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文體常識

文體常識(一)

《語文課程标準》要求: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這就要求我們:①了解我國著名作家生活的年代、朝代以及外國著名作家的國别;②以時間為序準确識記重要作家及作品;③掌握有關文體知識和文化常識;④積累古詩詞,提高文學修養。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考查文體及文學常識的題型有三類:一是選擇判斷,二是填空解說,三是排序。

(一)小說

1 小說的概念和構成要素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從而廣泛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簡稱人物、故事情節、環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中心要素。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虛構的,但這種虛構又往往借助于一個或多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鑄而成的。因此,小說所刻畫的主要人物被稱為“典型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方法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态描寫;另外,還有對比描寫、正面側面描寫。

(2)小說的故事情節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作用。它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又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具代表性。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在具體作品中,這四個部分的布局不一定能夠完全分清,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以颠倒或交錯,目的是做到緊湊、新穎。為了使小說引人入勝,情節應曲折生動,同時可運用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使情節豐富的重要手段。

(3)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如契诃夫的《變色龍》開頭的景物描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和環境,揭示了當時俄國社會蕭條衰敗的社會現實。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氣候以及自然界的景物,用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氣氛等。如《孔乙己》一文中的多處景物描寫,要麼渲染酒店冷清、壓抑的氣氛,要麼烘托孔乙己出場時悲涼、凄慘的氣氛,并暗示孔乙己必然的悲劇命運。

2 小說的分類

小說的分類較為複雜。在中學階段應掌握的小說分類标準是小說的篇幅和容量,據此可以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

(1)長篇小說是一種篇幅長、容量大的巨型叙事作品。它能反映廣闊複雜的社會生活,描寫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刻畫衆多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情節較為複雜。如我們熟悉的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水浒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都屬于長篇小說。

(2)中篇小說是介于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的中等規模的叙事作品。它的故事情節雖不如長篇小說那樣錯綜複雜,但由于人物較多,因此也有一定長度的發展和變化。如《阿Q正傳》《李有才闆話》就屬于這類小說。

(3)短篇小說是一種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的叙事文學作品。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較小,人物較少,情節也較簡單。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變色龍》等都屬于這類小說。

(4)微型小說,又稱“小小說”“袖珍小說”等。它比短篇小說更短,人物更少,情節更簡單。它往往隻截取生活激流中的一個小片段來構成情節,所以顯得短小精悍,現實性很強。如《醉人的春夜》就屬于這類小說。

此外,小說還有以下分類。

按内容題材可分為:曆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學幻想小說、公案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傳奇小說等。

按寫作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等。

按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按表現手法可分為: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等。

(二)散文

1 散文的概念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廣泛,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表達含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能夠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

2 散文的分類

散文按照内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叙事散文,即以記人叙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在表現手法上,以記叙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叙事散文在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實感,即叙寫真人真事。

(2)抒情散文,即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中常含的寫作手法有:直抒胸臆法,如茅盾的《白楊禮贊》就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進而贊美了像白楊樹一樣堅守在中國北方土地上的軍民;托物言志法,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就是通過贊美紫藤蘿來贊美生命的頑強和美好;借景抒情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通過贊美春天的景色來贊美生活。

(3)寫景散文,寫景散文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以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對景物加以生動的描繪,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的作用。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梁衡的《壺口瀑布》。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指注重議論說理,或表達一個觀點,或闡述一個道理,或議論某種現象的散文。它往往會從人或事飽含深情的叙述裡,去發掘社會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蘊深廣,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情感的熏陶。如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嚴文井的《永久的生命》。

3 散文的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也稱“形散神聚”。所謂“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所謂“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題明确、集中。這是散文的主要特點。

(2)意境深邃。“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作者隻有使主觀的“意”和客觀的“境”達到有機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題深刻。其中使“意”與“境”有機融合的常用手法是聯想。

(3)語言凝練。散文的語言清新隽永,充滿詩情畫意,簡明生動,言近意遠,往往帶有哲理性和抒情性。如《春》的語言具有詩情畫意,描繪了一幅幅春景圖;《昆明的雨》的語言則清新隽永。

(4)表現方法靈活多樣,富于變化。可以融叙事、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也可以夾叙夾議,狀物寫景,由景生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發展的全過程。

文體常識(二)

1 詩歌的概念

詩歌是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為單位,分行排列。

2 詩歌的基本特點

(1)高度的概括性。

(2)飽含着濃烈的抒情性和豐富的想象力。

(3)語言凝練而富有音樂美。

3 詩歌的分類

4 詩歌的有關知識

(1)韻腳 韻文句末押韻的字。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中“光”“霜”“鄉”是韻腳。

(2)押韻 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尾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這就叫押韻。如《靜夜思》即押ɑng韻。

