣及血,肝脾腫大有明顯療效。本方也是劉老柴胡鼈甲湯之前身,臨床多用于治療肝硬化。
3.7 小柴胡湯與四磨飲子接軌
四磨飲子,出自《濟生方》:人參、槟榔、沉香、烏藥。此方功能下降逆氣,順氣扶正,治療正氣素虛,而又肝氣橫逆,上犯肺胃而見氣逆喘息,胸膈不舒,煩悶不食等證。導師治療肝膽氣郁疾患,又見氣之上逆甚為猛烈,或呃、或喘、或嘔、或胸滿不食等證,乃用“柴磨接軌”之法,用之多效。
3.8 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
四物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補血養肝作用,治療婦女血虛造成的月經不調,頭目眩暈,偏頭作痛,臍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為體,以氣為用。如果屬于肝膽氣郁,氣郁火生的口苦胸滿則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治在氣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氣及血,而出現陰血不足的手麻頭暈,腰腿酸軟,心煩少寐,下午低燒,脈來弦細等證。導師每用小柴胡湯與四物湯接軌,疏肝解郁,以順其陽用,補血柔肝以滋其體陰,用之則每獲良效。臨床用于治療經期感冒、月經不調屬于肝郁血虛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湯與啟膈散接軌治療肝膽氣郁,胸脅苦滿,而又飲食堵塞,噎嗝難下,如梗如阻,憋悶難堪。與颠倒木金散接軌治療氣病及血胸痛連脅之病;與三仁湯接軌,治療少陽合并濕邪之發熱,也有立杆見影之效。本方與經方合用者,如治療肝膽氣機不利,痰氣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療濕熱蘊郁肝膽所緻黃疽的柴胡茵陳蒿湯等,均為劉老臨床常用之效方。以上隻是劉老使用小柴胡湯經驗中的九牛一毛,限于論文篇幅,不能詳述。能否反映導師學術思想,權作窺管之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