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心藏神,脾藏意!精神分裂,起于心脾兩虛,一張方子逆轉,請學習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藏象學》、《中醫情志病學》、《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還想和你說說,關于情志疾病的中醫故事。

文老師為啥愛說這一口啊?因為現在的國人,普遍背負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少人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一點,不用我說,你也能體會到。

所以,作為中醫人,除了醫身,還要醫心。當然,醫心的難度,大于醫身啊。

廢話不說了。來看一段故事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患者,當時是40歲,醫案記載姓徐。

這個人,從大概4個月前開始,給人的感覺就不正常。

怎麼不正常呢?第一個,就是想法多,而且都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憑空想象出來的念頭。

比如說吧,他曾經吃過小蒜辣子油。于是,他就突發奇想,想自己包一塊地,做一塊試驗田,專門生産制作這個東西。他把這想法信誓旦旦地跟家人說,家裡人哭笑不得。

同時呢,此人還多疑。比如說這個試驗田,八字兒沒一撇呢,他忽然就犯愁了。愁什麼呢?如果有人憑空竊取了他的實驗成果,他該怎麼去維權呢?該到哪裡去請律師呢?為這個事兒,他憂心忡忡,整日愁眉不展。

你說這有意思不?

除此之外 ,此人還比較自卑和悲觀。自己一個人難過的時候,他會獨自哭泣。晚上睡覺也不好。别人要是問他,為啥難過,他就說自己的存在毫無意義,活着,無非是接受世間的懲罰。

就這樣,這個患者的情況一天不如一天,消瘦,一天不吃飯也不知道餓,偶爾驚聲尖叫,大多數時間是漠然不語,注視某一處,似有所思。

面對這個情況,家人也不是沒想過辦法。但用了很多西藥後,效果不好。

最終,家裡人決定,投中醫治療。

刻診,見患者脈象細弱無力,舌質淡,苔薄白。

當時,醫家書方一首。但見——

炙甘草10克,淮小麥30克,大棗5枚,黨參15克,炙黃芪15克,酸棗仁25克,當歸12克,茯苓10克,遠志10克,肉桂5克,半夏12克,石菖蒲15克,南星12克,朱砂1克(沖服)。每日一劑。

結果如何?患者用了大概13劑藥以後,睡眠時間大大延長,能睡5到6小時。

這時候,西藥停用,加郁金12克,生鐵落20克,投14劑。

14劑喝完,患者悲傷欲哭,思維錯亂的現象好轉,而且食欲開始增加。

這時候,原方朱砂去掉,加入夜交藤30克,再投15劑。

15劑喝完,患者精神狀态大大改善,可以待人接客,生活基本恢複正常。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這是我們當初在學習癫病的時候,聽老師講過的驗案。

現在,我來說說這裡的道理。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患者的整體特點吧。

抛開精神錯亂這個事兒不提,我們發現,他身體消瘦,食欲不好,一天不吃飯也不知道餓。

這提示我們什麼啊?是不是脾虛啊?脾的運化之能不強,不能充養肌肉,胃不能履行受納之職,所以就成了這樣。

脾虛,無法生成氣血,氣血不足,所以脈象細弱無力,舌淡。

脾虛,另一個結果是什麼啊?就是運化失常,痰濕之邪就出來了。痰濕會幹什麼?會上迷心竅啊。

此外,脾虛,氣血不能上養于心,于是就造成了心神失養。

還有呢,脾虛,就不能藏意。中醫藏象理論中,脾可是藏意的,對人體的神志,有很大影響。

那你看看吧,現在這個患者,脾不能藏意,心神也得不到供養,脾虛生痰還會迷阻心竅。你說這個人的神志還能正常不?

肯定正常不了。

這,就是患者發病的機制。你看懂沒?

好了。現在,我們看看醫家是怎麼化解這些棘手的問題的——

炙甘草10克,淮小麥30克,大棗5枚,黨參15克,炙黃芪15克,酸棗仁25克,當歸12克,茯苓10克,遠志10克,肉桂5克,半夏12克,石菖蒲15克,南星12克,朱砂1克(沖服)。每日一劑。

這裡頭,黨參、黃芪、茯苓、炙甘草、大棗、淮小麥,可以健脾。其中,大棗、甘草和淮小麥,是甘麥大棗湯的配伍,能甯心養肝。同時,這三味藥也都可以健脾。

酸棗仁、當歸,這用于滋補心血。

方子裡,加一個肉桂。肉桂,溫養氣血,可以促進氣血的化生。

然後,用半夏、石菖蒲和南星來化痰。

遠志配上朱砂,可以鎮心安神開竅。但是,朱砂本身有毒,不宜久用,故而後期用夜交藤替代。夜交藤,也是可以安神養心的。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意圖和治療思路。這裡面比較巧妙的,是在滋補心脾的同時,嵌入了治療髒躁的甘麥大棗湯。這一點,是頗值得玩味的地方。

我把這些經驗寫出來,供您仔細揣摩。

其實,這類心脾兩虛、痰迷心竅的精神分裂患者,還是比較多見的。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往往是身材較為瘦弱,食欲不佳,性格沉郁内向,多思善感,心思重,性格上愛鑽牛角尖,前怕狼後怕虎。

對這類患者來說,上文醫案裡所采用的組藥方案,是比較妥帖的。專業的讀者朋友,不妨認真借鑒揣摩。非專業的讀者朋友,您也作個記錄。我覺得,學習臨摹這樣的臨床經驗,是提高我們中醫理論修養的捷徑。

當然,關鍵是,我們要對這一類的病因病機,爛熟于心。什麼樣的人容易出這個病,我們要清楚。假設說,生活中,真的有親友出現類似傾向,我們可以用相對正确的眼光來理解和看待,積極預防、科學求治。能實現這一點,就是中醫科普工作的成功。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