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

【組成】 半夏一錢五分(4.5克)天麻 茯苓橘紅各一錢(各3克) 白術三錢(9克) 甘草五分(1.5克)
【用法】 生姜一片,大棗二枚,水煎服。(現代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棗五枚,水煎服。)
【功用】 燥濕化痰,平肝熄風。
【主治】 風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等。
【案例】
1.原發性高血壓
袁某,女,44歲。素有高血壓病,一般血壓維持在(180~190)/(100~110)mmHg。近因工作勞累,血壓上升到220/120mmHg,自覺頭暈納差,腹脹便稀,舌質稍紅,脈象弦而小滑。因久服滋膩藥物,以緻脾氣不遠,胃納呆滞,上腹痞滿,痰濕内得,虛風内作,拟方健脾燥溫,化痰祛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處方:半夏10克 蒼 白術各10克 天麻10克 生黃芪15克 陳皮10克 太子參15克 澤瀉30克 茯苓30克幹姜3克 黃柏6克 枳實10克。上方服用4劑後,頭暈已止,痰量減少,納食增加,便稀已止,腹脹減輕,原方又服用4劑,飲食如常,腹脹消失,血壓降為160/90mmHg。(時振聲.1994.時門醫述.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按〕半夏白術天麻湯為李東垣方,用于痰厥頭痛,凡脾虛不運,痰濕上逆,頭暈頭痛等症,用之均有卓效。本例原系腎陰虧損,肝陽上亢,過服滋養肝腎之劑.以緻脾氣不運,胃納呆滞,脾失運化則痰濕内停,蒙蔽清陽而緻頭暈,脾不能運則腹脹便稀。本例以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枳術丸治療,參芪、二術以健脾,陳皮、半夏以化痰,茯苓、澤瀉以利濕,天麻以熄風,枳實以降氣,幹姜與黃柏則一熱一寒、辛開苦降,以消胃納呆滞及上腹痞滿,故服藥後使脾氣健運,痰濕得去,痞脹得消,虛風得息,諸症消失。
2.嗜眠
某女,34歲。平素體弱,加之工作勞累,近三月來經常頭痛眩暈,嗜眠乏力,經西醫診斷為“神經官能症”,屢用西藥不效。症見:面色萎黃,精神倦怠,懶言少語,頭重眩暈,嗜眠不易醒,食少脘悶,惡心欲吐,脈沉弱無力。治宜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藥用半夏15克 白術15克 天麻15克 黨參25克 黃芪15克 陳皮15克茯苓25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澤瀉15克砂仁10克 杞葉15克 當歸20克。5劑,水煎服,日3次。
二診諸症均減,繼服上方24劑而愈。[李志文.1984.半夏白術天麻湯治驗三則.中醫藥學報,(5):57]
〔按〕脾主健運,升清降濁,為氣血生化之源。本病例諸證緣于勞倦太過,傷于脾髒,脾失運化,水濕内停,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痰濁内蘊之故,投以半夏白術天麻湯燥濕化痰,加砂仁、澤瀉以祛痰濁,治其标;複加黨參、黃芪、升麻、柴胡益氣升陽,杞葉、當歸補血,以治其本;使脾氣得健,痰濁得化,嗜眠可愈。
3.眩暈
某女,70歲。冬月冒寒,頭昏頭痛,視物旋轉10天,西醫診斷為“梅尼埃病”,服藥罔效。刻下眩暈未減,泛惡幹嘔吐涎沫,心悸氣短,胸痞納差,口中黏膩,舌尖發麻,屢欲更衣,大便量少而細軟,形體豐腴,舌苔白膩,六脈濡弱。診為風痰上犯,中氣素虛。處方:法半夏天麻陳皮各10克 白術12克 茯苓 黨參 山楂各15克 吳茱萸5克 生姜6克 炙甘草3克。服藥3劑,諸症太減,巳不泛惡,繼服3劑而愈。予益氣健脾劑鞏固療效。[王禮.1985.半夏白術天麻湯的臨床應用.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17]
〔按〕本案患者年已古稀,形體豐腴,氣虛脾弱,痰濕易自内生;又冬月冒寒,陽氣不行,濁陰上逆,與風痰相結,上沖于頭,發為眩暈。故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祛風痰,加吳茱萸溫中散寒,平厥陰寒氣上沖;加黨參組成六君子湯(參、術、苓、草、夏、陳),益氣助陽、健脾祛痰;更加山楂消積導滞,共杜生痰之源,而獲佳效。
4.頭痛
某女,43歲。左側偏頭痛反複發作5年,加重2用。患者腦後、巅頂至左額筋脈抽掣,陣發性跳痛脹痛如電擊刀割,痛苦難言,伴泛惡納減頭昏肢量,舌苔白膩,邊有齒痕,脈濡滑。經腦血流圖、颞腦平片檢查,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服止痛、鎮靜、麥角胺類藥物,可使症狀減輕。中醫辨證為風痰上沖,瘀阻腦絡。處方:法半夏白術 天麻各19克 茯苓 赤芍 延胡索 川芎各15克 桂枝6克 葛根 丹參各30克全蠍3克 川蜈蚣1條。服藥3劑,偏頭痛發作間歇時間延長,6劑後偶有發作,9劑後諸症告失。觀察至令,未見複發.[楊越明.1989.半夏白術天麻湯之淺見及臨床運用體會.貴陽中醫學院學報,(4):27]
〔按〕頭為諸陽之會,五髒六腑之清陽和氣血均上會于此。“不通則痛”。本例痰濁瘀血痹阻腦絡,清陽被遏,肝風上旋,緻使頭痛。因此立法抓住“痰”、“瘀”二字,并加全蠍、蜈蚣等蟲類搜剔之品熄風止痙、祛瘀通絡;又加桂枝、葛根宣通陽氣,改善血運。藥證相符,痹蠲痛除。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