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老年人健康?

《全球健康醫療動态彙編》由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 華僑華人研究院 /21 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海國圖智研究院聯合出版,對全球公共衛生事務和醫療健康政策經濟進行整合,并在每期設置專題,通過撰寫有價值的原創文章和論文編譯對熱點事件進行追蹤。以通過多方面的公共衛生研究,為全球的健康協作治理提供多樣化的思路,并為讀者提供更加客觀、更具時效性的資訊與分析。

(欲獲取本刊,請點擊閱讀原文)

本文标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健康問題

本文作者:王博

本文審校:餘卓朋

引言

新冠大流行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至今已持續有近兩年的時間,并有長期存在的趨勢。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受制于自身免疫力基礎以及患上其他慢性基礎性疾病的風險,老年人群體成為新冠感染的高風險人群。此外,受疫情影響,療養院等護理機構正常運轉受阻、醫療資源向新冠治療傾斜、疫情信息化管理等問題也嚴重幹擾了老年人獲得公共醫療資源的正常渠道,帶來諸多不便。本文聚焦于疫情影響下的老年人群體,從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疫情信息化管理下的“數字鴻溝”兩方面展開讨論,并嘗試給出可能的應對辦法。


01

新冠感染風險與基礎性疾病治療

1.1新冠感染的高風險人群

世界各地人口老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目前60歲或以上人口已經超過10億人。和青壯年群體相比,老年人群體自身免疫力較低,本身就是新冠易感人群,同時感染後更容易出現中重症症狀。數據顯示,新冠确診病例老年人群體占比為22%,死亡病例卻占比高達81%。同時,新冠死亡病例人數随年齡增長而急劇上升,每百萬人中的死亡病例數在33-44歲、45-54歲和55-64歲年齡段中分别為23.6、66.6和159.1,在65-74歲和75-84歲年齡段為377.9和969.8,在85歲及以上年齡段則高達2670.6。

除了老年人群體普遍更易感染新冠以外,由于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養老院等護理機構存在着較高的集中感染風險,這使得居住在此類機構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更高。研究表示,在美國,僅占總人口量0.62%的居住在養老院等護理機構的老年人在全國新冠死亡病例中的占比達到了42%。療養院出現集中感染的現象并不僅僅出現美國,法國、比利時、挪威、愛爾蘭和加拿大的療養院老年人在全國新冠死亡病例占比也都超過了50%。可見,在新冠大流行中老年人群體較高的感染和死亡風險使其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1.2其他基礎性疾病的護理與治療受阻

除了容易感染新冠并出現中重症症狀,老年人其他基礎性疾病的護理與治療過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防疫措施的影響。例如,有許多身患殘疾和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生活在療養院,他們的日常起居需要其中專業人員的照顧與陪護。美國有210萬老年人生活在養老院等護理機構,中國也有4000萬老年人因殘疾需長期專業護理。但此類護理機構出于避免集中感染的需要,多采取暫緩營業或封閉管理的做法。暫緩營業使得這些老年人原有的護理模式被打破,而封閉管理則斷絕了老年人與外界的聯系,即使親人也無法探望,這為療養院的護理質量埋下了隐患。WHO表示,COVID-19大流行期間,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比率有所增加。在護養院和長期護理中心等機構中,老年人遭受虐待的比率較高,三分之二的員工稱其在過去一年内曾虐待過老人。而遭受虐待不僅會給老年人帶來身體傷害,更會造成長期的心理後果。

疫情防控措施也給其他疾病的就醫、治療和康複過程帶來諸多不便。老年病人多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數據顯示,66%以上的70歲及以上人口患有至少一種基礎疾病。由于他們大多自理能力有限,需有人陪同就醫。醫院門診開診量減少、就醫需出示短期核酸檢測證明以及限制就診或住院陪同人員等措往往給老年人疾病治療帶來諸多不便。有研究表明,心内科、神經外科和内分泌科這三個平時老年患者較多的專科門診受疫情影響,門診量出現急劇下降趨勢。慢性病患者多需要定期前往醫院複診并取藥,醫院嚴格的防控舉措給其維持基本治療帶來了阻礙。

另外,新冠疫情對醫療資源的擠壓效應也應引起關注。例如,在2021年上半年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意大利北部的許多醫院都取消了所有的非緊急手術,以便為新冠肺炎患者騰出床位和醫療資源。對于這一現象,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會長宋瑞霖表示:“基礎病、老年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與用藥的連貫性和供藥的及時性緊密相連。例如,腫瘤患者人數遠高于新冠肺炎患者。在抗新冠肺炎的戰役中,醫療資源被大量調到了前線,但後方仍有大量的患者需要獲得高度關注,否則便會危及這些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群體的生命健康權,值得社會各界思考。