(3)律詩的結構 律詩每首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颔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4)古詩的節奏和韻律 從句式方面看,四字古詩一般為二、二式,五字古詩一般為二、二、一式,七字古詩一般為二、二、二、一式。從意義的表達方面看,有時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況,如“勢拔/五嶽/掩/赤城”就變成了二、二、一、二式。

(5)歌·行·引 三者均為古代詩歌體裁,無嚴格區别。音樂、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等。

(6)信天遊 又稱“順天遊”,陝北民歌形式。其特點是:形式自由靈活;兩句一節,可以換韻;多用比興手法;句子以七言為主,靈活多變。如賀敬之的《回延安》。

(7)詩·詞·曲 詩、詞、曲的主要區别在于:詩講求節奏和韻律;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曲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靈活。

詩的最高成就出現在唐代,詞的鼎盛時期出現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我們學過的詩作有《春望》《行路難》《使至塞上》等;詞作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曲則以《天淨沙·秋思》最為典型。

(8)四言·五言·七言 這些通常指的是詩的表現形式。言代表字,四言就是每句詩是四個字,五言即每句詩是五個字,七言即每句詩是七個字。在古代詩歌中,以五言、七言居多。

(9)古體詩·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别是古體詩往往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詩歌。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但唐代及其以後的詩人仍有寫作古體詩的。

(10)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代宮廷的音樂官署名稱,後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魏晉及以後詩人拟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但也稱為樂府或拟樂府。如《木蘭詩》《觀滄海》等都是樂府詩。

(11)律詩·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别主要在句數上。律詩共有八句,絕句共有四句。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但律詩的颔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是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12)新詩·舊體詩 新詩是指五四運動以來的白話詩。與新詩相對,用文言寫作的格律詩就統稱為舊體詩。教材中收入的古代詩歌都是舊體詩,而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穆旦的《我看》,卞之琳的《斷章》等都是新詩。有些詩歌的内容雖然是現代的,但其體裁仍沿用舊體,如陳毅的《梅嶺三章》 等。這種詩,人們習慣地把它比作“舊瓶裝新酒”。

(13)民歌·文人創作的詩歌 民歌是那些初為人民群衆口頭傳誦,後經文人整理而形成的詩歌。《詩經》和“樂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如《木蘭詩》《關雎》《蒹葭》等都是民歌。有些文人模仿民歌的形式寫的詩歌就不再稱為民歌了,隻能說是用民歌形式寫的詩歌,仍屬文人創作的詩歌。如《回延安》是用陝北民歌“信天遊”的形式創作的。

(14)标題·詞牌 詞的标題和詞牌是有着嚴格區别的,詞的标題概括了詞的主要内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如《沁園春·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則是詞的标題。

(15)小令·中調·長調 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照字數的多少劃分的。58個字以内為小令,59~90個字為中調,91個字及以上為長調(一般劃分法)。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共33個字,屬于小令;柳永的《蝶戀花(伫倚危樓風細細)》共60個字,屬于中調;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共95個字,屬于長調。

(16)豪放派·婉約派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代詞壇上的兩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有蘇轼、辛棄疾。代表作品有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婉約派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傷感哀愁,或深沉幽怨,刻畫精細。婉約派作品題材較狹窄,往往是寫個人遭遇、生活情趣、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秦觀的《行香子(樹繞村莊)》。

(17)散曲 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一種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為主,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規定字數外加襯字,較多地使用口語。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隻含一支曲子,而套數是合一個曲調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它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套一般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定,順序一般是倒寫。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後用“尾”結束全套曲。如《[越調]天淨沙·秋思》隻含“天淨沙”一曲,是小令。

文體常識(三)

一、戲劇

1 戲劇和戲劇文學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它是由文學、表演、美術、雕塑、音樂、舞蹈、建築等多種藝術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戲劇文學即劇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直接決定着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戲劇文學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作為文學作品,應當具備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特點,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題,以及創設完整的結構等,并應當具有獨立的欣賞(閱讀)價值。另一方面,它作為戲劇演出的基礎,隻有通過演出,才能表現出它的全部價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約,必須符合舞台藝術的要求。

2 戲劇文學(劇本)的内容

我們在初中階段所講的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戲劇文體,其實指的就是劇本。

(1)舞台提示(說明)。這是寫在劇本中具有說明作用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

(2)人物語言。即台詞,包括對白(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3 戲劇文學(劇本)的基本特征

(1)劇本的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

(2)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

(3)劇本主要運用人物語言來塑造形象,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語言具有口語化、動作性、個性化和文學性的特征。

二、古議論文體

(1)論 古代析理推論的議論文體。如《六國論》 等。

(2)說 古代用記叙、議論或說明等表達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在某種程度上同現代的雜文相似,其特點有: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一般是社會性問題)的深刻見解;頗具文采,下筆如行雲流水,讀來使人興趣盎然。如《捕蛇者說》《馬說》 等。

三、 記 

(1)雜記 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但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它包括以下兩類:

