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太愛吃肉了,這幾乎是我這種躺平式年輕人的唯一興趣。無論是去燙火鍋,烤肉還是炸物,隻要肉質不錯,怎麼做都能讓人吃得相當解壓。但現在,科學家們開始提倡人類用海鮮食物來代替紅肉。
雖然海鮮也好吃,我也超級喜歡,但畢竟貴啊,而且質量參差不齊,科學家們的這個建議的依據是什麼?
從人類開智的那一刻開始,人類在整個曆史中,幾乎都在食用肉類。一開始是狩獵,族群内人人有份,隻是地位高的和獵人能多吃,但随着社會變遷,人類的社會結構改變了,肉變成是有錢人和貴族的專屬,普通的窮人吃不起,也不懂打獵;到現今,大部分人都能吃肉了,因此肉類消費呈爆炸式增長。據說2018年,全球肉類産量就已經達到約3.75億噸,這可是五十年前世界産量的三倍多。
瑞典RISE研究所的研究作者和高級科學家Friederike Ziegler的團隊分析了各種海鮮作為主要食物和以豬牛雞等常見牲畜作為主要食物的差别,傳統牲畜作為食物的缺點的地方,主要是對環境的影響。
全球飼養牲畜每年需要使用34萬億到76萬億加侖不等,牲畜們還會排出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約57%,主要是甲烷;并且放牧影響了地球無冰土地的26%左右。
鑒于對氣候變化和環境的影響,因此越來越多人都建議要減少紅肉消費并探索可行的替代品了,而很多科學家認為,海鮮就是很好的替代品。
海鮮顯然是比較沒有牲畜的那些煩惱的。Friederike Ziegler的團隊分析了與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等各種海鮮的生産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它們各自的營養密度。結果發現,減少紅肉的消費并用某些海鮮物種代替紅肉可以改善營養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海鮮還含有一些紅肉沒有的營養物質,比如碘,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等等,不過這些含量蠻低的。在營養和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科學家發現營養越豐富的魚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越多,比如大西洋鳕魚的營養豐富,但它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其他大型中上層魚類多。
其實可以看出來,科學家提倡海鮮為主要飲食是因為想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營養方面其實不會差異太大,有可能光吃幾種海鮮。
密歇根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可持續系統中心主任Greg Keoleian盡管沒參加研究,但看完該團隊發布的文章後,他也認為飲食轉變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策略。
但這種轉變顯然是不太容易的。
海鮮是否可持續成産是這個提倡的主要難點,這取決于各種因素,如群衆喜好度,來源,生産方法以及水産養殖的飼料。
1974年前,大約10%的魚類種群以生物不可持續的水平捕撈,那時間捕撈技術不發達;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變成了31%;到了2020年,又上升到了34%,這樣的捕撈之下,怎麼奢求海洋動物們能可持續發展?
過度捕撈導緻海洋物種的繁殖者變少,種群數量自然就減少了,甚至造成了許多物種的大規模枯竭,從而損害海洋生物多樣性。
現在都在推行可持續性發展的方案了,而且也成效不錯,但我們這麼嚴格對待,别的國家地區可不一定。因此,開始有人想要尋找一些未開發的物種來減輕傳統的海洋經濟物種的壓力。
飼養海洋經濟物種也需要尋找更保證營養,更環保的飼料,才能達到科學家們的期望,塑造可持續海産品生産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這個提倡也許是好的,但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影響糧食系統是十分困難的。
從影響人們飲食習慣的飲食建議到塑造漁業和水産養殖業可持續性和産量的捕撈法規,甚至是水産養殖許可程序,這些角度都需要細細的打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