02

疫情時代老年人群體的精神健康


2.1恐懼:對死亡的擔憂 新冠大流行期間,老年人接觸到的死亡案例增多,同時自身又是新冠感染的高危人群,這 會提高老年人群體在疫情期間的精神健康風險 。 有學者指出,身體機能的退化和社會接觸減少等因素,往往會讓很多老年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态。而頻繁接觸到死亡,會促使将此類事件投影到自己身上,從而産生抑郁等心理疾病。實際上,疫情前老年人群體精神健康問題就已較為普遍,中國中老年人(即≥55歲)已知的抑郁症患病率約為23.6%。新冠肺炎的快速傳播可能會惡化其現有精神疾病症狀,進一步損害他們的日常生活和認知能力。 疫情防控情況下,各地落實相關隔離政策也在影響老年人群體的社會支持獲得。 除了 上文提到的療養院等護理機構實施封閉管理減少了老人與外界社會的接觸機會,疫情中空巢老人群體的精神狀況也應引起注意。 目前,中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群體中約一半是空巢老人,他們或沒有子女或與子女相處異地,幾乎沒有社會支持。 同 時,老年人群體獲 取社會支持的途徑本來就相對稀少,且多依賴于傳統線下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疫情時代下線上溝通模式的流行無疑會使之雪上加霜。
2.2數字鴻溝:社會隔離與心理距離 受自身學習能力和原有價值觀影響,老年人群體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相對生疏。 根據國家統計局 2020 年數據,我國 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約有 2.5 億,占總人口的 18.1% ,但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 10.11 億, 60 歲以上網民占比僅為 12.2% 。 這意味着中國目前至少仍有 1 億老年人不會使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 在 2020 年之前,大多老年人出門還是使用現金,坐公交車隻需刷愛心卡,智能手機并非其必需品。 但是疫情發生以來,小到搭乘公共交通出示健康碼,大到就醫前線上預約、獲取線上心理咨詢服務等,似乎都離不開智能手機的使用,這些都使得老年人群體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生活的處處受限以及難以獲得相關線上服務使得老年人社會互動與社會支持減少,這拉大了老年人與社會的距離,使之逐漸産生對社會的疏遠感和自身的孤獨感。 老年人因沒有健康碼遭公交司機拒載、進商場遭保安攔截等新聞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屢見不鮮。 另外,雖然在線精神衛生服務正在促進着中國公共應急幹預的發展,但也有學者指出,缺乏智能設備使用經驗的老年人使用手機獲得心理服務的機會仍然非常有限。 在數據信息化時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幫助老年人群體更好地融入信息化生活、跨越數字鴻溝,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03

如何應對


3.1基礎設施:維持護理機構的正常運轉 财政的支持與政策的落實有利于保障療養院正常運轉。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香港等長期護理設施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政策都強調了政府為其提供充足的财政資源及機構領導人能夠合理分配資源的重要性。 為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CDC )聯合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 CMS )共同為療養院 IPC (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計劃的相關負責人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在線培訓課程。 此外,由于療養院等機構存在較高的集中感染風險,做好這些機構的老人和相關護理人員的健康監測與疫苗接種工作尤為重要。 已有數據表明,接種疫苗可以顯著降低老年人群體的住院風險。 針對封閉管理條件下如何保障護理質量的問題,有學者指出,親屬可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監管與探望,而與家人進行視頻通話也有利于緩解封閉環境下老年人的心理壓力。
3.2醫療保障:多級協調的老年人基本服務體系 放寬慢性病處方藥劑量、推動家庭醫生簽約工作以及積極開展“互聯網+老年健康”服務等措施有利于緩解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治療缺失的問題。 有學者指出,政府對上門服務的應急和初級醫療保健、遠程為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以及開展社區助老志願服務等措施的支持可促進建立有彈性的老齡化友好社區。中國老齡辦也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聯合相應醫療機構,開展分時段預約診療和互聯網診療咨詢,有序恢複正常醫療衛生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适宜的醫療衛生服務。同時,中國民政部還強調要 做好疫情期間特殊困難老人群體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 , 要求各地依托現有信息平台,對特殊困難老人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加大臨時救助補貼力度,并組織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及時開展關愛服務。
3.3數字技術: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适老化調整 由于許多老年人缺乏信息技術知識,僅靠數字化和在線診療技術對老年人的幫助作用較小。 有學者建議,可采用将在線和離線健康信息學戰略相結合混合解決方案(例如: 為會使用互聯網的人安排視頻會議,并為不懂互聯網的人提供電話号碼),這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獲得關鍵健康保健信息及其他基本服務,并促進必要的社會互動,減輕社會疏遠造成的社會孤立和孤獨。 中國各地政府針對老年人“掃碼難”等問題也出台了類似的舉措: 例,如,社區工作人員手繪“地圖式”健康碼指南; 為無智能手機的老人準備實物版健康碼; 啟用的實名登記健康核驗平台; 用身份證讀取健康碼; 開啟上線的“數字碼”核驗功能等。

04

總結

重大突發衛生事件在給所有人生活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往往使得兒童、老人、殘疾人等一些原本就處于弱勢的群體得到的社會關注與支持減少。 本文對疫情期間老年人群體的身心健康以及應如何應對進行了具體的讨論。 生理健康方面,老年人群體本就是新冠高風險人群,同時,疫情也給老年人群體其他慢性基礎性疾病的護理和治療造成了不便。 精神健康方面,疫情信息化時代老年人群體對死亡的擔憂與缺乏社會支持會加劇其精神健康風險。 對此,本文從保障護理機構的正常運行、落實老年人基本醫療健康服務以及疫情期間相關信息技術的“适老化”調整三個角度給出建議。 實際上,疫情期間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懷與幫助,彰顯着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溫度,以及整個社會的文明尺度。

文章推送方式:

微信: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公衆号

網站:收藏我們的網站www.intellisia.org

郵件:掃描下方二維碼登記郵箱信息,每日接收新鮮、深度的時政洞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