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 52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前陣子,跟身邊一些朋友交流,發現大家似乎都有這樣的感受:
随着年齡增長,總感覺,大腦慢慢地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了。
比如:
記憶力越來越差,以前毫不費力就能記住的信息,現在做不到了;
思維敏捷度下降,遇到同樣的問題、情境,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學習的效率也下降了,現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總覺得大腦很凝澀,有點轉不過彎來的感覺……
關注我的讀者裡面,可能有很多年輕的學生朋友,暫時沒有這種感受。但如果你已經上了30歲、35歲,也許就能夠理解這種感覺。
那麼,我們的大腦真的會随着年齡增長老化嗎?我們的腦力和智力真的會慢慢下降嗎?
很遺憾,答案是:的确如此。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我們的智力,大體上可以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前者指的是适應新場景、面對新問題的處理能力,也就是「腦力」;後者指的則是我們積累的經驗、技能和知識。
基本上,我們一生中,流體智力最巅峰的時期,就是25歲前後這幾年。在25歲之後,流體智力就會慢慢衰退。尤其到了45歲,衰退會明顯加劇。
反之,我們的晶體智力則是在一生中不斷地提高、攀升,直到50-60歲到達巅峰。
(可以參考文末的圖表)
簡單來說:一個人在25歲左右的時候,是大腦最活躍、思維最敏捷的階段,也是最容易作出新突破、新進展的階段;等過了30歲,他的能力就會慢慢過渡到以經驗為主,很難再像20多歲時那麼充滿沖勁和創造力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科學家,都是在20多歲嶄露頭角、做出主要成就的原因。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你一起聊聊,如何讓我們的大腦,盡可能地保持年輕,抵抗老化帶來的影響和損害。
注意,如果你還很年輕,還沒有感受到大腦老化帶來的影響,那麼,看這篇文章可能會更加必要。因為你會有更多的時間,來鍛煉自己的大腦,避免它受到歲月的侵蝕。
同樣,如果你已經有了這樣的困擾,那麼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方向、啟示和動力。
首先我們需要明确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腦力,會從25歲左右開始下降?
我們知道:我們身上的細胞,會在一生中不斷地分裂、再生,從而讓我們保持生命力。在這種情況下,細胞受損了,不要緊,因為總會有新的細胞來代替它。可以說,我們的身體是一直是在「更新」的。
但大腦不是。大腦中數百億個神經元,它們的壽命跟人體差不多。也就是說:從神經元發育成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注定了将伴随我們終生。
而神經元發育成熟一般是在我們多少歲的時候呢?差不多就是25歲左右。
所以,在我們生命的前20多年,我們的大腦一邊在高效地接收外部信息、理解外部世界,一邊不斷地産生新的神經元,并将這些神經元進行「布線」,塑造出我們的「心智世界」。這是一個「建立模型」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覺一切都非常新鮮,學東西、記東西毫不費力。因為你每接觸到一個新鮮刺激,都會有專門的神經元和神經元鍊接來負責。
而從25歲開始,所有的神經元生成完畢,對外部世界的模型基本也建立了。那麼,大腦就會停下生産新神經元的工作,幾乎不會再有新細胞的産生。在往後的幾十年裡,它做的就是一個「調整參數」的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大腦中的這些神經元,要一直跟我們一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好幾十年,而幾乎不會得到新的補充。
這就導緻了:一旦這些神經元因為各種原因受到損傷,或者它們之間的通路出現阻礙,這些影響就是終身的 —— 因為不會有新的神經元來代替掉舊神經元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的流體智力會持續地、不可抑制地下降?最根源的原因就在于:随着時間推移,神經元的工作一定會造成勞損,這些勞損一定會積累起來。慢慢地,它們就會幹擾神經元的正常運作,阻礙神經網絡的信息傳輸,從而降低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茲海默症(老年癡呆)。目前對阿茲海默症的成因,一般認為是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過多。這種蛋白是大腦正常工作的代謝産物,但當它們堆積起來時,就會形成團塊。這些團塊會阻礙神經元的通信,切斷神經網絡的通路。表現出來,就是無法正常思考,慢慢失去記憶。
(這裡強調一下:如何清除掉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呢?效果最顯著的就是睡眠。睡眠過程中,大腦會排出白天工作産生的代謝産物。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證良好的睡眠。可以參考: )
那麼,既然老化無法避免,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盡量延緩這種老化呢?
其實也是有的。
我們的認知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本質上,依靠的并不是單個的神經元,而是由神經元集群之間的連接所構成的神經網絡。
若幹個神經元組成一個神經元集群,負責一個信息的表征;許許多多個這樣的神經元集群連接起來,以某種順序或節奏激活,所形成的這個網絡,就是我們的「思維」過程。
那麼,如果我們把神經元集群之間連接的可能性,看作一種「資源」,把思維看作一種任務,可以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呢?
