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空間醫學理法方藥續

一.處方規則

(一)立法:

空間醫學處方惟舌辯證,舌的靈魂所在,也是病因所在。臨床門診處方中,根據舌象病人的病情及大便情況即能明确處方的立法方向。究竟是要瀉實還是補虛,還是瀉南補北。終究疾病是水多還是水少,能量在運行的過程當中,有一點是肯定的,自古以來的都是"萬涓成水,彙流成河"直到"奔騰不息奔向海"。所以能量的走向都是要順應公轉的大方向,最終要沿公轉路線運行,以達到能量在公轉暢通基礎上的重新分配。舌的靈魂即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舌中的積聚點,可做為動力點,隻有能量積聚地,才有動力的源泉,才能有物質推動,如果是平地,談不上推動。

舌的辯證,從觀舌的五項即可得出結論,一看舌尖高低,二看舌中隆起,三看舌根厚膩,四看舌形寬窄,五看舌體潤燥。得出的結論後,即要對處方立法,如果治理水庫一樣,哪裡需要疏通,哪裡需要推動,哪裡需要開閘放水,哪裡需要運水出渠。空間醫學認為病因就是水,舌診用藥也是解決水多少的問題,病因水多,去水為宜,病因水少,則增水行舟。用藥如用兵,戰争中指揮官對每個軍人強項都要有所了解,做為一名醫生在處方用藥時對每位藥物的藥理藥性,及在人體所能起到的作用應該參透至詳,方能神來一筆,用藥如畫龍點睛,空間醫學用藥雖少,藥劑量小,則每位藥在此處方中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用藥少而精細,可以以一藥治多病的作用,這需要臨床中正确的辯證。

所以說空間醫學用藥看似方小,内涵豐富,囊括了動力,運轉,方向,組合,可謂方寸之間要理通法通。處方中要深究病因之所在,能量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及細胞内外正确的聯合用藥。方能達到治理通道,開胞運行,能量轉運,出路無阻,入海歸源,混化異化,督任相接,周天暢通。處方立法,法無定法,大道至簡,惟通為正。四焦暢通,循環往複,能量無阻,人體康健。

(二)速度

舌苔中每一個高突的能量積聚點都可為動力點,以此為動力,應用藥物加強向前運行的速度和力度.開上口非常關鍵.給三焦能量找出路,開口不亦太大,口越小,走得路線越集中,現代疾病多是瘀滞不通造成的,關鍵在破瘀,撞擊成形的積聚,使之松解,有了空間,便于能量瓦解和搬運。

同病異治法:同樣的疾病,老年人病久則虛.所以以扶正氣為主.正氣足,才有能力與疾病抗争.年輕人病短多瘀,急需開口,使瘀滞疏散。疾病的治療處方也是分階段性。如同處理交通堵塞一樣,先開口,處理事故地點,疏通了,後邊堆積的車輛就慢慢通過了。如果從中間開始疏通到了前邊事故地點未緩解,一樣還是增加了堵塞,不解決實質問題,反而增加麻煩。所以說如果舌苔積聚過多,要先開上口,清除污染,疏通河道,水中有雜草,水質污染則不利于能量運行。所以必須先清除污染,上口開了,河道暢通無阻,才使能量有運行的空間。有利于能量的搬運,能量順沿公轉的路線形成重新均衡分配。

公轉的飓風,掃除四焦瘀滞,聚則成形,積聚也是積少成多最後形成腫物,要想消除腫物必須有推動力,腫物運行的上方要有空間,下方要有推力,上方要創造一個負壓,下方要創造一個推動力,這樣有利腫物細胞之間緊密的疏散,便于瘀滞的解體,細胞之間的密度減少,有了空間,才能便于能量運行。團結就是力量,治病如打仗一樣,隻有敵人分散的情況下,才能逐一擊敗。

高能量積聚的同時必然在其他部位有能量不足之處,所以要找到高低能量的分界嶺,才能取高補低。然而在處方時,要注意,處處皆動力,要找到積聚之處,積少成多,散多成塊,成塊轉運,破瘀化滞。