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或人事。如《小石潭記》《醉翁亭記》 等。

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僅千字左右;内容豐富,有曆史掌故、逸聞趣事、文藝随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如《世說新語》《夢溪筆談》等。

(2)遊記 記述遊覽經曆和地方風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寫山川景物、名勝古迹,也可以記叙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和風土人情。筆調清新,形象生動。如《嶽陽樓記》《小石潭記》 等。

(3)碑記 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體。如《五人墓碑記》 等。

(4)傳記(記事) 一種記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體。我國古代的傳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曆史傳記。作者一般是根據曆史事實和文獻資料撰寫,實錄成分多,虛構成分極少,被稱為史傳文學。《史記》是我國史傳文學的典範,其中包含:

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迹。

世家:主要叙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列傳:用于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的曆史。

另一類是文學傳記。它通過如實地叙述人物的經曆,來表現人物鮮明的思想性格,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富有藝術感染力。如《五柳先生傳》等。有的不一定實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虛構的成分也很大。如《柳敬亭傳》 等。

文體常識(四)

一、其他文體集錄

1 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别而寫的。古代送别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内容多為贊許或勉勵之言。如《送東陽馬生序》 等。

2 序跋

一種用來說明著述經過或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的文體。有的“序”“跋”還直接對作品發表評論,研究闡發有關問題。“序”一般列在書籍的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跋”列在後面。有的如“引言”“前言”“寫在前面的話”也是“序”,有的“後記”“編後”也是“跋”。“序”和“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寫的,有的則是由别人寫的。

3 奏疏

文體名。古代臣子向帝王呈遞的奏章,屬議論文體,包括所上的奏、疏、議、表、狀等。

(1)疏 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 等。

(2)表 古代文體的一種。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内容多是謝恩、勸谏、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章的不同在于常含有秉忠陳情、傾訴心曲的意思。如《出師表》《陳情表》等。

4 銘

古代文體的一種。古人常将稱功德、申鑒戒的文字銘刻在碑闆或器物上,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銘文,一般都押韻,多用排比句、對偶句。刻寫後放在座位旁邊,以便經常用來規誡自己,這種銘文稱為“座右銘”。如《陋室銘》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稱為“墓志銘”。如《柳子厚墓志銘》 等。

5 志怪小說

志怪,就是記錄怪異,主要指魏晉時期産生的一種以記述神仙鬼怪為内容的小說。如《搜神記》 等。

6 志人小說

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曆史人物的傳聞逸事的一種雜錄體小說。如《世說新語》 等。

7 寓言

帶有勸誡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拟人的手法,語言簡潔。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盛行,如《鄭人買履》《鹬蚌相争》《刻舟求劍》 等。

8 童話

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拟人等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淺顯、生動形象,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對自然事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寫,能适應兒童的接受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陶冶其情操。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9 民間故事

是群衆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經過很多人不斷修改、加工而形成的一種文學樣式。民間故事的特點有: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多口語化,樸素明快;想象豐富奇特;常用誇張、比喻,藝術感染力強;内容來自民間,反映的多是民間生活。如《神筆馬良》 等。

10 傳說(奇聞逸事)

是長期在民間流傳而形成的,帶有某種傳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或自然景象的故事。有的則純屬幻想虛構。關于人物和事件的傳說,大都含頌揚、贊美之情,反映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關于自然景物的傳說,則近于優美的叙事散文。如關于孟姜女的傳說等。

11 神話

是古代先民以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為基礎,集體創作的部落故事。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先民與自然的鬥争和對理想的追求。神話不同于傳說、寓言,它主要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達遠古先民對自然現象及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傳說中的曆史内容、寓言中的道德訓誡都很少在神話中出現。古希臘神話對歐洲文學藝術的發展起過很大的作用。中國神話也極其豐富,多保存在 《山海經》 《淮南子》 等古代典籍中。

12 民歌民謠

民間文學的一種。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在口頭流傳中不斷被集體加工。初期的民歌創作往往與音樂密不可分,有的還與舞蹈、音樂三位一體。種類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類,大緻有勞動歌、儀禮歌、時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兒歌等。常用比興、誇張、重疊、諧音、隐語、雙關等表現手法。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詩人創作的源泉之一。

13 報告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樣式,是特寫、文藝通訊等的總稱。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迅速及時地報道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事情,具有新聞性、形象性和政治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二、史書體例

1 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的曆史事件。如《左傳》《資治通鑒》。

2 紀傳體

通過記叙人物活動反映曆史事件。如《史記》。

3 紀事本末體

以事件為主線,将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于南宋的袁樞。如《通鑒紀事本末》。

4 國别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别記叙曆史事件。如《戰國策》。

5 通史

不間斷地記叙自古至今的曆史事件。如《史記》。

6 斷代史

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曆史。如《漢書》。

特别注意以上六種體例是按不同标準劃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标準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如《三國志》同屬紀傳體、國别體、斷代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