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厥陰證之機理
烏梅丸乃仲景《傷寒論》厥陰證之主方,原文主治蛔厥、久利,屬于典型的寒熱錯雜證。厥陰者,陰之極也,兩陰交盡,為陰盡陽出之髒,邪客其經,從陰化寒,從陽化熱,故陰陽錯雜,寒熱混淆。厥陰經在髒為肝,其氣應春屬木,本寒标火,所以厥陰之治,既不從标,也不從本,而是從中治之,寒熱并用,補瀉皆施。
李士懋老師認為厥陰寒熱錯雜之機理為:肝為剛髒,内寄相火,陰中有陽,當肝寒時,陽氣羸弱,肝失升發,肝氣郁滞,肝中相火不能循于全身,則郁而化熱,形成寒熱錯雜之證。
本證是以肝陽虛為本,在此基礎上導緻寒熱錯雜證。正如尤在泾所言“厥陰之上必無渾陽”。“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郁火外犯則肌熱;肝陽虛羸,疏土不及,則出現“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則利不止”;陽虛不布則四肢厥羸,燥無髒安時。陽虛陰寒内盛之際,同時存在陽虛不布、郁火熾熱之機,緻寒熱錯雜、陰陽交争。
二、厥陰證之表現
在上:厥陰頭痛、眼幹、眼痛,眼睛模糊,包括慢性結膜炎、慢性青光眼,牙痛、失眠、口腔潰瘍。
在中:胃痛胃脹,舌苔黃膩,大多數人選半夏瀉心湯,我從病機分析,烏梅丸表現上焦有熱,下焦有寒,虛實夾雜錯雜;半夏瀉心湯主要以中焦偏實為主。關鍵區别:脈象,半夏瀉心湯為濡數,濡主濕,數主熱,濕熱相搏;烏梅丸為脈弦,可兼緩兼弱,按之無力,無力為虛。
在下:小便不适,大便下血,或者便溏,或者少腹疼痛。慢性前列腺炎,局部有熱,小便不爽、小便黃,舌苔根部膩,全身怕冷,局部熱,全身寒,表現是上熱下寒,以烏梅丸加減,脈象以左邊關脈沉弱為主。
三、心得體會
烏梅丸辨證還是以脈為主,左關為主,左關弦,沉取無力(肝陽虛)。
應用指征:
1、左關脈弦弱,一定是沉取無力;
2、肝陽虛的症狀:陽虛以後寒熱錯雜明顯,在上則口幹口苦,在中則腹脹胃痛,在下則大便溏稀。全身畏寒怕冷。舌色偏紅,苔膩為主。
烏梅的特點:酸澀性平,酸入肝,斂肝逆上氣,除肝熱之煩滿,安肝火之犯心。能補肝體而瀉肝用。同時可以止癢,皮癢的特點為晝輕夜重。肝屬木,木得津潤,暢茂條達,一身之壅塞皆除。
烏梅丸重用烏梅三百枚,約相當于570g,去核以後烏梅約達200g。如果沒有真氣脫越之象,烏梅用到30g左右就夠了。
烏梅丸具體加減:
1.熱重:加大黃連、黃柏用量;若上焦熱重,可換黃柏為黃芩;
2.下寒明顯:加大附子用量,再加吳茱萸;
3.氣虛:加黃芪;
4.陰血虛:加白芍;
5.腎虛明顯:加巴戟天、仙靈脾。
烏梅丸中烏梅、黃連、附子這三味藥不建議去掉,劑量可以增減。用烏梅丸最關鍵是脈,脈弦按之無力。弦為陽中之陰脈。弦為拘急之脈,失于條達之象。弦,按之乏力,代表裡虛,及肝陽衰憊之象;弦按之無力,兼數滑之象。
四、臨床妙用
1、失眠:主要表現為早醒,入睡沒問題,一般在12點至2點醒後再次入睡困難。厥陰經從醜時到寅時。治療時不用酸棗仁、夜交藤,多用龍骨、牡蛎,寓意潛鎮。部分病人夜裡12點到2點感到口渴明顯,這個也是烏梅丸證。
2、複發性口腔潰瘍:常表現為口内燒灼感、疼痛,有醫家用黃連解毒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等。
治療口腔潰瘍我常用三個方:
第一.甘露飲: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枇杷葉、熟地、枳殼、天冬、茵陳、麥冬、石斛、生地、甘草、黃芩;功效:養陰清熱、宣肺利濕,主治牙龈潰爛,出膿血,口臭生瘡,咽喉腫痛,舌苔黃膩、脈濡數。這種口腔潰瘍,看到舌苔厚膩,脈濡數的,考慮濕熱相搏,郁而在裡,大膽使用甘露飲,而且生地、熟地要重用,舌苔消退較快,止痛效果明顯。
第二.潛陽封髓丹:治療口腔潰瘍常加龍骨、牡蛎、炮姜、琥珀,舌脈為舌淡苔白、脈細弱。
第三.烏梅丸:治療口腔潰瘍主要是晚上疼痛明顯,燒灼感明顯,舌苔可以是黃膩苔,脈象以左關弦細,沉取無力為特點。
