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初中語文:記叙文閱讀知識點

專題 記叙文閱讀

一、記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作用

概括故事情節、文章的主要内容。

舉例

《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個下午(時間),在南京火車站(地點),“我”(人物)坐火車去北京上學(起因),父親(人物)來車站送“我”(經過),“我”看着父親離開的背影,發出“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的感慨(結果)。

二、記叙文分類

散文

叙事散文

以寫人記事為主。對人或事的叙述和描繪較具體、突出,同時多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側重從叙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備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

如《藤野先生》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緣起、經過與别後的懷念)為叙事線索,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

抒情散文

一般不詳述事件的具體過程,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具體描寫人或物,而是通過人、事、物、景來傳達作者的心聲,體現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如《春》通過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抒發了作者對春天至深的喜愛之情,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勵人們珍惜春光、奮發向上。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一般以一件事開頭,論述道理,加以評論總結。

如《蟬》寫蟬的聒噪、蟬的微小和病弱的蟬埋在泥中十七年,出來隻活一個夏天,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對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如何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着。

小說

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三要素:人物(作用:支撐故事情節,并通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情節(作用:承上啟下;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設置懸念)、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

三、記叙順序

順叙

特征: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記叙。

作用:①叙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

②文章層次井然有序,脈絡分明。

舉例:《紫藤蘿瀑布》一文,作者從見到紫藤蘿寫起,由遠及近,并由此而引發感悟:面對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為甯靜。

插叙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間,在記叙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有關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記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是一個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與全文叙事不在一條線上,全文至少有兩個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

②解釋了……的原因;

③推動情節發展,為下文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

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⑥突出文章主旨;

⑦豐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節完整;

⑧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叙。

舉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感,符合兒童心理,豐富了兒童的情趣。

倒叙

特征:①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段落,将事件的結果或某個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面,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件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叙述。②倒叙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隻是位置移到了前面。③倒叙是一條線索,全文隻有一個故事。

作用:①開篇點題;

②制造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③引出下文;

④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

舉例:《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一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從北京王府井的一個小門市特效藥商店接了一個緊急電話展開的,然後再叙述有關救助的情況……

綜合舉例:《驿路梨花》從全文整體結構看,全文按“我”和老餘的行蹤為線索,一早一晚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采用的是順叙,其中瑤族老人打獵迷路,夜宿茅屋,解放軍蓋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從小茅屋建造和維護的過程來看,課文采用的是倒叙。

四、記叙文常見線索

定義:指串起事件發生及發展過程的反複出現的物品、事件或情感。

抓住文章線索,對掌握全文結構,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極大的作用。

時間線

以時間推移為線索。如《最後一課》以最後一節法語課的時間推移為線索。

地點線

以地點轉換的順序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動地點為線索來安排情節,圍繞東京、仙台、北京層層展開。

人物線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為線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以“我”作為人物線索,全文是以“我”的見聞和感受來安排材料的。


事件發展變化線

(明線)

以事件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展開故事。


情感發展變化線

(暗線)

以情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如《荔枝蜜》以“我”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


實物線

以某一件具體(或某種象征意義)的實物為線索。如《燈籠》一文中以“燈籠”為線索,串聯各個材料,所有的叙事都與“燈籠”有關;寄托着作者對故鄉和故鄉親人的懷念,引發作者對國家的責任擔當意識。


【注】記叙文可能會有兩條線索——明線和暗線。明線就是從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顯看見的、貫穿始終的線索,将文章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脈絡;暗線就需從文章中分析得來,也是貫穿文章始終的線索。

五、記叙文人稱

第一人稱

定義:以“我”“我們”的口吻或角度展開記叙。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實性;②叙述親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舉例:《孔乙己》以酒店夥計第一人稱“我”的口吻來叙事,通過“我”的耳聞目睹,客觀叙述了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情節顯得真實自然。

第二人稱

定義:用“你”“你們”的口吻展開叙述。一般是以配角來做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為配角來叙述,以第二個人的思考模式與态度來評判主角,其實意在講述隐藏主角的故事。

作用:①增加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便于抒情。

舉例:《我的老師》中對蔡老師的描述全文采用第三人稱“她”,但在“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中改用第二人稱“你”,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抒發了“我”對蔡老師的思念、崇敬之情。

第三人稱

定義: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用“他(她)、他(她)們”的口吻将人物的經曆、事件的經過告訴讀者。

作用:①直接、客觀地展現生活;②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較靈活自由。

舉例:《皇帝的新裝》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對皇帝的窮奢極欲進行大力渲染與諷刺。

六、記叙文的寫作手法

1.常見的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

辨析、作用及答題規範

舉例分析

比喻

辨析: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如同、好像、仿佛)乙(喻體)。

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②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讓人易于理解、接受。

答題規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的情景(特點),抒發(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情感。(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如《春》中“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表現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開始,給人以無限的希望;“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狀寫春天的美,令人喜愛;“春天像健壯的青年”贊美春天充滿活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三個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點。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贊美了春天的蓬勃的生命力,表達了在春天裡奮發向上,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進取的精神。三個比喻句按照喻體的成長順序排列,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

拟人

辨析:把物當作人來寫。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寫形象;②表意豐富,表達生動而有趣。

答題規範: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将……拟人化,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的情景(或特點),抒發了……的情感。

如《春》中“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鳥兒将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着”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反複

辨析: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多次出現。

作用:①多次強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答題規範:運用反複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的心情/情感。

如《安塞腰鼓》中“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運用反複的修辭手法,強調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無限贊美之情。

反問

辨析: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

作用:①态度鮮明;②加強語氣,抒情強烈。

答題規範: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突出(強調)了……的特點。強調了……的心情/情感。

