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叙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複漢室,還于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字字句句感情真摯,令人感動。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标
1.感受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愛國情懷。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确解釋文中的文言字詞及全文大意,正确介紹寫作思路。
3.通過小組讨論和朗讀的方式,了解作者的治國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4.體會樸實語言中蘊含的真摯情感,提升對“表”這一文體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的治國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愛國情懷,體會樸實語言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出示ppt);朗讀法(集體朗讀、默讀);讨論法;問答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ppt出示圖片,圖中展示的事件是什麼呢?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三氣周瑜,那麼這些事件都與誰相關呢?諸葛亮。諸葛亮不僅有傑出的軍事謀略,而且其文章文采斐然。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出師表》【闆書:出師表】
(二)初讀課文,翻譯課文
1.初讀課文,解決文言生詞。(學生借助工具書,同桌交流。)
2.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按内容首先分析當時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勢,闡述開張聖聽、内外同法、親信賢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後主勵精圖治,迅速改變龜縮于西南一隅的被動局面;後來,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曆,緬懷先帝“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務求成功的雄心壯志。
(三)深入研讀,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思考諸葛亮就國内政治問題向後主劉禅提出了哪幾條建議?
明确:三條建議,分别是開張聖聽、内外同法、親賢遠佞。
2.小組讨論,諸葛亮是如何論證其重要性的?
明确:作者運用了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舉例論證體現在,舉例了郭攸之、費祎、董允、向寵等人是忠良之臣,告訴劉禅要任用賢臣。
對比論證體現在,作者将先漢的興隆和後漢的傾頹進行對比,分析其原因,形象有力地點明了親賢遠佞的重要性。
道理論證體現在文中多處,如“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谏之路也”,這句話就是作者說理、分析,告訴劉禅廣開言路的重要性。
3.通過以上的學習,你認為諸葛亮具有哪些優秀品質?
明确:知恩圖報、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這樣一位以身許國、知恩圖報、鞠躬盡瘁的忠臣,想象一下他寫文章時的感受是怎樣的?如果再次朗讀本文,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情感來朗讀?
明确:朗讀時可帶着忠誠、慈愛、擔憂、給予希冀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諸葛亮,你還會向劉禅提出哪些治國建議?
明确:禁止王宗貴族和朝中大臣濫用征占用百姓的土地;給予戰士家屬以糧食和金錢的補貼,尤其是那些在戰争中犧牲的戰士。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本文的感受和收獲有哪些?
明确:感受到諸葛亮的高尚品質。無論哪個時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都是至理名言。
2.作業:試着用文中的論證方法寫一段議論文字,第二天來交流分享。
五、闆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文言文。針對議論文,學生需要掌握并找出議論文的中心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方法。而且,本文是諸葛亮表忠心,立志興複漢室的一篇文章,解讀文章内容,感受諸葛亮的高尚品質也是教學的重要内容。基于以上分析,在整體感知環節,學生借助注釋看懂了文章大意,解決了生字詞問題之後,在深入研讀環節,教師先組織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諸葛亮就國内政治問題向後主劉禅提出的建議有哪些;再請學生小組讨論,諸葛亮是如何論證這些建議的重要性的,并總結出諸葛亮身上的優秀品質;最後,教師再次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堂課,教師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學生能夠充分參與進來,盡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這是本堂課做的比較好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如,由于時間緊張,對文章的分析還不夠細緻,沒有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隻選取了一些重點語句。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