我們可能沒法增加資源,但我們可以通過優化資源的配置,來盡可能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打個比方:建一棟房子,給你的預算是固定的,就這麼多。但是你可以通過精心的設計,讓這棟房子的空間得到更好的利用,增加靈活性、減少浪費,來實現更多的功能,滿足更多的需求。
這個東西,在認知科學上就叫做「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簡單來說:假設完成一項任務需要大腦100%的神經網絡資源,現在你通過不斷的鍛煉,使得它隻需要95%就可以完成同樣的任務,那麼這富餘的5%的資源,就是認知儲備。
萬一你的神經元受到損傷,有5%不能工作,那麼這儲備的5%就可以利用起來,繼續完成同樣的任務。
這就是預防大腦老化,最直接的邏輯。
那麼,如何提高我們的認知儲備呢?
不難發現,要提高認知儲備,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大腦神經網絡的運行效率,讓它可以集中資源,用盡可能少的連接,來完成要求的任務。
如何實現這一點呢?這就需要通過訓練來實現。大腦有一個特征:總是傾向于保持原有的狀态不變。因此,如果你重複地做同樣的事情,不動腦子,那麼大腦的處理模式就會保持不變 —— 無論這種處理模式有多「浪費」。
因此,想讓大腦變得更靈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就需要讓大腦面對更多的挑戰,去适應更多的場景。
這是幾種已經被證實有助于提升認知儲備的方式:
1)學習新知識。
許多研究都發現了同樣的結果:受教育的年限,跟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和年齡呈高度負相關。
這固然有基因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優化大腦「布線」的過程。不管是在學校裡接受教育,還是自己去學習一項新技能、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是在鍛煉大腦面對不同場景的運作效率。
因此,我常常說: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不僅僅是出于求知和探索世界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是預防我們大腦老化、讓它保持年輕的最好方式。
2)外語。
對大腦來說,語言是一項需要充分應用到各個腦區的綜合性技能(因為語言涉及到聽說讀寫各方面),因此,學習和使用外語,同樣是鍛煉大腦非常好的方式。
2014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随着雙語者年齡增長,他們的颞葉和頂葉更不容易受損,同時額葉和颞葉、頂葉的連通性變強,這可以有效提升認知儲備。(A Grant et al., 2014)
同時,外語可以提升大腦的執行控制能力和注意力,增加前額葉皮層中神經元的連接密度,這可以有效對沖年齡增長所帶來的損傷。
大體上,會兩門語言的人,大腦的老化程度會比隻懂一門語言的人輕。學習多門語言效果會更好,但效果的增幅逐步降低。簡單來說:如果追求性價比,那麼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就可以了。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和興趣,那就多多益善。
3)社交。
社交同樣是一種充分調動各個腦區、進行綜合性運作的任務,尤其是面對面的社交。你需要識别和理解對方的意思,接收對方神态、動作、語氣等傳達的細微信息,調取記憶裡相關的知識,組織成有效的内容并進行輸出……這些過程,都是大腦開足馬力、綜合運轉的結果。
因此,即使你是一個内向、敏感的人,也要想辦法讓自己多接觸不同的人。一個建議是:在網上找到一些線下的興趣小組,參與集體活動。比如戶外、健身、手工、聚會、遊戲(比如密室和劇本殺),等等。
這樣可以讓大腦保持更高效的運轉,持續不斷地為它提供新鮮刺激。
4)音樂。
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音樂可以有效地提升大腦的記憶力和執行控制能力(Alain et al., 2018)。原因可能在于:音樂可以刺激大腦通過聽覺獲取信息,從而鍛煉大腦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提升大腦對資源的利用率。
會一門樂器更好,但如果不會也沒關系,多聽、多哼唱,也是可以的。
5)需要應對多情境的職業。
有些工作,可能一直在做機械性的重複,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投入;但有些工作,可能會不斷地接觸到新的客戶,新的需求,面對新的挑戰和任務。很多研究發現,後者可以非常有效地鍛煉大腦,提高執行能力和規劃能力,豐富前額葉皮層的神經元密度。
所以,我常常說:一定要做好每周、每月的定期複盤和思考。如果你發現,很長一段時間裡,你一直在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在重複同一套做事方法,那就要當心了 —— 你的大腦可能會慢慢地變鈍。
除了上面這幾種方式,另一個很重要的做法, 就是提升大腦整體的有序性。
我講過:聰明人跟普通人的區别是什麼?很大程度上在于:聰明人的大腦網絡更簡潔、更有序,而普通人的大腦更雜亂,有很多浪費的分叉和枝節。這就使得,聰明人在思考問題時,可以更加節省能量和時間,更高效、全面地得到結果。
可以參見這張圖:
在這裡也是一樣的:大腦的神經網絡更有序,它的資源利用率就越高,也就越容易有更多的「閑置資源」,可以來作為認知儲備。
那麼,如何提高大腦的有序性呢?
一個簡單的做法是:經常對信息進行自下而上的總結、歸納、提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維度」,從一般到抽象,從現象到原理,從經驗到模式。
舉個例子:我平時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思考:
這個問題屬于我遇到過的哪一類問題?
它跟這一類裡面的問題有哪些共同點、哪些差異點?
我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的過程,可以如何應用到這一類問題上?
