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花剝苔
■
地圖舌是由于舌苔(絲狀乳頭)脫落、不完整造成的。表面形狀不規則,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一圈灰白色隆起,粗看很像地圖,所以形象地叫作“地圖舌”,也稱“花剝苔”。
地圖舌又被稱為“遊走性舌炎”。每過一段時間,它的形态和位置就會改變,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症。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地圖舌在小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5%,多半與遺傳、消化不良、缺乏營養素(如微量元素鋅等)或體質差相關。
中醫認為,舌苔厚薄反映胃氣的強弱,舌苔的變化是脾胃氣陰盛衰的“晴雨表”。從舌質的顔色、舌苔厚薄多寡,可以看出脾胃氣血的盛衰。脾胃為後天之本。小兒的脾胃嬌弱,若喂養不當,飲食不知節制,則易傷脾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
根據孩子舌苔和臨床症狀,地圖舌一般可分為脾胃陰虛,脾胃氣虛,氣陰兩虛三種情況。
脾胃陰虛型:
孩子舌質紅,舌苔剝脫,剝脫的舌面大小不等,狀如地圖,邊緣隆起,剝脫面發紅。陰虛型地圖舌多見于平時愛吃肉食的孩子,尤其經常吃牛羊肉。孩子大多比較瘦弱,膚色偏黃,身體消瘦,下眼睑色深發青(有眼袋),平時挑食、厭食,口唇紅,口渴喜歡喝水,脾氣大,手腳心熱,夜間睡覺時易盜汗,睡覺不老實亂翻騰,大便偏幹等表現。陰虛型的地圖舌在臨床最為多見。
脾胃氣虛型:
孩子舌苔的剝脫面邊緣無隆起,剝脫面光滑如鏡,舌質色淡。由于脾胃氣虛,所以孩子多有下面這些問題:食欲減退,形體瘦弱,面色萎黃或㿠白,常伴流口水,困倦乏力,稍一活動就疲乏氣短,易出汗,睡時露睛,大便稀溏,或幹稀不調、次數較多。
氣陰兩虛型:
也有地圖舌的表現,但舌質比較淡,患兒多有氣無力,還經常自汗、盜汗,兼有氣虛和陰虛的表現,臨床也較為多見。
中醫認為孩子出現地圖舌,一般預示着身體狀況不佳。
孩子地圖舌,治療的重點應放在健脾開胃、消食導滞上。合理膳食,消化吸收功能好轉,胃氣自然就旺盛了,地圖舌慢慢也就消退了。
脾胃氣虛型的地圖舌,注意健脾補氣
①膳食上吃些滋補脾胃的粥食,如大米山藥粥、大米薏仁紅棗粥、糯米扁豆粥、糯米蓮子紅棗粥等;輔以時令水果及深綠色、黃色或紅色等顔色深的蔬菜。
②忌食辛辣、油膩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不喝冷飲等各種飲品,避免加重脾胃損傷。
③中藥調理宜健脾益氣、溫中和胃。藥用生黃芪、太子參、炒白術、茯苓、當歸、陳皮、紅棗、蓮子肉、雞内金、茯苓、甘草等。
脾胃陰虛型的地圖舌,注意養陰生津
①膳食上可讓孩子吃一些小米綠豆粥、山藥大棗粥、大米南瓜粥等,變換着來食用。
②每日三餐規律飲食的同時,适當輔以牛奶、雞蛋、瘦肉、魚肉、鴨肉以及應季果蔬等,滿足身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求,既可補充維生素,又有養胃陰的作用。
③注意不吃辛辣、油膩的食品和垃圾食品,少吃零食,少喝各種飲料,以免損傷孩子的脾胃。
④中藥可以用養胃增液湯加減治療,常用藥用: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烏梅、白芍、木瓜、蓮子肉、甘草等,養陰生津。若夜間盜汗明顯,可加用六味地黃丸。
氣陰虧虛型的地圖舌孩子,需要氣陰雙補
這一型的地圖舌,需要注意陰虛還是氣虛為主,不能單純健脾益氣或滋補胃陰,而要氣陰雙補。除了以上我們提到的合理膳食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藥調理,可選用太子參、生黃芪、北沙參、麥冬、芡實、地骨皮、白術、懷山藥、炒白扁豆、生地、紅棗、石斛、甘草等,滋補脾胃、養陰生津。
此外,地圖舌的孩子可以适當補鋅,還可以采用推拿療法,如:補脾經、揉闆門、清胃經、清大腸、清天河水、補腎經等。
補脾經
揉闆門
清胃經
清大腸
清天河水
補腎經
留言點贊福利
給孩子用肚臍貼,
你有什麼好的經驗呢?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