陰雨纏綿天氣,人體慵懶,細胞無活力,缺少動力,所以要人為的創造動力,目的是推動能量運行的速度,動力來自生理系統的四大動力:會陰,隔膜,膻中,命門動力。并重視任督及督任交接處的能量運行速度,本體動力中的血液循環動力,如心尖缺損能量不足者可增加心髒的動力,五行相生相克的動力,如增加心髒動力可生脾,補脾強肺,土生金的作用,運用在空間醫學臨床處方中,可以人為的推動細胞的開合,能量的搬運。促進細胞加快消化吸收,增強了動力,也就是間接地加快了治療速度。

舌中積聚點之所以可成為動力點,是因為有物質可推動,運行中可有一個沖力,撞擊積聚點前方部位。如果是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則無物可推,也就是沒有可利用的物質積聚,更要加大任督及督任相交接的推動力,以促進陰陽轉換,内外焦能量的交接。

尤為重要的還是觀舌,不管動力與否,舌尖若有瘀滞,必須要開上口才行,年老或久病虛者例外,因為下焦動力不足要多扶正氣,啟動下焦的動力,氣不足者再開上口,會加重乏力氣虛。

處方中注意不要給前方加重負擔,如上焦瘀滞者,若化中焦瘀滞,這部分能量宣起來還要上行,上焦瘀滞造成出口已狹窄不通,如果再接收了中焦運來的能量會加重瘀滞程度,得不償失,此時可先不管中焦,要先疏通上焦,能量搬家的同時要注意不要給所要搬運處增加積聚,如果是空虛急需則搬運,如果是實滿,則先瀉實再搬運。

動力的應用必然如巧力推動了循環中力不足處的運轉,也加快了能量運行的速度,公轉暢通,四焦循環的周而複始運行,使得人體五髒六腑功能強健,細胞運轉正常,則人體健康,這就是動力學推動了能量運行速度,能量運行速度加快,必然對機體的撞擊力度加大,同時加快了細胞的吞吐運動,也就提升了病理轉向生理的速度。

(三)用藥一條線

舌診用藥分為兩側和正中一條線用藥,兩側用藥如桔梗,正中一條線用藥:公英,獨活,九節菖蒲,瓜蒌仁,香附,焦三仙,焦四仙,川樸,杜仲,白頭翁等。公轉走的是人體正中線的能量運動,也就是處方有上下之分,左右之分,上下之分是人體的公轉之行,橫向運動就是自轉運動,強調以公轉代動自轉,自轉推動順從公轉運動,不要以自轉為主,因為自轉有些藥物往往是橫向運動,會導緻能量上下運動的障礙,所以強調公轉是一條線的,一條線引起來的一個面的能量運動來帶動人體兩側前後物質能量的運動,有些疾病是中間的物質積聚,以先疏通中間為主後疏通兩側,也可以增加兩側的藥物配合中間的藥物的能量運動,兩側就是左右要配合支持人體中間任脈督脈的能量運動,所以要用公轉一條線上的藥物為主。而象桔梗是以兩側為主,治療時應治中間兼兩邊,不能治兩邊不顧中間,要分清楚主次,中間不通兩側通是不對的。所以空間醫學用藥以公轉一條線為主,周而複始循環暢通公轉,從而發揮藥效的。




(四)三點推進

空間醫學處方中講三點推進,疾病部位是一個點,疾病的前方動力是一個點,疾病的後方疏出動力是一個點,即藥物三點論。要想解決疾病部位,要掏空前方,這樣前有出路,加強疾病後方的推動力,形成了前拉後推有利于能量搬家,暢通公轉。

處方時要用心觀察藥物,用心觀察對方身體變化,如開浙貝用心觀察胸部,開九節菖蒲用心觀察膻中,整體帶動,有水不成,無水不成。三焦調控外焦為帥,胞内動,胞外動。空間動,上下動,動遠不動近,至虛皆至實,用藥窄,行之遠,藥物才能打得遠,截援打堵,周而複始,上下皆通。

(五)禁忌

1.胞内與胞外用藥禁忌:

