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沖劑的20種用途,辯證準确,一方應百病
@武漢海宏:同事在武漢疫情初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自己不知道,以為是感冒,吃小柴胡顆粒好了。去年5月份武漢普查核酸的時候,發現有抗體。今年單位體檢,抗體還在。一年半了。我們就都記住了小柴胡顆粒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是外感風熱而引起的常見病,外感風寒如果失治誤治,也可入裡化熱,邪走少陽,則可形成小柴胡湯證,這時,小柴胡沖劑就可以派上用場,而且療效很好。
症狀:口苦口幹,咽喉幹燥疼痛,幹咳無痰,或咳吐黃痰,眼睛幹澀紅腫,偏頭痛,鼻幹唇幹,渾身燥熱難受等等。
用法:小柴胡沖劑,沖溫開水,内服。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
(如果同時有拉肚子的現象,可用大蒜一頭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如果同時有稍微怕冷、或皮膚瘙癢、起皮疹等現象,可用生姜(雞蛋大一塊,切片)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
咽喉腫痛
咽喉腫痛、幹澀等等,是目前常見病。一般是因外感或肝氣郁結所緻。
用法:溫開水沖小柴胡沖劑,送服甘草片。或用生甘草、桔梗10-20克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
結膜炎
結膜炎,或其他眼睛感染疾病,症見眼睛紅腫、發熱、幹澀、眼屎多等等,均可用小柴胡沖劑。
用法:菊花,或銀花連翹,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内服。一次一到三袋,一天三次。
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發炎,是常見病。一般都是用西藥消炎。但是,西藥消炎副作用大。其實小柴胡沖劑即可解決。
用法:小柴胡沖劑大劑量服用一次3到5袋,一天三次。方便的話,去草坪上挖蒲公英、紫花地丁、車前草等,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療效更佳。腹瀉者,可加大蒜一頭同煮。
腮腺炎、扁桃體炎
腮腺炎、扁桃體炎都是常見病,兒童尤其多發。症見兩腮紅腫疼痛,咽喉幹澀疼痛、發熱惡寒、口苦口幹等等。
用法:發熱不怕冷者,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銀花等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發熱怕冷者,用生姜、大棗煮水,沖服小柴胡沖劑。
風寒感冒後期,上火現象明顯者
風寒感冒失治誤治,後期往往入裡,如平素肝氣郁結明顯,則多入少陽、厥陰,症見發熱、口幹口苦、口渴、幹咳無痰或黃痰、眼睛幹澀等等。
用法:溫水沖服小柴胡沖劑。仍有清涕者,生姜、大棗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見溏洩者,大蒜一頭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偏頭痛
偏頭痛者多屬少陽太陽合病,或外感入于厥陰。因此,治宜外解太陽内和肝膽,加溫脾陽。
用法:生姜雞蛋大一塊、大棗5枚、大蒜一頭,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大便幹燥者,去大蒜。
蛇盤瘡
蛇盤瘡一般是少陽兼表證,多為肝膽濕熱,郁于肌表。發病部位多為軀幹兩側、腰和兩脅。症見疱疹、疼痛、發熱、煩躁等等。
用法:生姜雞蛋大一塊、大棗5枚、車前草5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視症狀輕重,可加大劑量至标注劑量的二到三倍。不愛出汗者,服後可蓋被微微出汗;小便黃者,可加薏米30克,與上面姜棗等同煮。
皮膚瘙癢、過敏
皮膚瘙癢、過敏者,多屬内有郁熱,熱邪趨表而不能發越,因此瘙癢一般可用桂枝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解決。但小柴胡沖劑也可以治愈。
用法:生姜像雞蛋大一塊、大棗5枚、花椒一撮,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5袋,一日3次。保持衣着暖和,忌食辣椒、魚腥等。
白帶黃赤、量多、陰癢
白帶黃赤為熱像,多為肝膽郁熱;白帶量多、陰癢為濕氣。總之為濕熱下注。治宜疏肝清熱,兼利濕氣。
