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課改不斷深入,如何合理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為了我們這些未來教師所應思考的問題,也是以後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正确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課程資源有個科學的認識。那麼什麼是課程資源呢?從廣義的角度來說,課程資源指的是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标的各種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教科書并不是教學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中,關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着這樣的描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挂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讨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标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迹、風俗民情,國内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課程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了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隻是空談,很難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成果,所以大力開發并且利用适宜的課程資源是課程實踐的前提,而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認識程度又決定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強度,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标的實現範圍和實現水平。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語文的重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學的基礎,更負載着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着極其豐富的文化内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而這種内涵與精神的傳承,僅依靠教材和課堂是不夠的,因此語文教師如何發揮地區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就顯得特别重要了。
《語文課程标準》也明确指出:“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要語文學習富有活力就需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
三、如何開發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資源無處不在,隻要我們仔細觀察,處處留心,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資源等着我們去發掘。
按照課程資源空間分布和功能特點的不同,我主張把課程資源進行如下劃分:
1、 校内課程資源:
① 教室
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教室這個教學環境使學生沐浴在書香的良好氛圍中。我們要把教室建成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最豐富的課程資源中心。如圖書架上要擺放着各種圖書,教師要盡可能組織學生天天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對語言的感悟、體驗内化為富有個性色彩的語言過程;教室裡的隊角、特色角、擡頭标語,教室裡的生物角、飼養角、展示角和黑闆報等一起構成了室内動态知識源。
② 圖書館、閱覽室、宣傳長廊、實驗室等
圖書館、閱覽室内藏有大量圖書,内容豐富多彩,堪稱小型校内資源庫。而宣傳長廊、實驗室等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
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包括校園景點、設備設施、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等。校園中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研究性學習版面、學生網頁、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等都可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來開發、利用。如通過參與校園文體活動,獲得寫作素材,。而學生通常對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學習方式特别感興趣,因此我們可以發揮校内室場的作用,變換課堂,比如學習植物、春天、四季等自然知識時,就可以把課室安排在學校的操場、生物園等地,讓學生實際接觸大自然,把學習語文變成一件樂事,也必将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結合校園生活這個教學資源開展應用性習作活動,例如:通知、留言條、尋物啟示、請假條、書信、借條。
④ 校内人力資源—教師
人力資源是人們容易忽略的重要資源。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生活閱曆、實踐智慧、特長技能、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他們本身就是一本知識豐富的“書”。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注意互相借經驗、借智慧,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互動,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智慧的碰撞、生成,使單一的觀點得到合成和加工,有利于達成教學的目标。
2、校外課程資源
①社會、生活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等顯性資源,也包括社會生活經驗、社會文體活動、生活過程等隐性的資源。
學生的學習内容源于生活,超越生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觸動往往比單純的聽、說、讀、寫更深刻。語文,不是枯燥的讀背,而應該是在實踐中學得知識。語文課程标準也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該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語文教師應該把課内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拓展教材,充分利用語文教育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到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學習貼近生活。如交通安全警示句、春聯、日曆本上的小知識、廣告、歌詞等。隻要教師經常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收集,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在生活中學知識、長學問,那麼,學生的語文能力必将逐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從而使其各種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我們也要讓學生學會鍊接生活,提高寫作能力。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事,說一說,寫一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②自然、鄉土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名勝等資源使得語文課堂更加廣闊。教師應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并将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範疇中,增強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而新課程标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着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青山綠水”是山區的特點,“牛羊成群”是草原的特點,“碧海銀沙”是海邊的特點……區域不同,特點各異。城鄉之間也各有特點:城市學生熟悉的是競争、下崗、經商、工業園、喧嚣的城市……而農村學生熟悉的是雞鴨、禾苗、立體農業、蔬菜基地、甯靜的鄉村……因此隻有開發利用好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課程資源,才能被學生所熟悉,才具有親切感和感召力。此外,我們還必須把握不同地區的人文性,讓開發的語文課程資源閃耀人文校本之光。
③網絡、時代資源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而我們對現在置身的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有着真切地體驗和感受。它擁有許多适合我們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例如: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局部地區的戰争、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恐怖主義、伊拉克、“9.11”、非典、禽流感等高頻率詞語的使用等等。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能突破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時空的局限。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實踐或模拟實驗,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隻有認識了時代,把握了時代脈搏,觀察社會中的敏感話題,才能開發好語文課程資源。隻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我們獲得知識才會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④社會人力資源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在我們身邊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為課程教學服務。比如很多家長能夠指導或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很多朋友、親戚都是各行各業的專家或擁有從事某項活動的豐富經驗。學生在與他們的交流與交往中必然會累積大量的感性的知識。同時,這也給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參與讨論,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
總而言之,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正确認識和理解課程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多種途徑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努力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相信隻要我們充滿信心,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取得驕人的成績,為我國培育出優秀的未來接班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