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都說領導不要事必躬親,但下屬能力确實不行,該怎麼辦?


導讀如果怕下屬在做的過程中犯錯,不放心讓下屬去做,則下屬的能力不會提高。 來源:阿布的分享(ID:abutalk) 文:brucezeng 公司的同事老張很是苦惱,原來他負責一攤事,事情不難,但是挺多挺雜的,屬于半死不活,維持的階段,但是一個人做,包圓所有的事,悠哉悠哉也不錯。 最近,這塊業務有起色,公司決定做一個嘗試,就招聘了一個新員工小高來一起做,老張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小高的領導。 可是一個月後,發現業績不升反降,而且老張和小高都看上去很忙,沒有偷懶。 于是找到老張問,看看怎麼回事,老張就開始吐槽了。 小高剛來,什麼也不懂,但是比較佛系,也不積極主動做事,有事情分配過來,做完就放着,也不管質量。 老張為了填坑,于是撿起來自己做,慌慌張張的自己也做的質量不高,還有些沒有做完。而且為了教小高,還耽誤了自己手頭的事情。 現在老張很矛盾,任務分給小高,需要教她,還要檢查,算起來時間沒有少,還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如果不分給小高做,自己手頭也忙,整體業績還完不成。 這是典型的雞和蛋的問題,如果怕下屬在做的過程中犯錯,不放心讓下屬去做,則下屬的能力不會提高,永遠沒有辦法幫忙做事,而如果放手讓員工做事,則一定會出錯,一定要填坑。 1 領導的定位 是團隊業績的負責人 對于團隊中的領導,他的定位是團隊負責人,那他就要對團隊的業績負責,對于團隊的所有的東西都要接受。 比如說,我們最近要招的技術負責人,我們的要求如下: 一是技術紮實,對于目前我們使用技術spring cloud,flowable。願意去鑽研技術。 二是對于技術的應用,跟需求的結合有自己的判斷,能出解決方案,所以需要能把握業務需求。 三是對于項目的把握,能與産品,UI,項目經理溝通。 對于這個團隊,他是負責人,需要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說出了問題,他能搞定,不管是他自己做,還是讓下屬做,對于CEO來說,就是需要能解決問題。 所以,作為領導,不應該隻是做事的人,他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做,比如與其他部門的溝通,任務的細化,分配,計劃,跟進等,讓員工成長,自己能做事,這樣領導才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 思考團隊的發展,未來。

2領導的不同授權形式 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領導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于是需要把責任分配給其他成熟老練的員工,才有餘力從事更高層次的活動。因此,授權代表成長,不但是個人,也是團體的成長。 授權給員工有兩種形式: 第一,指令型授權: 指令型授權是讓别人“去做這個,去做那個,做完告訴我”。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進行詳細的指導。這樣就是不相信員工自己的能力,這樣員工做事畏手畏腳,他們不敢自己做決定,事事請教,這樣就員工隻是一個工具人,不會有成長。 第二,有一種方法比這好得多,也更加有效。這種方法的理論基礎就是充分認可他人的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以及獨立意志叫責任型授權。 責任型授權的關注重點是最終的結果。它給人們自由,允許自行選擇做事的具體方法,并為最終的結果負責。 那如何做到責任型授權? 1) 預期成果:雙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終的結果。要以“結果”,而不是以“方法” 為中心。 2)指導方針:确認适用的評估标準,避免成為指令型授權,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規定。事先告知對方可能出現的難題與障礙,避免無謂的摸索,但不要告訴做什麼。要讓他們自己為最後的結果負責,明确指導方針,放手讓他們去做。 3)可用資源: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術和組織資源以取得預期的成果。 4) 責任歸屬 :制定業績标準,并用這些标準來評估他們的成果。制訂具體的時間表,說明何時提交業績報告,何時進行評估。 5) 明确獎懲:明确告知評估後的結果— —好的和不好的— —包括财物獎勵、精神獎勵、職務調整以及該項工作對其所在組織使命的影響。 信任是促使人進步的最大動力,因為信任能夠讓人們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這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還有可能需要對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讓他們擁有符合這種信任水平的能力。