如《心聲》中“嗓子不好的人,就隻能躲在樹林子裡讀他喜歡的課文嗎”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強烈的感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誇張

辨析: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①烘托氣氛、加強渲染;②引起聯想效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突出事物的特征。④強調了……的心情/情感。

答題規範: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的特點,突出表現了……的情感。

如《皇帝的新裝》中描寫皇帝喜歡新衣時寫道“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了皇帝的窮奢極欲。

排比

辨析: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

作用:①句式整齊,增強氣勢;②便于抒情,更有氣魄。

答題規範: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有力地寫出了……的特點。強烈地表達了……的情感。

如《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羁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的特點。

對偶

辨析:結構相同,字數相等,上下兩句詞性相對、意思相近或相反。

作用:①句式整齊,結構一緻;②形式優美,音韻和諧;③增強語言的節奏感,使語言節奏明快。

答題規範: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強調了……的感情。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設問

辨析:為突出所說的内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自問自答。

作用:①自問自答,引人注意;②啟發思考。

答題規範: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出問題,引人思考,強調了……的特點。

如《羚羊木雕》中“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強調在“我”心裡,萬芳一定不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了。

2.常見的表達方式

記叙

對人物的經曆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叙說和交代。

描寫

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的形态特征作具體、生動的描繪,給讀者留下真切、具體的感受和印象。作用: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征和意義,生動形象。

說明

直接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

抒情

是文章中抒發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種表達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作用:突出感情,增強感染力,引起共鳴。

議論

穿插在叙述、描寫或說明的過程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某種感受或觀點,或者借以直抒胸臆。作用:揭示所寫内容的意義,突出中心。

3.常見的描寫手法

描寫手法

人物描寫

分類及特點

分類

特點

動作描寫

對人物的個性化行為、動作的描寫。

神态描寫

對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寫。

外貌描寫

對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飾以及儀态等的描寫。

心理描寫

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

語言描寫

對人物的獨白、對話或幾個人物談話的具體描寫。

作用

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畫人物性格;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④推動情節發展;⑤表達情感,揭示主題。

答題規範

運用……的描寫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刻畫了……(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情感。

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

特點

作用

對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氣候、時間等)的描寫。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的空間;②渲染氣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襯托人物形象(性格);⑤為……作鋪墊;⑥推動情節發展;⑦暗示社會環境,揭示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

對社會背景、時代氛圍的描寫。

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②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③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④渲染環境氛圍,為下文人物性格描寫作鋪墊;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作品主題。

描寫角度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直接描寫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現的特征。

寫出(表現)人物特點(如性格、心理、情感等)。表達作者……的情感。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通過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和渲染來烘托主要的描寫對象。

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題更加深刻含蓄。表達作者……的情感。

4.常見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

定義、作用及舉例

對比

定義:在文章的主體結構或主要内容中,将事物、現象和過程中矛盾的雙方放置在一定條件下,使之集中在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比照和呼應關系。

作用:①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給讀者留下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②襯托、突出主體事物的特點,強調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

舉例:《故鄉》中将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家鄉的情況進行比較,以突出其變化。

欲揚先抑/

欲抑先揚

定義:“揚”指褒揚、擡高。“抑”指向下壓、貶低。作者想要褒揚(貶抑)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貶抑)處落筆,而是從相反的貶抑(褒揚)處落筆。

作用:①顯示出一種變化的節奏美,使文章情節曲折動人,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為表情達意蓄勢,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情感表達更加充沛;

③形成鮮明的對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起卒章顯志的作用。

舉例:《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開始寫自己對阿長“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的讨厭,而後面她買來《山海經》,自己心生敬意。這樣欲揚先抑,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

鋪墊

定義:①為了表現主要的寫作對象而提前做的基礎性描寫;②鋪墊是“顯性”的,對起陪襯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

作用:加強故事情節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完整性,使情節更具合理性。

舉例:《皇帝的新裝》中第一段極力描述皇帝如何喜愛新衣服,交代了他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最後光着身子舉行遊行大典的原因,為故事的發生作鋪墊。

伏筆

定義:指文章或藝術作品中,前段内容為後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隐性”的,通常隻是一兩筆,點到為止。

作用:使内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舉例:都德《最後一課》,文章開始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看到許多人在布告前看什麼,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壞消息都是從那兒傳出來的,那麼今天是什麼消息呢,小弗郎士沒有去看,不知道。作者暫不交代,為下文韓麥爾先生宣布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埋下伏筆。

烘托

定義: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

作用:将表現對象……的心理放在一個……的環境裡,更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舉例:《最後一課》通過對同學們認真學習法語的氣氛的渲染,表現了小弗郎士沉重又依依不舍的内心世界。

襯托

(側面烘托)

定義:文章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襯,這種表現手法就是襯托。用類似的事物作陪襯叫正襯,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襯叫反襯。

作用:①特點鮮明,矛盾突出,形成強烈的反差;②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③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舉例:《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

象征

定義:文章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和事物來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将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表現出來,使之形象化)。

作用: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舉例:《海燕》中用“海燕”象征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産階級革命先驅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定義:通過對事物的描寫或環境的渲染來抒發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用:情景交融,有極強的感染力,給讀者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舉例:《春》中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懸念

定義:先将疑問抛給讀者而又不說明原因,層層設疑,以達到更好地表達主題的目的。

作用: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舉例:《我的叔叔于勒》中“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這句話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設置了懸念。

卒章顯志

定義: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

作用:結尾自然、有力,揭示文章主題。

前後照應/

首尾呼應

定義:指開頭和結尾的内容有着極其密切的聯系,是對同一情況作出的解釋、說明和交代。

作用:使文章渾然一體,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舉例:《紫藤蘿瀑布》的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和結尾段“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首尾呼應。

七、小說的相關知識

概念

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叙述和對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

