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一張方子全補足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個眼下大家都熱衷的話題,進補。

但補,也要補對。我們講進補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要先分清體質,無非就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那有朋友就說了,如果是氣血陰陽都虛,都有不足呢?

給大家講一張方子。

方子的主人叫王學權,王學權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王孟英一定有不少朋友聽說過,玉靈膏就是出自王孟英之手。王孟英出身于清嘉慶十三年,家中世代行醫,算起來,王學權當是王孟英的曾祖父,雖然不如王孟英那樣聲名在外,但醫術也是相當精湛的。

王學權寫了一本書叫《重慶堂随筆》,書裡面記載了一張方子,叫燮(xiè)理十全膏。

燮有調和的意思,所以燮理可以理解為調理,調理什麼呢?氣血陰陽,用他自己的話說“平補陰陽,調和氣血。”

原方是熬成膏來服用,也可以簡單一點:人參(黨參)、炙黃芪各9克,白術18克,熟地24克,歸身、白芍、川芎各6克,炙甘草3克,以上藥材用水煎煮,煮好以後,把鹿角和龜闆打成粉,每次取鹿角粉、龜闆粉各1-2克,用湯藥沖服,一天2次。

這裡頭什麼道理呢?

我們看人參、白術、甘草,如果再加一味茯苓就是四君子湯,古人喜歡把溫文爾雅的人稱為君子,四君子湯至溫、至和、至剛、至正,不正暗合了君子之意麼?

四君子湯是補氣第一方,隻不過這裡把茯苓換成了黃芪,進一步增強了補氣的作用。

我們知道人參補氣是很厲害的,既然已經有了人參,為什麼還要加黃芪?人參補氣,偏于補五髒之氣,它是往裡走的,能走到很深的地方去。黃芪補氣,既能往裡走,又能往外走,往裡可以走到脾肺,往外可以走到肌表,把藥性疏布到皮膚表面,中醫把它的這一作用歸納總結為固表。

既然有補氣第一方,那便有補血第一方。補血第一方是哪個?四物湯。

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把這四味藥拎出來,放到一起叫四物湯。它喝下去以後能讓身體裡的血一點點滿壯起來,就像給車子加滿油一樣。

四君子湯再加上四物湯,氣血雙補。

緊接着又用了兩味血肉有情之品來補陰補陽,分别是龜闆和鹿角。

鹿在睡覺的時候,它是盤在一起的,鼻子剛好對着尾闾,尾闾是尾椎骨的末端,也是督脈的起點,鹿的這一習性可以幫助它通督脈,督脈又是陽氣之海,所以鹿的陽氣也是很足的。鹿角長在鹿的頭頂,自然是陽中之至陽。

如果講的再具體一點,鹿角最先冒出來的時候叫鹿茸,鹿茸一直長一直長,長到一定程度以後不再長了,這就是鹿角,鹿茸毛茸茸的,很好摸,鹿角就幹癟了許多,骨化的很厲害。鹿角每年都會脫落一次,然後再長出一對新的。這個脫落的鹿角,中醫拿過來就可以入藥。

像水牛啊,羚羊啊,也都有角,但它們的角都沒有這個勁頭,反倒是帶點寒涼,可以清熱。隻有鹿角,脫落生長,脫落生長,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說明鹿角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而這樣旺盛的生命力靠的是什麼,是陽氣,鹿角生長的過程就是陽氣往外發的過程。

鹿可以通督脈,龜呢能通任脈。督脈在背部,任脈在腹部,主一身之陰。烏龜老喜歡把頭縮起來,縮到龜殼裡,一動不動,它在幹嘛,在靜養,在通任脈,任脈在它的腹部,所以烏龜的陰氣是比較厚重的。龜闆是烏龜腹部的甲殼,是陰中至陰之物。

在古人看來,龜和鹿都是有靈氣的動物,“鹿禀乎剛健之用,動而補陽通督脈;龜禀乎柔順之體,靜以滋陰通任脈。八味合二膠,平補陰陽,調和氣血。”

我們知道氣血陰陽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環環相扣,氣虛有哪些表現?老是乏力,不愛動彈,講話聲音低微,走幾步路就氣喘,這是氣虛。在氣虛的基礎上如果有了寒象,出現了手足不溫啊,夜尿頻多啊,大便稀溏啊,再有就是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一吃就拉肚子,就是氣虛開始向陽虛靠攏了。

氣和血也是會相互影響的,氣血不分家嘛。血虛有哪些表現?面色蒼白,蹲下去再站起來容易頭暈,容易受到驚吓,突然的響動會讓心髒受不了,會怦怦亂跳,這是血虛。血液是陰液的一部分,血虛再往下發展就是陰虛。五心煩熱是陰虛的典型症狀,包括手心、腳心,以及胸口這一塊老是莫名其妙的發熱,然後心裡頭又很煩很煩,這種現象到了下午和晚上尤其明顯,還會影響睡眠,會盜汗。

如果說覺得自己哪哪都虛,就可以用這張方子來調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