空間醫學用藥更進一步精确,胞内和胞外不能同時應用于一種藥,比如說益母草是解決胞内水又活血,胞内水來胞外走,如果胞外再加上浙貝,胞外又加水了,裡外不能同時應用,如果把胞内的水洩到胞外,如果胞外也有水,兩水混在一塊,效果差。所以益母草跟海浮石配伍, 胞内水出來後海浮石解決胞外水,胞外又去水,解決水轉運問題,清除污染,加快治療速度。

2.水積與上升用藥禁忌:

如果胞内缺水胞外邊加上去水的藥就麻煩了,所以在胞内外要注意調和作用,在看病過程中處方過程中, 就想一攤水,把水搬這或那,想怎麼運動水,同時水大了怎麼辦。水大大便一天四五次,雲苓,這是專門治水的藥物,佩蘭是調合水的分布。高低重新分布,空間醫學治的都是水,病因就是水,體内水濕過大再讓水向上運行是不可能的,有水用香附是矛盾的,往上提是提不上去的,這是水的運行問題,所以應該佩蘭就地解決水。

3.水的溫化與用藥:

在一條河裡怎麼排洩河裡的水,河水大了,河邊河沿還是水,洩不了洪。可以應用溫度治水,水需要化成汽才能達到升清降濁,水怎麼化成汽,一個陽光照射。人體的陽光就是心髒,借助心髒的動力,水化汽可用炒棗仁,舌為淡白色,心髒無力缺血時用。

如果水膩,借心髒力量再化水,蒸騰的是污濁的水,霧氣騰騰的水對人體不利,在舌診上是舌根厚膩的,可用肉桂溫陽化水。在水大的過程中,決提升不了。用香附或羌活提升,提升不了水氣太大。

4.公英禁忌:

公英怕水,因為公英是運動空間的精微物質的。無處不到,假如有水把公英就困住了,所以公英怕水,有水公英不起太大作用,所以用益母草的過程中要少用公英,水出來公英用不上了。在配伍上益母草配海浮石或桔梗。

5.三點一線用藥禁忌:

三點一線,一個處方中可應用三或五味藥都行,但要求必須在同一條線上,但不能同一個點上。如果在同一個點上就有毛病,香附九節菖蒲不在一個點上,桔梗不在同一個點上,所以三點為一線。加強運動速度就是加強推動力撞擊力,癌症前期效果比較好,到後期轉移是因為疾病發展速度太快,所以要加快藥物運行速度, 但也不能總是同樣速度了,經常快速不行,經常慢速也不行,經常快速度最後就等于速度平衡,缺少撞擊力。所以處方上要停停快快,快快停停,停留時候能量儲備,再加快速度沖擊過去了。所以要打破常規,臨床處方要靈活。

6.增積用藥禁忌:

處方中還要注意,不能給任何的有積聚的點增加兵力。如果這地方有能量積聚了,隻要它的積聚運行不走,則決不要給積聚處再增加能量,所以一定要把前方積聚化開運走,如果舌尖瘀滞是水的聚結,先解決舌尖水的聚結,用藥海浮石,益母草,瓜蒌仁。所以舌尖硬度厚度,是用藥今後的突破點。舌尖瘀滞解決不了,影響公轉暢通,影響四焦循環,空間醫學講治病找出口,一定要使舌尖暢通,才能解決三焦能量積聚。


第四節.空間醫學用藥


一.對本草作用的重新認識

(一)、藥物的歸經

傳統中醫認為歸經是藥物作用的終點,人體空間醫學不但研究了藥物作用的終點,而且研究了藥物作用的起點,并且認為,從起點到終點都是藥物發揮作用的場所,也就是說,藥物對行經路線上的所有部位都産生影響。這就大大的拓展了藥物的價值。掌握藥物的起點和終點,才能在能量搬家的過程中正确應用藥物。