分類(按篇幅)

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

特征

以叙述和描寫手法為主,采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通過細膩完整的情節刻畫人物性格;進行藝術虛構。

三要素

人物形象

在三要素中居于首要地位,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格。

如《故鄉》中善良卻麻木愚昧的閏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婦等。

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矛盾沖突的演變過程。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過程。

環境

社會環境

定義:對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環境的描寫。描寫範圍大至整個時代、社會,小至一個家庭、一處住所。描寫内容可以是室内陳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特征等。

作用: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的空間;②渲染氣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④襯托人物形象(性格);⑤為……作鋪墊;⑥推動情節發展;⑦暗示社會環境,揭示主題。

舉例:《最後一課》中“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交代了普法戰争的時代背景,同時寫出了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法國戰亂頻繁、變故叠起、人心惶惶的社會現象。

自然環境

定義: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還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等。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②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③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④渲染環境氛圍,為下文人物性格描寫作鋪墊;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作品主題。

舉例:《我的叔叔于勒》中,有2處自然環境描寫:一處是去哲爾賽島遊玩時,此處環境描寫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畫,描繪了水的碧綠與平靜;二是為躲避窮困潦倒的于勒時,這一段環境描寫與上一處相比,大相徑庭。這一段給人物的心境籠罩上一層陰冷而離奇的面紗,“天邊遠處”“紫色的陰影”“鑽出來”,這裡邊隐藏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隐藏着金錢釀造的罪惡。這兩處環境描寫,勾畫了人物的不同心境。小說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讓我們直觀地透視到人物的靈魂,使人物形象更鮮明、生動、豐滿。

概括内容要點

【答題指導】概括内容要點分為對某一事件的概括和對全文内容的概括。

題型1 概括文中事件

1.通讀全文,定位答題區域。即在通讀了文章後,看文章詳細叙述事件的文字分别在文章第幾段,進行定位。确定答題區域之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總結:

(1)摘錄句段法。關注文中的總起句、過渡句、重點段落,答題時可直接引用原文語句。

(2)要素歸納法。記叙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并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對于比較複雜的記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

2.理清事件,梳理結構層次。即看文章介紹了幾件事情,然後再看哪幾段都是圍繞一件事情寫的,就把哪幾段劃分到一起;或根據文段中的一些關鍵詞來劃分層次,如“第一次”“第二次”“後來”等。

3.根據段落層次來概括每個具體的事件。

4.根據題幹賦分驗證答案要點是否全面。答案形成之後,可結合題幹和賦分驗證答案要點是否全面。如果賦分是奇數,如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點或三點,如果賦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點、兩點或四點。

【答題格式】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做了什麼事+結果

題型2 概括全文内容

1.标題拓展法。如果标題本身就是一個事件的話,那麼就可在标題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要素進行拓展。

2.記叙文六要素歸納法。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其中,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最主要的。另外需注意,如果文章中特意強調了時間或地點的話,那麼在概括時就需加上;如果文章中的時間、地點總是在不斷變化,則不需要加入。

【答題格式】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如何

分析表達技巧

題型1 表現手法賞析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對比、欲揚先抑、襯托、象征、照應、渲染、烘托、鋪墊、情景交融等。賞析表現手法時,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理解各種表現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2.聯系上下文,從聯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對比、照應、懸念、伏筆、鋪墊、欲揚先抑等技巧,都講究的是文章前後内容的關聯,判斷時,必須通讀全篇,才能體會到作者構思的妙處。

3.從結構安排角度入手。看開頭結尾是否有特色;全文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看是否烘托鋪墊、前後照應;看是否做到設置懸念、制造波瀾、曲折有緻等。

4.從文章的主題及寫作目的兩方面分析表現手法。在寫文章時,有些作者會别具匠心地運用一些表現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細心揣摩。

答題應按照“明寫法——述内容——析效果”的思路組織答案,切忌停留在文章表面作淺層次的分析。

題型2 記叙順序賞析

詳見“文體知識”中的“三、記叙順序”。

題型3 記叙文人稱作用

記叙文中常涉及對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寫作的作用。第一人稱(“我”)叙述的長處是有真實感,親切自然;第二人稱(“你”)叙述的長處是便于情感交流與抒情;第三人稱(“他、她、它”)叙述的長處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寫作較自由、靈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現在讀者眼前。

人稱的變化往往意味着表達方式的轉變,意味着作者情感的變化,所以分析人稱的時候,就不能忘記這兩個方面的分析角度。

題型4 表達方式的運用

【答題指導】記叙文的表達方式一般有記叙、描寫、抒情、說明和議論。

環境描寫分析是考試重點。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時,首先需明确環境描寫的6種作用,然後抓住相關景緻的總體特征,把它與人物刻畫、氣氛渲染聯系起來,明确景物描寫特征,再聯系文章的主旨進行理解。環境描寫作用的分析,可從三個方面分析:

1.與人的關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運;襯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為人物的出場作鋪墊;為人物的活動提供背景。

2.與事的關系: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營造某種氛圍;象征某種社會現狀等(手法);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結構);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結構)。

3.與情的關系:渲染/營造某種氣氛;以烘托/表現某種情緒;為抒發某種情感作鋪墊(結構);反襯某種情感(手法)。

賞析語言特色

【答題指導】這裡說的“賞析語言特色”是從文章整體角度出發,和另一個考點“品味賞析語句”從詞語句子角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常見的語言風格類型主要有:

1.平實質樸,樸素自然。其特點是選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中蘊含着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這種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思而得之。多用象征、雙關等手法。

3.優美生動,清新典雅。這種風格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藝術境界多如大雨過後的清清柳色、荷葉上顫動着的晶瑩水珠。