再比如,當我接收信息、整合知識的時候,我會這樣思考:
關于某個主題,我都知道什麼?我積攢了哪些關于它的知識?
關于某個知識,我能夠如何把其它的知識點跟它建立聯系、創建連接?
關于某類情境,我都有過什麼樣的經驗和實踐?總結出了哪些方法論?
另外,就是針對自己做過的項目、采取的行動,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複盤:
我采取了什麼行動?它為什麼會奏效?我可以如何把它變成一套流程?
在行動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什麼困難?這些困難是低概率還是高概率?
針對這些困難,我可以做些什麼樣的嘗試?這些嘗試是否可以整理出一套注意事項?
……
這些,都是讓大腦變得越來越有序,把碎片信息不斷整合成系統的方法。
那麼,除了認知儲備,還有沒有别的方式,可以預防大腦的老化呢?
前面講過,大腦的神經元在我們一生中,幾乎不會得到新的補充 —— 但注意,這裡講的是「幾乎」。
事實上,最新的研究表明,大腦中有一個部位,在大腦發育成熟以後,仍然能夠産生新的神經元。
這個部位就是海馬體,也就是跟我們的記憶聯系最緊密的部位。
一項 2017 年的研究發現:海馬體中神經元的産生,跟「認知靈活性」是相輔相成的(Anacker & Hen, 2017)。
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從過往的陰影中走出來,擺脫過去的壓力、痛苦、創傷時,我們往往會感覺自己「煥然一新」,進入到了一種新的狀态。這時,就是因為海馬體中産生了新的神經元,重新對記憶進行了「布線」,從而讓我們感覺告别了「過去的自己」。(Anacker & Hen, 2017)
這種讓自己從壓力場景下恢複過來,從一種狀态轉換到另一種狀态的能力,就叫做認知靈活性。
海馬體的神經元再生,可以提高我們的認知靈活性。同時,反過來,練習認知靈活性,也可以提高海馬體神經元再生的能力,從而讓我們對新事物的接收、理解和記憶,能夠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水平。
如何提高認知靈活性呢?簡單來說,主要包括2點:
1)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你長時間沉浸在某種情緒之中時,實際上就是在訓練大腦對情緒的反應,讓它把「沉浸」的權重加大。
反過來,當你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冷靜地思考問題時,就是在鍛煉大腦跳脫情緒狀态的能力,強化認知靈活性。
具體可以參考這些文章:
2)探索和接觸新事物。
當你面對新事物時,大腦會發現,它的模型受到了挑戰,于是,它會開始想辦法來調整它的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應新環境。
如何調整呢?一方面,是調整神經元之間的布線,試圖設計出一套更加普适、更加全面的連接方式;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刺激海馬體産生新的神經元,來參與、協助對新事物的理解、記憶和表征之中。
因此,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大腦,一定有一個特征,就是保持足夠的開放性。不斷地探索世界,不斷地接觸新事物,不斷地對自我進行否定、推翻、重建、完善……
這才是讓大腦保持生命力的最好方式。
最後再強調一點:除了這些做法之外,保持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包括哪些呢?
1)充足的睡眠。
前面講過:睡眠是大腦清理代謝廢物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除此之外,在睡眠的過程中,大腦也會對神經元的連接進行優化和調整,清除冗餘的連接,強化重要的連接。
因此,一定要保持「好、長、穩」的睡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2)适當的運動。
運動可以通過提升大腦血流量,刺激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來強化大腦的各項功能。比如:
雙胞胎實驗發現:運動程度更高的人,其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越慢(Steves et al. 2016);
2019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步行5000-10000步,就能有效增加腦容量,降低大腦衰老的程度;
2012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我們跑步時,大腦中的血流量會增加約15%,這可以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Wasson et al., 2012);
……
那麼,運動需要達到什麼樣的強度呢?假設你是一個完全不運動的人,那麼,每天大約半小時的中等或高強度運動(比如跑步或HIIT),或者1小時的低強度運動(比如散步)就足夠了。
再多一點也是可以的。每天大約100分鐘中等或高強度運動,整體效果最好。再往上就基本保持穩定了。
3)健康的飲食。
這裡分享一份來自營養學家 Martha Morris 建議的食譜,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健康、年輕、活力,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今天的文章,隻是分享一些心得和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記住,健康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千萬不要隻看重短期的「舒服」和「方便」,而讓我們的大腦,建立了錯誤的模型。
—— 閑聊時刻 ——
1)關于阿茲海默症,β-澱粉樣蛋白隻是一種可能的成因。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假說,比如炎症說、病毒說……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目前對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也還很初淺,再加上現在其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大家一定要平時多鍛煉大腦,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
2)分享兩份文章最前面講到的圖表:
來自:(Hartshorne and Germine 2015)
這是随着年齡增長,各項認知測試任務成績的變化:
這是各項認知能力測試成績峰值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分布:
(每道橫杆的左端表示開始達到峰值的年齡,右端表示開始下降的年齡,白色方塊表示維持最高水平的年齡)
與大家共勉。
也可以讀讀這些文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