用法:馬齒苋、車前草、萹蓄等各3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小柴胡沖劑按正常量,一般一兩周見效。蛇床子、黃柏各10克,煎湯外洗陰部,亦可減輕瘙癢。
失眠多夢
失眠多夢,多為肝膽郁結,熱擾心神所緻。治宜疏肝清熱,養心安神。
用法:浮小麥30克、桂圓5枚,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袋,一日三次。
便溏者加大蒜一頭,小便黃赤者加車前草50克,與上面浮小麥等同煮。
青春痘
青春痘多為肝郁生心火,火性上炎于面部所緻。治宜疏肝膽清心火。
用法:花椒一撮,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袋,一日3次。并用花椒煎湯燙腳、大蒜一片貼敷湧泉穴。(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黃褐斑
黃褐斑多為氣滞血瘀,毒素淤積于面部皮下所緻。治宜行氣活血,疏理肝膽。
用法:丹參、陳皮各2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袋,一日三次。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很多胃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症見惡心、嘔吐、胃脹、嘈雜、反酸、心煩、口苦、口幹、胸悶、心悸等等,往往是膽熱胃寒、膽熱犯胃所緻。治宜清膽溫胃。
用法:生姜50克、陳皮2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袋,一日三次。
經前期綜合症
很多女性月經之前,都會煩躁、腹痛、胸脹、胃口差、失眠等等。這些情況往往是肝膽氣郁所緻,小柴胡沖劑可以很好地疏利肝膽。
用法:生姜5片、大棗5枚、陳皮1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經前3天服用,一次3-5袋,一日三次。
痛經
很多痛經都是氣滞血瘀所緻。小柴胡沖劑有很好的理氣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痛經的調理。
用法:生姜(雞蛋大小)一塊、大棗5枚,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加紅糖适量一次3-5袋、一日3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傳染病。道醫看來,此病多為濕熱郁表所緻。治宜清熱化濕。
用法:馬齒苋、車前草各50克,生姜2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袋,一日三次。
小兒咽炎
小兒咽炎因為吃藥困難,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其實小柴胡沖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用法:桔梗、生甘草各10克,大蒜3瓣,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1-3袋,一日三次。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困擾很多人的常見病,嚴重者反複不愈。不但西醫無能為力,很多人都吃過中藥,但也效果不佳。其實輕度的口腔潰瘍大多數醫生都可以解決,但嚴重的反複不愈的口腔潰瘍,就不那麼好治了。其實,關鍵在于溫陽的力度不夠。小柴胡沖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如不能痊愈,就來找我開方子吧。
用法:幹姜、高良姜各3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5-8袋,一天三次。大蒜搗泥貼敷湧泉,可做輔助。
吊線風
吊線風,或一般所謂中風,以緻口眼歪斜,表情麻木,雖為外感,但往往與肝郁氣滞有關,因此要外解表邪、内和少陽并重。
用法:肉桂、花椒各10克,煎湯,沖服小柴胡沖劑,一次3-5袋,一日三次。病情嚴重者可加大劑量,并配合理療。(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小柴胡雖然用途廣泛,但隻有辨證準确才能最大發揮療效,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柴胡湯證中,這幾個證需特殊注意
在小柴胡湯證中,有幾個特殊的證需要特别注意
(1)“嗜卧”:
《傷寒論》第37條載:“脈浮細而嗜卧”,第231條也有“嗜卧”。結合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之論來看,“嗜卧”是小柴胡湯證最關鍵的證,也是特征性症。嗜卧是指患者困倦想睡覺,或可表現為不停地打盹。這不僅提示氣津已虛,而且也是小柴胡湯方中人參、炙甘草、大棗一組藥的對應證,是本方用參、草、棗的依據。