4.整散結合,節奏明快。整散結合指的是寫作語言整句和散句的結合使用。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較整齊的句子,例如排比、對偶等,散句則是句式比較自由的句子。整散句的結合使用能使文章節奏明快,舒緩自如,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充滿着抒情和論證的氣勢。

5.幽默诙諧,誇張諷刺。幽默诙諧指語言富于風趣,引人發笑。幽默常會給人帶來歡樂,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機智、自嘲,調侃、風趣等。誇張諷刺指用比喻、誇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用譏刺和嘲諷筆法描寫敵對的落後的事物;用譏諷的眼神,嘲笑的語氣對着他人說。

把握主旨情感

【答題指導】文章表達的某種觀點、認識和情感,通常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寫人、叙事、狀物的目的。作答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抓住文章标題。

2.重視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文章的開頭常有開篇點題、引出話題等作用,而結尾常有點明主題、深化中心等作用。

3.分析文章中關鍵的議論句、抒情句和段落中心句。

【答題格式】選文記叙(描寫、說明)了……的故事(事迹、經過、事物、景物),表現(贊美、揭示、諷刺、反映)了……,抒發了……的感情。

句段作用分析

題型1 文章标題理解及作用

【答題指導】理解文章标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分析标題的修辭義:将标題中運用的修辭還原後,理解文章标題的含義。有些文章題目中運用了修辭手法,要先将它的本義還原後再作分析。

2.把握文章情感的出發點:如《熱愛生命》這一标題無非是表達對生命的熱愛,亦是标題的含義。

3.理解标題的雙關義。标題含義一般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兩方面來分析。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标題的表層含義是夾竹桃凋謝,深層含義則是父親去世。

4.把握文章标題的象征義。如高爾基的《海燕》以“海燕”為題,象征勇敢堅強、樂觀自信、富于獻身精神的無産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

5.尋找文章的文眼。如《心聲》則在“心聲”這一标題中透露情感主旨,其标題的含義當然就要圍繞文章主題來分析。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阿長與〈山海經〉》這一标題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件事,表現阿長真誠、善良和樂于助人的精神,體現“我”對阿長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文章标題的作用要在理解文章标題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标題的作用如下:

1.散文标題的作用:①交代行文線索;②交代文章内容;③點明文章主旨;④标題具有象征意義;⑤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等。

在散文中,标題的含義還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考慮:①結合内容談;②結合人物特點談;③結合表達的情感談;④結合主題談。

2.小說标題的作用:①突出主題,對文章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②設置懸念;③是文章的行文線索;④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故事情節的轉折等。

題型2 重點句子作用

重要句子往往在文章中起關鍵作用,這些句子要麼是貫穿全文的句子,要麼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要麼是結構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要麼是使用某種修辭的句子。從句子位置看:

1.在文段開頭:結構上——開頭常引領下文;内容上——開頭常設懸念、埋伏筆、為下文作鋪墊或開篇點題、開門見山;奠定文章感情基調、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2.在文段中間: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下文作鋪墊(或埋伏筆);照應。

題型3 重點段落作用

一般要從内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主要分為:

1.首段的作用:①如果是環境描寫則大多數情況下有點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渲染氣氛,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等幾方面作用。②其他内容則可能是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還有的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為下文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設置懸念。

2.過渡段作用: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在論述問題過程中,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的轉換。

3.結尾段作用:内容上用來點題或深化中心,升華感情;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前文,使文章結構完整。

4.其他語段作用:照應上文,引出下文,補充說明等。

理清思路結構

題型1 線索與情節

【答題指導】此類題一般有兩種呈現形式:鍊接式和表格式。解答此類題,可根據以下步驟進行:

1.審題,明确題目要求。如看字數有無要求或者其他方面有無特殊要求。

2.根據鍊式(或表格)中的提示語來劃分結構層次。

3.根據鍊式(或表格)中的提示語定位到具體的段落層次中,找出關鍵詞。如果沒有關鍵詞可通過一些關鍵句子來概括。關鍵句的查找,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①帶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如抒情議論句,或者是反複出現的句(段),通常是為了使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更強烈、觀點更鮮明。②能判斷出人物的感情(心理)變化,或是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如贊美、崇敬、敬佩、鄙視等。

4.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寫。常見的心理描寫有以下幾種:①内心獨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稱);②動作暗示;③襯托;④心理概述(對人物的内心活動進行剖析和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稱);⑤修辭手法(修辭更能夠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5.尋找故事情節。要找出人物不同時間所做的事是什麼,并進行歸納。

題型2 想象與補寫

【答題指導】補寫,既能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又能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能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完成這類題目,一是要注意答題内容與原文主旨、題幹要求的相關性與一緻性,也就是說,首先要找到題幹所問與原文内容的契合點,再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實際情況,才不至于答非所問,偏離題意;二是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解答這類題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研究補寫方向,看是要求寫心理、語言、神态,還是寫景。

2.研究文段風格,比如修辭、表達方式、句型句式等要求。

3.研究上下文相關内容,保證解答正确。

【答題提示】記叙文補寫的内容一般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補寫結尾等。這就需要結合具體的内容進行補寫。

1.人物補寫,注意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關系,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2.景物補寫,要調動多種感官,使用帶有感情色彩的修飾語,注意貼合主題和意境,另外還要注意與景物描寫的作用相結合。

3.寫結尾,一般補寫議論句或抒情句,内容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等。

品味賞析語句

【答題指導】賞析具體的句子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着手:

1.從詞語錘煉角度。①動詞能形象而準确地抓住事物的動态;②形容詞則能生動傳神地刻畫所要描寫的對象的狀态;③副詞則強調了所要描寫的事物特點;④拟聲詞是模拟自然聲音構成的詞。準确地使用拟聲詞,将會使我們說話、習文的生動性、形象性大大增強;⑤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答題格式】這個句子中運用了哪些詞語,這些詞語寫出了什麼,這些詞語的特點作用是什麼,表達了誰的什麼感情。

