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倪海廈——神農本草經筆記(八七)杜若

杜若

《神農本草經》原文::”味辛微溫,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一名杜衡,生川澤。“

倪師解讀:

杜若。現在也稱為杜衡,現在這個藥很少有人會去使用它,用的不多了。

杜若又名杜蘅、杜連、白連、白苓、若芝,為馬兜鈴科植物杜蘅的根莖。以根、根莖或全草入藥。

關于杜若這味藥存在異義,有人說是現在的高良姜,本草說又叫杜蘅,有人說杜若和杜蘅不是同一種植物,有的還把它混同于細辛。正是因為這樣,至于杜若到底是什麼樣的,就沒有人認得了,就更不要說使用了。了解一下即可。

《甄權》說杜若治療喉嚨的這個甲狀腺腫。

【産地】山中陰地之多年生草,葉做心髒形,似細辛,惟經冬不凋,與細辛異,根入藥。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杜衡主治發熱頭痛,能催吐,近世用者不多。

【甄權】止氣奔喘促,消痰飲,破留血,項間瘿瘤之疾。

【括要】下氣殺蟲,利小便,發汗通經,将根末吹入鼻中,能做輕嚏。

【用量】普通五分至一錢。

【禁忌】使人嘔惡,不宜多用。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