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實戰:胳膊麻木三個月,血虛!一張方子,喝20劑,諸證悉平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病因病機學》、《素問》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中醫看病,如臨陣抗敵。敵人怎麼打,我就怎麼妨。敵人哪有弱點,我就在哪裡集中兵力。

一切,都講究辨證施治、看人下菜碟。

現在,我給你舉個例子。

這個例子說出來,會讓你覺得,中醫治病如戲一般的精彩。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年43歲,姓龐。什麼毛病呢?就是頸部伴随左側上臂麻木、疼痛。

這個人,最初的時候就是頸部發僵,疼痛。然後,痛感逐漸蔓延到左側手臂,并且伴随麻木、頭暈、頭痛。以至于她到晚上的時候,不敢左側卧睡覺。

這個人到了很多地方求治。按照頸椎病治,按照肩周炎治,按照風濕病治,西藥、中藥、理療,種種方法全都用了,無效。

她絕望了。心想,也許年紀輕輕,今後隻能這樣了。

後來,她找到了甯夏中醫名宿盧師。

刻診,見患者左側胳膊麻木伴随疼痛,頸部僵硬,疼痛,舌淡紅,脈緩,苔薄黃,晚上睡覺的時候多夢。食欲和二便狀态都可以。

盧師詳細查看患者從前應用的方藥,多以祛風除濕為要,不禁皺起眉頭。

盧師仔細查看患者面部,發現顔色晄白,唇甲色淡。

于是,一個大膽的舌象在腦海中形成——患者的問題,很可能不在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不在風寒濕邪,而在于血虛,經脈空虛,氣血凝滞!

與其說,沿用前醫的用藥思路,無功而返,還不如按照這個新思路,另辟蹊徑,一戰成功。

于是,盧師寫下一張配伍。方見——

生地15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桑枝12克,桂枝10克,木瓜12克,鈎藤15克,姜黃10克,地龍10克,絲瓜絡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藥用了5劑,患者驚奇地發現,左臂麻木作痛之感減半,頸部活動範圍增大,不适感幾乎消失,唯有牙龈作痛。于是,盧師在原方基礎上增加忍冬藤、天麻。

三診時,自覺左臂少有乏力之感,于是加入黃芪。

四診時,諸證悉平,完全沒有不适感,生活恢複正常。至此,前後共用藥20多劑。

醫案我說完了,方藥,我也介紹完了。讀者朋友,你從中領略到幾分含義呢?

要我說,這就是一場漂亮仗啊!

你看,患者脈象細緩,晚上睡覺多夢,臉白,唇甲色淡,這是不是在提示我們血虛?血,養我們的肌肉和筋骨啊。血虛,脈絡空虛,不通則痛!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患者的問題,不在受了風濕,不在頸椎有毛病,而完全是血虛所緻。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但同時也是基于《古籍》提煉出來的見地。

我告訴你,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對此提出論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也”。《靈樞·天年》告訴我們:“四十歲……腠理始疏”。《素問·上古天真論》說:“男子……六七,三陽脈衰于上”。三陽脈在哪?都走咱們的頸部啊!

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像患者43歲這個年紀,很容易出現古人所說的陰血虧虛、腠理疏松、三陽脈衰于上。她的血虛,是自然而然的身體變化趨勢。我們如果忽略了古人給我們的啟示,那這個病就沒法治了。

基于此,我們就大膽地養血、通絡。

你仔細看上文的配伍,當歸、生地、赤芍、白芍、川芎,都是養血活血的。桑枝、桂枝、木瓜,舒筋活絡,暢通經脈的。鈎藤熄風,止麻。姜黃善走上肢,活絡化瘀,通經止痛。地龍、絲瓜絡活絡舒筋。這就是基本意圖。

總而言之,此法沒有去治頸椎,沒有去祛風除濕散寒,而是專注于養血活血、通經活絡,的确是讓人印象深刻。這樣的治法,和古人對“肌痹”治療的思路,完全吻合。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參考。

這麼多年來,我對于肢體麻木這個事兒,感受很深。患者多啊,多得讓你想象不到,一抓一大把。有的人,屬于頸椎病,有的人,屬于風濕病,有的人,屬于痰濕流注,有的人,怎麼治也治不好,結果發現是血虛。可以說,有大量的患者找不到一個好的方向和思路。

我這個文章寫出來,不見得可以幫助多少人,但是可以給大家帶來一點啟迪和思路。你記住,肩頸麻木疼痛,若主要體現為肌肉疼痛,痛處固定,伴随睡眠質量下降、臉白、唇甲淡白、脈象細緩、舌淡紅、渾身乏力,且年齡在40歲以上,50多歲,務必考慮是不是血虛,不能濡養經脈,即所謂“肌痹”所緻。我覺得,如果能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科學運用文中的方藥思路,應該是可以得到一點幫助的。

當然,前提是,辨證施治,合理化裁。

好了,這則中醫實戰的故事,我就給你寫這麼多。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