2.從修辭手法角度。①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淺顯,具體形象;②誇張能突出事物特征;③拟人能使事物特征生動形象;④反複多次強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⑤排比内容集中,增強氣勢;⑥對偶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⑦設問自問自答,容易引人注意;⑧反問有時諷刺揭露,有時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答題格式】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有力地表現了或強調了)……的特點,抒發了作者……的情感。

3.從句式使用角度。首先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①陳述句語氣平緩,不溫不火;②疑問句吸引讀者,制造懸念;③設問句、反問句加重語氣;④感歎句抒情強烈;⑤排比句層層深入,氣勢磅礴。品味不同類型句式的表達效果,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态度。

其次,賞析句子時還要注意不同類型的句子,其作用不同:①文章中心句:總結全文,體現文章主旨;②段落中心句:概括總結段落主要内容,體現段落在全文中的地位及作用;③議論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觀點、情感和态度;④顯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前後照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

【答題指導】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從肖像、事迹、品質、性格等幾方面分析。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揣摩人物形象:

1.品析人物描寫,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過品析作家筆下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語言、行為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寫,并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從而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賞讀環境描寫,明晰人物思想。這裡說的環境,既是指自然環境,更多的是指社會環境。前者或渲染氣氛,或點明背景,或烘托人物形象。結合具體的環境尤其是社會環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鑒賞人物形象的重要環節。

3.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人物性格。作家在典型事例的寫作過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态,再現人物的鮮明個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4.探讀細節描寫,彰顯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離不開對細節描寫的探究品讀,通過對人物最傳神的細節描寫的品味(如人物做事時的動作、神情等方面),準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答題格式】(1)一個總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征類型;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結。

(2)×××是一個……(性格、思想品質)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表現怎麼樣。

重要語句含義

題型1 詞語指代意義

【答題指導】詞語指代可分為:指示代詞的指代和常規詞語的指代。作答此類題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指示代詞的指代:(1)找到指示代詞的位置,聯系上下文語境,辨認這個代詞是近指還是遠指。(2)由近及遠地看上下句、本段、全文中的關鍵詞句,理清指示代詞與它們之間的關系,再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常規詞語的指代:(1)明确詞語本義。(2)分析詞語本身的特點,包括詞性和修辭。(3)聯系具體語境,分析詞語的語境義。(4)在原文中找出詞語指代内容的相關語句,概括即可。

【注意】無論是指示代詞的指代還是常規詞語的指代,最後得出的答案一定要代入原文檢驗,看是否順暢,是否與文意相吻合。

題型2 詞語含義理解

【答題指導】首先,理解詞語的本義。詞語的語境義總是在詞語本義的基礎上,通過引申、比喻等産生出來的。因此,理解了詞語的本義,也就可以借助具體的語境來推斷其具體含義。

其次,分析語境義。通過分析語境的意義來理解詞語的具體含義。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通常與作品

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态度相聯系,因此,可以根據文章的上下文,把握文章的整體内容,根據文章的思想傾向來推斷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後,分析隐含義。篩選關鍵詞語,找出隐含信息(雙關、象征、潛在、引申)。要樹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意識。除此之外,還要聯系文章主旨、思想感情、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等進行分析。

題型3 句子含義理解

【答題指導】理解句子的含義可從三方面入手:

1.從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入手。通過對詞語語境意義的把握來理解句子的含義。

2.從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首先要判斷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位置,然後尋找相關答題區位,确定基本含義。起始句答題的區位在其領起的部分,有領起下文,引出主旨的作用;收結句,宜從上文考慮,具有點題的作用;過渡句要審視上下文;而關鍵句重點是審視相鄰的上下句。此外,還可聯系中心思想,兩者在内容上往往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3.從主旨入手。根據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結合中心思想理解句意,還可以結合大背景來理解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表達感悟體驗

題型1 感悟啟示類

談感悟啟示類題,要求在把握原文創作意圖、作者創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理解。解答這種題時,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仔細審題。如“結合主題談啟示”一定要結合主題進行談論,“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要以“情”動人。又如“是否同意文章中的說法”,不僅要回答是或者否,更為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

2.善于提煉。如“聯系文章表達的情感,談談感受”,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結合具體的語境,抓住中心句、過渡句、抒情句來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感情傾向,并能夠提煉出來。

3.合情合理。如“針對文章的内容,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設想”,要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要有一定的創意,并且要有理有據、合情合理。

4.表述流暢。如“結合主人公,談看法或感受”可使用“我覺得”“我認為”的句式,口吻謙和。語言一定要簡潔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創意地表達。

啟示、感悟類題一般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言簡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分點說明”,從幾個方面展開陳述。

題型2 自主表達類

自主表達類題,即在聯系文章内容的基礎上,按要求寫獲獎感言、感激的話,或為文章涉及的某一景點寫一段介紹的話。回答此類題,注意表達要與内容相符,語言要通順有條理。寫感激類的話時,注意感情要真摯真實。

預計這類題在記叙文閱讀中考查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考生不能因此放松複習,因為此類考點很有可能會在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部分考查。

題型3 讨論質疑類

此類題要學生就内容、主題、人物、感悟、線索、修辭、寫作方法等當中的某一方面提出水平較高的問題。特别指出,如果沒有限定哪幾方面,就自己最有把握的一方面來提問并作答。答此類題,要把握以下幾點:

1.能準确讀懂原文大意和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及思想情感。

2.要有自己明确的觀點或态度,不能模棱兩可。

3.答題時,語言要流暢,要有層次性。

【練習】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題目。

燈如紅豆

紀昀有言:“燈如紅豆最相思。”