(二)、四氣與五味
空間醫學認為,藥物的氣與味作用于人體空間,能夠引起一系列具有傳遞作用的細胞内外物質與能量的轉化,改變空間能量的濃度和壓力,使能量暢行無阻,中藥的四氣五味都是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發揮作用,人體空間是四氣五味發生作用的場所,每一種藥物都具有不同的氣和味,并非作用在某一腑髒上,而是作用在人體局部空間,中草藥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間的濃度變化,從而改善了腑髒、經絡等的功能。
(三)、提升藥物的功用和價值
人體空間醫學不再把藥物功能和主治與疾病相互對應起來,用一句話概括藥物的性能,稱為一言本草,一言本草不是埋沒了藥物的功能和主治,而是找到了藥物功能和主治的根源,靈活地運用一言本草,即能夠加深對藥物特性的了解和認知,更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所以空間醫學提出,對藥物的功能重新加以評價,提高藥物的價值。
(四)、藥物的升降沉浮
空間醫學認為,藥物的升降浮沉與人體能量的升降出入之間有着一定的對應關系,能量之間要産生相互撞擊,就要調整好人體能量升與浮,降與沉的關系,當上升、推動的能量與浮與上部的藥物能量相互撞擊時,會輻射出不同的能量,能量相互撞擊和刺激,形成一股促進能量流動的推動力,相對的,降與沉的關系也是如此,為了實現升與浮、降與沉的相互撞擊,就要應用不同比例的藥物,升與浮要高于降與沉的比例,換言之,升與浮降與沉的比例,最少是2比1.
(五)、藥物的用量差異
人體空間醫學用藥存在用量上的差異,同是一味藥,用量不同,所發揮的作用就可能不同,中醫臨症用藥,非常重視藥味與劑量的關系及在治療中産生的作用。人體空間醫學用藥的一大特色就是藥味少,藥量精,總體來說,藥量在一克和七克之間,圍繞着公轉暢通的原則,猶如戰場上的殲滅戰,集中力量消滅敵人,藥物的劑量不同,發揮作用的空間不同,而且在多數情況下,用量越小,效果越好。
二 .一言本草
1、白頭翁:清除下焦腸胃部空間,外焦命門到尾闾空間的濕度和熱度。(胞外)
2、黃芪:啟動并加速會陰周圍細胞運動,推動能量向上運動。(胞外)
3、白疾藜:疏通隔膜以上到頭部的血管,小血管,特别是毛細血管的血流。(胞内)
4、白芍:促使胞外能量轉化為胞内物質。(胞外→胞内)
5、赤芍:暢通細胞的物質運動。(胞内)
6、公英:通利外焦空間的能量化熱,清熱。(胞外)
7、香附:促使膈下中焦部位能量通過公轉路線越膈而上至膻中。(胞外)
8、夜交滕:能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壓力,增強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回流。(胞外)
9、炒棗仁:增大左心房、左心室外側空間的濃度和壓力。(胞外)
10、九節菖蒲:降低右心房、右心室外側空間的能量的濃度和壓力,促進頭部能量回流。(胞外)
11、五味子:增強外焦會陰區胞外能量向胞内物質轉化。緊縮能量,向上運動。(胞外→胞内)
12、川芎:疏通全身血管,為細胞内的動力。(胞内)
13、白術:增加中、下焦空間的溫度水分和壓力,使空間能量轉入胞内物質。(胞外)
14、薏米:吸收外焦中、下部空間能量物質的水分。
(胞外→胞内)
15、枸杞:增強腰部特别是腰肌空間的濃度和壓力,加強公轉的推動力。
16、浙貝:疏散上焦空間能量,降低上焦空間的壓力、熱度。
17、紫石英:啟動下焦的能量,活動子宮部位或者前列腺部位的細胞。
18、羌活:使人體能量由下向上運動,從足尖直達頭部。
19、當歸:加速微循環,促進物質運動,增加細胞内的水分。
20、大芸:推動腸内側的細胞運動。
21、槟榔:推動細胞内物質。
22、瓜萎仁:祛除腸部的推力。
23、雲苓:促使腸道水分入膀胱。
24、黃芩:涼,胞内熱。(胞内)
25、藕節:活血化瘀祛滞。
26、毛狗:加強公轉推動力。
27、雲苓皮:腹瀉中水。
28、大腹皮:腹瀉中水。
29、豬苓:動命門能量促膀胱排出。
30、車前子:瀉肝火(外焦中濕熱)。
31、澤瀉:瀉外焦下部濕熱。
32、益母草:分化胞内的水與血而加強物質與能量的轉化。
33王不留行(子):通行三焦化濕,通過清升濁降排水。
34、水紅花子:細胞運動産生動力而排水。
35、葶苈子:細胞吸收而排水。(胞外→胞内)
36、銀花:使細胞内的濕熱轉化為能量物質。(胞内→胞外)
37、栀子:消除上焦空間的能量。(胞外)
38、紅花:為細胞内的開創力。(胞内)
39、麥冬:增加細胞的水分。(胞内)
40、天冬:增加心區内細胞的水分。(胞内)
41、花粉:增加胃區細胞内的水分。(胞内)
42、知母:增加外焦區上部的水分而清熱。(胞外)
43、闆蘭根:增加右心房(心室)區域的水分和壓力。(胞外)
44、元參:增加外焦空間的水分。(胞外)
45、生地:增加四焦空間的水分。(胞内)
46、大活:引頭部能量下行至足。(胞外)
47、葛根:引胞水分到微循環。(胞内→胞外)
48、桂枝:打開細胞壁,使細胞内外的物質與能量能自由轉化,調節平衡。
49、桔梗:引動肺内外能量向上。(胞外) 
50、雙丁:引動空間能量運動。(胞外)
51、浮石:吸收空間水分。(胞外)
52、生麥芽:從隔右向左能量運動。(胞外)
53、川樸:掏空中焦,減輕中焦的壓力,增加清升濁降的動力。
三、空間醫學與傳統中醫用藥區别和聯系
空間醫學是以公轉的力度,來改善細胞功能變化。不參考病名,隻注重于症狀。
注:不參考病名,隻注重于症狀,就是在治療上與病名與症狀沒有很大的關系。
而注重于影響公轉的病因。以舌診為診斷基礎。
注:就是影響公轉通道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積聚或不足的因素,就是濕與燥的均于不均的因素。
空間醫學講公轉運動正常
注:傳統醫學講任脈與督脈,實際上是任督二脈的統一,統管人體的所有的能量運行(即陽經與陰經)
是以公轉的力度,達到細胞功能、五藏六腑功能的恢複
注:公轉是一個大市場,公轉的作用 ,是調節人體各部位的能量赢缺,是化解人體各部位的淤積,是補充人體各部位的不足。公轉正常,人體就健康,高級的修煉,必須是以修公轉與自轉為本。
空間醫學的治療方法,講整體的治療方法。是整體的調整,症狀與病名僅供參考。
注:空間醫學的治療方法 ,是以調功能達到恢複功能的目的,是自身自我調整的方法。是以修煉為核心的保健方法。所以,強調了公轉的重要性。
小方治病,是調整公轉,以點代面的大運作,是統帥人體一切能量運行的總督。