(2)“嘿嘿”:
第96條、97條有“嘿嘿”一症。陳慎吾先生認為:嘿嘿,“嘿嘿然不欲言也”(《陳慎吾傷寒論講義》)。劉渡舟先生認為:嘿嘿,“肝膽氣郁的神情”“表情很靜默,也不高興”(《劉渡舟傷寒論講稿》)。(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這是小柴胡湯證中非常關鍵的一個證,表現為:心情不好,沒有情緒,神情低沉而不想說話,或不想吃飯,或不知所措等。這種情緒與第96條的“心煩”可以交替出現。但見此證,就可用小柴胡湯。
(3)“不欲食”或“嘿嘿不欲飲食”:
《傷寒論》第148條證有:“心下滿,口不欲食”,第96條與97條分别有“嘿嘿不欲飲食”。不欲飲食即無食欲,不想吃飯、不想飲水。這是小柴胡湯證的關鍵證之一。不少患者不僅無飲食欲,還兼有心下(胃脘)痞悶症。
(4)“頸項強”:
《傷寒論》第99條載:“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第98條也有“頸項強”。從而提示,“頸項強”是小柴胡湯證之一。胡希恕先生認為:“頸即脖子兩側,屬少陽;項為脖子後面,屬太陽。”(《胡希恕傷寒論講座》)頸項強既可見于桂枝加葛根湯證與葛根湯證,也可見于小柴胡湯證。
(5)“大便硬”:
《傷寒論》第148條證有:“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第230條有“不大便而嘔”,由此說明“大便硬”或“不大便”是小柴胡湯證之一。結合第230條:“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分析,小柴胡湯雖無大黃,而可和降胃氣,治療樞機不利,升降失司,胃氣不降的大便硬或不大便證。
(6)“大便溏”或下利(痢):
《傷寒論》第229條證有:“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說明小柴胡湯證有發熱、下利(痢)。發潮熱、下利,而見“胸脅滿不去”者,即為小柴胡湯證。《皇漢醫學》載:小柴胡湯可治療腸炎,“尤以小兒之疫痢,消化不良等證,最有奇效。”胡希恕先生認為“此病多見于熱性痢疾……若胸脅滿而顯少陽證,則可以小柴胡湯既治胸脅滿,又解熱治痢。臨床小柴胡湯有治痢疾的機會,甚至噤口痢都可使用,若有熱而無實,可加石膏。本條說明,小柴胡湯可治熱痢而顯柴胡證者。”(《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
(7)“腹中痛”:
《傷寒論》第96條或然證有“腹中痛”一證。另外,《傷寒論》第100條證有“腹中急痛”,《金匮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21條證有:“腹痛而嘔”,從而提示,腹痛是小柴胡湯證之一。(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8)“黃疸”:
《傷寒論》第231條證有“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金匮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21條證有:“諸黃,腹痛而嘔者”。從而說明“黃疸”為小柴胡湯證之一,黃疸見小柴胡湯證者,可用本方治之。
(9)“耳前後腫”:
《傷寒論》第231條證有“耳前後腫,潮熱,時時哕”,從而說明“耳前耳後腫”是小柴胡湯證之一。痄腮、時毒、淋巴結腫大等病顯小柴胡湯證者,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10)“舌上白苔”:
《傷寒論》第230條有“舌上白苔”一症,從而提示小柴胡湯證的舌以苔白,且舌上苔較多較明顯為特征。
(11)“脈浮細”,或“脈弦浮大”,或“脈沉緊”:
《傷寒論》第37條提出小柴胡湯證的脈為“浮細”;第148條提出“脈細”;第231條提出“脈弦浮大”;第266條提出“脈沉緊”。這些均是小柴胡湯證的脈象之一。中醫書友會 著/張文選、王建紅
一會寒一會熱,寒熱發作不停,小柴胡不行的話就要考慮來複湯
導語:發燒大概有三種,一種是高燒,一種低燒,還有一種是一會發燒一會發冷。最好治療的是高燒。最不好的治療的是低燒,如果用抗生素或者激素,很可能加重病情,比如,本來可能是少陽病應給治成加重的少陰病。一會發燒一會發冷,這種具有往來性質的多半屬于少陽病,對于少陽病中醫都知道用小柴胡湯,而西醫不知道,如果用“兩素”,也可能越治越壞。但也有用小柴胡不管用的時候,那就要考慮使用張錫純先生的來複湯,往往迎刃而解。