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經常會在夜深人靜後走向陽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無數盞燈組成的。望着望着,有時會掉下眼淚來。

是的,不止一次。因為我總會想到童年、少年時陪伴我的那盞小煤油燈。

我們家姐妹五人,在那個困難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嘗過生活的艱難。别的不說,就是一家人偶爾做件新衣和平時的縫縫補補,對母親來講就是一項繁重的勞作。春節前的母親是最忙碌的。一進臘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燈前,趕做新衣或者漿洗舊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還要幹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覺,發現母親還在燈前納鞋底做新鞋,腿上蓋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錐子和針線。先用錐子紮,再用針穿線,再在膝蓋上使勁地勒緊。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見她渾身一抖,把手裡的東西一扔,然後用左手緊緊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過了五六分鐘吧,她又坐了起來,拿起沒做完的活兒。我想過去摟住她看看紮傷的手,想勸她去睡覺,但我一張口,說出的卻是“媽,我要尿尿”。媽沒有擡頭,隻是說“燈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轉身,站在那兒,盯着母親,希望她看我一眼,等來的卻是“冷,快去睡,感冒了過不好年”。她仍沒有擡頭。“那你怎麼還不睡?”“快完了,一會兒睡。”在母親的心裡,趕制孩子過年的新衣新鞋,這些活兒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時的。年年如此。

後來,我們家又有了另一盞油燈。那是一盞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帶了玻璃燈罩的油燈。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盞燈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個調整亮度的開關。這是父親做了生産隊會計,村裡給買的。自從有了這盞燈,我們總希望父親天天計工分,天天整理賬,天天點亮這盞燈。那樣不但整個家裡會明亮很多,而且我們可以蹭亮光看書寫作業。

有一年的年底,父親又點亮那盞燈,開始給人們算賬,我又蹭光寫起作業,寫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覺,發現父親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盤。“爹,咋了?”“沒咋。”他沒有看我。“沒咋,那咋不睡?”我又問。這時他轉過臉,看着我說:“有兩毛錢,對不上賬。”“多了還是少了?”我接着問。“多了。”他說。“多了,那好呀!”我說。他又轉過頭并擰小燈火,走過來坐在炕沿邊摸着我的臉:“不知道給誰少算了。兩毛,一個壯勞力兩天才能掙到。”

1982年,我上了高中。雖然那時學校有了電燈,但晚上是要定時關燈的。為了在教室關燈後能多學習一會兒,很多同學都備了一盞小油燈。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說有幾件東西是不能離開的,那麼,這盞小油燈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當冬天的寒冷凍得我手不能拿筆想放棄的時候,是這盞小小的燈給了我些許的溫暖。當筆中的墨水凍得不能寫字時,是這盞燈幫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燈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們那個連老師都配不齊的學校,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考上大學的。尤其難忘的是,有一個冬天的早晨,我帶了燈去教室背書,可是隻過了一會兒就油盡燈滅。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時,一個與我坐得不遠的女同學将她的燈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來走出了教室。這一舉動是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為在那個年代,男女同學是連話都不說的。何況這個女同學是我們男生認為最醜且經常被嘲諷的,而且她也應該是意識到了的。從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東西。

四十年來,陪伴我長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異的油燈,都已難得見到了。但它們卻清清楚楚地記錄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變遷,照耀我前行的路,給我以啟迪。

其實,“燈如紅豆最相思”的上句是“書似青山常亂疊”。把燈和書聯系起來的紀昀,忽然升華了我對燈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許這是我思念燈的又一緣由或寫完這篇短文後的意外收獲吧。

(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

1.文章重點寫三盞“小油燈”,它們都給了“我”啟迪。結合全文,填寫表格。

“小油燈”

相關人物

給“我”的啟迪

第一盞

母親

積極面對困難,生活的道路會越來越明亮。

第二盞

父親

第三盞

女同學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3.品味下列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

(1)(她)把手裡的東西一扔,然後用左手緊緊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2)我想過去摟住她看看紮傷的手,想勸她去睡覺。

4.如何理解文中“把燈和書聯系起來的紀昀,忽然升華了我對燈相思的境界和品位”這句話?請根據文意進行闡釋。

5.文章以《燈如紅豆》為題目,有什麼妙處?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

父親的田園

秋也

①故鄉的老宅東邊,是我父親的田園。園中央麥草屋頂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後的大杏樹枝葉婆娑,蓄滿綠蔭和鳥鳴。屋東,兩棵大桃樹粗可合抱,彼此枝葉相接、耳鬓厮磨……每當春風乍暖,花兒們粉墨登場,我的夢也缤紛起來。花瓣飛走,留守枝頭的果子一天一個成色,已經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飽口福,還能換來香噴噴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籬笆的小杏樹,年齡與我相仿,結的杏子又大又圓,染着紅暈。摘一顆掰開細品,綿綿軟軟的,一直甜到心裡去……

②果樹散居于小土屋身邊,像一群孩子簇擁着母親。稍遠,是大片的菜地。打記事起,父親就帶着我在園子裡忙碌。他刨地前總是先往手心裡吐兩口唾沫,搓搓兩隻大手掌,将鋤柄高高舉起,像是揮舞着一支靈動的畫筆,在空中畫出一道美麗的彩虹,将鋤頭深深地锲入那散發着清香的土地……汗水從父親花白的兩鬓間流下來,經過溝壑縱橫的臉龐,砸進他腳下新刨起來的土地。他的腳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親回到地頭,在鋤柄上坐下來。我将水壺遞過去,他猛喝幾口,然後裝上一鍋煙,用火石打着,邊吸邊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親剛刨出來的豆蟲或蛹子。蛹子頭上有一個彎彎的類似鋼筆卡子的東西,我們叫它鋼筆蛹。它的尾巴會搖,我說東它就指東,我說西它就指西,通靈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間,父親已将地平整,整出嶄新的菜畦,開始精心地播種……