注:小方是指兩三位藥,最多不超過四、五藥的方子,從效果上去看,小方能四兩撥千斤。越重的病,用藥越要集中動力,才能攻之。

傳統醫學是調整了細胞的開合,恢複功能。
注:傳統醫學講;營衛氣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講氣為血之帥,講血為氣之母,用今天的科學理論講,營行于脈中即是胞内,衛行于脈外即是胞外,以細胞的内外,即是胞内為營,胞外為衛,調整了細胞的開合,即是調整了營衛氣血,而功能恢複。
在藥物的作用上要從下看上,在疾病的症狀上要從上看下。在應用上,藥物上是由下而上,
注:在藥物的應用上是以動力為基礎,以能量的運動,空間能量的運動,對細胞的撞擊,而恢複細胞的本來的健康功能。是學習藥物的原則與方法。
藥物的作用是從起到歸經,所起到的撞擊作用,和在撞擊作用下,所起到的後果,都是調節人體功能作用的方法。
在症狀上是由上而下,就是上動而下必動,
注: 在疾病上的應用,是以能量的疏散,或者說能量的出路,為治療的根本,是先出後進,是治療疾病的原則。
能量的運行,就是下一段能量的補充。這就是自身的調節,這就是五行的相生原理。
傳統醫學為之,氣為百病之長,肺氣不通,則百病生焉,故在治療疾病的方法中,先開上路,先給出路,其病自愈。

