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生長分階段?
王老師:靈芝整個生長的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靈芝實際上是一種高溫菌類,在15℃~35℃範圍内能夠生長,對生态要求比較嚴格,适宜的生長溫度是在25℃~30℃之間,太熱了長不好,低于25℃基本上不發育。25℃以上,我們野外采集的時候就不太到處走動了,往山上鑽很熱,另外在叢林裡面可能還有毒蛇或者其它情況,人們就不願意到叢林裡面去。而恰在此時,靈芝生長在叢林下枯枝落葉旁邊,長在其它草蓋住的地方,導緻它被發現的幾率變低。
靈芝的子實體發育的最适溫度是25℃~28℃,注意!25℃~28℃!
在這個溫度下發育最好,到32℃能發育,但是25℃~28℃最好,如果低于或高于這個溫度都會導緻子實體發育不好,低于25℃生長特别緩慢,上面的顔色也比較差;高于35℃子實體會死亡,所以它對溫度要求特别嚴格。
靈芝對光的要求也不一樣。在沒有出土産生子實體的時候,在長靈芝的地下土壤裡鋪了一層白絲狀的東西,這是靈芝的菌絲,靈芝菌絲的生長對光線特别敏感,在暗的情況下才長菌絲,不能露出來,所以它絕對不長在樹上,它隻能長在土壤裡面或者樹根上面,它是在黑暗的地方,還要長在樹林裡面,樹林裡面還要有落葉蓋住,所以菌絲生長就要這樣的環境。
子實體(就是我們所用的靈芝)的發育離不開陽光,這時候需要照光了,照光的目的是什麼呢?因為靈芝産生子實體是要産生和散發孢子,如果不露出地面如何散發孢子?所以靈芝對環境的要求都是為自己的發育、繁衍做準備。
在有光的情況下,菌柄和菌蓋生長迅速、粗壯,菌蓋比較厚實。如果空氣條件特别不好,它就不長菌蓋、不散孢子,在這種環境下它會認為散孢子沒用,自己都活不了,子女放在這裡更不放心,所以不産生孢子、不産生像雲彩一樣的蓋。前面講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較高的地方,靈芝子實體呈現枝枝桠桠的狀态,如前面講的鹿角芝(就是你們講的靈芝草)、井裡面長靈芝均是此類情況,都是沒發育好的。
靈芝一般生長在樹林下,在沙漠、草原、高原很難見到,它要濕度,不同時期對光有不同要求、對溫度要求嚴格,所以上述地方就不适合它生長。
王老師:靈芝分布有三類。第一類,溫帶主要是赤芝和紫芝,溫帶需要比較中等的溫度,赤芝和紫芝以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為中心,是古今靈芝藥材主體,這是溫帶類型。第二類,低溫類型松杉靈芝,這一類生長在溫度比較低的地方。第三類,高溫類型如海南靈芝,喜熱靈芝,生長在我國的海南島地區,那裡氣溫高、雨量充足,靈芝類很多,但是産量不大,個體往往也比較小。靈芝的分布主要是這三種類型。
靈芝對寄主的要求,多數是長在闊葉樹的樹木上面,絕大多數是這樣,闊葉樹主要是殼鬥科、漆樹科、楊柳科、榆科,黃連木(漆樹科),上面長的也挺好,這是闊葉落葉樹。不落葉的闊葉樹不行,不落葉的闊葉林夏天光線太不好,不适合靈芝生長,所以針葉的樹極少,僅松杉靈芝。還有極少數的是專性的生長,譬如閩南靈芝主要長在松樹樹樁上,橡膠靈芝長在橡膠樹上,這些就很少了,都不是主流,最主流的是落葉闊葉樹。
王老師:下面來談靈芝發育過程中形态的變化。一開始白色的菌絲是長在地下的,稱為“菌絲體”,這時我們不注意、也看不到,絨毛狀白色的,在地面可能看到一點;
随着氣溫升高,在25℃左右長出子實體,子實體剛長出來的時候,它的菌柄和上面的菌蓋都比較幼嫩,摸起來是軟的,上面菌蓋剛剛長出來還沒展開,顔色是白的;慢慢的就變黃了,菌蓋展開了、菌柄也拉長了;再往後菌蓋開始變硬,有一定的硬度,表面形成漆樣光澤,就像漆上紅漆或者紫漆一樣,包括菌蓋的表面以及菌柄上面,菌蓋的下面沒有顔色,不具漆樣光澤,因為它留有散發孢子的小孔,孢子通過小孔散發出去。最後孢子散出來以後子實體慢慢就枯萎了、腐爛了,顔色也由紅色慢慢的變暗,最後爛的時候就變成黑的了,由白→黃→紅→青→黑,具有這樣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這是我們談的第三個問題靈芝生長分階段。
我們在對六芝的探索中,發現六芝實際上就是赤芝不同生長階段的子實體和雲芝。
餘老師:六芝是赤芝不同生長階段的子實體?您的研究徹底颠覆了我對六芝的理解,我還一直在尋找什麼樣的靈芝才是白芝呢!您的講解讓我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接下來就得好好想想如何用好六芝!非常感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