③侍弄園子是父親駕輕就熟的事情。我喜歡看父親辛勤勞作的身影。如火驕陽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銅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濕得能擰出水來。當嫩綠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個樣地往上竄;當葉子間探頭探腦的西瓜長成一顆顆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園子裡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親不讓我到井邊去,隻有澆園時,我才可以在他的看護下,俯瞰幽深的井水,從中照見自己天真的模樣。父親用力搖着水車,粗粗的拴着許多圓橡膠片的鐵鍊子在齒輪上滾動,一節節潛入水中,再攜帶着水,從長長的桶子裡升上來。噴湧的水,在水車槽子裡小流片刻,便歡呼地撲進水道。我光着腳丫和前赴後繼的水賽跑,看它歡快地流遍每一個幹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點點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個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當鄉親們擔着吱呀唱歌的水桶來挑水,父親總是放下手裡的活兒,和來人拉一會兒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來,父親便格外高興,除了摘果子招待,還會讓我們在園子裡玩個夠。

⑤夏日的夜晚,是農民最悠閑的時候。吃完晚飯父親将草席搬出來,在門口鋪開。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數着天上的星星。父親一邊抽旱煙,一邊搖着芭蕉扇為我趕蚊子。他是我的風扇和故事簍子,是我的《十萬個為什麼》。牛郎織女的故事,善惡報應的故事……如清風,飄進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來,好戲才剛剛開場——傍晚抓回來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據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帳上,開始金蟬脫殼,勇敢地、義無反顧地将這場脫衣秀持續到黎明時分。獲得新生的蟬,呈淡綠色,顯得那麼嬌嫩脆弱。它們喘息着,慢慢張開水袖,如閃亮登場的青衣……

⑥時至今日,田園中的一草一木,父親勞作的身影,開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腦海中循環上映。_________________。

(選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内容?請簡要概括。

2.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園子的環境,有什麼作用?

3.品讀第②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從描寫或修辭的角度進行賞析。

他刨地前總是先往手心裡吐兩口唾沫,搓搓兩隻大手掌,将鋤柄高高舉起,像是揮舞着一支靈動的畫筆,在空中畫出一道美麗的彩虹,将鋤頭深深地锲入那散發着清香的土地……

4.第④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刻畫了父親怎樣的性格特征?

5.在橫線上寫幾句話,将文章的結尾補充完整。要呼應前文,表達情感,點明主旨。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後面題目。

桃之夭夭

格緻

①我家的屋後,有幾棵大李子樹,還有幾棵海棠樹,北窗外不遠處還有一棵桃樹。

②桃樹開花的時候,北窗就被桃花擠滿了。這樣的美景,并沒有誰多看一眼。那一樹妖娆的桃花自顧自開着,家裡的大人孩子也自顧自忙着。等桃花謝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時間反而多了起來。那些綠茸茸的桃子,比粉色的桃花還要耐看。桃花簡單,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層層疊疊的桃葉和藏身其間的桃子,則讓桃樹進入了一個神秘時期。這時的桃樹,有了景深,成為一個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這棵桃樹長在我家北窗外有什麼不對,我一出生桃樹就在那裡,我沒出生呢,桃樹也在那裡。我看見桃樹,就像看見後院的大李子樹、海棠樹,看見前院的柳樹、櫻桃樹,它們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間草房子,構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長大了才知道,在北緯43度,桃樹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過冬的,可我家的桃樹存活了,并且過冬了。現在看來,那棵桃樹真是我童年世界裡的一個奇迹。

⑤這個奇迹是父親一手創造的。桃樹生長在關内比較溫暖的地區,我父親感到東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這麼冷的地方,但是父親又沒有遷徙的能力。他就讓一棵溫暖地區的果樹遷徙了,讓一棵桃樹來到我們的家園。我的父親通過一棵桃樹迷惑了我,我不記得童年有多冷,隻記得那些在冰上的遊戲,記得春暖花開,記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種生活的滋味。

⑥父親的桃樹有着特殊的造型:它的所有樹枝都朝向西方,樹身像被強勁的東風壓得擡不起頭的樣子。桃樹是彎着腰的,然而這一切都和東風沒有關系。這裡厲害的不是東風,而是西北風。如果桃樹是因為環境而彎腰,那麼它應該向東南彎腰才對。這棵桃樹是向東南彎腰還是向西北彎腰,由我父親說了算。我曾親眼看到父親是怎麼對待那棵桃樹的。

⑦父親用草繩把桃樹一道一道地捆好,然後在樹的下面挖坑——父親總是習慣在樹的西面挖坑——然後把捆好的桃樹一點一點地壓進那個土坑裡,然後我父親就開始往樹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樹埋進土裡。父親總是在秋天把那麼大的一棵桃樹從頭到腳埋到土裡,這等于給桃樹穿上了一件大棉襖。等冬天來了,大雪一層又一層地把桃樹的土包蓋住,這等于在棉襖的外面又給桃樹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讓一棵樹鑽進土裡冬眠,這是父親的思維。我不知道還有誰會這麼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父親會小心地把睡了一個冬天的桃樹從土裡挖出來,搖落樹枝上的土,把土坑填平。這時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樹是為了讓桃樹度過東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樹、海棠樹、楊樹、榆樹……幾乎所有的樹,都不用埋,都能過冬,隻有那棵桃樹,需要在土裡冬眠。春天,父親又把它從泥土中喚醒,那彎腰的桃樹,照樣開花、結果。我想,天底下可能隻有我的父親有這樣的耐心和智慧,飼養一棵這樣嬌貴的桃樹。