例如;肝病,見背沉,胸悶,而在檢查上是肝病,在治療上則先解決背部,而胸悶與肝則自動的解決,例如;獨活則治療肝病,因為獨活能使外焦空間上部的能量,直下到腰部到足部,能撞擊腰部的細胞運動,故能補腎,又治療腰痛。在傳統的本草上有記載獨活從頭至足的說法。羌活是從足至頭的說法。故很多的醫生在處方上是二活并用,羌活是以足為始,到頭為終,獨活是以頭為始,到足為終,所以要看到藥物的作用,而後再去應用。在本草上,二活是治療關節疼痛,如果應用藥物能量運動的作用,其二着則治療的範圍就很大了,也就是能量所過之處,都能夠是細胞恢複本來的健康面貌。所以就擴充了藥物治療的作用。桔梗的起點是兩肋,是從兩肋的最下邊向上的能量運動,所以是舒肝解淤的上品,是引兩肋空間的能量向上的運動,從而對肺的撞擊,故能宣肺。故在治療對舌兩邊厚膩,而舌尖平坦能起很大的作用,是引肝,兩肋的能量向上疏散,起到舒肝的作用。而并非是直接的宣肺所起的作用,而到宣肺的作用時,已經是桔梗的療效的終點了。如果要疏散上焦的空間能量,就需要加上麻黃,或桂枝的外焦的藥物。因為桔梗再引能量向上運動,就無能為力了。
薄荷起點是細胞内部,而疏散細胞内部的能量至腠理的空間,而終點是腠理。故能引熱達表。所以能治療風熱的感冒。能舒肝解淤。
注:傳統醫學對藥的應用,是藥物歸經,是應用的終點。而空間醫學應用是藥物的起點到終點。

柴胡起點是肝區的周圍空間,所以能引肝區空間達到能量上升到上焦肺部。故能增加非部的熱量,所以在應用柴胡湯的過程中容易引起肺部的炎症。

山藥起于腎部,而終于肺部,所以能補中氣和肺氣。

生麥芽起于肝區周圍的空間,能引肝區空間的能量沿膈下向左運動達到左邊的心下,這樣就增加了左心下的能量壓力,故能治療心房纖顫,處方可以;生麥芽與山藥配伍。兩味藥而達到療效的作用。
注:在用藥上要應用藥物的起點,與能量運行的中間的助力作用。例如
山藥與生麥芽的配伍,就是起點有能量在運行的中間的助力作用。

傳統醫學的用藥方式是;以氣味調節營衛氣血的功能變化,故有歸經之說,是以局部的調節為主。
藥物的藥性,四氣與五味來調節細胞的虛實,所以在辨證上是以六淫、七情為辨證基礎。其特點是補瀉分明,精不足者,補之于味,味濃則聚,味淡則散的用藥特點。

藥物的藥性,是以氣與味的濃度變化,來調節細胞内外的濃度與壓力,來改善細胞運動的功能。
注:在用藥上采取一陰一陽,一虛一實,也就是動散結合的方法。枸杞與菊花,實際是能量的實虛兼用的方法,進散運行的方法。

空間醫學的用藥方式是;以藥物在人體空間中運動的速度,來撞擊細胞,恢複細胞的功能。
注:應用空間運動的快速的用藥是附子的運動,生姜,薄荷,都是應用了藥物在空間的發散的作用。所以治病效果就快。

藥物的藥性,是以解開細胞内高濃度向外輻射的壓力,向低濃度的空間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撞擊所過之處的細胞恢複本來的功能,同時,又是疏散高濃度的能量物質向低濃度補充的一種好方法。
注:能量在空間的運動,是疏散局部,補充下遊的一種好方法,所以,在運動過程中,即是瀉,又是補,作到了能量的充分的利用。空間醫學講沒有病氣。
傳統中醫用藥,以補瀉為主,其補瀉的方法是以藥物的性、氣和味。來改變細胞周圍的和細胞内外的環境。也就是調節細胞營衛氣血的功能。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