我的母親于1973年(59歲)春季,突患奇病,先是周身寒傈,約兩小時後,汗出而身燥熱,心中煩熱如焚。寒時雖蓋被數重猶顫抖,熱時身着單衣仍覺煩熱。寒熱過後,全身酸痛,初時隔十幾日一發,後來數日一發,再後來一二日一發,發無定時,脈微細,其他沒有明顯的症狀。觀此有點類似瘧疾,但發無定時,顯然又不是瘧疾。
我苦思不得其解,因覺與《醫學衷中參西錄》之來複湯主治頗類似,遂試用原方:生黃芪50g,柴胡15g,龍骨、牡蛎各50g,山萸肉15g,白芍25g,甘草10g,知母15g。2劑。
山萸肉本想用30g,因缺藥,故隻用了一半。兩劑服完病即痊愈。這是我當時記錄下來的,之後沒有見到類似的病例。直到20年後,我在八家子醫院時才又見到一例,再錄之于後,以便對照研究。(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1994年7月12日,患者張曉鳳,女,24歲,體高形瘦,患寒熱往來已一年多,久治不愈。病起于一年前,剖腹産後感染,發高熱,經住院治愈,之後得此怪病。先寒後熱,寒至顫抖,熱時煩躁汗出。有時連續幾天都犯,有時候一日數次,也有幾天才犯一次的時候,沒有固定的規律。一年來各種檢查都做過,均查不到原因。刻下除上述症狀外,還伴有飲食減少、睡眠不安、頭暈。此症狀似屬中醫少陽證,但少陽證乃屬外感,此病已一年多,固不能按少陽證小柴胡湯來論治。沉吟間突然想起20年前我母親的病情,恰與此十分相似,于是複錄張錫純來複湯原方,隻把山萸肉改為30g,令服3劑。
二診,服上方3劑,熱除而惡寒仍在,睡眠似較前略有好轉。看來此方與病人不能完全吻合,遂改用《嶽美中醫療經驗集》中六味地黃湯加柴芍桂五味方加減。處方:熟地30g,山藥30g,茯苓15g,澤瀉15g,丹皮10g,山萸肉30g,柴胡50g,白芍30g,肉桂5g,五味子10g,黃芪50g,龍骨20g,牡蛎20g。再進3劑。
三診,服上方後寒熱俱除,唯于前天仍微有寒熱,現在飲食大增,睡眠也安,總想睡。方既見效,原方再進3劑。
四診,寒熱未再出現,食欲好,總想吃,睡眠也安,唯這兩天偶有頭痛,但也不重,原方去黃芪、龍骨、牡蛎,其他藥減半,再服4劑以鞏固之。
【按】此患者于一診時并不言病情,因脈數,我以為屬于外感發熱,遂問患者有沒有寒熱的自覺症狀。患者見我一語中的,心中大喜,故詳述病情,并十分信任,請我治療。其他并無典型症狀,舌苔也是平常的淡白苔,因一診用來複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轉而想起《嶽美中醫療經驗集》中提到的六味地黃湯加柴芍桂五味之驗方,于是将此二方合而用之,終獲良效。
來複湯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由山萸肉二兩、生龍骨一兩、生牡蛎一兩、生杭芍六錢、野台參四錢、甘草二錢組成。
主治寒溫外感諸證,大病瘥後不能自複,症見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熱解,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脫,或喘逆,或怔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諸證若見一端,即宜急服。(關注公衆号:通玄醫道 看更多好知識)
張氏曰: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肝風欲脫之兆也。又肝與膽髒腑相依,膽為少陽,有病主寒熱往來,肝為厥陰,虛極亦為寒熱往來,為有寒熱,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斂汗,又能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欲脫者服之最效。
餘治此患者,雖未能做到一服而愈,但也确實數劑而除,可見古人經驗來自實踐,彌足珍貴。此證若無以上諸名家所論,那麼我們可能要視之為怪證了。假若無此經驗可循,完全靠自己來摸索治療,那療效也就可想而知了。雖然此患者的症狀并不完全與以上兩論相合,但總屬類似,所以我也就用此“類方”來治療。幸而患者已愈,今天是最後一診,故合而記之,以備今後繼續研究。
後記:三年後我離開八家子,在此期間,病未複發(1994年7月26日記,2001年8月27日整理)。
附記:2006年,我在岸堤,有小峪莊一婦女,名蘆成香,年50多,其于夜間12點~1點時出現寒熱往來。據她說,正睡夢間突然發病,蓋幾層棉被仍冷,冷之後又熱,熱過病愈,次日精神委靡,發病無定期。一年多數醫備治而無效。由于有以上經驗,我不假思索,竟用此二方先後施治而愈。這是我40年來于此證凡三見焉。
溫馨提醒:本文所涉及之方藥,僅供臨床中醫大夫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士可在當地中醫大夫指導下使用。
下一篇
黃元禦學術為基礎的用藥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