3應該如何授權? 下屬剛來,與領導的磨合,安排做事有一條總的原則,就是要從不信任開始, 慢慢建立信任,而不是一開始就信任,到最後不信任,以緻雙方鬧得不愉快。 怎麼說呢?就是一開始的時候,領導需要對下屬是不信任的,安排任務的時候,使用指令型授權,這個時候下屬接觸到新的東西,就不會慌,也能順利執行下去。然後慢慢的把任務安排過渡到責任型授權。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下屬,過渡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1)積極主動型下屬,他們做事積極,拿到任務可以開始做,而且會想各種方案跟你讨論,遇到問題也會跟你讨論,做完以後很難跟你彙報,這樣的員工,做完一兩件事情,就可以從使用指令型授權到責任型授權。 2)被動型下屬:他們接受任務以後,開始吭哧吭哧的做,中間不會跟你讨論,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在那邊想半天,有些事情就自己做決策了,也不告訴你,到了最後截止日期,可能會做不完,可能做出來不是你想要的, 這種方式的員工,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建立信任,磨合的時間也更長。 從指令型授權到責任型授權,就是風險的轉移,指令型授權,控制了風險,但是降低了效率,限制了發揮,而責任型授權,風險變大,要做好風險的控制。 這裡的風險控制包括,時間的風險,決策的風險。 1) 時間的風險,有些員工,對于自己能力,任務的難度,不能很好的評估,于是在時間評估階段,對于給定的時間沒有概念,直接就答應了,那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時間不夠,也不說,一直拖到截止日期,一看,還有不少沒有做,一問,說東西太多完不成。 以前碰到一個同事,有一個難題,大家都面面相觑,不想接這個活, 這個時候,一個同事站出來了,說:“我來,不會的我去學”, 要了兩個星期時間,我還挺高興,覺得這個人積極主動,有勇氣,可是過了兩個星期,一看,任務完成了10%, 中間沒有說過有難題,沒有說過有可能完不成。這樣氣壞了,發現這是一個不靠譜的員工。 2) 決策風險,在做事的過程中,碰到了問題,或者有需要決策的事情,有的人會提出來,有的人不提出來,于是做了他自己不能承擔責任的決策,導緻任務出了問題。 最近,公司搬家就碰到一個這樣的問題,跟搬家公司商定好搬家費是3500, 就把人叫來了,人來了一看了, 直接提價到5000, 這個時候,這個員工沒有請示領導,直接就答應了搬家公司的要求。等到領導知道了,找那些搬家公司的人,那些人說,你的同事已經答應了,這樣就沒有辦法在怎麼讨價還價了。 在執行過程中,那些需要彙報,那些是可以自己做決定的,不同的下屬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上司說清楚,這個需要磨合,這樣磨合好以後,把風險降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時候,這樣磨合算是完成了。

4作為下屬,應該怎麼辦? 領導不願意授權,或者是指令型授權,其實是對于你沒有信任,要建立信任,隻有在做事的時候一步一步的建立信任。 1) 從小事做起,建立信任 在與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無論是大小事, 都認認真真的完成,這個完成,是需要質量保證,特别是小事, 以為領導不在意,其實不是的,因為信任是一點一點積累的,沒有小的信任,大事是不敢給你做的。 2) 做事的時候,從對方角度出發, 看看有什麼需要更多考慮的 做事的時候,多想一步,如果從領導的角度,是不是需要考慮更多,把所有的方面都考慮全了,這樣領導才會放心你。 3) 做事靠譜,讓人放心 個人靠不靠譜,其實就看這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高級點說,這叫閉環思維:你把一件事交給一個人後,完全不用操心後續,因為你知道他肯定能落實,就算沒辦好,也能及時給你一個回饋,這就叫靠譜。

5寫在最後 領導與下屬的關系,從不信任到信任,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關系會越來越好,而如果一開始領導充分信任,甩手給下屬,中間出了錯誤,直接就發飙, 關系從信任到不信任,知道關系崩了,辭職。 建立了信任以後,領導需要給下屬授權,責任型授權是最好的方式,這樣下屬有自己權, 積極主動做事,而上司可以解放出來,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作者:brucezeng,跨界理工男,分享職場幹貨,HR知識,認知成長。 版權申明:以上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HRC社群立場,内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确認,我們都會标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謝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