⑨桃子成熟的時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幾次之後,我媽有了對策,她趕在别人來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時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還是綠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過的最好吃的水果。在我們家,判斷桃子成熟與否,不看桃子是否紅了,而是用手一捏,軟了就是成熟了。有誰吃過還綠着卻已熟透的桃子?那種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會擺着一排排粉紅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裡玩的。等它們在風裡幹透了,互相磕碰的聲音非常悅耳。

⑪在桃樹還繁花似錦的時候,我的父親卻死了。父親死在一個春天,那棵桃樹在父親已不在人世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傷,頑強地把桃花開了出來。秋天,在那個沒有了我父親的秋天,桃樹仍忍住悲傷,把桃子挂滿枝頭。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無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紅色的桃核擺在北窗台上,進出的風吹拂它們……

⑫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後的桃子了。

⑬冬天的時候,我看見桃樹還站在北窗外的寒風裡,幾片紅色的葉子在抖動。下雪了,桃樹上挂滿了雪花;起霧了,桃樹上挂滿了冰花。

⑭第二年春天,李子樹開花了,櫻桃樹開花了,海棠樹開花了,父親的桃樹終于沒能忍住悲傷,它一朵花也不肯再開了。

(選自《2018年中國散文精選》,有刪改)

1.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具體内容簡要分析。

2.說說你對第⑤段畫線句的理解。

3.請對第⑧段加點詞“飼養”進行賞析。

4.揣摩第⑬段畫線句,聯系上下文,發揮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寫出來。(60字以内)

5.文章最後一段有哪些作用?請聯系全文探究。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後面題目。

穿西裝的修車老爹

耶律憶

①老宅拆遷,我們這個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筆錢。加上父母多年攢下的積蓄,我們買下了一套帶車庫的複式洋房。入住之後,我才知道自己的鄰居不是“金領”就是“海歸”。這讓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親卻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裡車庫前擺起了自行車攤。這是父親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子裡,他已經擺了十幾年。街坊鄰裡都知道陳老頭修車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幾條弄堂都會來找他修車。

③我勸了父親好幾次,别修車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強硬:“不管有沒有人來修,攤我一定得擺。你們要是嫌髒,我就天天打掃;要是嫌我穿這工作服丢臉,我就穿得體面點兒。”父親說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襯衫和領帶翻出來,洗熨妥當穿上了。車庫前的地面打掃得一塵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④小區裡的人路過都會好奇地看看,不少人還會說上幾句風涼話:“都住這麼好的小區了,竟然擺攤修車?這老頭腦子肯定有毛病了……”可這絲毫沒讓父親動搖,他每天依舊準時出來擺攤。眼看着一個多月過去,沒有一個人光顧父親的車攤,我也着急起來,可父親總是笑,不說話。

⑤“大爺,孩子的自行車壞了,能幫忙看看嗎?”這天,一個中年人領着小孩站在車攤前,他們的到來讓父親頓時來了精神。他脫下西服,把領帶折起來,系上幹淨的圍裙,戴上袖套,忙活起來……修完之後,他還用抹布擦幹淨車軸,一點機油的痕迹都沒留下。看着孩子騎車遠去的背影,他笑着說:“誰說我沒生意?”

⑥自那以後,來找父親修車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子們的車。空閑時,他用狗尾巴草編織小玩偶,挂在孩子們的車上。到了夏天,父親會在車攤周圍擺上花,放上幾把躺椅,再沏上一壺清茶。修車的人可以坐下來,歇歇腳;老人們則可以來聊聊天,下下棋。

⑦陳老頭修車攤漸漸在小區裡出了名,有時甚至需要“排隊挂号”。我家車庫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區老人打發時光的好地方。幾年下來,父親的修車生意越來越好,我也替父親高興。

⑧一天,父親把我叫到跟前,将一個存折小心翼翼地遞給我。打開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萬。父親說:“我知道你們買這房子,沒剩下什麼錢。孩子還小,用錢的地方也多,我能幫你們搭把手,日子可以過得寬裕點兒,不要為了錢活得太辛苦……”父親說着,我連忙轉過身,不想讓他看到濕潤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時候和父親一起擠火車回老家。站台上擠滿了人,他會囑咐母親看好我,然後沖進擁擠的人群。等安頓好座位,他又忙着給我們打開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後。

⑩現在,我長大了,應該多多照顧父親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職場拼搏的我,父親總是說:“你們照顧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媽養老不用你們操心。”如今,我終于明白他為什麼總是熬到晚上9點多才收攤,總是頂着火辣的太陽騎3個小時車去城西最便宜的店進貨,總是一年半載也不為自己添件新衣裳……

⑪當我想買這套洋房時,父親二話沒說,把多年的積蓄都給了我。當我嫌棄他擺車攤時,他又西裝革履,把車攤裝飾成為“花園”,把修車的活計演繹成生活的藝術。

⑫這麼多年過去,父親就是這樣為我們活着。

(選自《意林》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請根據小說情節,在下面表格的空白處填寫相關内容。

小說情節

“我”的心理感受

老宅拆遷搬入複式洋房

自卑

(1)

嫌棄

初期父親車攤無人光顧

着急

父親修車生意越來越好

高興

父親送“我”存折緩解壓力

(2)

2.文章第⑪段寫到父親“把修車的活計演繹成生活的藝術”,根據你的理解,找出文中兩處表現父親這一“生活的藝術”的細節。

3.第⑨段可否删去,為什麼?

4.請結合小說,簡要概括并分析“修車老爹”的人物形象。

5.文章第⑫段寫到“這麼多年過去,父親就是這樣為我們活着”,請問“這樣”是怎樣?你認同父親“這樣”嗎?談談你的看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