3、小兒腹痛:常用一味烏梅治療小孩腹痛。用烏梅15g、精肉2兩,多次服用2—3日,效果較好。表現為小孩疼時不安,過一會就好,很多醫生認為是由蛔蟲引起,也有效。
4、慢性腸炎:見于舌苔比較厚,左邊關脈弦或弦數,但沉取無力,常用烏梅丸加金銀花30g、白瑾花15g,花類藥物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若夾膿血便,可加大黃炭10g、黃連6g;大便稀,加肉桂5g、車前子30g。
5、下肢、肛門瘙癢: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晚上比較明顯,或者為受熱後、夜間醒後癢為主。烏梅丸治療以晝輕夜重為特點。中醫多考慮用荊芥、防風、蟬衣,祛風止癢;或者用全蠍、蜈蚣,入絡搜風、以毒攻毒。在瘙癢性皮膚病中,尤其是慢性期用烏梅丸效果好。很多瘙癢和肝關系密切,《臨證指南醫案·卷一·肝風》:“經雲: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為風木之髒,因有相火内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肅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宮敦阜之土氣以培之,則剛勁之質,得為柔和之體,遂其條達暢茂之性,何病之有?”肝為剛髒,體陰用陽,主疏洩。《輔行訣·辨髒腑主病方》雲: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酸以洩之,适其性而衰之。這裡的辦法是緩肝急以息風,所以我們用治療少陽病諸多方法沒有效果時,考慮使用烏梅丸治療。肛門瘙癢時烏梅丸少加苦參。烏梅丸治療皮膚病,重點用烏梅、細辛、川椒,三味藥的量适當增加,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6、婦科疾病——真菌性陰道炎:豆腐渣樣帶下;宮頸癌:陰道流穢濁之物;常用烏梅丸合用當歸、貝母、苦參等治療。寒象比較明顯,就用桂枝芍藥知母湯,還用治:胎死腹中、胎已腐爛、手足肢節疼痛。《金匮要略》用治類風濕關節炎,有中醫外科醫師用治瘡癰腫毒、化膿性關節炎,收效良好。我也會用于外陰癌,宮頸癌的治療。桂枝芍藥知母湯用量注意知母與附子的配伍是2:1、白芍與桂枝的配伍2:1。
7、眼病:眼睛疲勞、慢性結膜炎等。用烏梅丸加石決明、菊花、白蒺藜。近期一個病例:外傷引起的眼底增生、水腫,先期以吳茱萸湯加車前子、蟬衣,後以烏梅丸為主,效果明顯,現水腫消退明顯,以膜樣增生為主。
8、糖尿病:當消渴病出現上熱下寒,表現口幹、口苦、腹脹、大便洩瀉,特别是糖尿病伴眼部病變時,大膽用烏梅丸,不僅可以降糖,還可以改變眼部病變,對恢複視力效果不錯。但不能完全用這個方治療糖尿病,可能糖尿病的某一個階段用這個方效果比較明顯。
五、典型病案:
1.楊某,男,27歲
失眠5年餘,入睡可,但每于夜裡12點左右即醒,後無法再次入睡,口腔潰瘍反複發作,夜裡燒灼疼痛感明顯,頭昏,神疲,脫發,舌質紅苔黃膩,脈細弦左關沉取無力。
處方:
烏梅(去核)9g,黃柏6g,黃附片5g,細辛3g,肉桂3g,當歸10g,紅參10g,龍骨30g,牡蛎30g,酸棗仁20g,人中白10g,琥珀5g。
按語:烏梅丸治療這種失眠于六經時辰有關。夜裡12點到2點,為其特點。
2.葉某,男,80歲
因腹瀉稀水便一年餘就診。患者糖尿病病史20餘年,一直以胰島素控制,血糖波動在10—20mmol/L之間;天疱瘡病史10餘年,一直以小劑量激素維持治療,且經常反複發作。刻下症:形體消瘦,精神萎靡,口幹,口渴,腹脹,無腹痛,大便一日5次,稀水便,舌紅少苔,脈浮細數,沉而無力。
處方:紅參10g,黃附片20
g,龍骨30g ,牡蛎30g,幹姜10g,甘草20g,黃連9g,烏梅(去核)15g,肉桂5g,赤石脂30g。
上一篇
寫景要有“三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