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中風(汗出、發熱、惡風、脈緩,汗後遇冷),傷寒(無汗,陰陽脈俱緊,極度惡寒,體痛,南方也會傷寒),傳經(太陽入裡陽明-煩躁則止,少陽可能到太陰少陰厥陰,一日為6-7天,病傳是因為情志或心髒受損),溫病(冬傷于寒,中暑),風溫(自汗不止)。三種表症:中風、傷寒、溫病。”
01
—
條辨二: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中風的主要症狀:汗出、發熱、惡風,脈緩。
中風可能的起因:跑步運動大汗,進入空調房間(如便利店買飲料),出來後風吹自感不舒服,即已中風。
問診與處方
02
—
條辨三: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傷寒與中風的區别:無汗、有汗。
發熱:有沒有發燒對辯證都關系不大。
陰陽脈俱緊
傷寒之惡寒:仲夏之夜,非常炎熱,在車裡更加悶熱,病人在車裡穿上厚大衣還是會覺得冷,發抖。
南方也會得傷寒,傷寒并非指傷于冬天的寒冷,南方、夏天,也可能會傷于寒,例如吹冷風空調,跳入冷水中遊泳,在冷庫工作等。
嘔逆是病進入少陽的症,這裡有嘔逆表明人腸胃不好,不是主症,不是每個傷寒都會嘔逆。
體痛:
張仲景非常注重腸胃功能
03
—
條辨四: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靜者,為不傳(chuan)也;若脈數急者,為傳也。
傷寒最重要的是無汗。
太陽表症入裡(傳入裡經)有兩種可能:
一日:為6-7天,一周時間,而非真正的一天,一日是指六經辨證中一經上症的持續時間。
脈靜:非脈很安靜,而是指傷寒的脈象一周沒有變化,一直為浮,陰陽俱緊。脈象不變,代表病沒有傳,還在表(太陽)。
若脈變為數急,說明病變了,代表病往裡走了。
病傳的原因:
04
—
條辨五: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頗欲吐,若煩燥者,為傳也。。
陽明症:但熱不寒,看不到寒證,一派熱症,口渴等。
少陽證:往來寒熱(忽冷忽熱),惡心想吐。
欲吐、煩燥為傳。
煩燥包括:心情不好,摔東西,睡覺不安穩,睡不好,手腳躁動、跑來跑去,多動,脾氣暴躁。
張仲景把條辨分的很細,是希望遇到病将要傳的時候,一劑制止。有時一劑沒喝完就治愈了。例如一副藥煮3碗,喝一碗就治愈了。
05
—
條辨六: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太陽證,隻包括三種:中風、傷寒、溫病。
冬傷于寒,春必溫病。
溫病與中暑
06
—
條辨七:若自汗出,身灼熱者,名曰風溫。
風溫症狀:流汗不止,摸身體是燙的。
風溫的兩個原因:
上一篇
《難經》學習筆記33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