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修訂版)數據顯示,2012—2015 年我國18 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粗率為 27. 9% ,也就是說
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約3人患有高血壓。 高血壓的發病率随着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增高
但是有一種高血壓卻不一定 那就是
頸源性高血壓
什麼是頸源性高血壓?
圖片來源:Pixabay
頸源性高血壓主要是指頸椎病變引起的高血壓,多見于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
知識延伸
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比較少見,是由于頸椎的退變以及頸椎的失穩,刺激或者壓迫穿過頸椎的椎-基底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範圍缺血。表現為頭暈眼花、眩暈、耳鳴、嘔心想吐、心慌等症狀。
交感型頸椎病
交感型頸椎病也比較少見,是由于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産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鼻炎症狀;聽力、視力下降;腹脹、腹瀉、消化不良;胸悶,心率、血壓失常;面部或軀幹多汗、無汗、畏寒、發熱等症狀。
頸源性高血壓主要是由于頸椎勞損、退行性變、外傷等原因造成頸椎間組織失穩及錯位,直接或間接刺激頸交感神經節或椎動脈,而引起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腦内缺血,導緻中樞性血壓異常。數據顯示,頸源性高血壓占頸椎病的6.7%,占高血壓的15%-21.9%。
與普通高血壓相比
頸源性高血壓有哪些特點呢?
- 頸源性高血壓的血壓波動與頸椎病的發作同步,當頸椎問題改善,血壓也會好轉,甚至恢複正常。
- 頸源性高血壓早期表現為血壓波動性升高。
- 發作時血壓高于140/90mmHg,比平時血壓升高,但是症狀緩解後血壓下降會大于20/10mmHg。
- 既有頸項僵硬、酸痛等頸椎病臨床表現,又有頭昏、頭痛、眩暈、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等普通高血壓臨床表現。
- 頸源性高血壓對降壓藥多不敏感。
- X 線、CT或磁共振有頸椎病影像學改變。
- 在治療上頸源性高血壓的重點在頸椎病,方法多樣,有藥物治療、手法治療、理療、運動療法、推拿、針灸等。
如果您年紀輕輕突然出現血壓波動或升高,并且血壓高時還伴随有頸椎病症狀,那你要注意了,最好到醫院做相關檢查,以明确高血壓的類型,制定最優的治療方案。
如何預防頸源性高血壓呢?
1、首先要注意糾正不良用頸姿勢
工作娛樂時電腦屏幕高度要與視線一緻,同時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或低頭玩手機。每工作一段時間要起來活動一下頸椎。
2、最好不要長時間趴桌睡覺。
如果沒有其他選擇可以給自己準備一個午睡枕,以減少對頸椎壓力。
3、選擇軟硬适中,高度合适的枕頭
高度:一般來說枕高以10~15厘米較為合适,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總的原則是,睡下後,枕面支撐頸椎彎曲的部分,比支撐後腦勺的部分高出3~5厘米,這樣既能支撐頭部,又與頸部的高度相适應。
硬度:枕頭的硬度要适中,過硬的枕頭,與頭的接觸面積小,壓強大;反之,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易疲勞,也不利于睡眠。
另外還應注意,枕頭真不是用來枕頭的,仰卧時枕頭最高點應在頸後正中間,相當于第4頸椎處,使枕、頸部同時貼枕頭,以襯托頸曲,保持枕頸部的生理曲度,穩定頸椎。側卧時使枕頭的支點位于頸部側方的中央,頭部要略低一點。
4、原發性高血壓的注意事項要牢記
圖片來源:Pixabay
少油少鹽,戒煙戒酒,作息規律的健康生活方式隻要開始都不算晚。
5、頸椎是我們人體中鍛煉最少的部位之一,需要加強鍛煉~ (1)久坐間隙多動動,放松一下頸部肌肉
上下點頭
左右旋轉
左右拉伸
動作要領:頸部向一側側屈,感覺到頸肩肌肉有拉伸感,保持25-20秒,換方向。
頸後肌群也要拉伸
動作要領:十指交叉置于腦後顱底位置,用拇指推壓顱底正下方肌肉,頭部慢慢前屈,拉伸肌肉5-10秒,放松5-10秒,繼續向前屈,直到感覺枕下肌群處有拉伸感,重複3次。
(2)加強頸椎穩定性訓練,避免頸椎退變 頸深屈肌力量訓練
動作要領: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平視前方,并完全放松。此時頭部會自然前凸;緩慢且平穩地向後移動頭部,直到不能再向後為止。在做這個動作時,不要将下巴翹起,保持平視前方,不要讓頭部向後傾斜,也不要向上看。
彈力帶抗阻訓練
動作要領:端坐在椅子上,雙腿分開與髋同寬,将彈力帶套在頭部後側,頭部保持中立位,收緊下巴。雙手拉住彈力帶兩端,延展脊柱,頭部對抗保持在原有位置,保持30秒放松,動作結束後緩慢旋轉頸部。
無論是頸椎病還是高血壓都是健康的一大殺手,兩者結合一起來,傷害更不容小觑。所以,年輕人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本文參考文獻】 王慧凱,姜學連.頸源性高血壓的發病及治療體會[J].濱州醫學院學報,2020,43(1):75-76. 平祥華,周均,徐冠軍.頸托治療頸源性高血壓的效果觀察[J].中國康複理論與實踐,2013,19(11):1072 于娟,趙曉平,範小璇,王凱,王歡,楊永鋒,馬思田.頸源性高血壓病因病理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1,29(1):128. 編輯:申衛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